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物慾橫流,稍不留心,墜入「邪道」,永失「真道」。這個「道」是什麼?因人而異,通俗點講是我們嚮往的「美好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嚮往的事物,若採用合理的方法,可以一直擁有,讓自己處在「快樂」「安穩」的狀態中,感受「幸福」,心裡「美美」的;若採用「邪知邪見」處理周邊的問題,儘管某一時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可稍縱即逝,因為不懂得自己的「心」,無法保持狀態的「長久」故此「人生」糟心事居多,根本原因是「心」無所定,「行」無方向。
禪宗是「修心」的學問,在我當前看來是如此,心中有敬畏,但沒必要那麼嚴肅,這世上學派多了去了,為啥有那麼多學派,因為「人」心中有困惑,心中有問題,而在人群中有一部分人的「天職」便是解決這些問題,如此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便出來了。其中的智慧者進行彙編總結,找到人們問題間的「公因數」,整理好文字語言,把之講給大眾聽。大眾一聽確實是這個「理」,用這樣的方法可以解決心中的「問題」,問題解決後能夠活在當下,能夠快快樂樂的學習,工作,想要的東西只要不「過分」都能得到,看到別人如何如何,自己也不再「嫉妒、羨慕、恨」了,時間能真正用在「刀刃」上,覺得世間很美好,活得很開心。
禪宗發現了一些方法可以解決人「心」中的「困惑」,我個人比較喜歡六祖惠能的思想,因為「壇經」這本書講得非常好,其他經書看得「頭疼」,專有名詞太多,看不明白,這本書文字很直白,沒那麼晦澀。六祖思想為「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明心」在我看來就是確定自己的「方向」,把那顆「躁動」的心「安定」下來,從「迷茫」的狀態中走出來,用「善知識」端正自己的心思,自己找不到「路」,那就走前輩「先哲」的路,在此過程中在建立自己的「路」,由此「上道」。
最近看到「十牛圖」,剛看到便覺得有意思,這是一套「成熟」的認知體系。比如這第一幅圖「尋牛」,便是上面那些文字的「總結」。人最初來到世上沒有「目標」,最開始知道的事情都是別人的認知,自己並沒有真正認知「自己」,所以很多人都在「尋牛」,尋不到就「迷茫」,就困惑,就問題多多,情緒多多,進而無法掌握自己的「人生」,生活也變得亂糟糟。
廓庵師遠的「十牛頌」這樣說道:忙忙撥草去追尋,水闊山遙路更深,力盡神疲無處覓,但聞楓樹晚蟬吟。最開始啥都不懂的朋友就像剛玩一局「遊戲」,在「遊戲」中這裡逛逛,那裡逛逛,完全沒得方向,這是不懂「規律」時的盲目,能得到什麼,能否取得勝利完全靠「運氣」,就是這麼的沒「認知」,結果最後搞得「精疲力盡」還是不得方法,啥也沒「得到」感到很心累。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有段時間進入過合理「道路」,便如「偈」中所說「聞到蟬吟」。蟬吟聲從哪裡來,自己心中來;合理的「道路」怎麼出現的,自己尋找得來的。
總而言之,我們所謂的「迷茫」是自己的「心」迷,自己讓自己處於錯誤的認知中,若能知曉這點,從此刻起不斷修正自己的「心」,分辨那些影響自己的「認知」找出合理的方法加以面對,如此定好「方向」定好「心」,迎接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