特蕾莎修女誕辰101周年:不計較付出的愛

2021-01-08 新東方網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

特蕾莎修女誕辰101周年:不計較付出的愛

2011-08-27 15:52

來源:滬江英語

作者:滬江英語

Mother Teresa (26 August 1910 – 5 September 1997), born Agnes Gonxha Bojaxhiu was a Catholic nun of Albanian ethnicity and Indian citizenship, who founded the Missionaries of Charity in Calcutta, India in 1950. For over 45 years she ministered in her own way to the poor, sick, orphaned, and dying, while guiding the Missionaries of Charity's expansion, first throughout India and then in other countries. Following her death she was beatified by Pope John Paul II and given the title Blessed Teresa of Calcutta.

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稱做德蘭修女、特裡莎修女、泰瑞莎修女,她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因其一生奉獻給解除貧困,而於1979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並被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在2003年10月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單Beatification。目前特蕾莎修女的名稱也變為真福特蕾莎修女(Blessed Teresa)。

一起來看看那些支撐她終身慈善的理念吧:

Be faithful in small things because it is in them that your strength lies.

要對微小的事物懷有信念,因為真正的力量存乎其中。

Being unwanted, unloved, uncared for, forgotten by everybody, I think that is a much greater hunger, a much greater poverty than the person who has nothing to eat.

沒人需要,沒人愛,沒人關心,被所有人遺忘,這比起沒有食物是更大的飢餓,更大的貧困。

If you can't feed a hundred people, then feed just one.

如果你不能養活100個人,就先養活1個吧。

Intense love does not measure, it just gives.

濃烈的愛總是毫不計較的付出。

One of the greatest diseases is to be nobody to anybody.

最可怕的病是你對任何人都不重要。

(編輯:趙穎茹)

