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談到「三公九卿」,是自先秦開始、延續了千百年的一套官制。
到了隋朝,改設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歷朝變動較大,而「六部」一直沿襲到清末。
在影視劇中,我們也經常聽到說「工部」「戶部」「吏部」這些詞,以及尚書、侍郎等官職。
今此,做一個全局認知。
先看三省。包括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中書省
隋初稱「內史省」,是掌管機要、發布政令的機構。
唐宋以中書令為長官,任首席宰相;以中書侍郎為副長官,為固定編制的宰相;以中書舍人為核心官職,掌管省內機樞政務。
洪武十三年,中書省廢除。
門下省
隋唐時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籤署章奏,有封駁之權。
長官:侍中,二人,正三品。掌出納帝命,相禮儀。
元代以後﹐門下省不再設置。
尚書省
是魏晉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機構,「六部」即從此出。
長官:尚書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領百官。
元代尚書省時置時廢。明清六部均直接對君主負責,不設尚書省。
再說六部。
六部是三省之中尚書省下屬的六個部門,為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
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吏部
類似今天的中央組織部。
長官為吏部尚書。
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
隋唐、五代,吏部為六部之首。
戶部
大致相當於現代的民政部和財政部。
長官為戶部尚書。
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
明清時期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
禮部
參考今天的外交部、教育部。
長官為禮部尚書。
掌管五禮之儀制及學校貢舉之法。
具體:吉、嘉、軍、賓、兇五禮;全國學校事務、科舉考試、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兵部
相當於今日的國防部。
長官為兵部尚書。
掌管武官選用及兵籍、兵械、軍令等。
刑部
參考今天的司法部。
長官為刑部尚書。
各朝職責相差較大:隋唐時,刑部只限於對平民及七品以下官員有行刑權,但一般沒有處罰權,處罰權基本屬於大理寺;
明清兩代,刑部作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覆核,共為"三法司制"。
工部
參考如今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長官為工部尚書。
掌管營造工程事項的機關。
隋代開皇二年始設立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