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臺黑幫風雲錄:臺灣黑道竹聯幫(5)

2022-01-15 律法刑道

收錄於話題 #港澳颱風雲 228個

  忠堂:是臺灣廣域性黑社會組織竹聯幫的直系堂口,是竹聯幫最活躍的堂口之一活動於北部,以臺灣臺北東區、臺中為主要活動據點,總成員數不明。

  1980年代,竹聯幫開始著手將組織企業化,並在1982年陸陸續續設立完成最初8個分堂,忠堂為其中之一,由陳啟禮心腹董桂森擔任堂主。並吸收同是臺中眷村子弟的劉煥榮、彭海忠等人納入忠堂,壯大聲勢。特別是殺手劉煥榮槍殺數名黑道大哥後,更是打響了忠堂的名號。

  1984年,江南案爆發後,董桂森-與董桂鈞等人潛逃海外,最後在巴西被捕,引渡到美國。最後在美國賓州路易斯堡聯邦監獄被刺殺身亡。後由其弟董桂鈞繼任堂主領導忠堂。

  而後,董桂鈞回臺後因為涉嫌殺人案入獄十多年,(出獄趕上為陳啟禮扶棺),由堂內幹部成員姚天齊繼任堂主,

  1997年,姚天齊配合幫派自首條例,至警察局字首脫離幫派。實際上為防政府當局監控,實際上依舊暗地參與犯罪活動。

  彭海忠接任堂主,2007年彭海忠擁槍自重,暴力討債,經營地下錢莊等罪,被逮捕。陳俊吉接任堂主。目前忠堂以經營地下錢莊、暴力討債,且吸取保護費為主要活動。

  2007年,幫主陳啟禮逝世後,現任幫主黃少岑大力展開幫內整頓動作,前堂主姚天齊為首位幫內遭除名的前堂主,引起軒然大波。2009年陳俊吉,前任堂主董桂鈞及7名小弟涉嫌暴力討債被捕。姜宏生為現任堂主,以'港盛投資股份公司』名義經營地下錢莊。並以此為據點進行幫派活動。忠堂在中和,永和吸收中綴生新成員。目前在中山區八大行業進行圍事,搶佔地盤。2010年7,8月間忠堂與北聯幫太極堂在林森北路一帶發生數次聚眾鬥毆。

  孝堂:

  竹聯幫孝堂是竹聯幫元老級堂口,屬於竹聯幫大哥「白狼」張安樂嫡系人馬。近年,孝堂在臺北市成立天母支會,以吸收校園中輟生為主,並涉及數起暴力討債重大刑案,「實力」與天龍堂不相上下,在竹聯幫各堂口日漸式微之際,孝堂與天龍堂成為警方首要鎖定目標。孝堂創堂堂主花繼忠曾是「天王」傳播公司負責人,在演藝圈叱吒一時,1975年,花繼忠由「白狼」引薦加入竹聯幫,1982年,竹聯幫設立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八大堂口,綽號「花枝」的花繼忠出任孝堂堂主。

  1994年12月,孝堂圍事的統一飯店香檳廳,排班計程車司機與泊車小弟發生糾紛,孝堂分子一擁而上,涉及以西瓜刀刺死全民計程車司機戴正昌,其他司機見狀包圍統一飯店,雙方劍拔弩張爆發「德惠街」事件。花繼忠1997年1月自首脫離幫派,馮中浩接任堂主,後來傳位給副堂主張良旭,但張良旭卸任後,陳立明、儲著光都被視為新任堂主,堂主「鬧雙胞」,孝堂勢力卻不減反增,天母支會侵入臺北市士林區,在天母犯下殺人案,儲著光涉及擄人勒贖,遭提報治平專案對象。

