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一直被我們誤會的尿褲子!請父母們學習如何應對孩子肛欲期

2020-12-26 父母世界Parents

記得我的兒子3歲時,剛上幼兒園不久。有一天先生去幼兒園接他回家,到幼兒園後兒子告訴先生:「爸爸,我的褲子溼了。」先生帶兒子到衛生間,以為他要小便,就站在便池旁等。

兒子一動不動,先生也沒有多想,以為兒子尿溼褲子,就將手伸到兒子褲子裡摸,想看看溼到什麼程度,結果摸了一手的大便。先生沒有生氣,反而大笑著對兒子說:「哈哈,你看我摸到什麼了,黃金啊!」父子兩個高興地回到家,先生給兒子換洗乾淨後,兒子就自己玩去了。時隔半個月,兒子又故伎重演,先生依然大笑:「我又摸到黃金了呀!」和前次一樣對兒子沒有半句責備。

我們也沒有因此告誡兒子以後要記得上衛生間之類的話,沒有將這個事情當回事,後來沒有再出現這類事情了。現在我才知道那是兒子的肛欲期。

後來和先生回憶起這件事,我讚揚他的做法很偉大,在10多年前就能夠做到保護孩子的自尊,那聲大笑和摸到黃金的說法讓兒子完全放鬆,不會因為將大便解在褲子裡害怕被爸爸責備而緊張。我問先生當時為什麼說笑,先生告訴我:「孩子還小,不小心解大便在褲子裡很正常呀!

兒子已經怕老師批評,也不知道大便在他褲子裡多長時間了,多可憐啊,我為什麼還要責備他呢?我要讓他快樂一點,就這樣逗他,讓他高興。」先生的做法是真正從內心接納孩子的體現,我慶幸兒子有這樣一個偉大的父親,他的肛欲期得以順利度過!

故事講完了,有不少父母應該是第一次聽到「肛欲期」這三個字,那麼下面咱就要了解一下孩子在肛欲期的各種表現以及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的對待。

孩子需要在成人的幫助下順利完成肛欲期的發展任務,為性發展的下一個階段——生殖器期構建良好的「基礎模型」。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肛欲期的發展規律,破壞了孩子肛欲期的發展進程,那麼,孩子的肛欲期會延長,有的孩子幾年都處於尿褲子和大便在褲子裡的尷尬和痛苦之中。父母應對孩子肛欲期的原則有:

原則1:接納和尊重孩子肛欲期的表現 

父母要懂得孩子肛欲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規律,明白這是孩子性發展的一個階段,才能夠真正做到從內心接納和尊重孩子的發展。不可以將孩子尿溼褲子或者大便在褲子裡作為家人的談資,更不可以當著孩子的面議論。家庭成員對待孩子肛欲期表現的態度要一致,否則會給孩子帶來焦慮,導致這個階段的延長。 

女兒兩歲8個月,從上個月開始出現憋尿,每次憋尿的時候都表現出很緊張的樣子,臉發紅,會夾腿,撅起屁股,說想尿尿,帶她到廁所後她又尿不出來,但轉眼又尿在褲子裡,最多的時候一天尿了5次褲子。這段時間我經常對她發脾氣。昨天她還把大便拉褲子裡了,孩子各方面都有點倒退的感覺,整天叫「我是小BB」,躺在地上要我抱,還特別黏我,吃飯都要坐在我懷裡要我喂。我都有點承受不了了!  

媽媽沒有接納孩子肛欲期的表現,對孩子發脾氣會導致孩子緊張不安,當孩子承受不了父母給她的壓力時,就會出現退縮的狀態,她希望自己回到小的時候,那時她尿褲子媽媽不會打罵她,這是孩子在尋求自我保護的方法。

原則2:不可以打斷孩子正在進行的憋尿或者憋大便

女兒3歲,快兩歲的時候會主動到馬桶去拉大便了,9個月前開始憋大便和尿褲子,她總是在我們的視線外找個角落跪在那邊,滿頭大汗、一動不動地跪著,如果發現我們要向她走過去,她就帶著哭腔大喊「不要過來,不要過來」,拒絕別人靠近,然後就拉在褲子裡,每次發現她我就去抱她到洗手間,結果她就大哭不止……  

