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泰縣開展歌仔戲(薌劇)進校園系列活動

2021-02-08 慢客長泰


  日前,長泰縣歌仔戲(薌劇)進校園系列活動來到了長泰縣第三實驗小學、枋洋鎮中心小學和林墩中心小學,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伴隨著悠揚的音樂,長泰縣歌仔戲劇團的演員們演繹了歌仔戲(薌劇)《武場——淨》、《天女散花——旦》、《風箏情緣——醜》、《劫後重生——生》等劇目,精緻的妝容、婉轉的唱腔、靈巧的身段、詼諧有趣的情節,贏得現場師生的陣陣掌聲。在一顰一笑、一招一式中,孩子們被薌劇的魅力感染,優美經典的閩南戲曲滋潤著每個人的心靈。


「自從2019年5月在長泰縣的三小開展薌劇進校園活動以來,我們堅持每周都到三小上課,小朋友的戲色已經初具雛形,在表演上、唱腔上都有很大的進步。」長泰縣薌劇傳承保護中心主任李瑞香說道。


據了解,歌仔戲又名薌劇,是福建省五大劇種之一,也是漳州一張重要的文化名片。2006年5月20日,歌仔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次活動不僅拉近了師生與薌劇文化的距離,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同時提升了同學們對民族文化、家鄉文化的了解和認同,激發學生肩負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


