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之樂,亦人之樂也

2021-03-01 漢江閱讀

電話微信:13892658759

投稿郵箱:1343357932@qq.com

誠摯感謝您的支持關照!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

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莊子的可愛之處在於他「覺有情」,道家說覺萬物有情有真趣者即是仙。莊子告訴我們,魚兒是快樂的。

其實,魚兒的快樂就是莊子的快樂。魚兒從容出遊於濠水,自在的搖頭擺尾,與夥伴嬉鬧,這一幕恰巧被同樣從容出遊於濠梁,飄飄乎不知其所終的莊子瞅見。從魚兒和莊子從容的快樂相逢那刻起,莊子已和魚兒融為一體,沒有分別了。然而善辯的惠施畢竟不是魚兒的伴兒,又哪裡能夠知道朋友莊子的快樂呢!於是質疑莊子:「你又不是魚,哪裡知道魚的快樂?」我猜莊子一定是笑著、瀟灑地回答 「你也不是我啊,怎麼會知道我能明白魚的快樂?」

平淡而清新,樸素而哲理。這是傳統的《秋水》故事,或許是多數人所玩味過的。但今天我卻要進行故事新編:

魚兒本是從容自在的,經不住餌料的誘惑,成為刀俎下的美食。人本也是從容自在的,填不滿欲望的深壑,成為物質的奴隸。然而,這還不是最可怕的。

魚兒本是閒適安然的,不料天有不測風雲,一張大網便會奪取它的生命。人本也是閒適安然的,未想人有禍福旦夕,稍不慎,種種束縛便會禁錮自己高貴的靈魂,使自己庸庸碌碌。

這樣的情況,是魚兒和人都不期望遇上的。對於魚兒來說。可能確實無法擺脫由「出遊從容」轉變為盤中餐的命運。對於人來說,也真的會由「從容自在」淪為環境奴隸嗎?這並不一定,能否擺脫如此困境,主要看個人的選擇。人如何從容自在?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老祖宗早已點亮明燈。《中庸》曰:「天命謂之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從容的人,會珍惜和發揚上天賦予的德性和天賦,與道同在,這就是「明明德」,是自我的教化。懂得自我教化的人,是難能可貴的,也只有自我教化,彰明天賦,才能不屈於環境,擁有和魚兒、莊子一樣的從容。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不可見乎?非也,唯一法可自撥超脫於流俗,曰自覺聖智,完成人格耳。魚兒的天性是「出遊從容」,人的天性是上天賦予的天賦,魚兒尚且能遵循天性而為,人為什麼就不肯發揚天賦呢?人若是一昧盲目服從於環境,被不合時宜的形式和規則制約,不能找到適合自己積極發展的出路,與之隨波逐流,終究會麻痺和疲累,失去自己的從容。

柳宗元在《蝜蝂(fu ban)傳》中記載了一種叫蝜蝂的小蟲,這種蟲天性好背重物,最終常被重物活活壓死。我們久久妥協於生活,豈不是與小蟲一般?

濠梁觀魚,是莊子對其天性自由的表達,在從容的莊子眼裡,魚也是從容的。莊子天性好自由,將廟堂之龜與泥塘之龜做對比,突出泥塘之龜的從容,從而婉拒了楚王封相的請求,不羨廟堂之高,只願從容自在。我們不能做到像莊子一樣灑脫,但至少可以做自己喜歡、擅長的事,發揚自己的天賦,各從其好,而實現世界大同。

魚兒知曉自己「出遊從容」的天性,人更應該清楚自己的所好所長。

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這段義理與諸君共勉,不必羨慕別人,活在別人的思維固式裡。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從其所好,發揮所長,不懼外界的壓力、誹謗與笑聲,因為有一天飛龍在天的時候,一切不解與嘲笑會煙消雲散,而自己,則會從容的過生活,建德行於天地!

