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舞黨魁劉電工:按韓國電影《鳴梁海戰》中描述,日本的主力戰船關船基本沒有火炮,火力輸出主要依賴於鐵炮和抱式大筒,撞角只是幾根削尖的原木,威力明顯不行。因此日本人基本沒有直接摧毀對方戰船的能力,其水軍作戰方式是首先用鐵炮齊射壓制對方甲板人員,然後以接舷戰俘獲敵艦。
而龜船明顯就完全是為了遏制這種戰術設計的。龜船全船是封閉式的,一方面鐵炮子彈打不穿,另一方面接舷戰時也很難攀爬。龜船的火力輸出幾乎完全依靠火炮,其划槳是藏在戰樓下面的,不易被破壞。這樣一艘龜船衝進日本艦隊裡面,日本人似乎確實沒有什麼辦法來對付。
以前一直有疑惑說龜船這種東西到底有什麼用?你木質裝甲再怎麼也擋不住火炮啊?再加上你速度那麼慢,人家遠距離集火轟掉你不就完了麼?或者直接用撞擊戰術也行啊?怎麼就把日本殺得這麼慘?
現在看難道純粹是日本水軍太垃圾只會打接舷戰?
rtooer:電影裡的龜船簡直呵呵,船槳就粘個水速度起碼二十節,火力都是大口徑榴彈效果,最坑爹的是數量,就李舜臣那個修船都要借鐵的摳門情況能在海上擺個幾百條船出來,複製粘貼也要有個限度啊。
殺舞黨魁劉電工:片子裡的道具船明顯都是底下裝了螺旋槳的……
體育教師魏卡爾:宣傳片裡明確打出字幕:12vs330,實際影片裡瘋了一樣地在畫面上複製粘貼朝鮮船。
DarkSeraphim:鳴梁裡朝鮮水軍也就那十二條船。只是威武的是李舜臣座艦那點人居然能接連打兩場接舷戰,這可是五條倭船的上的海賊兵啊。
慎由戎01:其實歷史上只有安衛的船與三艘日軍船展開了接舷戰。
阿瞞親父曹香蕉:運輸隊的幹活。按說日本周圍都是海,不至於對海軍的認識這麼不足啊。
青天白日馬英九:日本周邊都是海不假,可是日本人又不去大航海,要海軍幹嘛?運輸隊足矣。
句章居士:日本的海軍是瀨戶內海的海賊發展過來的。
gringrin:嚴格來說日本是濱海民族,不是海洋民族。說起來這一點比較奇怪,鬼子靠海吃海有幾千年了,一直到近代才成為一個海洋民族。
重創納粹哈裡斯:一個民族走向海洋需要的是利益而不是什麼精神,而東亞當時的海貿水平和海況很難支撐日本成為一個所謂的海洋民族。而且後發民族在海洋上追趕先發民族遠不如某些公知和良青歷說的那麼難。
更不用說所謂的海洋民族根本就不是什麼優越感的出處,被殖民的玻里尼西亞人是妥妥的海洋民族。
進擊的小鳥:從一開始戰局就是一路壓勝,日本根本就沒料到朝鮮水軍的將領會這麼牛吧?
nangi:鳴梁的時候,鬼子早就被李舜臣無數次教做人了。如果不是朝鮮內部鬥爭換了人……
阿瞞親父曹香蕉:這個事情想想就覺得奇葩,倭寇還在南三道肆虐,就敢把水師幾乎是最重要的負責人下獄。
自行克虜伯:所謂的龜船,仔細一想,也不過就是火力很一般的槳帆船吧?只能說這場海戰雖然韓國人拼命注水,但其實也就這麼大點規模,但也是棒子難得的勝仗了——尤其是在被日本人長驅直入國主都得跑路中國避難的情況下,不吹吹這玩意又能吹啥呢?
