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雍正的繭唇外治法。宮中記載有:
雍正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總管李英傳旨:問大夫們上繭唇的方,欽此。臣錢鬥保、王炳議用辰砂益元散一錢,蜂蜜二錢調搽。李英隨奏過,奉旨:伺候,欽此。
由此可知雍正在其五十五歲時患過繭唇症,而讓御醫獻上治繭唇方藥,伺候應用。繭唇,又名繭唇風、白繭唇,《瘡瘍經驗全書》等均有此病名。一般初起時口唇局部出現硬結,逐漸增大,白皮皺裂,形如蠶繭,而得名;或翻花如楊梅、如靈芝、如蕈狀等不一,潰破後時流血水,而成敗證。
如明代《壽世保元》描述為「若唇腫起白皮,皺裂如蠶繭,名曰繭唇,有唇腫重出如繭者,有本細末大,如繭如瘤者」。故此類疾病似屬於現代醫學之唇癌等症。
另外也有的中醫著作如《雜病源流犀燭》,稱繭唇「又名緊唇,又名瀋唇,其狀口唇緊小,不能開合,不能飲食,大是奇病,不急治則死」。至於緊唇、瀋唇之病名,則早在隋代《諸病源候論》和唐代《備急千金要方》中就已有了。
中醫理論認為,脾氣通於口,脾之榮在唇。繭唇之症,多由思慮傷脾,厚味積熱傷脾,肝經怒火風熱傳脾,心火傳授脾經,而致脾胃積熱;或陰虛火動,火毒蘊結於唇部所致。治療當據病因、證情,有滋陰潤燥降火,通便洩熱,清肝、健脾等法,內服方有清涼甘露飲(《醫宗金鑑》)、涼膈散、加減八味丸、柴胡清肝場、濟陰地黃丸、補中益氣湯等。《雜病源流犀燭》及《類證治裁》等書治唇口緊小、不能開合之繭唇症,則以內服薏仁湯,外敷黃柏散等治療,此為滲溼清熱之法,治療脾經溼熱之症,此當以唇部腫脹為主要表現者。
御醫為雍正開的處方是用蜂蜜調辰砂益元散外搽。辰砂益元散又名辰砂六一散,一般配方是: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硃砂三錢,為細末。本方若內服可治暑熱煩渴、驚悸多汗、小便不利之證,外用則有清熱滲溼解毒之效。由此推斷,御醫處方所治之繭唇,似當屬唇腫口緊之緊唇症。《證治準繩》等書治療繭唇用黃柏散,與上述方子有類似功效,由黃柏、五倍子、密陀僧、甘草組方。這個方子對於研究唇病的外治或有一定參考價值。
雍正患耳疾的外治法也饒有趣味。
雍正二年五月初一,太醫院院使劉聲芳所開處方如下:
雍正皇帝塞耳方
磁石豆瓣大一塊,用棉花包裹。
麝香豆粒大一塊,用棉花包裹。
雍正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御醫錢鬥保、林祖成、趙士英和翟文益胃又為雍正開了個「聰耳棉」處方:
石菖蒲五錢 連翹五錢去瓤
為細末,每個用五釐,絹包,聰耳。
從這幾個處方推測,雍正在繼位後不久及五旬以後曾患耳鳴、耳聾或頭眩等症。磁石辛寒,入肝、腎經,常用治腎虛肝旺之症。腎開竅於耳,腎虛則耳不聰,磁石有益腎聰耳之效,如《神農本草經》謂磁石「除大熱煩滿及耳聾、《本草綱目》亦稱它有「明目聰耳」之效。麝香辛溫,芳香走竄,有很強的開竅啟閉、通絡散瘀功效,《本草備要》稱麝香「治耳聾」,當與其通閉利竅作用有關。石菖蒲辛溫,含芳香性揮髮油丁香油酚、細辛醛等,有化痰宣壅、開竅通閉的功效,因而能「通九竅,明耳目」(《神農本草經》)連翹苦微寒,清熱解毒而散結,與石菖蒲配合塞耳當適用於耳聾耳鳴而有熱象者。
中藥塞耳以治耳疾在祖國醫學中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唐代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就載有許多這類治方,如「治耳聾方」中有方:「燒鐵令赤,投酒中,飲之,仍以磁石塞耳中,日一易,夜去之,旦別著」,又有方:「菖蒲、附子各等分,末之,以麻油和,以綿裹,納耳中」。該書中塞耳諸方所用之藥,如細辛、菖蒲、附子、白芷、芎藭、生薑、薰陸香、桂心等,多屬味辛性溫之品,因辛散、溫通而能通竅開閉。到明代《本草綱目》中,亦記載有許多塞耳方,如:用磁石一小粒,放入病耳內,治耳聾;用骨碎補削作細條,炮過,乘熱塞耳中,治耳鳴、耳閉;用硫磺、雄黃,等分為末,棉花裹著塞耳內,治突然耳聾;用細辛末溶在黃蠟中,團成小丸,每棉裹一丸,塞耳中,名「聰耳丸」,治耳聾。本書還記載,用菖蒲汁滴耳中,治病後耳聾。由此可知,清官御醫為雍正治耳疾的塞耳外用方,是根據古代醫著和前人經驗,並結合患者證情而擬定的。雖然尚未見宮廷醫案中對於此法療效的記載,推想當有一定效驗,不然的話,往「至尊之體」的皇帝耳朵裡塞藥而又毫無效果的話,御醫豈不是自找難堪嗎!
清代皇帝之中,用中藥塞耳外治耳疾的記載最多者當推光緒帝載湉。光緒自幼多病,二十七、八歲即患耳鳴腦響,三十幾歲時便耳竅不靈,聽不真切,故常用內服外用藥治療耳疾。今可見到有,確記載的外治方即有十餘首,如利竅通耳方等大多為塞耳方。此法之應用,在清代不僅見幹宮廷內,一些影響較大的醫著中也有記述。乾隆年間沈金鰲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耳病源流中謂:暴聾者,皆卒聾也,須用塞耳法」。該卷中治耳病方有「透鐵關法」頗有趣味:"活磁石兩塊,判如棗核大,搽麝香少許於磁石尖上,塞兩耳竅中,口內含生鐵一塊,候一時,兩耳氣透,颯颯有聲為度,勤用三五次即愈矣」。刊行於同治年間的中醫外治法專著《理瀹駢文》中,有聰耳錠、通耳錠、遠志磁石錠等塞耳的製劑。該書指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醫理藥性無二……。」這對於我們分析塞耳方的作用機理及其用藥規律,也是很有啟發的。如雍正治耳病塞耳方所用之磁石、菖蒲、麝香等藥,也是耳聾耳鳴等症內服藥治療之常用藥。
塞耳方的應用,一般具有較安全穩妥、副作用小、用藥量少、方法簡便等特點,唯近年來運用或驗證者尚鮮見,故對其具體用法和療效尚待進一步研究考察。
<END>
轉載自《清代宮廷醫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由中國中藥雜誌微信(CJCMMYC)平臺編校發布,請尊重他人的勞動果實,公眾號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及微信號。
繼續給大家推薦《開啟中醫之門:運氣學導論》,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這部《運氣學導論》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正篇,是根據先師在廣西中醫學院所作的五個晚上講座整理而成;第二部分是附錄,附錄一是先師根據運氣七篇的內容所作的運氣提要,這個提要基本將運氣七篇中帶「常數」性的內容提摘出來,可以方便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