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陳十三,神像化虎,金山某兒,沈見鬼,張提轄子

2020-12-24 滄海一粟古代志怪故事

陳十三

寧波的陳十三老人,得病一年多也沒好,有人教他用虎皮鎮壓瘧鬼,於是弄來一張虎皮鋪著,十多年了還是沒好。後來忽然把虎皮披在身上,變成了老虎出去,經常叼些豬羊等回家,家裡人貪圖利益,也就不加制止。有一天叼了一條人腿回來,他妻子害怕了,說:「老賊開始作怪了。」拿了一根棍子藏在門後,老頭又披上虎皮的時候,就用棍子打他。還有一隻手沒變成虎爪,就跳出門跑了,再沒回來。

從此後,上山的人經常看到一隻老虎,前爪還是人手,有認識的就喊:「陳十三老人,我是你的鄰居啊,不要害我。」老虎就耷拉著耳朵離開。如果不是熟人,就吃掉。這樣過了好幾年。一天晚上,陳十三變成的老虎被雷劈死了。老百姓說:「這隻虎還知道生熟,衙門裡的老虎卻專門吃熟人。」又說:「睡在虎皮上十年,就變成了老虎,那些吃牛羊豬狗幾十年的人,哪能不變成老虎呢?」

【原文】寧波陳十三老人,嚐病瘧,經年不瘥,人教以虎皮鎮之,乃坐臥十載,而病如故。後忽蒙虎皮,虎出化虎食物,每銜畜豕至家,家人利其有,不問也。一日負一人股歸,其姥懼曰:「老賊作怪矣!」操棓伏門外,俟其蒙皮欲化,即擊之,時一手未變,遂躍去,不複還。自後山行者往往見一虎,前一足尚是人手,有知者則呼之曰:「陳十三老人,吾汝鄰也。莫作惡!」

虎聞,弭耳垂尾而去。不識者乃食之,如是數年。一夕暴雷震死一虎,即人手老人也。逸民曰:「此虎尚知生熟。今之為虎者偏啖熟人矣!」又曰:「寢虎皮十年,即化為虎,食牛羊、犬、豕肉,數十年能不隨之化耶?」

神像化虎

三灘人寧某正在鋤田,有老虎從後面襲擊他,他所在的地勢較矮,老虎一縱跳到了他的前面。甯某急忙揮動鋤頭打中了老虎的臉頰,老虎負痛跑了。眾人跟著老虎的蹤跡到了一個古廟,廟裡的神像臉上有被鋤頭打破的痕跡,毀掉了神像,肚子裡裝滿了人骨。大家知道了那隻老虎是神像變成的,於是燒了廟,虎也就絕跡了。

【原文】三灘人甯某方鋤田,有虎從後搏之,田倚山崖,岸絕高,虎勢猛躍出其前,急舉鋤擊之,中虎頰,負痛不能轉退,委去。眾視虎跡所在,躡之,乃入一古廟,坐上神像頰間鋤痕宛然,因擊碎之,視其腹,得人骨節極多,始知前虎,神所化也。遂焚其廟,虎亦絕。

金山某兒

淨圓和尚說:湖州金山下某村一個孩子,十五六歲,被老虎吃了,他母親思念成疾病重。有一天忽然坐起來,用他兒子的聲音說:「媽媽不要過於悲傷,這是我的命數啊。」父親上前詢問,又說:「父親,您不認識兒子了?」父親說:「既然是我兒子,為什麼附在媽媽身上作祟?」回答說:「不敢,只是掛念母親思兒成疾,恰巧大者去別的地方了,我回來安慰一下母親。」大者,是倀鬼對老虎的稱呼,因為不敢直接說老虎,所以叫「大者」。

接著就對父親敘述了詳細的情況:「我剛剛被老虎吃掉的時候,非常疼,給老虎當差也很累。凡是新到的倀鬼,都要替換一個舊鬼來抬大網,舊鬼看到新鬼都很高興,那個大網非常重,是用來捉人的。」

