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死亡之謎

2020-12-23 希裡胡塗的我

雍正是清代比較有為的君主。他於公元1723年登基,1735年逝世,在位時間較短。關於雍正的死亡,後世頗多議論,通常稱之為清宮四大疑案之一。後人大致有三種說法:

一正常死亡說

這是官方史籍記載的說法。比如,最早記載雍正之死的第一手資料《起居手冊》是這樣記述的:

8月21日,上不豫,仍辦事如常。。22日上不豫。子寶親王、和親王朝夕侍側。戍時,上疾大漸,召諸王、內大臣及大學士至寢宮,授受遺詔。至23日子時,龍馭上賓。大學士宣讀硃筆諭旨,著寶親王繼位。

這段是原始的記載,雍正、乾隆兩朝《實錄》和後來的《清史稿》等史籍所記,均與此大致相同。根據這些官方史籍所記,雍正從「不豫」到龍馭上賓」,首尾雖僅3月,卻仍屬於正常死亡。

二死於行刺說

由於雍正死得突然,加以他生前為人陰鷙,民間有「謀父、逼母、弒兄、屠弟」的種種傳說,因此後來的一些稗官野史,如《滿洲外史》、《清宮遺聞》等,都說雍正是遇刺斃命的。甚至蕭一山的《清代通史》也有這樣的記述:

或謂胤禛之崩,實未得令終也。呂留良之獄,一時株連無算,於是漢人之義憤大起,如甘鳳池輩,日夜謀報復,清廷雖極力搜捕不能止。留良孫女某,劍術之精,尤冠儕輩,為祖父復仇,入宮行刺 ,故胤禛死於留良女孫之手。

這位史家雖然所上述「傳聞之辭,言甚奇異」,「志之以備一說而已」,但多少也反映了他對雍正的暴死是頗有疑惑的。

溯自滿人入關以後,社會上的反清復明運動雖然一再被鎮壓,卻一直未曾熄滅。康熙47年被捕的一念和尚,便是一位反清的堅決分子。當時呂留良的長子葆中也被牽連,後來幸而脫罪,卻仍憂懼而死。雍正7年又有張雲如之獄,累及甘鳳池、周璕、陸同庵等人;這甘鳳池是一念和尚的同夥,陸同庵是呂留良的私淑。民間說部中有「江南八俠」之說,其中就有甘鳳池、周璕、呂四娘等。為此稗官很容易把呂四娘視作呂留良的孫女,加以雍正之死頗為實然,因此就有了上述「遇刺」的傳說,這也是不足怪的。

三服餌丹藥,中毒致死說

正常死亡說,是官方史籍所記載,不足以解釋雍正為什麼死得那麼突然。遇刺斃命說,在事實上並不可信。因為雍正6年發生了呂留良文字獄案,至雍正10年12月定案:呂留良,呂葆中父子戮屍梟示,另一子呂毅中斬決,孫輩發遣極邊為奴。早在呂案定讞前,浙閩總督李衛已上奏雍正:呂氏一門,無論男女老幼俱已嚴禁。連呂留良父子的塋地也早已遣人監視,留良的孫女女絕無漏網的可能。何況雍正臨終前一直住於圓明園離宮,此處至雍正二年起即設護軍營,衛士晝夜巡邏,戒備森嚴,一個女子決難潛入寢宮刺殺皇帝。

那麼雍正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近代學者楊啟樵參考清宮留存的大量原始資料,得出了結論:雍正是因服餌丹藥,中毒死亡的。

常人說富貴已極,慾壑難填,於是做了「皇帝想成仙」。在歷代帝王中,企求長生不老者頗不少見。以雍正的父親康熙來說,他雖然比較開明,對科學甚感興趣,但對佔卜修煉這一套也很熱衷。宮中檔案內,有不少關於康熙命道士煉丹藥的記述。雍正的崇尚方術,比他父親有過知無不及。他迷信佔卜,甚至若干官史的任用、升黜,也憑佔卜來決定。