父母不要對正在憋便的孩子說:「你看你已經憋不住了,快去洗手間啊!」不可以將正在憋便的孩子直接抱進洗手間,或者強行按坐在馬桶上,這樣會破壞孩子正在進行的體驗。

原則3:不要將孩子大便節律的改變當成便秘進行治療 

當孩子大便節律改變時,父母不要輕易地將其作為便秘而對孩子強行使用開塞露和肥皂條塞肛門,這種恐懼和痛苦會與孩子的大便緊緊聯繫在一起,讓孩子產生大便的恐懼感和痛苦感,由此,孩子會長時間這樣抑制自己解便,最終導致真正的便秘。 

父母不要因為孩子大便節律的改變,給孩子吃中藥、吃大量的水果和蔬菜,這不僅不能夠改變孩子肛欲期的發展進程,反而會讓孩子感覺自己身體出現了「不健康的徵象」,對自己身體產生負面意象,也對大便產生更大的心理壓力。

原則4:平靜地應對孩子尿褲子 

當孩子將大小便解在了褲子裡,平靜溫和地告訴孩子:寶貝,這不是什麼問題,媽媽給你換上乾淨的褲子。父母不要說無用的廢話,比如「寶貝,記住下次要去衛生間」,孩子已經知道要去衛生間大小便,但是他目前無法做到。父母不可以內心無比焦躁,還裝作平靜,孩子會讀透成人的心,知道父母內心不接納他此時的狀態。 

很多父母在對待孩子大小便的問題上失去了接納孩子的本能,他們期望孩子能夠「正常大小便」,潛意識裡攀比孩子的能力,如果孩子尿褲子,父母會覺得自己沒有面子,然後便對孩子施加壓力,這樣的父母愛的不是孩子,是他們自己的面子。這樣的父母就不能夠做到平靜地接納孩子的肛欲期。

女兒3歲,之前自己能夠控制小便。最近兩周突然出現頻繁尿溼褲子的現象,有時候她會說馬上就要尿出來了,但還沒有來得及到洗手間就尿褲子了。我一般都是平靜地給她換條褲子,然後告訴她下次請去廁所。本來很溫柔安靜的一個小姑娘,忽然變得特別愛發脾氣,而且脾氣很大。 

當媽媽告訴女兒「請下次去廁所」時,就給孩子帶來壓力,女兒很清楚自己應該去廁所小便,但她又無法做到,這樣的糾結會讓孩子感到無助和痛苦,從而使孩子出現情緒變化。如果孩子尿褲子的次數很頻繁,可以給孩子用紙尿褲,減少孩子對自己反覆弄髒褲子感受到的壓力。

原則5:不可以羞辱、恥笑、責罵和威脅孩子

成人不可以對孩子說:「都這麼大了還尿褲子!」「怎麼不知道去衛生間大便?!」「你怎麼這麼笨啊!」「其他小朋友怎麼不像你尿褲子呢?」「你再尿褲子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下次記住不要尿褲子!」……打罵和羞辱並不能夠改變孩子生命發展的本能,反而會讓孩子產生自貶心理,影響孩子的人格中自尊的建構。

原則6: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和減壓  

當孩子經歷搬家、換了新的幼兒園、父母關係不和睦、親子關係淡漠、換了新的保姆、媽媽再次生育、孩子生病後機能的倒退等等,都可能導致孩子大小便反常,父母需要審視孩子的生存環境,而不要將解決問題的焦點放在孩子的大小便上。少數孩子極其不願意坐馬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到商場選購他喜歡的兒童馬桶,可以在馬桶旁邊放上孩子喜歡的少量玩具,這樣的方式比強制或者威脅孩子坐馬桶更有效。  

我是一位職業女性,很少陪伴我的兩個寶貝,一直是由保姆代勞。我的女兒5歲了,兒子3歲半,我的女兒現在一直尿褲子,尿床。我多次帶她去醫院檢查都是正常的,我很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辦。  

排除了生理性疾病,5歲的女孩尿褲子和尿床是缺乏父母的關愛引起的。母親將孩子帶到了這個世界,母愛是孩子精神成長最主要的營養,孩子會不遺餘力地想獲得母親的關注和愛。如果孩子唯一能夠吸引母親關注的就是尿床,那麼她就會一直持續尿床。媽媽可以選擇,是繼續熱愛工作,還是愛自己的孩子!