又說:「咱們村裡被吃的都被老虎奴役,但是迎來送往,倒也不寂寞。被老虎咬死的人,不要做棺材,又抬網,又帶著棺材,更累。」又說:「現在某某也在這,也很想見見他的家人。」父親對村裡人講了這件事,村中受虎害的人能有五十多家,都來了,母親都用他們家人的語氣和各家屬一一告別,一天一晚上才結束。從此母親的病痊癒了。

【原文】淨圓和尚說:湖州金山下某家村一兒,年十五六,被虎食,其母憂思成病且篤。一日忽起坐,作其子聲,叫痛不已,且曰:「母勿過悲,此是兒大數也。」父問為誰,曰:「父不認兒耶?」父曰:「既是吾兒,何為憑母作崇?」云:「不敢,但念母思兒不置,適大某他去得閒,歸一慰母耳。」大某者,眾倀稱虎之號,不敢斥言虎也。父因問其詳,云:「初被傷,痛不可忍,且即有一重役。凡新倀至,令與一倀舁一大網,即脫一倀矣。舊倀見新倀,喜不勝,其網甚重,用以羅人而食者。」

且言:「此方被食者皆不得脫,俱受役於彼,彼若他往則送之,界來則群迎之,眾倀亦不寂寞矣。」又言:「被傷者切不可用棺焚之,既欲負棺,又欲舁網,甚苦。故山中人亦有禁例,不得用棺雲。」又言:「某某俱在,俱欲見其家人。」父幸呼來其父,遍語村中人,村中被害者約五十餘家,俱來會,則其母各作其人之言,相泣告語,一日夜始甦。媼病尋愈,卒無恙。時萬曆戊戍春事也。

沈見鬼

江南百姓沈某,世代居住在山陰的道路旁邊。那裡人對東嶽廟的祭祀非常重視,每年三月二十八大帝生辰的時候,全郡的奇人異士都匯集到一起祭拜,來往都要經過沈家的門口。

紹興乙亥年,有三個道士返回天台山的途中,在沈家門口休息。一個年齡大的衣衫襤褸,兩個壯年道士穿的很整潔,隨身都帶著乾糧。恰好沈某出來,他們就想要點湯泡乾糧吃。沈某弄了湯後,又給他們一些蔬菜和濁酒,三個道士非常高興。

吃完飯,老者對沈某說:「以後你會得眼病。」從腰間的小葫蘆裡倒出三粒藥丸,說道:「眼病發作的時候,就用此來治療。」沈某嘴裡答應著,心裡卻沒太在意。臨分別的時候,老者又道:「中秋節的時候,我還會經過這裡,你千萬要在門口等我,錯過了,就再也不會見面。」沈某還是答應著,沒往心裡去,進了屋子裡,也沒和家裡人說,把藥丸隨便放在佛堂的角落裡。

這年的夏天,沈某真的得了眼病,紅腫疼痛的厲害,吃飯睡覺都受了影響。看了很多醫生也沒有效果,才想起老道士的藥丸,但是忘了放在哪了。最後總算在佛堂的灰塵裡找到一粒。用水化開,點到眼睛上,馬上就感覺到疼痛減輕。第二天早晨,已經徹底痊癒。

他家離城十五裡遠,城外的石橋叫跨湖橋,兵亂時候,在這地方死了很多人。有一天沈某騎驢進城,中午時分回來,看到橋上橋下斷手斷腳,披髮流血的鬼魂成群結隊,奇形怪狀,看得清清楚楚。他被嚇得從驢上掉下來,爬起來,還是能看到那些鬼魂。於是不敢再看,趕緊往家跑。到家已經傍晚,又看到門前的水田裡也有很多鬼,就躲到屋裡,不敢出來。