  許紹洋2009年10月在臺北101大樓地下室1家夜店消費時,疑爭風吃醋遭到天道盟分子圍毆。許紹洋不甘被打,請竹聯幫友人孝堂份子郭姓男子等率眾討公道,竹聯幫眾在店內開3槍示威,鎮住場面後將天道盟分子毆打成傷。臺北市松山警分局、大安警分局偵查隊和刑事局偵一隊偵辦幫派案件,在搜證過程中,發現許紹洋疑教唆打人與涉入幫派案件,2010年3月25日發動搜索,並將竹聯幫孝堂的老大郭姓男子與許紹洋等13人拘提到案。刑事局指出,以郭姓男子為首的竹聯幫孝堂,涉及多起暴力討債及強盜案,他們以當鋪為堂口,負責替地下錢莊、職棒簽賭組頭、酒店等討債,若被害人無法還債,除潑漆、張貼恐嚇紙條、亮槍恐嚇外,甚至將被害人捆綁至山區拘禁,有被害人因不堪逼討,2010年2月間跳樓自殺死亡。警方將郭姓男子等12名幫派成員依違反組織犯罪條例、殺人、恐嚇取財、妨害自由、傷害、毒品等罪移送臺北地檢署。許紹洋的部分,則先依傷害罪移送,檢警將再釐清許紹洋是否也參與幫派活動。

  仁堂;

  仁堂,是臺灣廣域性黑社會組織竹聯幫的直系堂口(黑社會團體),主要活動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區、大安區,總成員數不明

  1980年代,竹聯幫開始著手將組織企業化,並在1982年陸陸續續設立完成最初8個分堂,仁堂為其中之一,由綽號「小項」的項美華擔任堂主。仁堂主要活動區域為北市中山、大安區,經濟來源為當鋪、暴力討債、高利貸、工程圍標與經營賭場等,近年2000年代也介入搖頭舞廳,賺起毒品及走私軍火等不法生意。

  1984年代前後,竹聯幫再度擴展勢力版圖,由當時的副堂主「二馬」馮在政於仁堂分出,創立北堂成為直系堂口。1990年代幫內編制改革,仁堂將原本僅有女性成員的直系堂口花堂,編入仁堂體制內創立仁堂蘭花會。

  2001年,警方破獲仁堂位於臺北市長安東路一段與新生北路三段等多處堂口,查獲仁堂大量軍火、大麻等毒品,並逮捕堂內大哥「小寶」饒偉生,警方同時透露目前仁堂以饒偉生為主軸在運作,他也是北聯幫大哥饒臺生的弟弟。[1]

  2008年,仁堂分會弘仁會與直系堂口和堂爆發多次槍擊事件,引起軒然大波,因毒品及地盤利益談不攏照成的內訌,引起警方及竹聯幫高層的關注。幫內高層極力緩和雙方勢力的讎隙,同時警方也極力掃蕩與監控兩派人馬,但終究照成多起槍擊事件與死傷。也使得弘仁會近年來聲名大噪,知名度遠高於上頭的仁堂。

  仁堂弘仁會創於1994年,由堂內成員「麥可」許瑞弘創立,為仁堂分支之一,主要活動在臺北市中山區、大安區等,該組織手段兇殘好鬥並引發多起社會事件,受到警方的重視。2006年,許瑞弘轉往大陸發展,會長則交由「小川」陳啟鴻打理。2008年前後,弘仁會為了毒品與地盤利益,在中山區與和堂爆發激烈衝突。4月15日兩方於基隆殯儀館混戰,和堂小弟高國祥當場遭弘仁會之劉名揚刺死。同年4月22日,弘仁會會長陳啟鴻酒後在復興南路上之酒店富麗皇家前遭和堂兄弟伏擊,臀部中彈。也使得陳啟鴻退位,將會長職務交由「蜈蚣」吳庚旺。[2]

  同年12月,和堂副堂主黃世豪在旗下之2046夜店遭人連開3槍,胸腹中彈,送醫急救後撿回一命,此槍擊事件被視為是弘仁會的報復行動。竹聯幫高層一度介入調解雙方仇恨,並舉行餐會營造大和解的氛圍,藉由化解內訌的窘態。

