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名臺灣戲迷參訪福建漳州 再敘薌劇與歌仔戲淵源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漳州10月27日電 題:40名臺灣戲迷參訪福建漳州 再敘薌劇與歌仔戲淵源

作者 龔雯

「觀摩參訪唱歌戲,海峽兩岸好情誼……希望日後多來往,來來往往萬事通。」40名臺灣宜蘭歌仔戲愛好者日前在薌劇(歌仔戲)起源地福建漳州座談交流時,合唱起由宜蘭地方閩南語民謠改編的《丟丟銅》與《桃花過渡》,表達此行感受與期盼。

23日以來,臺灣商工統一促進會壯圍分會的40名漳州籍後裔會員組成「宜蘭壯圍鄉老人會歌仔戲研習班」,追尋著歌仔戲「都馬調」音符來到漳州、廈門參訪交流。

六天時間裡,研習班一行與漳州市薌劇團名家們重溫「漳州腔」、切磋歌仔戲技藝;探訪歌仔戲「都馬調」起源地漳州南靖縣都美村和馬公村,再敘薌劇與歌仔戲的淵源;走訪閩臺保生大帝祖廟白礁慈濟宮、南靖土樓、雲水謠等歷史文化古蹟,開展了一場豐富生動的歌仔戲祖地探尋之旅。

薌劇(歌仔戲)是福建省五大劇種之一,於2006年5月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臺灣歌仔戲同根同源。目前,這一地方戲曲流行於臺灣、福建以及東南亞華僑居住地等閩南語系地區。

漳州市薌劇團書記藍海濱介紹說,歌仔戲迄今約有百餘年歷史,早期,大陸閩南地區移民將福建民間歌謠曲藝、小調帶到臺灣,在臺灣發展成為新劇種,被當地人稱為「歌仔戲」。傳回大陸後,定名為「薌劇」,從此在兩岸延續傳承。

在24日的座談交流會上,研習班一行與漳州市薌劇團的國家一級演員藍海濱、鄭婭玲、陸逸紅等人登臺展示,一時間,七字調、都馬調、賣藥哭等歌仔戲唱腔接連上演,氣氛熱絡。

「來這邊學習取經,有很多新認識與感動。」年過古稀的臺灣商工統一促進會壯圍分會會長陳瑞章十分重視此次交流探訪,兩首改編宜蘭民謠的歌詞均是他特意而作。他表示,漳州薌劇和臺灣歌仔戲是一朵姐妹花,應該好好傳承。

宜蘭是臺灣歌仔戲的原鄉,在從小接觸歌仔戲的陳瑞章看來,臺灣部分歌仔戲加入布景、燈光,融入熒幕、電視、電影等形式,是一種「變味」,但這種創意更容易被年輕人接受,也是歌仔戲順應時代的表現;而大陸對歌仔戲的傳承更系統、深入,希望兩地歌仔戲能在來往中共同蓬勃發展。

宜蘭壯圍新社長青歌仔戲團團長林寶玉則對「都馬調」感觸很深,「臺灣歌仔戲中的『都馬調』是上世紀40年代福建戲曲傳入臺灣的曲調改良而成,那是當時兩岸隔絕之前戲曲交流的最後一抹餘影」。

林寶玉還興奮地說到此次探尋之旅的「奇遇」:「來到都美村,發現在『都馬調』在這個村落已失傳,卻在雲水謠偶遇一位在江邊彈唱『都馬調』的年輕人,大家很高興地與他互動。」她說,兩地的「都馬調」幾乎一樣,這印證著兩岸共同的文化底蘊。

「大陸的薌劇同樣在紮根基層,用入校園等措施引發越來越多的自發性傳唱和學習,這是很好的趨勢。」宜蘭壯圍鄉老人會總幹事張正文是第一次回到祖籍地漳州南靖,他說,「終於看到了印象中的土樓」。(完)