過了幾天,又要進城,再看到鬼魂的時候,就不再像上次那樣驚慌,時間長了,也就漸漸不再害怕。慢慢的,人們知道了他能看見鬼,城裡有個韓總管,兒子也是死在那次兵亂裡,一直非常懷念。他把沈某找來詢問,沈某說:「我只是能看到鬼,卻不能召喚。」韓總管說:「我只是想讓你看看我兒子的魂魄還在不在。」領沈到了公子的房間,他看到有個年輕人站在那裡,他並不認識韓公子,說了那個鬼魂的樣子、衣著,果然不差。韓家人不由失聲痛哭。以後的日子,來找沈某的人絡繹不絕,所問的事情,大抵都和韓家一樣,於是人們把沈某叫做「沈見鬼」。老道士和他的中秋之約,沈某也忘了,好事的人都替他惋惜。

【原文】越民沈氏,世居山陰道旁。郡人奉諸暨東嶽廟甚謹,每三月二十八日天齊帝生朝,合數郡伎術人畢集祠下,往來者必經沉生門。紹興乙亥歲,三道流歸天台,以是日至門,少憩。一人老矣,衣服襤褸,二人甚壯,頗整潔,隨身齎幹糒及馬杓之屬。坐久,沈出見之,三人長揖求湯沃飯,沈並遺以蔬菜濁酒,皆喜謝。

畢飯,老者從容告曰:「子將有目疾。」解腰間小瓢,奉藥三粒,云:「疾作時,幸可用此。」沈唯唯。須臾辭去,復言曰:「中秋日當再過此,千萬候我於門,若不相遇,後不復會矣。」沈亦唯唯。置藥佛堂隱奧處,未嘗以語家人,亦莫之信也。夏六月,真苦赤目,腫痛特甚,寢食俱廢。凡可用之藥無不試,有加無瘳,始憶道人語,而忘藥所在。命遍索之,經日,得於佛堂塵埃中,取一粒,沃之以湯,銅箸點入眼,如冰雪冷徹腦間,痛即止,腫亦漸退。是夜熟睡,明旦起,雙目如常。所居去城十五裡,城外石橋曰跨湖,頃兵難時,多殺人於此。

一日,騎驢入城,過午而歸,經此橋,見橋上下被發流血者,斬首斷臂者,三兩相扶,莫知其極,奇形異狀,毫毛不能隱。驚而墜,迨起,復見之如故態。且驚且走,不敢開目,比至家,日已晡。暮出舍前,見田間水際亦如是,大怖而還。過數日,又入城,其歸差早,於前所見儼然。但正心澄念以待之,悸魄稍定。自是常有所睹,漸不加畏。

鄉人頗知其事,多往訪焉。韓總管喪愛子,念之不忘,召問沈,沈云:「小人但見鬼物耳,若追召遣,逐不能也。」韓曰:「吾正不為此,但恐兒魂魄尚幽滯,煩君一觀之。」引詣昔所居。沈初不識,具言容貌舉止,所衣之服,與生時了不異,立於室中,韓舉室大慟,其後問者不可以縷數,大抵皆如韓氏事,遂呼為「沈見鬼」。五年之後漸無所睹雲。所謂道人中秋之約,竟忘之矣,好事者為惜之。《夷堅志》

張提轄子

張提轄是四明人,任滿回鄉,夜泊在宜興驛前。當時是夏天,張有個兒子二十多歲,獨自住在船頭的艙裡。那天晚上月明如晝,四更天的時候,婢女們忽然喧譁起來,說暗中有手在船艙中摸索,又說甲板上有拉扯掙扎的聲音。張驚起,大聲呵斥丫環們,才安定下來。他懷疑有強盜,就把船夫們喊起來,巡查了一番,沒發現什麼異常,就又回到了船艙。

這時,僕人發現他的兒子卻不見了,呼喊沒有回應,點起燈籠尋找也沒有結果,也沒人看到他外出。全船的人都惶惶然,直到天亮。對岸也有泊船的人遠遠地告訴他們:「昨晚看到你們船的甲板上,站著十幾個高大的人,好像在找什麼東西,不一會兒,有十多隻大長胳膊從水裡伸出來,把一個人拖下了水。」於是,張提轄找人下水打撈,果然找到了兒子的屍體。