他到處延訪修煉之士,好祥瑞,崇神道。在《御製文集》中還寫了不少歌頌神仙、丹藥的詩 加以他勤於政務,臣下齊奏,無不親拆親行;晚年私生活又有失節制,戕賊身體太甚。當時朝鮮參贊官洪景輔久駐北京,常以其親見親聞向朝鮮國王稟報,一次稟報說:「雍正沉迷女色,病入膏盲,自腰以下不能運用者久矣」。(見《承政院日記》)由此可知,這位一代梟雄早已不得不乞靈於藥石。當年在官廷內,擅用「祝由」術治病的道士賈士芳,終被擅煉丹藥的婁近垣所取代。婁近垣在宮中做了多年「醫藥顧問」,頗得雍正信任,後來獲得巨額內帑,返江西虎龍山擴建道院去了。於是,另兩個道士張太虛、王定乾就在宮中大獻方術。很可能由於他倆急功好利,想以異少獲寵,沒想到皇帝吃了他們煉的丹藥後就「龍馭上賓」了。

這裡還有一些史料,可以作為參考。

一是雍正朝的心膂股肱大臣、大學士張廷玉在《自訂年譜》中記述,雍正之死,也說雍正在臨終前一切正常。當時張廷玉還「每日進見」,直至那天夜晚十時許,忽被急召進宮,才得知皇帝己瀕臨彌留關頭,使他「驚駭欲絕」。這說明雍正絕非正常死亡。

二是雍正死亡後僅隔了一天,嗣主乾隆在政務倥傯之際突然下了一道諭旨,命令把宮中的煉丹道士張太虛、王定乾等「驅岀」,「各回本籍」。又擔心這些道士傳出宮中秘事,諭旨云:「若伊等因內廷行走數年,捏稱在大行皇帝(指雍正-筆者)御前一言一字…,一經訪聞,定嚴行拏究,立即正法」。這道諭旨,收於《高宗實錄》卷一。

乾隆為什麼要在剛剛繼承帝位,政務繁忙的時候,急急忙忙的來處理這批煉丹的道士呢?蛛絲馬跡,隱隱透露了這次「宮廷巨變」的不平常。回顧歷史,皇帝因迷信僧道,服餌丹藥而死的,唐代帝王中就有五人,明代嘉靖帝也是因服丹藥中毒而死的。認為雍正因信任方士誤服丹藥而驟死之說,當離真相不遠。