原則7:父母要與老師積極溝通

當孩子出現肛欲期表現後,父母要與幼兒園老師進行溝通,在老師的配合下,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如果無法讓老師配合,可以讓孩子暫時離開幼兒園,等肛欲期度過後,再進入幼兒園。 

老師要理解孩子肛欲期的現象,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由地上洗手間,不要強行要求孩子按照老師的解便規則,比如午睡前必須解便,上床後不可以解便,上課不可以解便等等,孩子自主大小便更有利於孩子順利度過肛欲期。

原則8:不要打擾孩子對排洩物的研究 

當孩子對自己的排洩物進行研究的時候,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不要將大小便到處塗抹。如果僅是孩子的手上沾上了大小便,父母溫和地告訴孩子,大小便中有細菌,如果不先洗乾淨手上的大小便,會使身體得病,協助孩子洗乾淨就可以了,不要以「骯髒」「羞」等概念來訓斥孩子不講衛生。

↓↓點擊了解更多,送你新春好禮

相關焦點

  • 3歲寶寶還尿褲子?很可能是娃進入了「肛欲期」,家長謹記6原則
    孩子在1-3歲時,會進入一個階段叫「肛欲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會頻繁的「失禁」,令很多家長都苦惱不已,明明孩子早就學會上廁所了,怎麼還是總尿褲子呢?一些家長面對孩子的「失禁」忍不住惱火,覺得孩子是故意的,於是就會「狠狠」的教育孩子,但家長們殊不知這其實是幼兒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肛欲期。3歲寶寶還尿褲子?舒舒最近發現3歲的兒子竟然開始尿褲子,本來以為只是晚上水喝多了,孩子沒控制住。
  • 寶寶便秘和肛欲期不一樣,一個影響身體成長,一個涉及心理健康
    圖片源自網絡淼淼媽媽有些尷尬的給我們解釋:「這熊孩子,現在兩三天拉一次臭,還動輒就拉到褲子裡。這不,又三天沒拉了。出來玩的時候,他奶奶就叮囑著,讓我不斷地問著孩子,省的再拉褲子上。」【肛欲期】精神分析大師S.Freud「弗洛伊德」在其人格發展學說中,將人格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1、口欲期(0~1歲)2、肛欲期(1~3歲)3、性器期(俄狄浦斯期3~6歲)4、潛伏期(6~12歲)5、生殖期(12~20歲)肛欲期是指寶寶出現排尿排便倒退現象,這是幼兒生理和心理同時構建的一個重要階段
  • 孩子有尿便總是「自己解決」,尿褲子何時能結束?找到原因是關鍵
    可是孩子那麼小,打也不是,罵也不是,當務之急是弄明白,孩子為什麼有了便意卻不開口。孩子有尿便總是「自己解決」,找到原因是關鍵在家長看來,想尿尿或是想排便就要解決,這是多麼順理成章的事情,因此對孩子尿褲子或是隨地大小便的行為感到不理解。
  • 大孩子尿褲子,可能是這3種情況引起的,尤其是二胎家庭需要注意
    了解具體情況後醫生說有兩種可能,一是因為孩子太貪玩,總是等到憋不住的時候才去小解;第二種說法就有點讓人心疼了——缺少了父母的關愛。據統計,在5歲兒童中大約有五分之一的孩子還是會出現尿床的現象。所以說如果你家的5歲大孩子還在尿床,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大人應該儘早訓練孩子如廁,才能根本解決尿褲子的問題。
  • 寶寶「肛欲期」怪癖太多,家長以「忍」為上,處理不當易留陰影