【原文】提轄左帑張朝奉遜,四明人。始改秩知常州晉陵縣,任滿挈家東還,夜泊宜興驛前。時正暑,張有子年二十許,獨與之寢於舡之頭倉。是夜月明如晝,四鼓後,婢輩忽若驚魘,譁言暗中若有人手叢雜捫索之狀,又聞舡背亦如拿攫之聲。張驚起,呼叱,久乃定。即開舡門出立舷邊,號召舟子輩,蓋疑其盜也。已乃還寢,則不見其子,呼之不應。明燭索之,無所得。詰舡外人,初未嘗見其出。舉舟惶駭,擾擾以至天曉,對岸有泊舟者遙謂舟人曰:「我曹夜寢舡背,約四鼓時,忽見彼舡背長大人十數,若有所求索,俄有長臂大手十數出水中,共捽一人入水矣。」乃使人沒水求之,得其屍焉。(同年陳子榮宗丞說)

《睽車志》

相關焦點

  • 古代志怪故事:牛見鬼
    牛見鬼是建州人,起初做木工為生,因為經常能見到鬼怪,後來就主要給人溝通逝去的先人,以便讓家屬找到先人猝然離世來不及託付的東西。所以人稱牛見鬼。他在做木匠的時候,就經常遇到奇奇怪怪的事。牛見鬼心裡有些發毛,仗著酒勁,把幹活用的鑿子拿在手裡。慢慢走近後,他大聲問道:「誰家大嫂這麼晚還推碾子?」女人並沒停下,一邊繼續推,一邊對他轉過臉。臉上模糊一片,似乎沒有五官。牛見鬼嚇得渾身一顫,慌亂間想起傳說中指血可以闢邪,就用鑿子劃破中指,揮手向那對方甩過去。白衣女人像被火燒了一樣,無聲地委頓消散。牛見鬼一口氣跑回家,好一會才能開口說話。
  • 古代志怪故事——手指粘地,咒盜,金山廟巫
    金山廟巫華亭金山廟面對大海,是漢代霍去病的神廟。相傳曾陰兵助錢鏐佔領吳越,所以建廟祭祀。淳熙末年,縣裡人在節氣來臨時祭拜神廟,一個巫師焚香禱告,有個叫沈暉的人不相信,說了些侮辱神靈的話。朋友們怕他有禍,都勸止。
  • 古代志怪故事——三瘋,巨頭鬼,潘茂才,燈異
    人不能見鬼者,陽氣勝也。若陽氣衰竭,猝然見鬼,吾知其不死即病。昔有走無常者云:「人不見鬼,鬼無時不見人。」問其何故,則茫然不解。予曰:「暗處視明處易,明處視暗處難,非其理乎?」走無常者深然其言。潘茂才秀才潘茂才,晚年貧苦無子。病重的時候,鄰居可憐他,盡力的照顧。死了以後,只留下一床破被,汙跡斑斑,已經不能用了。
  • 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
    志怪,就是記錄怪異,主要指魏晉時代產生的一種以記述神仙鬼怪為內容的小說,也可包括漢代的同類作品。志怪小說是受當時盛行的神仙方術之說而形成的侈談鬼神、稱道靈異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之下形成的。志怪小說的內容很龐雜,大致可分為三類,炫耀地理博物的瑣聞如東方朔《神異經》等;記述正史以外的歷史傳聞故事如託名班固的《漢武故事》等;講說鬼神怪異的迷信故事如東晉幹寶《搜神記》等。
  • 中國古代志怪系列三——志怪傳奇的鯨落之淵,相傳西漢東方朔所作的《神異經》
    推薦10篇關於中國古代志怪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1、《山海經》是何人所作?
  • 對話|鬼故事是對有缺陷的人類社會的治癒
    今年3月,「海上說鬼人」有鬼君所著《見鬼:中國古代志怪小說閱讀筆記》(以下簡稱《見鬼》)出版。這是一部「篇篇妖魔鬼怪,字字人情世態」的專欄作品。作為《見鬼》最早的讀者,媒體人楊健就《見鬼》裡的鬼故事以及由鬼故事拼接出的鬼世界,對有鬼君提了一些問題,有鬼君一一作答。這份跨界的答問,表達了人類世界對「治癒」的訴求,也體現了幽冥世界對現世人性與人心的洞悉。