相關焦點

  • 尋找「都馬調」的故鄉,再敘薌劇與歌仔戲淵源
    時隔71年,歌仔戲業餘愛好者組織的宜蘭漳州籍後裔親人參訪團,追尋著都馬調音符來到原鄉,與漳州市歌仔戲藝術家們再續「漳州腔」。
  • 40名臺灣宜蘭歌仔戲愛好者來到漳州,重溫「漳州腔」
    時隔71年,歌仔戲業餘愛好者組織的宜蘭漳州籍後裔親人參訪團,追尋著都馬調音符來到原鄉,與漳州市歌仔戲藝術家們再續「漳州腔」。10月24日上午,40名臺灣宜蘭歌仔戲愛好者在漳州與漳州市歌仔戲(薌劇)演員們進行文化交流。
  • 福建漳州薌劇的百年傳承
    漳州市薌劇團演員在表演榮獲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節目提名獎」的錦歌彈唱《漳州美》(9月26日攝)。    9月26日,漳州市薌劇藝術中心內曲聲悠揚,漳州市薌劇團錦歌隊的演員們在緊張排練準備晚上赴廈門演出。    薌劇又名歌仔戲,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流傳於福建九龍江流域、臺灣、東南亞一帶,為福建省五大劇種之一,曲調優美,長於抒情,音樂極具特色,民歌色彩濃鬱,說唱特點明顯,極富閩南鄉土特色。
  • 福建漳州薌劇再啟程 《保嬰記》將全國巡演
    中新網漳州3月13日電 (張金川 何凌霄)「要讓全國觀眾能近距離感受到薌劇這一優秀地方戲曲的獨特魅力。」福建省漳州市歌仔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主任王文勝在薌劇《保嬰記》全國巡演前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薌劇(歌仔戲),是福建省五大劇種之一。與臺灣歌仔戲同根同源,一脈相承,於2006年5月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2020年福建漳州龍海市歌仔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招聘5人公告
    福建事業單位招聘網:2020福建事業單位招聘的戰爭已經打響,為方便考生們查看2020全年的事業單位招聘公告、報名時間、考試時間等,福建中公教育為大家做了2020福建事業單位招聘公告匯總。
  • 守藝中華 風物之旅丨漳州薌劇——歌仔戲
    任何格式的民謠、俗謠、詩詞、戲曲,只需經閩南方言歸化和錦歌說唱形式規範,再由錦歌音樂演譯,即成錦歌曲目。這種寬鬆靈活的發展模式,使錦歌曲目無限增生,音樂不斷補充,編演隊伍和受眾群體不斷擴大,形成共生互動機制和良性循環,使錦歌連錦不絕,代代相傳。漳州車鼓是歌仔戲表演之根。臺灣宜蘭老歌仔戲的源頭來自漳州車鼓弄。漳州車鼓隨鄭成功軍隊傳入臺灣。
  • 漳州記憶:薌劇名流 含笑師與秀琴仔旦
    3月臺灣「三樂軒」歌仔戲班渡海回閩、尋根認祖,在白礁慈濟宮公演,那熟悉的語言和曲調一下子就徵服了觀眾,演出大為轟動,源於漳州歌仔的臺灣歌仔戲一夜之間傳遍了薌江流域,成為閩南地區一個主流劇種。曾經的福建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著名薌劇劇作家陳志亮先生在《漳州薌劇與臺灣歌仔戲》一書中,曾為他寫過一首詩,其中寫道「少年英俊扮生旦,聲色技藝蓋閩南。更有亮相一含笑,鴉雀無聲顛鳳鸞」。爺爺叫黃杭照,人稱「含笑師」,不知是因為他總微笑著還是取名字的諧音,《中國戲曲志·福建卷》薌劇條目有他的名字。二十年前入秋的一天,爺爺因病去世。
  • 漳州薌劇走進臺灣高校 密切漳臺兩地文化交流
    (記者 蔡文原 文/圖)漳州市薌劇團一行帶著一批經典傳統薌劇 ,於4月28日啟程赴臺,參加由福建省文化廳主辦的「福建文化寶島校園行」活動。  據悉,為期10天的「福建文化寶島校園行」活動,將由漳州市薌劇團表演的經典傳統薌劇《三家福》、《討學錢》、《安安尋母》、《十八相送》、《樓臺會》劇目為主要項目,走進臺灣正修科技大學、義守大學、高雄師範大學、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臺南科技大學等近十所大學演出,並與師生舉行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相關內容的座談。
  • 我們的薌劇
    曾經的福建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著名薌劇劇作家陳志亮先生在《漳州薌劇與臺灣歌仔戲》一書中,曾為他寫過一首詩,其中寫道「少年英俊扮生旦,聲色技藝蓋閩南。更有亮相一含笑,鴉雀無聲顛鳳鸞」。爺爺叫黃杭照,人稱「含笑師」,不知是因為他總微笑著還是取名字的諧音,《中國戲曲志·福建卷》薌劇條目有他的名字。二十年前入秋的一天,爺爺因病去世。漳州薌劇就是臺灣歌仔戲,老輩人也叫改良戲和子弟戲。
