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戶部、工部……古代三省六部,相當於今天什麼部門?

2020-12-19 中式大美生活

我們之前談到「三公九卿」,是自先秦開始、延續了千百年的一套官制。

到了隋朝,改設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歷朝變動較大,而「六部」一直沿襲到清末。

在影視劇中,我們也經常聽到說「工部」「戶部」「吏部」這些詞,以及尚書、侍郎等官職。

今此,做一個全局認知。

先看三省。包括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中書省

隋初稱「內史省」,是掌管機要、發布政令的機構。

唐宋以中書令為長官,任首席宰相;以中書侍郎為副長官,為固定編制的宰相;以中書舍人為核心官職,掌管省內機樞政務。

洪武十三年,中書省廢除。

門下省

隋唐時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籤署章奏,有封駁之權。

長官:侍中,二人,正三品。掌出納帝命,相禮儀。

元代以後﹐門下省不再設置。

尚書省

是魏晉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機構,「六部」即從此出。

長官:尚書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領百官。

元代尚書省時置時廢。明清六部均直接對君主負責,不設尚書省。

再說六部。

六部是三省之中尚書省下屬的六個部門,為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

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吏部

類似今天的中央組織部。

長官為吏部尚書。

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

隋唐、五代,吏部為六部之首。

戶部

大致相當於現代的民政部和財政部。

長官為戶部尚書。

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

明清時期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

禮部

參考今天的外交部、教育部。

長官為禮部尚書。

掌管五禮之儀制及學校貢舉之法。

具體:吉、嘉、軍、賓、兇五禮;全國學校事務、科舉考試、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兵部

相當於今日的國防部。

長官為兵部尚書。

掌管武官選用及兵籍、兵械、軍令等。

刑部

參考今天的司法部。

長官為刑部尚書。

各朝職責相差較大:隋唐時,刑部只限於對平民及七品以下官員有行刑權,但一般沒有處罰權,處罰權基本屬於大理寺;