名稱名稱

300次下載

微信掃碼關注"新東方網"服務號

回復""立刻獲取!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

相關焦點

  • 特蕾莎修女生前遺憾:沒能將福音傳給中國窮人
    鳳凰網事微博中說到,「特蕾莎修女把一生奉獻給世界窮人,無數國家歡迎她,她臨終說,『我遺憾沒有將福音傳給中國窮人,只能無數次流淚為中國窮人禱告。』她去世時,印政府為她舉行國葬,遺物只有幾件衣服。」此消息引來眾多網友評論,有人讚揚她是「偉大的基督徒」,「一生為窮人,用神的愛去幫助窮人,上帝真正的僕人。」
  • 特蕾莎修女:我永遠不能遺棄你們
    諾貝爾和平獎頒獎詞這樣描述特蕾莎修女:「她的事業的一個特徵就是對單個人的尊重……最孤獨的人、最悲慘的人、瀕臨死亡的人,都從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捨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對人的尊重之上的同情。」然而,自她之後,數以萬計的人參與進慈善事業,特蕾莎修女「我永遠不遺棄你們」的名言金句,感召著一代代後繼者。2010年是特蕾莎修女誕辰一百周年,一百年來,她的無數感人話語深俘民心:「讓我們感謝上帝賦予我們這個機會,使我們大家相聚在這裡,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把我們緊緊地連結一起。我們將共同攜手去幫助全世界的兒童,因為我們的修女已經遍布世界各地。
  • 愛的奇蹟主保——特蕾莎修女|奉獻一生,讓窮人得到愛與尊嚴!
    特蕾莎修女  9月5日是國際慈善日。聯合國選定這一天,是為了紀念1997年9月5日逝世的特蕾莎修女。修女一生獲得過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在內的80多項榮譽和獎勵,其所創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在全世界127個國家和地區有600多個分支機構。
  • 特蕾莎修女:活著就是為了愛!
    2003年10月被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單Beatification,特蕾莎修女的名稱也因此變為真福特蕾莎修女(Blessed Teresa)。 特蕾莎修女的一生,不為金錢所動,一輩子都在為窮人服務。她多次訪華並謙卑地請求在中國開辦慈善機構,照顧中國的窮人。她把一生奉獻給世界窮人,無數國家都歡迎她。
  • 特蕾莎修女經典名言---不管怎樣
  • 活著就是愛——特蕾莎修女
    這個故事的講述者是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特蕾莎修女。她在自述集《活著就是愛》中寫道:有一次我在街上找到一個大約六七歲的小女孩,然後把她帶回施舒瓦,我給她洗了一個澡,並給的衣服及好的食物。當晚這孩子跑掉了。我把她尋回,但是她一而再再而三地逃跑了。她這樣逃跑三次後,我派一位修女跟著地看她往哪裡跑。修女在一棵樹下找到她,她和她的母親、姊妹坐在一起。
  • 「我的天職就是愛」——紀念特蕾莎修女去世21周年
    今天9月5日是國際慈善日,也是中國第三屆「中華慈善日」,之所以選擇這天,是為了紀念這天離世的特蕾莎修女。德蘭-特蕾莎修女一位無佳形美容,但卻因一生活出了愛,而感動世界的偉大女性。她的故事讓人看到,活出愛的美好,慈善的真諦和信德的馨香。
  • 《特蕾莎修女》,大愛境界的真實呈現
    《特蕾莎修女》,大愛境界的真實呈現。很多人對愛的理解有很多種,大多數的人心中都有小愛,何為小愛?就是親人,朋友,愛人之間的關心和愛護,但說到大愛,真正能做到的人又少之又少,有多少人能夠對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去付出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呢?
  • 英語 雙語美文:特蕾莎修女《無論如何》
    ,illogical and self-centered;人們不講道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Love them anyway.無論如何,還是愛他們;If you are kind,people may accuse you of selfish,ulterior motives;如果你友善,人們會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Be kind anyway.
  • 高考作文素材: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塵世間仁慈的天使  特蕾莎修女以博愛的精神,默默地關注著貧窮的人,使他們感受到尊重、關懷和愛。特蕾莎修女,沒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誠懇、服務而有行動的愛,來醫治人類最嚴重的病源:自私、貪婪、享受、冷漠、殘暴、剝削等惡行;也為通往社會正義和世界和平,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 特蕾莎修女:微笑是最好的慈善|愛與承
    特瑞莎12歲立志當修女,1928年被派調印度加爾各答洛瑞圖修道院。1948年因深感受印度貧民的苦況,而走出修道院濟 世救人。1950年獲教宗特準,成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竭盡所能,解除貧困」的思想,促使特蕾莎修女從象牙塔般的修女會中走到窮人們的身邊,和他們吃同樣的食物,忍受同樣的疾苦。
  • 【靈性之光】特蕾莎修女——一個愛的故事
    她本來不想領這個獎的,因為她牢記耶穌說過的話:「當你用右手行善的時候,不要讓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但是她還是去了,為了那些饑寒交迫、流落街頭和傷殘疾病的人們,以及那些被忽略未被關懷的人們。她告訴我們,所有的人,包括窮人都不僅需要活著,還需要愛,還需要有尊嚴。
  • 特蕾莎修女是如何建立仁愛傳教修女會的?
    特蕾莎修女:堅強仁愛,終成立仁愛傳教修女會特蕾莎修女,以仁愛無私聞名於世,但筆者不羨慕她的名聲,反而好奇她是如何一步步從無到有創立仁愛傳教修女會,從而更好地幫助別人的。看了關於她的傳記,筆者認為首先是來自她的家庭的影響。
  • 使特蕾莎修女成為聖徒的奇蹟
    在特蕾莎修女被發現對她死後發生的兩起奇蹟負責之前,她還不能被封為聖德麗莎。是什麼造就了奇蹟?特蕾莎修女所創造的兩個奇蹟是治癒的。但是梵蒂岡需要的不僅僅是有人喊「我已經被治癒了!」,並感謝特蕾莎修女相信奇蹟般的康復已經發生了。報告的治療奇蹟案例由天主教會聖徒會和一個醫學專家委員會檢查。
  • 人物品格|加爾各答的天使——特蕾莎修女
    她就是特蕾莎修女,也被稱為德蘭修女。一位信仰天主教的修女,一位一生從事慈善的人。在善良而又富有同情心的母親的引領下,特蕾莎對於窮苦的人一直報以極大的關心,這也慢慢變成了她一生的理想。 19歲時,她前往了印度,經過了兩年的修煉,她成為了一名修女,開始了她用愛行善,挽救貧窮的故事。
  • 特蕾莎修女為何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看見人民所受的苦難,特蕾莎修女感到走向上帝之路是如此艱難,沒有任何愛與希望。特蕾莎修女的心中為上帝的存在感到懷疑。特蕾莎修女身邊的一位修女曾經說過,特蕾莎修女談論過她煎熬的夜晚。雖然她就信仰問題想了很久,但是沒有得出確切的結論。信件公布以來,特蕾莎修女信仰問題一直備受爭議。儘管特蕾莎修女心中忍受煎熬,但是她始終以上帝的名義為貧苦人做了很多好事。
  • 特蕾莎修女的愛(上)「轉」
    一九三七年,德蕾莎完成了修會的訓練,正式宣誓成為修女,並被指派到勞來多加爾各答分會擔任校長,在那裡教書將近二十年。1946 年秋,她決心「為窮人中的窮人服務」,並建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1952 年夏,在印度加爾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讓窮人找到愛與尊嚴。1979 年獲「諾貝爾和平獎」。1985 年訪問香港、臺灣,並在香港和臺灣設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
  • 梵蒂岡教廷為特蕾莎修女舉行盛大封聖典禮
    【環球時報駐義大利特約記者崔允辰】9月4日是天主教著名慈善人士——特蕾莎修女逝世19周年紀念日的前一天,梵蒂岡教廷當天為她舉行了盛大的封聖典禮,教宗方濟各親自主持儀式。特蕾莎修女生前不知疲倦地在印度加爾各答工作,被譽為「貧民窟的聖徒」。
  • 《特蕾莎修女》:「做一個住在窮人中間的窮人」
    說實話,我覺得我們應該好好向特蕾莎修女學習,不但是她的工作方式,態度,更是她的理念。她之所以能做這樣,就是因為她是懷著對上帝的愛去做的。所以她創造這樣的神話和奇蹟不是偶然,是她的信仰的結果。這種信仰能讓她超越現實的利益追逐,以宗教的行為把世界上的存在物統一一到一個偉大的意義之中,在這種意義中,已經沒有任何世俗事物的意義。儘管身在此岸,心已經超越現實抵達被岸世界。
  • 特蕾莎修女:有人認為她不是聖人的8個原因
    特蕾莎修女的批評者之一是作家兼記者米希爾·博斯,她聲稱自己沒有興趣通過社會變革來減輕窮人的痛苦,相反,她「含蓄地接受了這樣一個觀點,即除了把窮人從街上帶走並照顧他們之外,你什麼也做不了。」博斯說,特蕾莎修女認為,不可能改變窮人的態度,也不可能讓他們覺得自己有能力,甚至有能力改進和改變他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