  • 福建薌劇團:盼地方劇種「振翅高飛」
    福建薌劇團:盼地方劇種「振翅高飛」 2015-08-01 19:50: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1日,福建漳州薌劇團的排練廳,年輕的薌劇演員們,正在為接下來即將下鄉演出的劇目《縱子淚》緊張排練。  「搭檔在唱歌的時候,你們不要傻站著,也要用你們的肢體表演去配合他的唱腔。」薌劇團導演吳茲明老師耐心地為演員們指導,25歲的張麗紅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對於入團已有6年的張麗紅來說,每一次的排練、演出,都是對自我演技的一個提升。
  • 高揚「薌劇之幟」,領唱「飛越海峽的歌」
    時光倒回5年前,漳州薌劇中心在參加2013福建文化寶島行活動間隙,與臺灣明華園黃字團設席交流,探討歌仔戲藝術,共同演唱經典唱段,暢敘「姊妹深情」。 兩位演員、兩個劇團的相會背後,是漳州薌劇與臺灣歌仔戲這一對「跨海姊妹」的百年情緣,更是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生生不息的生動寫照。
  • 臺灣戲曲學院副校長:閩臺歌仔戲是姐妹花,交流從未中斷
    中新社漳州3月7日電 題:臺灣戲曲學院副校長:閩臺歌仔戲是姐妹花,交流從未中斷  作者 高淑萍 陳小環  「漳州的薌劇和臺灣的歌仔戲是一朵姐妹花,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她們雖在不同的地域文化環境中各自成長,但是她們卻未真正中止過交流。」
  • 走近龍海歌仔戲
    高水歌仔戲在福建又稱為薌劇,是在臺灣歌仔戲和閩南改良戲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起源於漳州錦歌,成型於臺灣宜蘭,流行於閩南地區、臺灣宜蘭和東南亞各國華僑、華人集聚地,是維繫大陸、臺灣、東南亞華人華裔聚居地所有閩南人的一條重要情感紐帶。
  • 閩南歌仔戲入校園 學生填詞創新演繹形式
    傳統薌劇走入校園 學生精心填詞祝賀百年校慶 餘丹 攝   中新網漳州12月30日電 (餘丹)29日晚,福建漳州一中112周年校慶晚會上,高三化學老師許美羨的薌劇表演《漳州一中響噹噹》獲得了全場師生們熱情的掌聲,這也是漳州薌劇首次創新融入現代語言而進行改編
  • 長泰縣開展歌仔戲(薌劇)進校園系列活動
    日前,長泰縣歌仔戲(薌劇)進校園系列活動來到了長泰縣第三實驗小學、枋洋鎮中心小學和林墩中心小學,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伴隨著悠揚的音樂,長泰縣歌仔戲劇團的演員們演繹了歌仔戲(薌劇)《武場——淨》、《天女散花——旦》、《風箏情緣——醜》、《劫後重生——生》等劇目,精緻的妝容、婉轉的唱腔、靈巧的身段、詼諧有趣的情節,贏得現場師生的陣陣掌聲
  • 永遠的豐碑|淺談歌仔戲創始人的生命絕唱
    2004年,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開幕式上演了《邵江海》一劇,再現歌仔戲一代宗師的坎坷人生和非凡成就。鮮為人知的是,擔任此劇音樂創作的漳州市薌劇團國家一級作曲家陳彬是邵江海的學生、鄰居,與邵江海有著數十年的不解之緣。在邵江海生命的最後時光,陳彬日夜守候著他,而且錄下了十幾盒大師的講話錄音和唱腔。     1964年,年僅17歲的陳彬在福建藝術學院學習西洋音樂。
  • 薌劇 歌仔戲《皇帝告狀》下集
    歌仔戲是福建及臺灣的地方傳統戲曲之一。
  • 漳州薌劇(歌仔戲)首次入圍文旅部戲曲劇本孵化工程
    由薌城區芳苑薌劇團選送的新編歷史劇《于謙》在全國近200個申報劇目中脫穎而出,入圍大戲項目孵化名單,成為福建省唯一一部入圍作品,這也是漳州薌劇(歌仔戲)首次入圍文化和旅遊部的戲曲劇本孵化工程。  據了解,該劇劇本由漳州市青年劇作家石毅堅創作,描寫、重現一代名臣于謙在國家危難之時所展現出來的廉潔自律、憂國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的偉大情操和崇高品質。
  • 漳州戲曲薌劇與歌仔戲:花開兩岸 跨海傳戲
    陳勝福:把歌仔戲傳承下去  2010年,鎮江金山寺前的一部歌仔戲《超炫白蛇傳》引長江之水,造水漫金山之景,超過5萬名的觀眾甘願全身溼透看完長達2小時的表演。這部歌仔戲便是出自臺灣明華園總團。
  • 漳州精品戲劇展播【二】——薌劇現代戲《生命》
    【2】薌劇現代戲 《生命》 龍海市歌仔戲(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