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的,不是新聞裡的臺灣
——臺灣行記第一篇
大陸人提到臺灣,似乎總有那麼一些難以言喻的情懷,有言在心但是不好說,也不太敢說,不知道怎麼說比較得體。
對於臺灣的了解,很大一部分源自於新聞,而新聞裡總是花很大的篇幅報導臺灣的經濟如何,政局如何,兩岸關係如何如何……看似陽春白雪,高屋建瓴,其實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部分——尋常的生活場景。對最尋常的東西用最謹慎的言論,這有點不尋常,而這種對於自己國土的一部分不敢妄議的態度,也實在是有些尷尬。
在做攻略之前,我對臺灣的了解也僅限於新聞、課本以及綜藝節目。至今我依然記得二十年前是一部叫「超級星期天」的節目讓我第一次感覺到,原來臺灣腔說起話來也還蠻有意思。也許正是有了這樣的一點點烙印,讓我對臺灣一直保留著一絲期待,如今從臺灣轉了一圈回來,我才發現,我去的,並不是新聞裡的臺灣,也不盡然是綜藝裡的臺灣。
我去的臺灣,是有血有肉有精髓的臺灣。
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血肉和脾性,就像生養我的大長沙,天生一副「吃的苦、耐得煩、不怕死、霸得蠻」的叫腦殼樣,臺灣也有自己的血肉和精髓。我不是一個好遊客,因為我不喜歡逛景點,也很少買東西,我相信一個城市的靈魂在街巷而不在廟堂,因此我喜歡在城市裡鑽巷子,並且尤其喜歡和王小姐一起或蹬著自行車或騎著小電摩在街巷裡穿梭,把巷子鑽出了被窩的感覺,其樂無窮。
繞了臺灣一整圈,從北部都市到南部海濱,從東部斷崖到西部山林,我用有限的時間在城市、在小鎮、在鄉村走街串巷,走過了旅行團走不到的臺灣,感受到了大巴、景點、免稅店裡沒有的人文。
臺灣的街巷是有人情味的,不僅是在小鎮和山野,即便是現代化都市臺北也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存。
離臺北小巨蛋不遠的一條小巷裡有一家叫」微熱山丘「的小店,開在一棟居民樓臨街的一層,只賣手工鳳梨酥和高山茶。小店裡面的服務生都是說話溫柔到嗲的年輕臺妹,進門就會問你是要坐下喝茶還是直接買東西帶走。我說我們想先喝個茶,便把我們引到廳內的一張大方桌坐定,然後在端上一塊鳳梨酥一杯高山茶,還嗲嗲的說一句「茶水無限量續杯的哦,請慢用」。鳳梨酥和高山茶的口感自不用說,聽一大桌的老熟客用臺普、閩南話低聲起伏,聊家常也別有味道,即便不曾熟識,同坐一桌也顯得十分親近。食畢起身,準備買單時才知道在店裡喝茶是免費的,偌大的茶廳只是一個給大家休憩的平臺,喝完茶就可以直接離開,服務生總是笑臉迎送,至於最後是否從店裡買走了足量的鳳梨酥、高山茶似乎並沒有那麼重要。
這是生意人的人情,也是臺北街巷的人情。
瑞芳不是一個很大的城市,但卻是一個旅行交通要道,往九份山城淘金、到平溪放天燈或去基隆逛夜市都可以在這裡中轉。
在瑞芳遇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老伯,總是站在三條巷口交匯的車站站牌下,衣著樸素,一臉慈祥,熱心的問每一個從山城上下來的遊客往哪去,然後倒背如流的告訴你坐那一趟車,車還要等多久才到站,他口裡的資訊比所有手機軟體和遊客中心都要清晰準確。恰好我們去基隆的車還要等一陣,老伯就開口和我們聊天,告訴我們從基隆酒店出來不遠可以到基隆的廟口夜市,裡面的排骨飯物美價廉,對面還有一家大蹄膀也極好,就是有點小貴自己不太捨得掏錢吃……也不記得聊了多久,車來了我們和老伯告別,到基隆酒店放下行禮就直奔夜市,吃到了老伯口中提到的排骨飯、豬腳飯,的確都是上佳美味。
這是一位老者的人情,也是小鎮街巷的人情。
清境農場在南投縣的仁愛鄉,屬於臺灣中部山區,是臺灣人口中「神仙住的地方」,如果從臺中向花蓮畫一條直線,清境大概就在這條直線的正中間。
神仙住的地方比較難到達而且作息比較早,我們從日月潭坐包車到達清境農場天色已經不早,司機小哥提醒我們山上的酒店都不提供晚餐,帶我們在山下的7—11備齊乾糧。上山的路彎彎繞繞,約定的地點離預約的酒店還有相當一段距離,司機小哥又義務把我們送到民宿門口。民宿店主出來迎接和我們一起向司機道謝,引我們進門後耐心的交代民宿和山上的一切衣食住行,並且叮囑我們:」沒有特殊情況,大堂一般9點以後停止服務,但是想到大堂來喝茶,隨時無限量供應,隨時!」我們被老闆的兩句「隨時」打動,放完行禮也果真帶著便當到大堂來喝茶,和老闆開著玩笑聊到夜深。
神仙住的地方同樣也是臺灣高山茶最低海拔的產區,在這裡可以買到當年由此往高海拔產區的生產的新茶。到這裡的第二天,我們沿著農場的草原下行,一路逛逛吃吃,遇到了此前司機小哥推薦的茶鋪。店主是個有點年紀的阿姨,我們不太懂茶,看到茶臺上各個海拔、各個山頭的茶葉都想試試。店主一杯杯的泡給我們嘗鮮,邊泡茶邊講解:「喝茶先聞香,這個山頭的茶海拔有1900左右,口感清爽,天熱的時候冷泡也有很不錯,那個山頭原來是種梨樹的,所以口感更加甘甜一些…………」喝著聊著,不覺一下又到了日暮。
我們就這樣在山野觸碰到了最原始的臺灣,喝到了上佳的高山茶。這是臺灣山野裡的人情,也是街巷的人情。
我們最常聽到的臺灣人文應該是「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但這是理論的教化,並不夠生活。走過這麼多大街小巷,海濱山野,遇到了這麼多形形色色的人,我覺得臺灣人的精髓就在於這份懂世故卻不世故的人情,這份人情能讓人體會到人與人之間一息尚存的溫存。
這,才是最可貴的精髓,也恰恰是我們最難學到的精髓。
我們喜歡用這樣的方式走街串巷
小巨蛋旁的「微熱山丘」,一塊鳳梨酥,無限續杯的高山茶都是免費的,和一桌素不相識的人一起享用,這個城市顯得並不陌生
臺灣最古老的慢車,當年政府聽從民意保留下來的老古董,如今成了最有味道的旅行線
瑞芳的車站,熱心的阿伯就在圖片左側的公交站臺下,為初來乍到的旅客指點迷津
清境農場,臺灣人口中神仙住的地方
我們在清境農場落腳的民宿,「羊角村」
民宿的大堂,茶水二十四小時免費供應,隨時可以下來喝茶,我們在這裡和店主聊到深夜
民宿客房窗外,是臺灣最中央的山脈,這裡,是最原始的臺灣
下一篇是臺灣的攻略,整理好了再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