如魚兒知道水的冷暖,會心處亦請慢慢品嘗吧!可學魚兒,從容的面對這個世界,永遠也不向生活低頭。

魚之樂,亦人之樂也。

漢江人物檔案

楊勝博,男,生於2003年2月,陝西洋縣人,現高中在讀。喜歡國學、文學、歷史,愛好寫作。

1、上排左圖為平臺矩陣總編微信二維碼;

2、上排右圖為漢江微信公眾平臺二維碼;

3、下排左圖為秦巴兒女微信公眾平臺二維碼;

4、下排右圖為漢江文學微信公眾平臺二維碼。

相關焦點

  •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個故事耳熟能詳。「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念,但卻有著殊途同歸的意義。  你不是我,怎知我愛過的人,受過的傷,流過的淚,帶傷的從前。
  • 魚的快樂我知道!說說玉雕中的賞魚之樂
    所以魚之樂,從食俗上來講首先就是富足,因此玉魚常常是身型飽滿、碩大,姿態靈動、活躍,透出肥美的「氣質」來,雖不能說栩栩如生到叫人「垂涎三尺」,但看著「美味」的玉魚,即便不說,也叫人能無端琢磨出有魚有肉、生活富足的感覺,是名副其實的「年年有餘」。
  • 莊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槓精」是怎樣反敗為勝的?
    楚威王仰慕他的才學,派人帶厚禮去請他做相國,被他一口拒絕。莊子是個大文學家,文筆絢麗,構思巧妙,意境雄渾而不失靈巧,想像奇幻而富有魅力。然而,莊子並不是一個古板單調之人,雖然物質匱乏,但是隨心隨性、至情至性,業餘時間,和好朋友惠子抬槓成為莊子最大的愛好,並樂此不疲惠子是戰國中期很有影響力的一位名流。是當時名家的代表人物,名家素以與人爭辯為專長,而莊子和惠子之間的辯論,最有名的莫過於濠梁之辯。先看一下事情的經過據《莊子·秋水》記載: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
  • 汝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說:「你看那一天到晚遊泳的魚啊,魚不停遊,在水中多麼悠閒自得啊。」惠子是當時的辯論高手,最喜歡和莊子抬槓,此時槓精附體,就反駁:「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兒快樂呢?」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惠子說:「我不是你,所以我不知道你的想法。但這麼說的話,你本來不是魚,你自然也不知道魚是是快樂的。」
  • 王齊洲:《樂經》之尋蹤(《樂經》探秘之三)
    關於《樂經》之有無的問題,因為有《莊子》《荀子》《禮記》等書的記載,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解決。即使以前對這些記載心存疑慮,以為這些記載可能是漢人羼入的人,看到新近出土文獻的相關記載,也能夠接受先秦已有「六經」存在的結論。「六經」之說既然始於先秦,而「六經」中肯定包括「樂經」,因而「樂經」在先秦是真實的存在,也就可以作為常識被大家所接受了。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這則小寓言到底要表達什麼意思?
    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 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 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在這段話中,莊子與惠子辯論的焦點起源於莊子說的那句「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人這一生,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莊子.秋水》中寫道:「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懷?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意思是說一個仁人志士或一個君子,應該在天下人之前憂慮,在天下人之後享樂。這句話充分表達了範仲淹憂國憂民的無私胸懷。他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願為天下的人們的幸福而奮鬥的一種濃濃的家國情懷。
  • 林桂榛 王虹霞|《樂記》之「樂」
    《樂記》論哀樂喜怒敬愛六情時,樂喜二字並非同義,鄭玄未注其別,孔穎達各解以「歡樂」「喜悅」並謂「樂是長久之歡,喜是一時之悅」,南宋衛湜說「喜是樂之初,樂是喜之終」,此皆不合生活情理與歌唱現象。然精研《樂記》談精神樂之章句,可知六情之「喜」實是歡喜歡樂義(即今謂快樂),所謂「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即喜心歌聲特色為高亢發散;而六情之「樂」實是安和康樂義(江文也謂「法悅境」,朱熹曾曰「樂則和平之極也」),故曰「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又曰「嘽諧慢易、繁文簡節之音作,而民康樂」(孔疏「康,安也」)、