明清兩代,刑部作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覆核,共為"三法司制"。

工部

參考如今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長官為工部尚書。

掌管營造工程事項的機關。

隋代開皇二年始設立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有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即三省六部制。這一套確立於隋朝,職能承襲秦漢,直到清末才廢除的中央官制,在上千年的時間中,尚書六部基本上沿襲未改。 三省六部制在六部之中,最重要的部門為吏部,自隋唐時起,吏部就被定為了六部之首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都是管什麼的?
    東漢時期,尚書臺(尚書省)最先出現,漢光武帝劉秀首次設置了三公六曹制,這其中的「六曹」便就是隋唐「六部」的最早前身。東漢末年(三國時期),中書省和門下省登上政治舞臺,尚書臺權力遭到分割和制衡。魏晉南北朝時期,三省六部制的雛形已經形成且不斷完善。直至隋朝初年,三省六部制確立,但當時的六部之中,戶部叫度支、刑部為都官。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都管什麼,哪個部門地位最高
    三省六部制確立於唐代,到了清朝時期最為完善。其中六部在周朝時期就已經出具雛形,每個部門都有不同的職能,那這些部門分別發揮著什麼作用呢?六部最早出現在周朝,到了秦朝時期,被改為九卿,其實也是換湯不換藥,到了漢朝時期,漢高祖覺得秦朝的名字不吉利,於是就改為六曹,最高首長是尚書。
  • 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 一分鐘解讀古代三省六部制,為什麼這個部門地位最低,說不上話?
    六部 六部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他們執行著不同的任務,六部之間各司其職都為朝廷辦事。 吏部。從名字上就可知道這個部門是和官員相關的。吏部負責了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工作。
  • 古代六部尚書中,為何工部最讓人看不起?專家:你看他管的是什麼
    今兒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清宮劇中經常出現的「三省六部」,它們分別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以及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其實關於這項制度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並被沿用至清朝。
  • 古代的六部是哪六部?分別都是管什麼?相當於現在的哪些部門?
    國家要的是長治久安,皇帝光靠大棒也不行,還要用別的手腕,不僅要有制度,還要有一個班子,幾個部門,各司其職,用不同手段治理國家,管理順民和刁民,解決各種社會矛盾。把那麼多的人民管理起來,在古代是很難做到的。但能夠治人的人,都是勞心者,他們的智商要比普通人搞得多。
  • 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清朝的官職體系中,六部尚書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六部即「三省六部制」的六部,起源於隋朝時期,此後的歷朝歷代,都沿襲三省六部制,可見其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六部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上千年都沒有變過,那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又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 古代官職制度:三省六部制分解宰相權力,皇權達到巔峰!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繼三公九卿制之後的另一套中央政府機構組織形式。它的形成標誌著相權由漢代的領袖制到隋唐的委員制的演變形成。相權一分為三歸於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李世民三省發展歷程:尚書省前身為漢武帝時設立的尚書臺。是由漢代皇帝的秘書機關尚書發展而來。曾是魏晉至宋朝中央政府最高權力機構。
  • 三省六部之戶部:你以為戶部只管人口嗎?
    在六部中,僅次於吏部、第二重要的部門是戶部。戶部的職能並不像它字面意思那樣只負責一個國家的戶籍,相反,它的負責範圍非常大,它管理著全國的財政、民政、人口戶籍、國土資源、地下礦藏、海關、稅收、審計,等等。
  • 明朝六部,五軍都督府,都察院是什麼機構?相當於現在什麼部門?
    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讀者通常都會遇到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各種機構名目繁多,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一些經常聽說的部門卻不知道它具體是幹什麼的。有鑑於此,夜讀史書就來為大家系列講解一下古代各王朝的主要機構部門。
  • 三省六部之吏部:作為六部之首,吏部的詳細職能是怎樣的?
    註:本文以明清六部為例。六部的排序是∶ 吏、戶、禮、刑、兵、工。這有些類似後世領導排順序,實權大、地位重要的排在前面。比如在清朝,軍機大臣一般從各部尚書當中選拔,而吏部尚書進入軍機處的概率最大,戶部尚書的概率也很大。但是,工部和兵部的尚書一般不太可能進入軍機處。
  • 清朝「六部尚書」分別是哪六部?哪個部門最厲害?
    "六部尚書"是一個在古裝電影、電視劇中經常被提及的名詞。所謂"六部",指的是從隋唐時期開始設立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大部門。而"尚書"則是從秦朝開始就被設置的一種官名,到了三省六部制出現後,六大部門的主管就被叫做尚書。
  • 古代六部尚書中,為何工部最讓人輕視?專家:你看他管的是啥?
    不論是古代還是今天,合理的制度終究能讓事務的辦理事半功倍,同時這也是一種能極大提高社會生產力的措施。過去的時代裡,在皇權的影響下,官員就是組成管理體系的核心。一位君主再如何出色,他也無法完全掌握全天下的信息,尤其是那些細枝末節之處。這種情況就註定了無論哪個王朝都需要一套有效的體系,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皇帝們心中渴望的「國泰民安」。
  • 吏部貴,戶部富,禮部窮 兵部刑部工部又是什麼呢
    清朝沿襲明朝制度,依然不設置宰相,以內閣加六部的形式,來架構中央行政機構。由於清朝時期的內閣大學士實權更少,形同虛設,權力便落到六部手裡。這裡的六部,指的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尚書為從一品,僅次於內閣大學士。
  • 吏部絕非六部之首!清代中央行政機構——六部,到底該如何排序?
    吏部作為古代主管各級官員的行政機構,自漢朝以後,吏部就被列為尚書省六部之首,肩負著針對文職官員「品秩銓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的具體職能。在《清史稿·職官志》中,吏部也被列在六部首位,專掌文官的任免管理及考核獎懲。
  • 清朝六部尚書的排行次序是如何的?
    清朝六部按次序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尚書之首是吏部尚書,自隋唐開始吏部尚書基本上一直是六部尚書之首。甚至曾經改稱為天官。吏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全國文官的任免、考課、勳封、升降、調動等事務,除了皇帝欽點的官員,一般官員的升遷調動都要經過吏部的。類似於今天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所以按實際權力來說吏部尚書是最大的。戶部主要的功能就是掌管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俸餉、賦稅等一切財政事宜。(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也就是除了皇帝的小金庫內帑及其皇家財政外,戶部尚書掌了全國的財政。
  • 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誰最憋屈?
    原來,六部雖然同為直接對皇上負責的從一品機構,由於其職守不同,各部職官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略有不同。各部按職責輕重,其高低排名依次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簡稱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是中國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機構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的總稱;尚書,是中國古代官職名之一,最初是指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到唐代才確定六部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至此,六部與尚書才有了直接交際。
  • 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數誰最憋屈?
    從孫嘉淦的升遷履歷來看,他由工部侍郎調任吏部侍郎、由刑部尚書調任吏部尚書,都是獲重用升遷。其實,在清朝中早期,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六部左右侍郎都為從二品,同為尚書與侍郎為何還會分有三六九等呢?原來,六部雖然同為直接對皇上負責的從一品機構,由於其職守不同,各部職官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略有不同。
  • 教科書上的三省六部制度,你真的懂了嗎?
    楊堅可以延續之前皇帝的做法,設置新的機構取代中書、門下等先前的實權部門。可是這種思路只會造成朝廷機構疊床架屋,阻止不了新的威脅皇權的實權宰相的出現。所以,楊堅必須找到新的方法,他以分權制衡取代一味地架空,創建了三省六部制的雛形。楊堅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