相關焦點

  • 雍正皇帝猝死之謎——重金屬中毒還是「馬上風」?
    記載大意就是說:雍正偶感身體不適,但是照常工作,召見大臣(這說明病的不嚴重)。但第二日病情加劇了,但是還是能夠照常工作的。有大臣照常進見,亦不間斷。兒子和兄弟在床前伺候雍正(這說明病的也不算太輕了)。第三天很嚴重了,太醫給急救,到了二十三日子時時候去世了。從有記載發病到死亡一共三日,算是急症死亡的,官方的書沒記載死亡具體原因。
  • 揭秘雍正皇帝繼位之謎(五) —— 大將軍王 (2)
    揭秘雍正皇帝繼位之謎(五)—— 大將軍王 (2)作者|吳佩松不過這個假王仍然是有意義的,前面提到十四出徵時,「以天子親徵的規格出徵,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說明雖非正式的王,但相當於王,用康熙的話來講,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既與我當面訓示無異。康熙的考慮應當是胤禎以貝子的身份做大將軍身份偏低,要給他一個相當於王的地位,但正式冊封還沒到時候,需要觀察他這次大將軍做得怎樣?
  • 【歷史】雍正皇帝十五位兄弟的生死之謎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
  • 康熙猝死之謎,兩位證人證明康熙是非正常死亡
    當時清朝已經有了立國的基礎,清朝皇帝入關後,順治皇帝是清朝第一個入關的皇帝。現在看來,在順治皇帝身上,還有很多不解之謎,他的死更是一個謎。關於順治皇帝的死,史書上只記載了一句話,歷史上無論哪個皇帝,死的記載都不會那麼罕見。其中,除亡國皇帝外,其餘皇帝都很吃香,所以史書也會詳細記載他們的生平。然而,作為清朝第一位皇帝的順治皇帝,關於他的死,記載只有一句話。
  •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謎:雍正弒兄殺弟了嗎
    康熙是位學識淵博之人,對自己未來的接班人寄予厚望,為此他親自釐定了全面、周密的方針與步驟,較之其他皇子康熙尤其關心太子的成長,對其教育傾注了大量心血,他曾當眾講明自己一天中有兩件要事,一是問太皇太后安,另一件即是過問皇太子的學業情況。胤礽六歲以前,由皇父「親教之讀書」。太子六歲就傅,皇帝為他選擇了名儒張英、李光地、熊賜履為師;稍長,又特召著名理學家湯斌為詹事府詹事。
  • 從雍正密諭,推測他的暴亡之謎
    雍正去世同其即位,構成雍正身上的兩大謎案。自其去世至今,史家及文學家費盡心力,試圖求得歷史真相,但仍疑點重重。在太監找到雍正傳位弘曆的密詔之後,按照當年康熙帝去世之例,敬備黃輿恭請大行皇帝回宮,關於這一點張廷玉又一次記述了「異常」:倉卒中得官廄駑馬乘之,幾至蹶踣……至申時大殮……廷玉一晝夜水漿不入口。這段記述更使人感到,宮廷對雍正之死毫無準備,乃至於連一匹好馬都找不到。而朝夕侍側的兩位皇子,怎麼也沒有任何準備?
  • 康熙皇帝是被雍正毒死的嗎?
    對於康熙皇帝的死因也有著各種傳言,而牽涉其中的依然是清朝歷史上爭議最多的雍正皇帝,因為有人說康熙就是被雍正害死的,這也是後世對雍正的皇位合法性持懷疑態度的原因,但到底康熙是怎麼死的,有著各種爭論,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拿不出確鑿的證據。
  • 雍正皇帝正值盛年卻突然暴卒,他是怎麼死的?
    雍正帝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各種「謎」的皇帝,他的皇位是否正統,他老爹康熙是否是被他毒死的,雍正的陵寢為何不選擇建在清東陵,而是跑到相隔千裡以外的易縣去單獨建造皇陵,雍正突然離奇死亡,清朝對雍正去世原因又隻字未提。後世不免對雍正死亡的原因有各種猜測。後世對於雍正突然離奇死亡大致有這幾種猜測。
  • 雍正篡改「傳位遺詔」之謎
    清朝歷史中,「九子奪嫡」一直備受人們關注,因為涉及到一個事件,有很多影視劇中也都表現過:四阿哥此前一直不受寵,然而最終的遺詔中,皇帝卻將皇位傳給了他《中國檔案珍品展》中,上百件檔案可以讓眾人去仔細感受當時的情況,從這些檔案中,我們就能看出雍正的上位到底是不是他自己篡改了詔書呢?
  • 二月河《雍正王朝》-雍正為什麼適合做皇帝
    康熙皇帝二度廢棄太子導火線是「大清開國以來最大的冤案」,王武哥代替劉八女(男)執行秋後斬。此事是太子手下為了把欠國庫的欠款還上,收受賄賂造成。     康熙皇帝派「八賢王」、十三阿哥,會同三司會審。影視資料顯示「八阿哥」利誘最關鍵認證,供出太子。「八賢王」把參奏太子的摺子遞給李德全的時候,註定了八阿哥與太子之位無緣。
  • 《雍正皇帝》和《雍正王朝》裡,與歷史相衝突的一個謎團
    國產良心劇《雍正王朝》,自打播出後好評如潮。但是卻又有解釋不清的BUG。筆者曾寫過一篇文章《優秀歷史劇<雍正王朝>也有雷人的劇情,存在個謎一般的無頭公案》,講述的是《雍正王朝》裡邊的廢太子胤礽為什麼要毒殺自己的情婦鄭春華。但其實《雍正王朝》裡還有BUG,而且是一個更大的BUG,堪稱全劇第一謎團,與這個謎團相比,廢太子毒殺自己的女人的事小的不能再小了!