  • 每天讀一點哲學:莊子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來自於《莊子·秋水》。原文如下:兩位名士同遊河畔,本應是遠離世俗煩囂樂悠悠。莊子可能也是這樣想。當他見到河中魚出遊從容,頓感牠們與自己同樣快樂,禁不住喜悅說:「小魚自由暢遊,這便是魚的快樂啊。」
  • 從「莊子知魚之樂」聊聊槓精是怎麼產生的
    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儵shū,同倏,形容極快地 )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 樂只君子,萬壽無疆——《南山有臺》(《詩》之172)》)
    有這樣的相生相感,先王才制定了雅頌之樂,本著人的情性,以音調、韻律來配合禮節儀式,調和陰陽之氣,陽氣不散,大概可以理解成是我們現在說的正能量不散失,陰而不集,那種陰鬱的能量不會聚集,有陽剛之氣又不會粗暴傷人害己,有陰柔之氣,又不恐懼不安,這樣,陰陽剛柔這四氣就藉助音樂的力量而暢然於身內,散發在身外,各自安於自己的位置 而不發生衝撞,這足以感動人的良心,不使邪氣 侵入,這是先王設立樂的方針。
  • 遊魚之樂
    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驚喜之美,雖然年年都會遇到,依舊會驚喜。這也許是大自然的儀式感,來年可期,蘊含著明媚和希望。邊走邊欣賞銀杏葉金黃的光澤,想起看過的一篇文章裡作者寫曾去山裡遇到的情景:「峰迴路轉,時而是左眼讀水,右眼閱山,時而是左眼被覽一頁頁的山,時而是右眼圈點一行行的水,山水的巨帙是如此觀之不盡。」
  • 老天聊魚(47)噓噓樂
    △玩金魚養金魚 | 就會愛上蘭壽網       應魚友之邀,解密下啥玩意兒是「噓噓樂」,這東西是不說不透一點就透
  • 【積分主題活動】戀之樂市樂座
    劇情介紹:信長詢問你能夠宣揚樂市樂座的政策,於是你去到他國找來源內、思兼、不比等一起幫忙……一行人正為宣揚樂市樂座政策而商量方案時,你想起了集圖章……6月18日維護後將開啟<戀之樂市樂座>主題活動!點擊主界面活動或滾動宣傳圖可進入活動主頁。
  • 莊子和惠子探討的遊魚之樂,體現了怎樣的美學意境?
    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莊子曾和惠子在濠上進行辯論,這就是著名的「遊魚之樂」,這個故事是《莊子》中最引人深省的故事之一。它講的是有一天,莊子和他的朋友惠子在濠梁上遊玩,莊子對惠子說:你看這河中的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動,他們是多麼的快樂啊!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丨聆聽舒伯特​《鱒魚五重奏》
    舒伯特的室內樂中,被認為藝術成就最高的是弦樂五重奏,而這首《鱒魚》五重奏(OP.114號),則是他所有的室內樂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愛的一首。鱒魚(Die Forelle)是舒伯特於1817年寫的一首藝術歌曲,它是一首曲調甜美又深受舒伯特朋友們喜愛的歌曲。由於作品的第四樂章是根據舒伯特創作的歌曲《鱒魚》的主題而寫成的變奏曲,所以這部作品被世人稱為《鱒魚》五重奏。
  • 《幻樂之城》的夢中人,不是王菲
    作者|張家欣編輯|李春暉歌手版「演員的誕生」、劇情版「我是歌手」……人們迫不及待給《幻樂之城》這檔「國內首檔音樂創演秀」貼上較為明晰的標籤,但並不妨礙節目本身仍令人一頭霧水,不知重點在哪。 儘管,早在播出之前,《幻樂之城》就因為是天后王菲的內地綜藝首秀+洪濤在《歌手》結束、離職傳聞後的首檔芒果臺節目而備受矚目。
  • 樂新樓菜館的椒鹽瓜魚,「肉卻嫩潤,落地散、入口酥」
    到1939年初,「四海樓」由陳葆康、林恭安、陳金水等三人合資承接後,將小店拆建成三層磚木結構、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經營場所,並改名為「樂新樓」菜館。樂新樓菜館的一層仍經營飯包燈、煮粉、煮化、煮麵等大眾化品種,二、三層經營傳統閩菜,品種有400多種。其中具有特色的有10多種,有椒鹽瓜(魚)、椒鹽排(骨)、荔枝肉、醉排骨、生煎排(骨)、注油鰻(魚)、軟熔草(魚)、蔥燒草(魚)、素菜等。
  • 自道書院 | 書寫之「樂」從何處來?
    其實,中國文化特別重視學習中產生的「樂」感。《論語》開篇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而寫字本身也會讓我們感到快樂。這個「樂」感又是從哪兒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陰陽交感,摩蕩激發,自然會產生樂的感受。而陰陽兩極的變化,又要隨時能回歸「中道」,有個「中」在,陰與陽的變化就不會偏失,總是處於陰陽回護的運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