  • 古代志怪故事——竇榮光 - 滄海一粟古代志怪故事
    我猜古代的劍仙也是這樣,不是有法術,只是舞劍特別快,別人只看到白光,看不到用劍的人。」【原文】無錫竇榮光,清道鹹間大俠也。巨膊廣顙,為人甚魁碩有力。飯以銅箸,長才盈尺,然持擊剌人,無不中要害,雖壯夫立蹷,頗以此自雄。挾伎遊山左。山左地處南北衝要,民情佼桀,多業盜,往往張肆僻地,誘過客宿,伺夜半殺之,而取其貲,無得脫者,土人謂之黑店。
  • 古代志怪故事:沈先生,方氏女,朱二殺鬼,綦叔厚,黃烏喬
    沈先生沈先生這個人,是和州的道士,不知道他什麼從哪得的道,平時都是深居簡出,不和人有過多的來往。他高興的時候,隨便的預測些還沒發生的事情,都非常準,但要主動問吉兇禍福,則不回答。別人送給飯食,他也不接受,經常一個來月不吃東西。
  • 古代志怪故事:地祇夫人 - 滄海一粟古代志怪故事
    故事原載《河東記》,被錄入《太平廣記》,我以前轉過太平廣記裡的譯文。今天在馮夢龍的《情史》裡再次看到,還是覺得是個好故事。馮夢龍在結尾說:對我好,就算是妖怪又有什麼呢?人就一定好嗎?親人反目,父子相殘的事也是有的。【原文】貞元末,渭南縣丞盧佩,行九,性篤孝。其母先病腰腳,至是病甚,不下榻者累年,曉夜不堪痛楚。佩即棄官,奉母歸長安,竭產求醫。
  • 現在興起的一股志怪潮,到底是什麼來頭
    「中國怪譚」系列在豆瓣受到歡迎,趙志明認為這是很好的文學切入點,「這些故事有很多人轉發,說明很通俗,大家都喜歡。如果有可能,我想再往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和傳統裡扎得深些,僥倖能夠寫出魯迅《故事新編》的一二分餘味,讓古老的故事煥發出一點新意,也就心滿意足了。」
  • 盤點古代君王見鬼的恐怖遭遇
    民間的鬧鬼傳言先不提,歷史上確確實實有一些有關君王見鬼的事情。下面小編要給大家講兩則看起來像真的一樣的、歷史上有名的鬧鬼故事。孫權與蔣子文鬼魂夜談南京有句俗話叫「先有秣陵,後有建業」,講的是三國時期孫權在楚金陵邑建築石頭城的事情。石頭城建成後,孫權將秣陵縣改為建業縣,縣中心從秣陵關遷往石頭城。
  • 鬼狐·志怪故事:虎官狼吏
    白翁邁步剛要入內,突然發現一隻老大的惡狼蹲坐在大門中央,張著血盆大口,鮮紅的舌頭伸得老長,尤其那雙閃著陰森森寒光的眼睛,更讓人心驚肉跳。白翁嚇得兩腿直顫,不敢向前。姓丁的親戚忙扶住他說:「不要害怕,它怎敢咬您,放心大膽進肥。」白翁在他的攙扶下,提心弔膽進了大門。那惡狼不僅沒咬他,反倒點頭哈腰好像在向他行禮。
  • 民間故事:夢裡見鬼差
    本故事名為《夢裡見鬼差》,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論著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055期,如果您喜歡,敬請您的關注。今天要講給大家的這個民間小故事,和夢境有關,所以在開講之前呢,小於先和大家簡單地聊上幾句。
  • 民間志怪中的十種妖
    狐狸精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大顯族。人們對她的認識更多地源於民間傳說中妲己這個九尾妖狐。而實際上,狐的形象和妖媚聯繫在一起是很早以前了。  《詩經·衛風》中《有狐》篇記載: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  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帶。  有狐綏綏,在彼淇側。心之憂矣,之子無服。