    有的屬於「熊孩子」的通病,還算好解決,但也有一些讓我們倍感煩惱,完全不知從何下手。比如寶寶的「肛欲期」,就讓廣大父母束手無策。看到寶寶把排洩物弄得到處都是,甚至直接拉在褲子裡,大多家長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稍不注意就可能對孩子打罵伺候。
  • 如何培養孩子自己正確如廁
    寶寶告別紙尿褲,當然是爸媽們喜聞樂見的事,而且是越早越好。因此,很多爸媽從寶寶1歲甚至不到1歲就開始試圖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於是,「戰場」從餐桌擴大到了衛生間裡……粉絲朋友的例子:「女兒3歲,曾經因為她尿褲子而狠狠打過她,現在我為自己當初的野蠻行為而懊惱不已,於是下定決心要用放鬆的態度去面對她的肛欲期。
  • 孩子總是尿褲子?掌握這4個原則,讓你的孩子輕鬆解決尿褲子難題
    #育兒新勢力第10期#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尿褲子的經歷,這也是媽媽們煩惱焦慮的時候,有時剛給寶寶換上新褲子,轉眼又尿了,有時候孩子哭著要尿尿,還沒到衛生間就把褲子尿溼了……網上看到幾例關於孩子尿褲子的事例:3歲寶寶幼兒園尿褲子,老師卻給她扒掉褲子
  • 【解讀兒童】孩子尿褲子,這個做法值得借鑑!
    (*案例來自成都軍區一幼)案例分析案例中,孩子尿褲子了,老師並沒有直接說「你怎麼又尿褲子了?」、「這麼大了還尿褲子!」、「你怎麼不早點告訴老師?」,而是先要觀察孩子的反應,照顧孩子的情緒。那些自尊心很強的孩子,如果老師當著很多小朋友的面說這些話,會讓他們的自尊心很受傷。但同時老師也要引導孩子正確對待「尿褲子」。策略總結案例中,老師運用的策略有下面四步觀察孩子,保護其自尊心:老師觀察到孩子不想讓其他人知道自己尿褲子的事。
  • 4歲娃一周內尿褲子2次,神經發育or權力遊戲?家長的態度是關鍵
    於是,從脫下尿不溼的那一天起,直到一周前,孩子一次都沒有尿過褲子,也沒有尿過床,我突然有了一種被騙的感覺,敢情孩子早就能控制排便了,只是我懶+她懶,於是一直穿尿不溼這麼久?肛欲期的快感,成人難以理解的兒童心理盲區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S.Freud在人格發展學說中提到一個「肛欲期」的概念,表示隨著孩子括約肌的發達,孩子開始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大小便的積累造成強烈的肌肉收縮
  • 孩子明明都學會如廁了,怎麼又開始尿褲子?多半是出現了如廁倒退
    很多新手爸媽對養孩子沒經驗,認為教會孩子怎么正確如廁之後,就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尿床、尿褲子的問題了。事實證明,還是這些新手父母太"嫩"了,家長的這一美好想法,往往隨著孩子出現如廁退到而慘遭幻滅。所以很多寶爸寶媽都非常納悶,明明已經訓練過孩子如何正確如廁,怎麼還是會出現一系列問題?
  • 如何讓寶寶戒掉尿不溼後,不會再尿褲子?看看專家怎麼說吧!
    撰稿:鏡子| 插畫:kit | 審核:靜好回想起我們那個給孩子洗尿布的年代,尿不溼的出現可以說是拯救了無數父母。尿不溼的方便舒適程度讓它成為了寶寶日常生活中的必須用品之一,當孩子尿了拉了直接一脫一換簡單且不費事。
  • 0至6歲孩子的性關懷!
