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宋:「玩轉」11種薌劇樂器的奇人

2021-01-18 閩南日報

漳州新聞網訊(記 者 莊文劍 通訊員 莊偉傑 文/圖)二胡、月琴、三弦、大廣弦、嗩吶、橫笛、蘆管、臺灣笛、堂鼓、通鼓、快板……這些薌劇樂器,一個人會演奏其中的兩三種,就很不容易了,可南靖縣雲水謠的歌仔戲老藝人陳亞宋,精通11種樂器,並能獨自同時演奏多種。昨日,在雲水謠溪邊的大榕樹下,陳亞宋和一幫老人自娛自樂,只見他腳踩倒板兼通鼓,雙手切換二胡、嗩吶、臺灣笛,嫻熟的技藝讓駐足欣賞的遊客感嘆:「一個人簡直就是一支樂隊,真厲害!」

陳亞宋獨自切換多種樂器進行演奏

57歲的陳亞宋出生在南靖縣一個戲曲世家,從事薌劇表演和薌劇樂器演奏40多年,現在是漳州市第五批非物資文化遺產項目歌仔戲(薌劇)代表性傳承人。陳亞宋的父親陳炳元與林文祥、 姚九嬰等閩南戲曲賢才共同組建閩南改良戲班——都馬班。在父親的薰陶下,陳亞宋從小對戲劇表演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打記事起,陳炳元就帶著他「上班」,父親在前臺表演,他就在後臺觀看。

1978年,陳亞宋跟著父親加入南靖薌劇團,受到父親和戲曲名師的指導,正式學習歌仔戲。陳亞宋平日刻苦訓練,琢磨這個動作怎麼做,那個姿勢要怎麼演,槍要怎麼耍……訓練基本功之餘,他看到後臺師傅演奏,經常興致勃勃地湊到旁邊聽,和老師傅探討絲弦類、管類、打擊類的演奏技藝。老師傅見他對樂器如此有興趣,時常對他講解演奏技巧。等到空閒時,陳亞宋便拿起樂器,照著老師傅的教導,自得其樂地練習起來,今天拉二胡,明天來打鼓……經過數年的練習,陳亞宋掌握了歌仔戲各類樂器的演奏技巧。

剛開始,陳亞宋在前臺表演,後來劇團樂隊人手不夠,他便自告奮勇在演出的間隙客串演奏各種樂器。當時的劇團普遍演奏樂器人員不足,劇團之間互借樂手外出表演是常有的事。「今天,這個劇團缺一個鼓手,我便跟著他們去打鼓。明天,那個劇團需要一個琴手,我就過去拉琴……」陳亞宋告訴記者,「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打鼓的時候,發現鼓架上掛著快板,便突發奇想,右手拿著鼓槌,左手拿起快板,一邊打快板一邊打鼓,打著打著感覺挺有節奏感的……」於是,他開始嘗試一個人同時演奏多種樂器。他手腳並用,不慌不忙地切換多種樂器演奏,這一絕活吸引了不少前臺的觀眾跑到後臺觀看。漸漸地,陳亞宋從臺前走向幕後,主要從事多種樂器的演奏。

如今,陳亞宋是我市歌仔戲表演中為數不多的能一人同時切換多種樂器進行演奏的人。讓歌仔戲傳承後人、走向世界一直是陳亞宋的夙願。從1997年起,他陸續前往新加坡、印尼等地區演出,致力於宣傳歌仔戲文化,讓歌仔戲走向海外舞臺。如今,陳亞宋可謂桃李滿天下,在南靖縣薌劇團藝訓班、印尼蘇南歌劇社、東南亞、臺灣等地有上千名學生。