不沉的經遠:好點的木頭擋住當時的球形炮彈確實有可能,特別日本的火炮還比較爛。
大海航行靠三寶:難道不是因為地形的緣故,各種重炮大船開不進,於是龜船開無雙了。
地鐵人:關鍵看領導人,優秀的戰術家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出裝備的優勢,同樣的水師在李舜臣指揮下就戰無不勝,李舜臣蒙獄後在元均指揮下就一戰損失殆盡了。
李舜臣的常用戰術:先發制人突襲攻擊
李舜臣慣用戰術中最具特點的就是先發制人突襲攻擊。李舜臣設定好先發制人攻擊的目標以後,集中攻擊打跨目標以至吹毀敵軍士氣,然後再展開總攻勢。
唐浦海戰中最先讓龜甲船瞄上敵軍旗艦突進,再用玄字火銃和各種大炮擊毀了敵船,留在殘骸中的日本將領來島通之總被弓箭射下水。
唐項浦海戰中也是讓突擊隊長乘坐的龜甲船突擊接近敵軍帥船後,抬起龍頭髮射火銃擊毀敵船,敵將也被弓箭射下水。失去將軍的敵船如同烏合之眾輕易被朝鮮水軍完全潰退。
釜山浦海戰和鳴梁海戰中也同樣,李舜臣非常清楚倭軍以將軍為首整齊移動的事實,因此把首先擊破敵軍帥船作為了先發制人突襲攻擊的第一目標。這種戰術下,龜甲船充分發揮了突破敵軍艦隊的突擊船的作用。
撞擊戰術
撞擊戰術是指向敵船施加衝擊使其損毀的一種戰術,在壬辰衛國戰爭時期,朝鮮水軍的主力戰船板屋船和突擊船之龜甲船中安裝有火炮,通過發射火炮導致敵船損毀的撞擊成為了常用戰術形態。
龜甲船為中心的撞擊戰術於1592年5月的泗川海戰為筆頭,在以後戰鬥中有效應用。除了泗川海戰、唐浦海戰、釜山浦海戰以外,每次戰鬥中龜甲船和板屋船的撞擊戰術都給了敵軍一個重創。
朝鮮水軍能夠用撞擊戰術擊沉敵船,主要是因為板屋船和龜甲船相對敵船更加堅固、裝載的武器性能更加優秀。李舜臣也是因為正確掌握了敵我方的能力,才得以用撞擊戰術取得勝利。
火攻戰術
李舜臣的戰術中,在多數海戰中普遍採用的還有就是火攻戰術。所謂火攻戰術是批利用火器燒毀敵船擊沉的方法,在鐵製船還未開發的前近代時代,在大部分海戰中常用這一戰術。比如所有船隻均為木製船,不敵於火勢是自然的。同時沒有具備現今自行爆破之破壞力的被射體的當時來講,火攻戰術是擊沉敵船的最有效方法。
李舜臣從玉浦海戰時就已經使用了火攻戰術,有記錄稱「倭船30艘燃起,火勢充天」。之後在最後一次海戰即1598年11月的露梁海戰中也有記錄,「燒毀敵船200餘艘,殺傷俘獲無數」,說明在7年海戰中火攻戰術一貫被使用。
艦炮戰術:玄字火銃
各個方面處於劣勢的朝鮮水軍能夠取得勝利有諸多因素,其中也有大型火炮的功勞。當時龜甲船和板屋船中有天字火銃、地字火銃、玄字火銃、黃字火銃、別黃字火銃等大型火炮,這些火炮的優秀性能在海戰中發揮出了朝鮮水軍展開艦炮戰術強勢。
壬辰衛國戰爭中,日本水軍使用的是傳統的登船肉搏戰術,這種戰術是攀登對方船艦利用個人攜帶武器面對面通過短兵相接殺傷敵軍的肉搏戰,主要源於殺害並掠奪船舶船員以便奪取財物的倭冠戰術。16世紀中期有了鳥槍以後,除原有短兵相接戰術以外增加了利用鳥槍的射擊戰術,但整體戰術變化並不大。
與此相反,朝鮮水軍在大型戰船的前後左右安裝了各種大型火炮進行了艦炮戰術,展開有利用戰船的撞擊戰術、火攻戰術等。尤其朝鮮軍隊的火炮相對倭軍的鳥槍射程更遠,未接近情況下也能攻擊敵人,因此相對陸地戰,朝鮮水軍有了更大優勢而取得了勝利。
閒山大捷靠的是李舜臣將軍的出色作戰指揮以及旗下朝鮮水軍優秀表現、龜甲船和板屋船的突出性能、更是有了大型火炮的無比威力。尤其鶴翼陣與之後法國的拿破崙在特拉法加海戰中使用的戰術、日本東鄉平八郎提督在大韓海峽中擊破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戰術非常類似。西歐戰爭史家G.A.巴拉德評價李舜臣的戰術為高度訓練過的精銳艦隊才能展開的戰術,其機動性是驚人的。
運用針對性陣形(陣法)
壬辰衛國戰爭當時李舜臣在各個海戰中利用了多種不同陣形。
李舜臣的兵勢可謂千變萬化,戰術展開無窮無盡。李舜臣將軍的指揮能力根據情況不同隨時變化終使戰勢有利於我方,無論哪一次戰鬥都選擇了適合當時情況的戰法。
李舜臣常用的陣形有鶴翼陣、長蛇陣、一字陣等。這些陣形可以說是引用了魚鱗/魚麗鶴翼陣、八陣奇門法等,每次戰鬥時研究何種位置、何種狀況下用何種陣形攻打敵軍,並運用恰當才得以取得赫赫戰果。
嵯峨白雲間:我不明白的是像鬼船這樣的封閉形式,如果被鬼子接舷之後,哪用人過去,直接破幾桶油上去,把火一點,朝鮮人怎麼救?不都成了焚屍爐了?