  但在2010年3月,弘仁會副會長卓世傑於大安區遭和堂份子砍死,再度爆發激烈衝突,會長吳庚旺撂下將不惜一切代價復仇,並調集火力和人力,要與和堂拼出死活。警方高度重視此黑幫復仇戰,因此全力掃蕩仁堂弘仁會與和堂。同年10月27日逮捕弘仁會長吳庚旺及幫眾數十名,並破獲暗藏準備復仇的軍火。

  愛堂:

  愛堂,是臺灣廣域性黑社會組織竹聯幫的直系堂口(黑社會團體),活動於北部,以臺灣新北市永和為主要據點,總成員數不明。

  1980年代,竹聯幫開始著手將組織企業化,並在1982年陸陸續續設立完成最初八大分堂,愛堂為其中之一,由外號「扣頭」劉振南擔任堂主。劉振南是當時最年輕的堂主,

  1984年,臺灣政府施行一清專案,以竹聯幫為主強力掃蕩黑幫勢力,堂主劉振南因涉及多起案件因此入獄。90年代又涉及私藏槍炮案被捕,出獄後行事低調。

  2007年,竹聯幫精神領袖陳啟禮逝世,前堂主劉振南為引靈扶棺的八大老之一,備受社會注目。

  2010年11月,國民黨榮譽連戰之子連勝文替議員選舉站臺時遭黑社會份子綽號「馬面」之男子槍擊,前堂主劉振南意外阻止對方,成為連勝文的救命恩人,因而一夕躍升為全國話題人物。[3]該槍擊案也意外爆發出竹聯幫堂口內部不和睦的問題。也讓原本行事低調的愛堂聲名大噪。

  和堂:臺灣廣域性黑社會組織竹聯幫的直系堂口(黑社會團體),成立於1982年,主要活動於臺北市中山區、大安區一帶,總成員數不明。

  1980年代,竹聯幫開始著手將組織企業化,並在1982年陸陸續續設立完成最初8個分堂(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和堂即為其中之一,首任堂主為周士弘。主要之經濟來源為地下錢莊、暴力討債、酒店圍事。

  和堂近年來凝聚力稍嫌不足,在前堂主"於文龍"卸任後,全省各分會較少有互動。文龍卸下職務後陸續交由騾子

  阿達。騾子上任期間,曾一度整合各分會,並以巡迴方式交代各分會開立香堂儀式,經整合的分會遍部北、中、南,其中包括澎湖的澎和會。和堂的分會大多活動於大臺北地區,或許是因為歷任堂主皆活躍於臺北縣市。前堂主文龍於板橋地區聲望頗高,

  在任期間成立板和會,由阿萬接任會長。除了臺北縣市各分會,其他縣市諸如桃園、新竹、苗慄...高雄皆有主要分會,高雄高和會,會長小黑於文龍在任期間經常南北往返參與堂口會議,近年來較少露臉。桃園地區狼和會,隸屬遠在海外的竹聯幫精神領袖白狼,會長大龍於騾子上任後的香堂儀式中聲勢最為壯大,成員最多,之後因案沉寂。

  近年來和堂除了桃園的槍砲案件外,最為人知的新聞事件莫屬阿達在位期間與仁堂宏仁會為爭奪毒品利益發生火拼致使和堂副堂主黃士豪遭槍擊事件而仁堂宏仁會副會長卓世傑也遭和堂兄弟砍死。和堂寶和會兄弟2010年間在金億酒店圍事中力挺竹聯日堂又與前地堂分子宗漢(後稱加入天道盟同心會,但同心會也否認)發生火拼。

  雷堂:是臺灣廣域性黑社會組織竹聯幫的直系堂口,主要活動於臺灣臺北市東區,擴及臺北縣,中壢,苗慄等地。主要核心成員約300名。

  1984年前後,竹聯幫著手將組織擴展企業化,雷堂為當時成立的分堂之一。由綽號「雷公」的傅景雷(原竹聯幫青堂份子)領軍。雷堂主要以暴力討債、綁架、夜店圍事、收取保護費、高利貸為主要活動資金來源。1990年代,由副堂主「阿塗」塗讓麟接任堂主。