  • 十全十美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真正的死因是什麼?
    雍正十二年,大清跟準噶爾的戰爭陷入僵局,雙方議和,經過一年的談判最終議和以杭愛山作為分界線,以東歸大清,以西歸準噶爾。但是也就在這一年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那麼怎麼總結雍正皇帝一生?
  • 雍正暴亡的秘密:一個硬漢皇帝的破局之道
    官方《世宗憲皇帝實錄》的記載說,八月二十一日,雍正發病,但照常處理政務。次日,兩位皇子即寶親王弘曆、和親王弘晝朝夕侍側。到晚上七點(戌刻)後,雍正病勢急轉直下,已近危重,急召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到寢宮前,鄂爾泰和張廷玉恭捧雍正御筆親書密旨,宣布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為皇太子,即皇帝位。第三天,子時,即凌晨一點,雍正去世。
  • 58歲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後,乾隆皇帝為何要隱瞞死因?
    「九子奪謫、終成正果」,說得是他;「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說得是他;「金頭之謎、四娘弒君」,說得也是他。雍正爺一生執政恭儉勤勉、勤為天下先、朝乾夕惕、宵衣旰食。叫板滌蕩自身所代表的士紳階層,行改革之策,既舒緩了民力、又國力大增。展現了這位滿清君王既急於、也能於革故鼎新的豪邁膽略和執政技巧。然而,作為25歲便登臨大寶、御及四海的乾隆皇帝,其著急忙慌地遮掩先帝死因的心願,甚至超過了他對喪父的哀傷。
  • 揭秘雍正死因之謎:三天之內突然暴斃,長壽秘訣或成奪命符
    說起大清王朝的歷史,很多人比較熟悉了,今天就揭秘雍正的死因真相,三天之內突然暴斃,長壽秘訣成奪命符。到底是什麼情況呢?一起來看一看,說起大清王朝的歷史,很多人都是如數家珍,在這段歷史當中,有幾位皇帝比較出名,他們就是康熙雍正和乾隆。康熙開創了大清盛世,雍正皇帝守業有成,乾隆皇帝遊戲人間。
  • 雍正皇帝十五位兄弟的生死之謎!
    雍正的上述罪名能否成立?讓我們一一分析:雍正是否毒死皇父?一種說法是:康熙帝是喝了胤送的人參湯被毒死的。這話從倫理、法理、情理講,既悖於情,也不合理。從當時的具體環境、周圍條件分析,既違背史實,也絕無可能。雍正是否逼死生母?《大義覺迷錄》說:「逆書加朕以逼母之名。」
  • 雍正皇帝十五位兄弟的生死之謎
    讓我們一一分析:雍正是否毒死皇父?一種說法是:康熙帝是喝了胤送的人參湯被毒死的。這話從倫理、法理、情理講,既悖於情,也不合理。從當時的具體環境、周圍條件分析,既違背史實,也絕無可能。雍正是否逼死生母?《大義覺迷錄》說:「逆書加朕以逼母之名。」看來當時雍正「逼母」說流傳很廣。
  • 揭秘雍正皇帝繼位之謎(四)——大將軍王 (1)
    (接上集)八阿哥雖然被康熙皇帝明確否決了,但康熙對大臣公推結果的出爾反爾,表現出了康熙虛偽的一面,對八阿哥也是不公正的。由於唯一的嫡子,即廢太子已被廢,其餘皇子的生母都不是皇后,作為妃子這個品級,在皇帝夫人序列當中級別並不低,所以說八阿哥生母身份低微,也不完全站得住腳,因為八阿哥生母與雍正生母都是妃子,在夫人序列中平級。若八阿哥被立為太子,進而接班,估計統治階級內部關係他會處理的很好,不會像雍正接班後這樣的血雨腥風。
  • 雍正突然暴斃的原因是什麼?雍正真的是被呂四娘殺的嗎?
    但是因為雍正在位期間殺戮太重,對自己的兄弟們、功臣等都毫不手軟,大興文字獄,不斷加強中央集權等,因此其在民間和野史中其口碑並不好,而關於其暴斃的原因更是眾說紛壇。圍繞雍正的突然死亡流言四起,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說雍正是被呂留良之女呂四娘刺殺,而且頭顱被割,身首異處。
  • 雍正陵墓被發現,為何專家看了一眼,就要用水泥封死
    雍正在歷史上一直是一位飽受爭議的皇帝,作為康乾盛世的過度者,他在位期間一直勤勉治國,為乾隆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可是因為九龍奪嫡,有流言說雍正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順,更是有謠言傳康熙是傳位於十四阿哥,對於這一謠言,雖然之前有出土康熙遺詔為雍正正名,其謠言只是政敵惡意中傷,但是對於這位一生飽經滄桑,沒有尊貴的身世,沒有堅實的後盾,雍正是如何在陰謀詭計中走到最後,大家都非常想知道,可是當考古學家發現雍正陵墓,可以解開這一謎題,為何挖開看了一眼,就要用水泥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