地鐵人:看看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戰九鬼隆嘉的鐵甲船怎麼打敗村上水軍的就知道了。
龜船比日本船高多了,日本船到了能防火的距離自己已經被善於放火的朝鮮船燒的七七八八了,而且龜船龜甲板上鋪一層浸水的草蓆根本就不容易點著。
阿瞞親父曹香蕉:倭船主力船型關船比中朝兩國主力船型都矮,就算扔火把扔草束都不大方便。更不用說中朝兩國的艦船特別是明朝的船簡直是武器庫,本就喜歡放火燒別人。
解放軍-ZSC:明顯是欺負人。問題在於,最後日軍還是幹了朝軍海軍基地。
印支張巡吳長庭:那是李舜臣主動放棄的,反正就他那點兵力也根本守不住了,其實鳴梁也只是挫傷了日本人二打朝鮮的銳氣,廢渣李朝在停戰期間比「停止添船購炮」的大清朝還奇葩。
羊羽:李舜臣好歹還是頗有些名氣的。還有更水的呢。
王文:小國身子大國心 韓國自我認知的矛盾
韓國館是麗水世博會各國展館中最大的。進入韓國館,必須看兩部四維動畫紀錄片,全面展現韓國探索海洋的千年歷史進程,最後還打出「人類期待韓國的貢獻」的大字幕。紀錄片中,除了依舊在古代地圖上展現被擴大數十倍的、與中國大陸相近的高麗版圖外,韓國古代航海家張寶皋的形象也被無窮放大了,歷史上張寶皋只是唐文宗(828年)奏準在新羅清海鎮充任的大使,在平定海盜後開闢了新羅、中國和日本三國之間的海上通道。但在屏幕裡至少有上百艘大船在張寶皋的率領下,探索古代的海洋。如果不是字幕,在場中國人肯定以為那是鄭和下西洋。對此,「韓國通」張忠義說,這些年,韓國不斷放大張寶皋世界級古代航海家的形象,就是要鼓勵韓國民眾的民族自豪感與海洋意識。
重創納粹哈裡斯:明朝海軍(就不叫水師)有無敵艦隊時期的艦艏重炮的大型戰船麼?
橙色指揮官:艦首有沒有重炮不知道,但是艦首確實有重火力!發射佛郎機。是惟不中,中則無船不粉,一也。以火球之類於船頭,相遇之時,從高擲下,火發而賊船焚,二也。
至於鄭家海軍,有把大傢伙裝船上,是不是裝艦首不好說!
熊貓寶寶:沒大炮的宋代海軍怎麼打海戰?
橙色指揮官:宋朝水軍的遠程武器有弩、霹靂炮,采石之戰和唐島之戰都有表現。特別是李寶的唐島之戰,火箭、霹靂炮環射金軍水師。
eumenes:那年頭東亞海戰最終決勝模式還是跳幫吧?三四十年後鄭氏水師對上荷蘭人無非也就是跳幫火攻兩條路。
矢鋒:臺江海戰有其特殊性,臺江內海水淺多暗礁沙洲,潮流兇猛,風向多變,不適合大型遠洋船隻活動。第一次臺江海戰荷軍用大船攻打鄭軍,結果被鄭軍的小船圍毆。第二次荷軍也學乖了,改用小船衝陣大船火力支援,但也未獲成功,反而有兩艘大船在支援小船撤退時不慎捲入潮流擱淺被俘。
中國古代水戰歷來就更喜歡直接摧毀而不是奪取對方艦船,船上用來跳幫的設備少,用來砸船的東西倒是特別多。
閱讀原文,了解詳情,請登錄北朝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