  1997年,臺灣政府實行治平專案全國大掃黑,堂主塗讓麟為防臺灣政府監控,宣布解散雷堂,但實際上則傳位給堂內幹部何光明,並開設「敦永企業公司」做為掩護。

  2000年中期,何光明退居幕後掌控,堂主權位傳給堂內大哥「石頭」張華茂,但實際上是由堂內中生代老大傅強負責進行堂內活動。(未完待續...)(感謝作者:風雨一劍寒)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大案要案,學法普法。

     有任何法律諮詢可留言加微信號falv9958,歡迎提供各類案件線索,歡迎投稿,免責聲明,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港澳臺黑幫風雲錄:臺灣黑道竹聯幫(7)
    收錄於話題 #港澳颱風雲一清專案,被捕  1990年,臺灣經濟蓬勃發展,竹聯幫陸續創立企業集團以暗中進行圍標、綁標工程;短短數年便賺取暴利,並運用充裕資金再次拓展勢力版圖,李宗奎所成立的東奎集團為當時其中之一企業團體。除介入傳統酒店、圍事、討債外,還申請經營保全公司、建築管理公司等,讓地堂勢力迅速擴增。  1997年,堂主李宗奎被移送綠島管訓後,既宣布脫離幫派身份。
  • 港澳臺黑幫風雲錄:臺灣黑道竹聯幫(6)
    收錄於話題 #港澳颱風雲雷堂極為活耀,平時以作風剽悍、手段殘忍著稱,如遇不服者常持槍掃射或率眾搗毀被害人公司或住處物品,因此該堂口已在臺北市各地犯下多起槍擊案。
  • 港澳臺黑幫風雲錄:臺灣省竹聯幫早期中期知名大哥
    不過陳啟禮在六十年代崛起,先是帶領兄弟在西門町打垮四海幫,後又踏入臺北中山區以寡擊眾打敗如日中天的在地角頭牛埔幫,一時之間陳啟禮在江湖上的聲望已經超過了周榕等人,在加上陳啟禮為人義氣公正,深得竹聯幫兄弟敬佩。陳啟禮不光手下兄弟有竹聯聯盟時期的狠將陳大偉、陳功、楊洋、黃舜、肖正明等人,還提攜當時的新生代狠角色像張如虹、張安樂、吳敦、黃少岑等,竹聯幫進入了陳啟禮的時代。
  • 港澳臺黑幫風雲錄:臺灣黑道天道盟(3)
    收錄於話題 #港澳颱風雲  在眾人分監之後,隨即有巖灣(仁-13號房)、泰源、北監等全臺各地的職訓中心、管訓隊、監所紛紛響應,獄中眾人群起高喊「天道自在人心,是非自有公論」及「不歸竹(聯),便歸天(道)」的口號;此後有高雄「楊登魁」(西北幫)、臺中
  • 港澳臺黑幫風雲錄:臺灣省黑道四海幫
    早在70年代當四海幫沉寂許久重出江湖之時,一些大哥開始以企業養小弟來壯大幫會,像'大寶』陳永和、俠哥、阿奮、劉偉民、蔡冠倫等人在道上都響噹噹。到了90年代陳永和掌權時,大力提攜後輩,在臺各地出錢開設新堂口一邊經營娛樂場所、餐廳、公司,一邊進行黑道生意,四海幫進入興旺期。它的結構是:主任委員(幫主)、副主任委員(副幫主)、中常委(幫中大老)。
  • 港澳臺黑幫風雲錄:臺灣黑道(2)
    收錄於話題 #港澳颱風雲東堂:堂主"大偉"張大偉(原桃園角頭)。  1985年至1996年左右(一清專案~治平專案),公開的竹聯幫主要堂口及創任幹部資料如下:  南堂:堂主"大川"程大川。西堂:堂主黃魁。北堂:堂主馮在政、副堂主馮在朝。風堂:堂主唐實生、副堂主張小海。火堂:堂主王大軍。雷堂:堂主"金剛"傅景雷、副堂主塗讓麟。五行堂:堂主蔡敦龍。捍衛隊:隊長孟憲祥。龍堂:堂主劉再興。