相關焦點

  • 40名臺灣戲迷參訪福建漳州 再敘薌劇與歌仔戲淵源
    40名臺灣宜蘭歌仔戲愛好者日前在薌劇(歌仔戲)起源地福建漳州座談交流時,合唱起由宜蘭地方閩南語民謠改編的《丟丟銅》與《桃花過渡》,表達此行感受與期盼。23日以來,臺灣商工統一促進會壯圍分會的40名漳州籍後裔會員組成「宜蘭壯圍鄉老人會歌仔戲研習班」,追尋著歌仔戲「都馬調」音符來到漳州、廈門參訪交流。
  • 閩南歌仔戲入校園 學生填詞創新演繹形式
    閩南歌仔戲入校園 學生填詞創新演繹形式 2014-12-30 10:19:5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傳統薌劇走入校園 學生精心填詞祝賀百年校慶 餘丹 攝   中新網漳州12月30日電 (餘丹)29日晚,福建漳州一中112周年校慶晚會上,高三化學老師許美羨的薌劇表演《漳州一中響噹噹》獲得了全場師生們熱情的掌聲,這也是漳州薌劇首次創新融入現代語言而進行改編
  • 守藝中華 風物之旅丨漳州薌劇——歌仔戲
    漳州車鼓是歌仔戲表演之根。臺灣宜蘭老歌仔戲的源頭來自漳州車鼓弄。漳州車鼓隨鄭成功軍隊傳入臺灣。清朝統一臺灣後,隨著臺灣的進一步開發,城鎮繁榮帶動市井文化的發展,從閩南傳入的「只弄不唱」的車鼓和「只唱不弄」的歌仔說唱相結合,成為又唱又演的「歌仔冊」戲文的臺北「車鼓戲」和宜蘭「歌仔戲」。
  • 走近龍海歌仔戲
    1928年,臺南縣學甲鄉民到龍海角美白礁慈濟宮進香謁祖,隨來的臺灣歌仔戲班「三樂軒」首次演出深受觀眾喜愛;隨後又有新女班、霓生社、雙珠鳳、金聲團相繼到龍溪、海澄(現為龍海市)一帶演出,歌仔戲即時風靡兩縣;民間近百個「南館」、「北館」受其影響,均改為歌仔館,並逐步轉化成歌仔戲子弟班。
  • 尋找「都馬調」的故鄉,再敘薌劇與歌仔戲淵源
    歌聲來自寶島臺灣的"壯圍鄉老人會歌仔戲研習班",一行四十人,在會長陳瑞章率領下,於10月23日晚抵達漳州,24日一早參訪團員迫不急待地與漳州薌劇團員進行交流。宜蘭地區是臺灣漳州籍後裔的大本營,參訪團員來自宜蘭壯圍各行各業,有小企業負責人、教師、當地長青歌仔戲團員、家庭主婦與退休人士組成,他們都有著共同愛好,就是閒暇時愛唱歌仔戲。
  • 高揚「薌劇之幟」,領唱「飛越海峽的歌」
    精品劇目結合業務演出、惠民演出、薌劇進校園等,每年進行一百五六十場的演出,為演員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舞臺實踐機會。同時,劇團、藝校、戲研所三位一體的科學模式,為人才培育與藝術創作注入了強大的生機與活力。 劇種傳承非一日之功,但又刻不容緩。
  • 我們的薌劇
    曾經的福建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著名薌劇劇作家陳志亮先生在《漳州薌劇與臺灣歌仔戲》一書中,曾為他寫過一首詩,其中寫道「少年英俊扮生旦,聲色技藝蓋閩南。更有亮相一含笑,鴉雀無聲顛鳳鸞」。爺爺叫黃杭照,人稱「含笑師」,不知是因為他總微笑著還是取名字的諧音,《中國戲曲志·福建卷》薌劇條目有他的名字。二十年前入秋的一天,爺爺因病去世。漳州薌劇就是臺灣歌仔戲,老輩人也叫改良戲和子弟戲。
  • 2020年福建漳州龍海市歌仔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招聘5人公告
    因工作需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的原則,龍海市歌仔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擬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勞務派遣人員5名,具體招聘事項公告如下:一、招聘崗位 招聘崗位 條件要求 招聘人數 考試方式
  • 傳統戲曲進校園 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今日走進海滄天心島小學
    現場的同學們目不轉睛的盯著臺上來自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演員們的精彩表演,沉浸其中。  據了解,下午在廈門市海滄區天心島小學舉行的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是本次天心島小學海絲戲曲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天心島小學首屆海絲文化戲曲節在昨日正式開幕,持續一周的戲曲節活動涵蓋戲曲知識講座、戲曲表演欣賞、音樂美術課堂授課、戲曲主題美術作品徵集比賽等多種形式。
  • 蘇燕蓉:百年歌仔戲盛開的第一朵梅花
    蘇燕蓉透露自己曾為臺灣偶像劇《轉角遇到愛》中的大S配音,而她獲得梅花獎的歌仔戲劇目《竇娥冤》也是自己自導自演的。在這位年輕演員的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初生牛犢的年輕朝氣和與時俱進的傳統藝術。  蘇燕蓉介紹:「1993年我考進廈門藝校的一個歌仔戲表演班,一直到2000年到我們團以後一直都是做演員為主的,但是我在2001年到上海戲劇學院進修戲曲導演,所以我現在在團裡不只是演員,也有當導演,一邊演出一邊導戲。我到目前為止已經排了六、七出的大戲,還有一些戲曲歌舞,折子戲等等。這些年我能得到一些成績,不只是自己的努力,還有機遇也很好。
