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六部是哪六部?分別都是管什麼?相當於現在的哪些部門?

2020-11-29 歷來現實

眾所周知,就像世界上原本沒有路一樣,地球上原本是沒有國家的,強者多了,就要對弱者進行管理,把他們圈養起來,於是就出現了國家。

可是圈養起來的弱者覺悟高低不一,有順民也有刁民。刁民不服從管理,還會搞事,於是就出現了軍隊和警察。軍隊的職責就是保護人民,抵禦外部侵略,還專治各種不服。

但治理國家不比打仗,一戰定乾坤。國家要的是長治久安,皇帝光靠大棒也不行,還要用別的手腕,不僅要有制度,還要有一個班子,幾個部門,各司其職,用不同手段治理國家,管理順民和刁民,解決各種社會矛盾。

把那麼多的人民管理起來,在古代是很難做到的。但能夠治人的人,都是勞心者,他們的智商要比普通人搞得多。對他們來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再說了他們會不斷探索,或者探摸石頭,或者借鑑前朝,找到了不少駕馭百姓的辦法,也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六部就是皇帝們智慧的結晶,成功的經驗,他們付出辛勤汗水換來的勞動成果,得到了後人的認可和繼承。

六部制度是我國政治家的智慧結晶,它是一個統治集團治理國家的主要機構,是國家繁榮和社會穩定必不可少的機構。是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者、貫徹執行者和有力監督者。正是有了六部,國家這個機器才能穩定高速運轉,政權才能得到鞏固。

據專家考證,六部在周朝的時候就設立了,周天子就是靠著六部對國家進行治理的。

到了秦朝的時候,統治者有點迷信,心說周朝就是因為六部制度而失去天下的,我們不能沿用六部這個名稱,晦氣。於是他們就用九卿來替代,雖然名稱換了,執行機構卻大同小異,換湯不換藥。

到了漢朝,漢高祖劉邦覺得秦朝的名稱不吉利,所以就改稱"六曹",各曹的首長稱為尚書。

六曹到了隋朝的時候,被棄之不用,據說當時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說,六曹這個名字彆扭,叫人想起陰曹地府,多瘮得慌,另外起個名字吧。於是大臣有人出點子,建議把六曹改成吏部、禮部、兵部、度支、都官及工部。

到了唐朝,李世民覺得"部"這名稱好聽,高端大氣上檔次,叫起來朗朗上口的,乾脆都叫六部吧。就這樣,六部作為中央機關的名稱被確定了下來。

說了半天,六部是哪六部呢?

六部依次為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刑部和工部,唐宋時期的六部在尚書省統一管轄之下,尚書省就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元朝的時候,尚書省改稱中書省,不過也是新瓶子裝舊酒,換了名稱而已。

一轉眼元朝滅亡,泥腿子朱元璋當了皇帝,他做皇帝後對前朝制度進行了徹底反思,他覺得中國那麼多王朝之所以滅亡,是獨裁搞得還不夠,權力太下放了,要什麼中書省、尚書省,皇帝直接管理多好。要想千秋萬代,必須皇帝掛帥,要想永不變色,必須老朱專權。於是,中書省被取消,改成六部直接由皇帝負責。

六部實行一把手負責制,領導人叫尚書。部裡設立有兩個副手,被稱為左右侍郎,他們三個負責管理各部的內部事務。

明朝時期擔任各部一把手的尚書在朝廷裡的官階是正二品,左右侍郎則屬於正三品級別。

說著說著,明朝也玩完了,滿清入關做了主人,又一個封建王朝橫空出世。滿清作為當時的異族,也沒有什麼統治經驗,沿用漢人的一套統治方法和管理制度,六部的機構也就延續下來。

有所不同的是,各部的尚書被提高了一級成為一品大員,左右侍郎成為正二品。要不說還是滿人會治國,國家機關的領導們僅僅是提了一級,待遇改變了一點,大傢伙就會死心塌地為皇帝幹活。

雍正做了皇帝之後,自信心滿滿,他覺得皇帝不必什麼事都操心,就設立了一個大學士,負責協調、監管六部工作。

那麼,六部的職責是什麼,他們都分管什麼工作呢?