    那我們就結婚吧。有時候大人覺得寶寶說得話可愛又搞笑,其實是他們已經在一天天向著大人的身份靠近啦。性,不是難以啟齒的話題,是需要爸爸媽媽們非常重視和自己也要清晰認識和了解的。看到題目也許您驚呆了!前不久一位媽媽也是帶著同樣的表情來諮詢我:「孩子總喜歡摸小雞雞,該怎麼辦呀?」的確,兒童性教育是個敏感而又不可迴避的話題,它關乎孩子的身心健康與發展,不可掉以輕心。
  • 感「菊」不妙,如何應對難搞的肛周膿腫?
    溫馨提示:本平臺文章僅供醫院內部員工學習參考,不作為對外宣傳使用,且不可作為診斷依據 肛周膿腫在臨床上又叫肛門直腸周邊膿腫,是一種急性的肛周化膿性疾病。
  • 繪本集|《尿褲子男孩》
    那些簡單的顏色和筆墨勾勒出來的小故事有多溫暖人心和治癒人生,你一定要親自去看過。這次呢,我想要分享的一本繪本是吉竹伸介的《尿褲子男孩》。Hugo的繪本買來,我很多時候都會自己提前看一下,然後看內容適不適合當下的她,或者有沒有其他講述的辦法讓她更加理解,我可以添加哪些生活中的故事和內容去擴充。
  • 一招解決孩子在幼兒園尿褲子、吃飯慢、不午睡...(轉給幼師和家長)
    林林媽媽說,他們家孩子和朵朵恰好相反。朵朵是憋尿,林林是憋不住尿,經常尿溼褲子。小班的孩子很容易出現尿褲子的情況。父母要對孩子進行語言方面的訓練,教孩子學會說「我要小便」,「我要拉臭臭」;告訴孩子如果老師工作忙,沒聽見,要拉著老師的衣角,引起他的注意;如果孩子總是尿溼褲子的話,父母要提前告訴老師,多照顧自己的孩子,而且要多準備一套乾淨衣褲給孩子備用。很多父母告訴小編,孩子在家吃飯是不定時的,有時能吃一個多小時。到幼兒園後,他們最擔心孩子吃得慢、吃不飽。
  • 「快瞧,她尿褲子了」,孕媽生理事被嘲笑,大媽回懟:沒羞的是你
    最讓孕媽們接受不了的就是自己會隨時隨地的「尿褲子」,這種尷尬的局面一旦被陌生人發現就會給孕媽心中留下陰影,此時的委屈和無奈也是旁人無法理解的。孕媽公交車上「尿褲子」遭到年輕小夥嘲笑,大媽回懟表姐結婚有幾年了,去年要上了孩子,如今馬上就要到預產期了,前幾天陪伴她一起去做產檢發生了一件讓人非常尷尬的事情。我們兩個坐地鐵去醫院,在車上的時候聊得非常開心,表姐笑了一路。
  • 「新型把尿」悄悄蔓延,正在傷孩子排尿系統,年輕家長卻前赴後繼
    本文由老苗手打原創,拒絕侵權抄襲轉載把尿一直是傳統育兒和科學育兒爭議的話題。於是,李女士儘量不給寶寶用紙尿褲,而是給寶寶訓練排便排尿,可是寶寶太小了,根本就不按劇本來,不管李女士如何訓練,寶寶還是尿床尿褲子。偶然的機會,李女士在媽媽群裡了解到「新型把尿」法,也就是控制孩子排尿時間。
  • 備皮、尿失禁、肛檢?生娃尷尬事很多,脫光光只是第一步
    生了孩子,臉皮都變厚了!  相信許多有過生孩子經驗的媽媽們肯定對許多分娩時發生的許多尷尬之事記憶猶新,除了需要面對分娩時的十級以上疼痛外,還要面對這些尷尬至極的事情。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女性在產房進行分娩時最常見的幾件尷尬之事吧!
  •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父母該如何應對?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喜歡那個玩具,但是我們今天沒有計劃購買,我知道你很傷心,如果想哭你就哭一會吧,媽媽在這陪著你,因為超市不是一個哭鬧的地方。等你哭好了我們可以繼續購物。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講大道理,因為頭髮著火的時候是沒辦法學習的,也聽不進去你的這些所謂「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