相關焦點

  • 我們的薌劇
    按說我對薌劇不應該這麼陌生,甚至可以說生來血液裡就流淌著薌劇的因子,因為我爺爺當年就是唱薌劇的。曾經的福建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著名薌劇劇作家陳志亮先生在《漳州薌劇與臺灣歌仔戲》一書中,曾為他寫過一首詩,其中寫道「少年英俊扮生旦,聲色技藝蓋閩南。更有亮相一含笑,鴉雀無聲顛鳳鸞」。爺爺叫黃杭照,人稱「含笑師」,不知是因為他總微笑著還是取名字的諧音,《中國戲曲志·福建卷》薌劇條目有他的名字。二十年前入秋的一天,爺爺因病去世。漳州薌劇就是臺灣歌仔戲,老輩人也叫改良戲和子弟戲。
  • 福建薌劇團:盼地方劇種「振翅高飛」
    1日,福建漳州薌劇團的排練廳,年輕的薌劇演員們,正在為接下來即將下鄉演出的劇目《縱子淚》緊張排練。  「搭檔在唱歌的時候,你們不要傻站著,也要用你們的肢體表演去配合他的唱腔。」薌劇團導演吳茲明老師耐心地為演員們指導,25歲的張麗紅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對於入團已有6年的張麗紅來說,每一次的排練、演出,都是對自我演技的一個提升。
  • 守藝中華 風物之旅丨漳州薌劇——歌仔戲
    薌劇(歌仔戲)起初以一男一女的對唱為主,後來發展成為有生、旦、丑三行併兼備科、曲、白的成熟戲劇。其生行有小生、老生、文生、武生,旦行有苦旦、正旦,醜行有三花、彩旦等角色。眾角色皆用真嗓演唱,其中以苦旦最具特色。薌劇早先沒有固定劇本,以「戲先生」講戲並分配角色的方式演出。
  • 漳州記憶:薌劇名流 含笑師與秀琴仔旦
    按說我對薌劇不應該這麼陌生,甚至可以說生來血液裡就流淌著薌劇的因子,因為我爺爺當年就是唱薌劇的。老漳州人說龍海是薌劇的「戲巢」,「戲巢」的比喻詼諧有趣,直白易懂。幼時的鄭秀琴能歌善舞,她經常守在父親跟前,聽父親唱薌劇,父親拉著二胡,唱到動情處眼淚就掉下來。小秀琴被那優美而憂傷的旋律吸引住。每逢有搭戲臺唱薌劇,小秀琴就擠在最前面,聽得痴痴的,大眼睛一眨也不眨。
  • 福建漳州薌劇的百年傳承
    漳州市薌劇團演員在表演榮獲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節目提名獎」的錦歌彈唱《漳州美》(9月26日攝)。    9月26日,漳州市薌劇藝術中心內曲聲悠揚,漳州市薌劇團錦歌隊的演員們在緊張排練準備晚上赴廈門演出。    薌劇又名歌仔戲,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流傳於福建九龍江流域、臺灣、東南亞一帶,為福建省五大劇種之一,曲調優美,長於抒情,音樂極具特色,民歌色彩濃鬱,說唱特點明顯,極富閩南鄉土特色。
  • 高揚「薌劇之幟」,領唱「飛越海峽的歌」
    薌劇《谷文昌》的成功,不禁讓人想到薌劇《保嬰記》所獲得的鮮花與掌聲。6年間,漳州薌劇譽滿大江南北, 福建省漳州市歌仔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以下簡稱漳州薌劇中心)交出了優秀的答卷。輝煌成績的背後,是漳州薌劇團、薌劇中心68年高揚「薌劇之幟」的砥礪傳承。
  • 打磨樂器只為弦音不輟
    大廣弦又稱有弦、蘭投,是閩南薌劇、竹馬戲、臺灣歌仔戲等民間戲曲的主要演奏樂器之一。昨日,筆者前往位於漳浦縣官潯鎮康莊村林旺國創辦的民間樂器家庭作坊參觀。1974年出生的林旺國,從小就對薌劇和竹馬戲有著極大的興趣,18歲時父母將其送去民間業餘劇團學習,為他打開了民間戲曲演奏樂器的大門。進入劇團以後,林旺國除了學習唱戲,還學習樂器演奏。
  • 長泰縣開展歌仔戲(薌劇)進校園系列活動
    日前,長泰縣歌仔戲(薌劇)進校園系列活動來到了長泰縣第三實驗小學、枋洋鎮中心小學和林墩中心小學,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自從2019年5月在長泰縣的三小開展薌劇進校園活動以來,我們堅持每周都到三小上課,小朋友的戲色已經初具雛形,在表演上、唱腔上都有很大的進步。」長泰縣薌劇傳承保護中心主任李瑞香說道。
  • 漳州精品戲劇展播【二】——薌劇現代戲《生命》
    【2】薌劇現代戲 《生命》 龍海市歌仔戲(薌劇
  • 福建漳州薌劇再啟程 《保嬰記》將全國巡演
    中新網漳州3月13日電 (張金川 何凌霄)「要讓全國觀眾能近距離感受到薌劇這一優秀地方戲曲的獨特魅力。」福建省漳州市歌仔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主任王文勝在薌劇《保嬰記》全國巡演前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薌劇(歌仔戲),是福建省五大劇種之一。與臺灣歌仔戲同根同源,一脈相承,於2006年5月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漳浦大廣弦製作技藝傳承人林旺國20年如一日:打磨樂器 弦音不輟
    漳浦大廣弦製作技藝傳承人林旺國二十幾年如一日,只為——打磨樂器 弦音不輟林旺國用鉛筆反覆比對,在琴杆上測量出精確的琴軸位置大廣弦又稱有弦、蘭投,是閩南薌劇、竹馬戲、臺灣歌仔戲等民間戲曲的主要演奏樂器之一。近日,筆者來到位於漳浦縣官潯鎮康莊村的一處民間樂器家庭作坊。該作坊是由大廣弦製作技藝傳承人林旺國創設。林旺國出生於1974年,從小就對薌劇和竹馬戲有著極大的興趣。1992年,林旺國的父母將其送去民間業餘劇團學習和演出。就此,為他打開了民間樂器演奏的大門。