· 吏部:吏部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組織部和人事部。主要負責選拔官員、任用官員,對官員進行管理。

通過了八股考試的學子,吏部負責分配他們到合適的領導崗位上做官。官員有成績了就提拔他們。有過錯了就處分他們。錯誤更大的、性質較嚴重的,就要降職處分。犯了原則性錯誤,影響惡劣、後果嚴重的,就要免除職務,交予司法部門定罪。

· 戶部:戶部類似於民政部和土地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全國的土地情況,耕地情況,農田管理,各地收成,農業稅額的制定;以及各地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的戶籍管理和信息,國庫收支盈餘,全在戶部職責範圍。

· 兵部:兵部就是現在的國防部和國家安全部,是國家的槍桿子的大拿,為皇帝保駕護航的最高機關。軍隊的現代化建設,武器研發和更新,軍隊人才的培養,軍隊幹部的升遷調動,兵員的召集和分配,軍備的分配和調度,人才的選拔;以及戰爭、動亂時的軍隊指揮,戰術戰略,都是兵部的職責。

· 禮部:禮部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外交部和禮儀司。國慶、皇帝壽誕、駕崩皇帝治喪,重大活動策劃和管理,來訪使者和賓客的接待;以及文化交流、學術交流,等等。

· 刑部:刑部是國家刑法的最高權力機關。比如重大案件審理、量刑,對官員行為的監督,國家各項法律、法規的制定,審察,上訪群眾的接待,大案要案的覆審,越級上訪案件的覆審,冤假錯案的平反昭雪,各地法醫、法官的培訓。相當於我們今天的最高法院和檢察院。

· 工部:工部就是我們現在的水利建設部。其主要職責就是負責皇帝行宮的建造,各地招待所賓館的審批、建造。紀念館的選址和建造,皇帝和皇親陵墓的選址和建造;以及河道疏通,防務工程和水利設施的施工和維修等等。

