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六部尚書中,為何工部最讓人看不起?專家:你看他管的是什麼

2021-01-18 騰訊網

最近幾年,古裝劇是越來越火,特別是清宮劇,簡直達到了「霸屏」效果,雖然劇中有很多不符合真實歷史的漏洞,但總體而言,還是還原了歷史,給了觀眾朋友們直觀歷史的機會。

今兒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清宮劇中經常出現的「三省六部」,它們分別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以及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其實關於這項制度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並被沿用至清朝。

可以說三省六部制貫穿了整個中國政治史,也從側面說明,它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原本六部各司其職,並無高低貴賤之分,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工部突然變成了「墊底部門」,被其他5個部門「看不起」,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兒我們就來說說六部之間的關係。

第一個部門:吏部

主要負責:選拔官員、任用官員

其實「吏」這個字,原本就是官員的通稱,但這裡要注意,古代對「官」和「吏」是分得很嚴格的,那些有品級的,由朝廷統一任命的,才能叫做「官」,而品級低微的,則叫做「吏」。

而吏部,就是負責掌管官吏們任免、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的部門,類似於今天中央的組織部,那你想想,吏部對任何一個出仕者來說,都是決定「生死」的地方,地位當然高得不能再高,故而被譽為「六部之首」。

第二個部門:戶部

主要負責:掌管戶籍和財經

啥都不多說,戶部在古人眼裡就代表一個字,那就是「富」,啥田賦,關稅,釐金,公債,貨幣等等,都歸戶部管,它直接掌握國家財政大權,當年和珅就是因為在戶部幹得好,給國家攢了不少錢,才得到了乾隆的賞識,也因為戶部,讓和珅積累了原始資金。

第三個部門:禮部

主要負責:掌管五禮之儀制及學校貢舉之法

說實話,原本禮部才是「六部之首」,因為它負責了國家各大典禮的籌備和舉行工作,還要管理全國學校,安排科舉考試,甚至國家外交活動,那都是禮部幹的活。這要是放在西周,禮部就是最尊貴的存在,但可惜,禮部管的這些事,跟「錢和權」壓根沾不上邊,所以越到後面,越沒人重視。

第四個部門:兵部

主要負責:掌管武官選用和兵械等

兵部,顯而易見,就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它的存在直接關乎國家生死存亡,所以對於兵部之人,大家都是非常尊敬的,無需多言。

第五個部門:刑部

主要負責:刑罰

刑部,一個令貪官汙吏膽寒的部門,是國家刑法的最高權力機關,負責一切重大案件的審理、量刑,平時還要對官員們進行監督。不過可惜的是,許多朝代為了「平衡利弊」,給到刑部的權力有些小,甚至隋唐時期,刑部只能對平民和7品以下的官員行刑。

第六個部門:工部

主要負責:營造工程

工部,六部裡面地位最低,最讓人「看不起」的存在,其實說實話,工部是十足的技術部門,它不但要負責全國上下官方的土木水利工程,同時還要負責研發機器,比如明朝時期的火器,那都是工部製造的,如此部門,理當得到大家尊敬。

然而在那些士大夫眼裡,工部的人和「工人」沒什麼區別,整天到處幹活,所以很瞧不起他們,著實讓人為工部感到憤懣!

以上,便是古代六部的職能,各位讀者朋友們覺得哪一部最牛呢?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相關焦點