  • 港澳臺黑幫風雲錄:臺灣黑社會和娛樂圈關係全揭密(1)
    許海清死後,陳仁治成為黑道上輩分最高的老大。趙爾文1949年隨家人逃到臺灣,自小生活貧窮,而且因為是外省籍屢遭本省同學欺負。20世紀60年代,趙爾文加入竹聯幫。在他的領導下,竹聯幫由一個以外省籍為主的黑幫蛻變為容納臺灣本省人的幫派。
  • 港澳臺黑幫風雲錄:臺灣杜月笙「蔡金塗」
    而他,叱吒黑道數十年,棄惡從善,終於也有了善報。蔡金塗,道上尊稱 "城哥",與"蚊哥"許海青、"通天教主"鄭秉遑齊名,名列臺灣三大黑道教父之首。而蔡金塗卻心繫台灣,一猛子扎了回去。早年的"米乳城"還在臺灣留有名聲,加上在上海與黑幫混了那麼多年,臺灣的小弟一聽聞蔡金塗的歸來,立刻踴躍追隨。
  • 港澳臺黑幫風雲錄:臺灣黑社會和娛樂圈關係全揭密(2)
    依統計,臺灣幫派組織計1000多個,其中有組織形態的126個,成員5800多人。人數最多的是「竹聯幫」(600多人),其次是「四海幫」(500多人),「天道盟」居第三(400多人)。但這只是警方「列管」的黑幫情況,實際的黑道人物遠不至此,至少達數萬人之多。  臺灣的黑社會幫派雖多,但多是地方型的小幫派。
  • 竹聯幫:臺灣最大的黑幫!
    「竹聯幫」、「四海幫」都被稱為「外省掛」,其實裡面成員中有不少是臺灣「本省子弟」。而「本省掛」指的是臺灣各地「角頭」組成的幫派,一般固守臺灣本島,但將黑道「事業」合法化和多元化,如涉足建築業、影劇娛樂業以及有線電視和網絡,在臺灣各項選舉中影響力很大。部分臺灣基層「民意代表」、村裡長就是由「漂白」的「角頭大哥」擔任的。「縱貫線」指的是臺灣中部的首要黑道勢力。
  • 臺灣黑幫風雲:竹聯幫堂口遍布世界各地
    賈靜雯與她的乾爹吳敦監獄裡,竹聯幫尊堂高雄分會長鄭立德和其他5名犯人鬥毆,獄警前去協調,卻被犯人劫持,槍械室4把T-65K2及2把手槍被奪,數十名犯人都加入暴動,你以為這是黑幫電影?幫派分子獄中組建「天道盟 」 「盟主」當選臺灣「立委」在臺灣,諸多黑幫中,「竹聯幫」、「四海幫」、「天道盟」實力最雄厚。其中「天道盟」成立時間最短,並且是在監獄裡組建的。
  • 資料:起底臺灣黑幫竹聯幫
    而他更為公眾所熟知的其實是另一重不合法的身份:他就是「白狼」,臺灣最大黑幫「竹聯幫」的精神領袖。  闊別臺灣十七載,大佬歸來,江湖已遠。  族群矛盾催生「外省掛」  「竹聯幫起源於1953年,它的前身叫做中和幫,幫主叫孫德培。」
  • 港澳臺黑幫風雲錄:臺灣省黑道風雲
    [5][6]  「阿肥」林復雄-龍山寺口70年代主導勢力,賭場大亨遠近馳名,1989年遭原手下「登財」買兇殺害。  「登財」高春安-原為「阿肥」手下,80年代中期崛起吞併整個龍山寺口版圖,被譽為賭場教父。  「順風」管鍾演-龍山寺口殺手,為「登財」僱用於殺人等不法勾當,於2011年死刑槍決。
  • 黑社會專題連載(19)臺灣三大黑幫之竹聯幫