相關焦點

  • 明朝六部,五軍都督府,都察院是什麼機構?相當於現在什麼部門?
    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讀者通常都會遇到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各種機構名目繁多,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一些經常聽說的部門卻不知道它具體是幹什麼的。有鑑於此,夜讀史書就來為大家系列講解一下古代各王朝的主要機構部門。
  • 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 清朝「六部尚書」分別是哪六部?哪個部門最厲害?
    所以,顧名思義,六部尚書便是六大不同職能部門的六位主管。隋朝初年,為了更有效率地管理龐大帝國的各項事務,"吏部、禮部、兵部、度支、都官、工部"六大部門應運而生,它們分管不同方面,有效提高了政府機構的辦事效率。後來唐朝建立,度支、都官這兩個極富異域色彩的名詞變為了戶部、刑部。因為六部制度的顯著優勢,此後的歷朝歷代將其沿用,直至清朝滅亡。
  • 吏部、戶部、工部……古代三省六部,相當於今天什麼部門?
    到了隋朝,改設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歷朝變動較大,而「六部」一直沿襲到清末。在影視劇中,我們也經常聽到說「工部」「戶部」「吏部」這些詞,以及尚書、侍郎等官職。今此,做一個全局認知。先看三省。包括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 古代六部尚書中,為何工部最讓人看不起?專家:你看他管的是什麼
    今兒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清宮劇中經常出現的「三省六部」,它們分別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以及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其實關於這項制度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並被沿用至清朝。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有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即三省六部制。這一套確立於隋朝,職能承襲秦漢,直到清末才廢除的中央官制,在上千年的時間中,尚書六部基本上沿襲未改。隋唐年間,尚書省由六部組成;元朝年間,六部又歸中書省管轄;明朝初年廢除中書省後,六部此後直接對皇帝負責;由於清朝末年續添新部,六部之名因此廢除。雖說人人皆知六部之名,但是,許多人對於各部獨立的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卻不知其所以然,那麼,六部的具體分工又是如何呢?
  • 一分鐘解讀古代三省六部制,為什麼這個部門地位最低,說不上話?
    六部 六部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他們執行著不同的任務,六部之間各司其職都為朝廷辦事。 吏部。從名字上就可知道這個部門是和官員相關的。吏部負責了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工作。
  • 明朝六部尚書都管什麼?哪部權利最大?
    其廢除丞相制度,是為了讓六部直接按照自己的旨意辦事,從而完全實現君主專制穩固地位。吏部即人事部,為六部之首,負責官員們的獎勵處分或升調退休,是朝廷中權力最大、身份最高的部門。戶部,負責全國戶籍、田地、俸餉、賦稅及一切財政事宜。類似現在的民政部、財政部、國土局等部門!禮部春季最為繁忙,負責科舉、祭祀大典、接待各藩屬、外國貢使等!
  • 現在的北京市長,按古代官職分類,相當於什麼官?
    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這些官職也僅僅是一個名稱,我們也並知道太多關於官職的高低和尊卑的區別,比如北京市現在的市長一職在古代究竟相當於什麼樣的官員存在呢?那麼現在,我們便來了解一下關於古代官職和其對應當今職務的關係。自秦國統一中國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便應運而生,官僚體系正式建立。
  • 清朝的六部都是哪六部,六部的尚書誰最大?
    的「富貴威武貧賤」來形容六部,都是怎麼形容的呢?三省六部,先說三省。福垊先告訴您,清朝也有三省哦!三省六部原本是五省六部。因內侍省、秘書省非中樞,故以中書(內史)省、尚書省、門下省(隋併入集書省)以及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兵部為三省六部!其實用集書代替門下省挺好,剛好三書嘛!而六部起自西魏,蘇綽建議復古周制而立。明朝廢除三省,可清朝恢復了三省!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都管什麼,哪個部門地位最高
    三省六部制確立於唐代,到了清朝時期最為完善。其中六部在周朝時期就已經出具雛形,每個部門都有不同的職能,那這些部門分別發揮著什麼作用呢?六部最早出現在周朝,到了秦朝時期,被改為九卿,其實也是換湯不換藥,到了漢朝時期,漢高祖覺得秦朝的名字不吉利,於是就改為六曹,最高首長是尚書。
  • 清朝六部尚書的排行次序是如何的?
    清朝六部按次序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尚書之首是吏部尚書,自隋唐開始吏部尚書基本上一直是六部尚書之首。甚至曾經改稱為天官。吏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全國文官的任免、考課、勳封、升降、調動等事務,除了皇帝欽點的官員,一般官員的升遷調動都要經過吏部的。類似於今天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所以按實際權力來說吏部尚書是最大的。戶部主要的功能就是掌管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俸餉、賦稅等一切財政事宜。(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也就是除了皇帝的小金庫內帑及其皇家財政外,戶部尚書掌了全國的財政。
  • 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清朝的官職體系中,六部尚書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六部即「三省六部制」的六部,起源於隋朝時期,此後的歷朝歷代,都沿襲三省六部制,可見其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六部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上千年都沒有變過,那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又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 古代六部尚書中,為何工部最讓人輕視?專家:你看他管的是啥?
    不論是古代還是今天,合理的制度終究能讓事務的辦理事半功倍,同時這也是一種能極大提高社會生產力的措施。過去的時代裡,在皇權的影響下,官員就是組成管理體系的核心。一位君主再如何出色,他也無法完全掌握全天下的信息,尤其是那些細枝末節之處。這種情況就註定了無論哪個王朝都需要一套有效的體系,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皇帝們心中渴望的「國泰民安」。
  • 吏部絕非六部之首!清代中央行政機構——六部,到底該如何排序?
    自周朝開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就作為中央行政機構,分別管理國家各項行政事務。清朝入關以後,六部制度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並直接向皇帝負責,極大程度上促進了清代帝王的皇權集中。吏部作為古代主管各級官員的行政機構,自漢朝以後,吏部就被列為尚書省六部之首,肩負著針對文職官員「品秩銓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的具體職能。在《清史稿·職官志》中,吏部也被列在六部首位,專掌文官的任免管理及考核獎懲。
  • 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誰最憋屈?
    從孫嘉淦的升遷履歷來看,他由工部侍郎調任吏部侍郎、由刑部尚書調任吏部尚書,都是獲重用升遷。其實,在清朝中早期,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六部左右侍郎都為從二品,同為尚書與侍郎為何還會分有三六九等呢?六部,是中國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機構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的總稱;尚書,是中國古代官職名之一,最初是指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到唐代才確定六部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至此,六部與尚書才有了直接交際。
  • 「六部」、「七卿」中,誰的官職最大?左都御史又是個什麼官職?
    從表面上看,左都御史的職權有點「不實在」,似乎不如六部尚書大權在握。畢竟,六部尚書分管的是各領域最要緊的工作,而左都御史抓的比較寬泛。然而,實際情況卻大大超乎所有人的想像,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左都御史就像是現在的紀委書記,但他分管的事務又比紀委書記更全面。自隋唐以後,「六部尚書」的職權被確定下來。
  • 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數誰最憋屈?
    從孫嘉淦的升遷履歷來看,他由工部侍郎調任吏部侍郎、由刑部尚書調任吏部尚書,都是獲重用升遷。其實,在清朝中早期,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六部左右侍郎都為從二品,同為尚書與侍郎為何還會分有三六九等呢?原來,六部雖然同為直接對皇上負責的從一品機構,由於其職守不同,各部職官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略有不同。
  • 三省六部之吏部:作為六部之首,吏部的詳細職能是怎樣的?
    就連吏部侍郎、戶部侍郎進入軍機處的概率,都比工部尚書大。這和級別沒有關係,主要看所負責部門的實權大小。在政治實踐中,最主要的兩項權力,一個是人事權,一個是財權。用最簡單話說,在自己家裡,最主要的是哪兩樣?一是家裡的小孩子誰說了算;一是家裡的錢誰在管。一般在這兩個問題上說了算的人,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這跟戶口簿上的"戶主"是誰,關係不大。
  • 古代的員外官有多大?若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
    在古代我國,有很多官職,其中一個就是員外,員外郎有幾個別稱,比如員外和外郎,還有一個通稱為副郎。那麼,員外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你覺得古裝電視劇裡有這麼多員外呢?如果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