  • 教師資格證中小幼筆試中國古代小說
    從今天的文學分類來看,它是一種注重人物形象刻畫和故事情節敘述的文學樣式。中國古代小說,一般認為從魏晉南北朝的筆記小說開始,經唐宋傳奇,到宋元話本,最後在明清成為引領中國文學風氣的樣式。   一、魏晉南北朝小說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小說,魯迅先生把它分為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兩類。志怪小說記載神鬼怪異故事,志人小說記載人物的瑣聞逸事。
  • 古代志怪故事:鄔氏鬼
    還有蘇州開酒坊的沈某,有個女兒自幼端莊。萬曆年間,女孩十九歲,也遇到五通神。送給她家很厚的彩禮,當晚就來住下。只要需要的東西,馬上就能弄來。此後,沈家女兒在房間的時候,只要看到蝴蝶圍著她飛舞,那就是五通神要來了。她家就準備迎接。【原文】奉化縣鄔姓,世業儒。小婢子年可十五六,黑而醜。
  • 鬼才編劇陳十三,娶香港第一美腿萬綺雯,遺憾的是,至今沒有兒女
    有點平凡的名字, 合併圖冊(4張) 卻有一條不平凡的創作道路。他從小就喜歡寫文章,一直以來,也是中文課的成績最好。這是萬綺雯對於陳十三的評價。 初遇陳十三時,萬綺雯剛拍完《我和殭屍有個約會書》,還拿了最受歡迎女主角,心想:「這個編劇能夠寫出這樣的故事,真夠感性。」當她與編劇初次見面時,就有種心靈相通的感覺,她對自己說:「就是他了。」
  • 這張獨一無二的金山地圖 相信99%的金山人都沒有見過!
    原標題:金山 | 這張獨一無二的金山地圖,相信99%的金山人都沒有見過!  朱學範故居,人民公社舊址,  姚光故居,金山衛抗戰遺址……  包括區級公共文化設施,  市級文保單位,人文景點,  這張「手繪」地圖匯集了  最具金山特色的文化元素。  它是金山的「文化名片」,  更是金山文化之旅的「導航儀」。
  • 中國古代7本著名的志怪書籍,每一本都讓人拍案叫絕
    小時候,我們最喜歡的或許便是神話傳說、牛鬼蛇神之類的故事,甚至有些人聽各種鬼故事,即便是被嚇得哇哇大叫,依然樂此不疲。古人的想像力直衝雲漢,讓人不得不佩服,中國古典志怪書籍眾多,優秀作品也不乏其作。本期將為大家推薦7本優秀的關於神仙志怪的書籍,都是地道的中國古典書籍,原汁原味,讓我們一起領略大羅神仙、牛鬼蛇神的風採!01.《西遊記》:位列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無論是藝術特色還是思想內涵上,實在都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其影響程度和家喻戶曉的程度,相信已經到了無人不知的地步。
  • 當年林正英的去世,竟然讓甄子丹、萬綺雯、陳十三的命運因此改變
    這個關於「殭屍」的故事,相比起原來的《殭屍道長》,堪稱脫胎換骨。陳十三那個名字,終於開始真正進入了萬綺雯的視線範圍內。這大概也是萬綺雯後來為什麼會跟陳十三閃婚的一個很大因素吧。陳十三這段痴戀八年之久的愛情故事,應該感動了當時在場的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