  • 古代六部尚書中,為何工部最讓人輕視?專家:你看他管的是啥?
    不論是古代還是今天,合理的制度終究能讓事務的辦理事半功倍,同時這也是一種能極大提高社會生產力的措施。過去的時代裡,在皇權的影響下,官員就是組成管理體系的核心。一位君主再如何出色,他也無法完全掌握全天下的信息,尤其是那些細枝末節之處。這種情況就註定了無論哪個王朝都需要一套有效的體系,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皇帝們心中渴望的「國泰民安」。
  • 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誰最憋屈?
    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誰最憋屈?清官退休怕人笑話,裝十多箱爛磚充門面,乾隆:給他換成真金白銀。
  • 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數誰最憋屈?
    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誰最憋屈?清官退休怕人笑話,裝十多箱爛磚充門面,乾隆:給他換成真金白銀。常看清宮劇的朋友,對於孫嘉淦的名字並不陌生。這位孫老師是個有趣的人,他是康熙五十二年的進士,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言直諫而出名。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有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即三省六部制。這一套確立於隋朝,職能承襲秦漢,直到清末才廢除的中央官制,在上千年的時間中,尚書六部基本上沿襲未改。隋唐年間,尚書省由六部組成;元朝年間,六部又歸中書省管轄;明朝初年廢除中書省後,六部此後直接對皇帝負責;由於清朝末年續添新部,六部之名因此廢除。雖說人人皆知六部之名,但是,許多人對於各部獨立的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卻不知其所以然,那麼,六部的具體分工又是如何呢?
  • 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 吏部、戶部、工部……古代三省六部,相當於今天什麼部門?
    到了隋朝,改設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歷朝變動較大,而「六部」一直沿襲到清末。在影視劇中,我們也經常聽到說「工部」「戶部」「吏部」這些詞,以及尚書、侍郎等官職。今此,做一個全局認知。先看三省。包括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 古代的六部是哪六部?分別都是管什麼?相當於現在的哪些部門?
    把那麼多的人民管理起來,在古代是很難做到的。但能夠治人的人,都是勞心者,他們的智商要比普通人搞得多。對他們來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再說了他們會不斷探索,或者探摸石頭,或者借鑑前朝,找到了不少駕馭百姓的辦法,也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 清代六部尚書都管啥?最多也不過管四五百人,為何人人爭破頭要當
    一、清代六部的概況在清代的中央行政機構中,以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為最重要。六部的名稱及其大體職掌,基本上是從明代沿襲下來的,不過在涉及官員設置和某些權限方面,還是頗有變通的。清代六部的設置可追溯到關外時期。金天聰五年(1631年)七月,皇太極出於提高汗權、削弱諸王權勢的需要,在先前建立文館的基礎上,又「爰定官制,設立六部」。
  • 清朝六部尚書的排行次序是如何的?
    清朝六部按次序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尚書之首是吏部尚書,自隋唐開始吏部尚書基本上一直是六部尚書之首。甚至曾經改稱為天官。但論起地位來說,禮部尚書的地位是最尊貴的。因為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禮部代表著國家的禮法,禮部尚書在六部尚書之中自然是地位最高的了,但是權力嗎,自然是小多了。兵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武職選授、處分及兵籍、關禁、軍械、驛站等兵務,不涉兵權。清朝的兵部應該是最憋屈的兵部了,表面上來看兵部是掌管天下兵馬的,但清朝先是有內閣還有南書房集權,最後是軍機處。
  • 清朝「六部尚書」分別是哪六部?哪個部門最厲害?
    "六部尚書"是一個在古裝電影、電視劇中經常被提及的名詞。所謂"六部",指的是從隋唐時期開始設立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大部門。而"尚書"則是從秦朝開始就被設置的一種官名,到了三省六部制出現後,六大部門的主管就被叫做尚書。
  • 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清朝的官職體系中,六部尚書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六部即「三省六部制」的六部,起源於隋朝時期,此後的歷朝歷代,都沿襲三省六部制,可見其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六部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上千年都沒有變過,那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又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都管什麼,哪個部門地位最高
    三省六部制確立於唐代,到了清朝時期最為完善。其中六部在周朝時期就已經出具雛形,每個部門都有不同的職能,那這些部門分別發揮著什麼作用呢?六部最早出現在周朝,到了秦朝時期,被改為九卿,其實也是換湯不換藥,到了漢朝時期,漢高祖覺得秦朝的名字不吉利,於是就改為六曹,最高首長是尚書。
  • 清代六部中除了尚書、侍郎以外,還設有哪些官職?
    明清時期,六部是中央最主要的機構,地位僅次於內閣、軍機處,負責國家政務的具體實施。對於六部官員的設置情況,很多讀者很感興趣,曾私信筆者詢問,除了尚書、侍郎以外還有哪些官員?這個問題較為繁瑣,所以鋪開來講。六部設官的種類問題,大致包括這麼幾種:正官、屬官、首領官。
  • 古代的兵部尚書的職權是什麼?為什麼大多由文人任職?
    古代的兵部尚書大多由文人任職,人們通常會認為帶兵打仗的應當是武官,那麼為何古代的兵部尚書大部分是文人呢? 隋唐時期設三省六部制,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工部和吏部。其中兵部尚書為兵部之首,負責管理全國上下的軍政事務。
  • 清朝的六部尚書中,誰掌握的實權最大?
    順治年間,清朝才正式定下六部尚書的職位。從職權而言,順治年間六部尚書的職權跟明朝相差不大。吏部掌管全國文職官員的升遷任免調動,戶部掌管國家財政。清朝設立內務府,本是為了將宮廷財政跟國家財政分開,但實際操作中,宮廷財政往往跟國家財政經常緊密相連。所以,戶部尚書又多少會參與到宮廷財政中。禮部掌管禮儀和教育。過去王朝最重禮儀,從君王大臣到平民百姓,都有禮儀的約束。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都是管什麼的?
    六部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吏、戶、禮、兵、刑、工」,它是隋唐以來中央行政機構中的重要一極,在古代封建社會對於全國行政事務的執行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吏戶禮兵刑工」這六部才是如今我們眼中所熟知的六部。六部的主要職能所在老話說得好:「吏部貴、戶部富、禮部窮、兵部武、刑部嚴、工部賤」,字數雖少,但卻十分精簡現意。六部之中,儘管各部職能單位有所不同,但他們的品階官次都處於同等地位。
  • 明朝六部尚書都管什麼?哪部權利最大?
    其廢除丞相制度,是為了讓六部直接按照自己的旨意辦事,從而完全實現君主專制穩固地位。吏部即人事部,為六部之首,負責官員們的獎勵處分或升調退休,是朝廷中權力最大、身份最高的部門。戶部,負責全國戶籍、田地、俸餉、賦稅及一切財政事宜。類似現在的民政部、財政部、國土局等部門!禮部春季最為繁忙,負責科舉、祭祀大典、接待各藩屬、外國貢使等!
  • 從一品的左都御史,與六部尚書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在明清統治時期,朝廷中出現了六部九卿的說法。六部九卿指的是朝廷9個部門的長官,基本上都屬於朝廷重臣。六部很容易理解,分別是吏部、禮部、戶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九卿除了6部尚書以外,還有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和通政使。
  • 一分鐘解讀古代三省六部制,為什麼這個部門地位最低,說不上話?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嚴密的官職制度,公元581年隋文帝建立了隋朝,這之後的八年時間裡,他平突厥、攻陳國,最終統一了中國結束了將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據,但是南北朝頻繁的朝代更迭還是給隋朝留下了眾多歷史遺留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中央和地方官多官亂的局面,《隋書
  • 同為一品高官,理藩院尚書和六部尚書,孰高孰低?得看誰當這個官
    行政機構,包括六部,以及和六部並立的行政機構理藩院、宗人府、國子監、大理寺等;而行憲機構指的就是都察院。作為和現今國務院下轄組成部門的一把手最為接近的官職——尚書,清朝設有7處,即六部尚書和理藩院尚書。根據《清史稿·職官志》的記載,七大尚書同屬從一品高官,基本相當於省部級正職兼領國務委員的副國級高級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