  • 2020年福建漳州龍海市歌仔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招聘5人公告
    因工作需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的原則,龍海市歌仔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擬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勞務派遣人員5名,具體招聘事項公告如下:一、招聘崗位 招聘崗位 條件要求 招聘人數 考試方式
  • 漳州薌劇走進臺灣高校 密切漳臺兩地文化交流
    (記者 蔡文原 文/圖)漳州市薌劇團一行帶著一批經典傳統薌劇 ,於4月28日啟程赴臺,參加由福建省文化廳主辦的「福建文化寶島校園行」活動。  據悉,為期10天的「福建文化寶島校園行」活動,將由漳州市薌劇團表演的經典傳統薌劇《三家福》、《討學錢》、《安安尋母》、《十八相送》、《樓臺會》劇目為主要項目,走進臺灣正修科技大學、義守大學、高雄師範大學、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臺南科技大學等近十所大學演出,並與師生舉行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相關內容的座談。
  • 龍海薌劇少年:丹宅出了邵江海 前浪奔湧後浪來
    從零開始學薌劇「老身姓李名怨,人人叫我怨姑,我怨怨怨怨,怨天怨地怨媒人……」9月,龍海浮宮丹宅村的戲臺上,小演員們眼波流轉,音色清亮空靈,唱腔宛轉悠揚,身姿輕盈搖曳……他們是龍海浮宮鎮丹宅小學的學生,表演的是傳統歌仔戲《李怨改嫁》。
  • 40名臺灣戲迷參訪福建漳州 再敘薌劇與歌仔戲淵源
    中新社漳州10月27日電 題:40名臺灣戲迷參訪福建漳州 再敘薌劇與歌仔戲淵源作者 龔雯「觀摩參訪唱歌戲,海峽兩岸好情誼……希望日後多來往,來來往往萬事通。」40名臺灣宜蘭歌仔戲愛好者日前在薌劇(歌仔戲)起源地福建漳州座談交流時,合唱起由宜蘭地方閩南語民謠改編的《丟丟銅》與《桃花過渡》,表達此行感受與期盼。23日以來,臺灣商工統一促進會壯圍分會的40名漳州籍後裔會員組成「宜蘭壯圍鄉老人會歌仔戲研習班」,追尋著歌仔戲「都馬調」音符來到漳州、廈門參訪交流。
  • 撐起童年的音樂夢,京東11.11玩具樂器品類超級折扣令人心動
    2020年的開頭雖然有點魔幻,但是還好一切正在過去,2020年下半年的年度大事——11.11購物節也終於快要來臨啦!年初因為疫情,全國人民都不得不「宅」,經歷了宅生活之後,才知道培養一些居家陶冶情操必備興趣愛好,真的是太太太重要啦~比如音樂、藝術、廚藝之類等等。
  • 漳州薌劇(歌仔戲)首次入圍文旅部戲曲劇本孵化工程
    由薌城區芳苑薌劇團選送的新編歷史劇《于謙》在全國近200個申報劇目中脫穎而出,入圍大戲項目孵化名單,成為福建省唯一一部入圍作品,這也是漳州薌劇(歌仔戲)首次入圍文化和旅遊部的戲曲劇本孵化工程。  據了解,該劇劇本由漳州市青年劇作家石毅堅創作,描寫、重現一代名臣于謙在國家危難之時所展現出來的廉潔自律、憂國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的偉大情操和崇高品質。
  • 尋找「都馬調」的故鄉,再敘薌劇與歌仔戲淵源
    歌聲來自寶島臺灣的"壯圍鄉老人會歌仔戲研習班",一行四十人,在會長陳瑞章率領下,於10月23日晚抵達漳州,24日一早參訪團員迫不急待地與漳州薌劇團員進行交流。宜蘭地區是臺灣漳州籍後裔的大本營,參訪團員來自宜蘭壯圍各行各業,有小企業負責人、教師、當地長青歌仔戲團員、家庭主婦與退休人士組成,他們都有著共同愛好,就是閒暇時愛唱歌仔戲。
  • 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滾動資助項目薌劇《保嬰記》戲裡戲外顛覆90後」看戲觀「!
    當晚,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領導、薌劇領域權威專家等均悉數到場,觀看演出。並於5月27日,召開了研討會,研究討論該作品的傳承與創新,如何打造流行經典作品。90後首次接觸薌劇,從了解到喜歡也許只要10分鐘!此次觀看演出的人群中,有不少跟小編一樣的90後年輕群體的身影,頗引人注目。「看戲」,是個多數現代人認為「老土」概念的代名詞,直到當天,小編第一次真真切切、近距離的接觸薌劇,才完全顛覆了以前的概念。在演出開始前,多數人都不會很認真的去了解劇情和舞臺布景,但在表演開始後的幾分鐘,所有人都逐漸被演出氛圍所帶動。
  • 一把小錘教你玩轉這款迷你樂器卡林巴
    一把小錘教你玩轉這款迷你樂器卡林巴卡林巴可謂是眼下樂器屆的「當紅炸子雞」,明明只是手掌般大小的迷你木盒子,卻能演繹出各種風格的歌曲,「小小身材大大能量」說的就是它了。迷你樂器卡林巴突然爆火,但人們對它的了解還比較有限,拿到琴無從下手甚至連調音也不會的人不在少數。今天,我們就請專業人士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樂器頂流」,順便教給大家卡林巴調音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