  • 漳州薌劇(歌仔戲)首次入圍文旅部戲曲劇本孵化工程
    由薌城區芳苑薌劇團選送的新編歷史劇《于謙》在全國近200個申報劇目中脫穎而出,入圍大戲項目孵化名單,成為福建省唯一一部入圍作品,這也是漳州薌劇(歌仔戲)首次入圍文化和旅遊部的戲曲劇本孵化工程。  據了解,該劇劇本由漳州市青年劇作家石毅堅創作,描寫、重現一代名臣于謙在國家危難之時所展現出來的廉潔自律、憂國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的偉大情操和崇高品質。
  • 漳州薌劇走進臺灣高校 密切漳臺兩地文化交流
    (記者 蔡文原 文/圖)漳州市薌劇團一行帶著一批經典傳統薌劇 ,於4月28日啟程赴臺,參加由福建省文化廳主辦的「福建文化寶島校園行」活動。  據悉,為期10天的「福建文化寶島校園行」活動,將由漳州市薌劇團表演的經典傳統薌劇《三家福》、《討學錢》、《安安尋母》、《十八相送》、《樓臺會》劇目為主要項目,走進臺灣正修科技大學、義守大學、高雄師範大學、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臺南科技大學等近十所大學演出,並與師生舉行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相關內容的座談。
  • 福建漳州薌劇再啟程 《保嬰記》將全國巡演
    中新網漳州3月13日電 (張金川 何凌霄)「要讓全國觀眾能近距離感受到薌劇這一優秀地方戲曲的獨特魅力。」福建省漳州市歌仔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主任王文勝在薌劇《保嬰記》全國巡演前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薌劇(歌仔戲),是福建省五大劇種之一。與臺灣歌仔戲同根同源,一脈相承,於2006年5月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漳州記憶:薌劇名流 含笑師與秀琴仔旦
    」歌仔戲班渡海回閩、尋根認祖,在白礁慈濟宮公演,那熟悉的語言和曲調一下子就徵服了觀眾,演出大為轟動,源於漳州歌仔的臺灣歌仔戲一夜之間傳遍了薌江流域,成為閩南地區一個主流劇種。漳州薌劇就是臺灣歌仔戲,老輩人也叫改良戲和子弟戲。漳州的歌仔(錦歌)傳到臺灣,19世紀末20世紀初演變成臺灣的主要地方劇種——歌仔戲。1928年農曆3月臺灣「三樂軒」歌仔戲班渡海回閩、尋根認祖,在白礁慈濟宮公演,那熟悉的語言和曲調一下子就徵服了觀眾,演出大為轟動,源於漳州歌仔的臺灣歌仔戲一夜之間傳遍了薌江流域,成為閩南地區一個主流劇種。
  • 福建薌劇團:盼地方劇種「振翅高飛」
    2008年,從廈門藝術學校戲曲班畢業的張麗紅進入同安歌仔戲劇團實習。2009年7月,憑藉紮實的形體基礎,張麗紅考進漳州市薌劇團,成為劇團內年輕的演員之一。「畢竟薌劇是從漳州發源的。」  閩南薌劇、臺灣歌仔戲是同根同源、同音共曲的姐妹藝術。2006年5月,薌劇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薌劇的傳承沒有斷絕,年輕的力量不斷地補給。」
  • 福建漳州薌劇的百年傳承
    漳州市薌劇團演員在表演榮獲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節目提名獎」的錦歌彈唱《漳州美》(9月26日攝)。    9月26日,漳州市薌劇藝術中心內曲聲悠揚,漳州市薌劇團錦歌隊的演員們在緊張排練準備晚上赴廈門演出。    薌劇又名歌仔戲,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流傳於福建九龍江流域、臺灣、東南亞一帶,為福建省五大劇種之一,曲調優美,長於抒情,音樂極具特色,民歌色彩濃鬱,說唱特點明顯,極富閩南鄉土特色。
  • 陳亞宋:「玩轉」11種薌劇樂器的奇人
    漳州新聞網訊(記 者 莊文劍 通訊員 莊偉傑 文/圖)二胡、月琴、三弦、大廣弦、嗩吶、橫笛、蘆管、臺灣笛、堂鼓、通鼓、快板……這些薌劇樂器,一個人會演奏其中的兩三種,就很不容易了,可南靖縣雲水謠的歌仔戲老藝人陳亞宋,精通11種樂器,並能獨自同時演奏多種。
  • 漳州精品戲劇展播【二】——薌劇現代戲《生命》
    【2】薌劇現代戲 《生命》 龍海市歌仔戲(薌劇
  • 40名臺灣宜蘭歌仔戲愛好者來到漳州,重溫「漳州腔」
    時隔71年,歌仔戲業餘愛好者組織的宜蘭漳州籍後裔親人參訪團,追尋著都馬調音符來到原鄉,與漳州市歌仔戲藝術家們再續「漳州腔」。10月24日上午,40名臺灣宜蘭歌仔戲愛好者在漳州與漳州市歌仔戲(薌劇)演員們進行文化交流。
  • 龍海薌劇少年:丹宅出了邵江海 前浪奔湧後浪來
    從零開始學薌劇「老身姓李名怨,人人叫我怨姑,我怨怨怨怨,怨天怨地怨媒人……」9月,龍海浮宮丹宅村的戲臺上,小演員們眼波流轉,音色清亮空靈,唱腔宛轉悠揚,身姿輕盈搖曳……他們是龍海浮宮鎮丹宅小學的學生,表演的是傳統歌仔戲《李怨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