    「竹聯幫」、「四海幫」都被稱為「外省掛」,其實裡面成員中有不少是臺灣「本省子弟」。  而「本省掛」指的是臺灣各地「角頭」組成的幫派,一般固守臺灣本島,但將黑道「事業」合法化和多元化,如涉足建築業、影劇娛樂業以及有線電視和網絡,在臺灣各項選舉中影響力很大。部分臺灣基層「民意代表」、村裡長就是由「漂白」的「角頭大哥」擔任的。
  • 港澳臺黑幫風雲錄:臺灣黑道(8)
    收錄於話題 #港澳颱風雲   北臺灣本省掛角頭,這些團體在性質上是地盤型,成員主要都是臺灣本地人,他們並沒有組織架構,團體較小,成員僅數人至數十人,且無明顯核心與外圍之分
  • 港澳臺黑幫風雲錄-5:臺灣省黑道四海幫
    到了90年代陳永和掌權時,大力提攜後輩,在臺各地出錢開設新堂口一邊經營娛樂場所、餐廳、公司,一邊進行黑道生意,四海幫進入興旺期。它的結構是:主任委員(幫主)、副主任委員(副幫主)、中常委(幫中大老)。  一  四海幫,中華民國(臺灣)著名的區域黑社會組織。主要活動地域在臺灣北部與中國大陸及美國南加州等地。臺灣從北到南,甚至國外都有其據點,實際的成員數不明,一般被認為人數應有數萬人的勢力。目前與竹聯幫、天道盟並稱為臺灣三大黑幫。  1953年,馮祖語與一群學生及眷村的朋友們,在臺大以格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來訂立幫名(一說是因為以當地四海籃球隊為名)。
  • 他是臺灣黑幫大佬,被稱為「黑道仲裁者」,身高卻只有1米58!
    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臺灣,因為島內受到日本的控制加上政局局勢動蕩,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當時為了控制臺灣,日本方面很多的幫派勢力也進入到了臺灣,其中,最有名的山口組更是在臺灣發展起了自己的下線。所以,那個年代的臺灣出現了很多的幫派。
  • 高雄劫獄囚犯的黑幫大義——起底「竹聯幫」
    2月12日凌晨5點35分傳出囚犯舉槍自盡的消息,人質平安獲釋。據報導此次劫持事件的帶頭者是臺灣竹聯幫尊堂堂主鄭立德。「白狼」回來了。2013年6月29日,這個消息震動了寶島臺灣。下午2時,從上海飛到臺灣的航班降落,張安樂手捧著一份宣傳材料現身,立刻被警察包圍並戴上手銬(下圖)。
  • 竹聯幫風雲丨臺灣第一大黑幫的前世今生(下)
    伴隨著大時代變遷,黑幫也漸漸脫離了靠打架鬥毆、收保護費的日子,開始產業升級。產業升級是黑幫洗白的關鍵,將早期積累的黑色或灰色資本,投入到正規產業,如休閒娛樂業(歌廳、舞廳、酒店)、工程營造業、金融期貨、影視等行業,進行多元化經營,把錢洗白,把身份洗白,這是時代大趨勢。黑道也好,白道也罷,都是混口飯吃,都是為了賺錢。
  • 臺灣黑幫風雲錄
    據了解,此次劫持事件由臺灣竹聯幫尊堂高雄分會長鄭立德帶頭。臺灣共有1000多個黑幫幫派,目前竹聯幫與四海幫、天道盟並稱為臺灣三大幫派。  事件進展  對峙13個小時後 6囚犯自殺  11日下午4時許,高雄監獄鄭立德等6名服刑人員,謊稱生病,打傷管理員後奪取4把長槍、6把短槍、子彈200多發,挾持人質。典獄長陳世志自願當人質進去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