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臺灣媳婦說 : 現在臺灣才是我的家..

2021-02-12 兩岸商匯

↑↑點擊上方兩岸商匯 」去關注  

可以看到很多的好文章

建議大家點擊右上角將【兩岸商匯】設為星標

(安卓用戶可設置為[置頂])

作者:廖小花    來源:要走四年腳很痛


Anny是二十多年前嫁來臺灣的「大陸配偶」,現在定居在南臺灣。我們第一次通話時,她的聲音沉穩堅定,表達流暢,給我一種雷厲風行的感覺。

簡單問候之後,我開門見山詢問故事最初發生的情形,「Anny,當時跟丈夫是如何認識的呢?」

 

「噢,」

忽然這樣被拉回那麼久遠的場景,

Anny楞了一下。

「嗯,一開始是親戚介紹的。後來兩個人就見面了,那個時候兩邊信息不通達,也沒有網絡,連打電話都必須先轉接香港。我們當時主要還是書信來往,認識半個月後,他每兩天就給我寫一封信啊。」

「嫁臺灣辦手續也很麻煩,半年才批下來。」遠嫁臺灣的決定,家人並不放心,

Anny說:「因為當時他們(臺灣)對我們了解,我們對他們不了解。」

好在Anny在大陸的工作平日就接待很多跨文化、跨族群的人,適應臺灣的生活對她來說並不難。

外省人公公很疼我:老兵想拉長跟大陸家鄉的緣分 

二十多年前的臺灣正處經濟騰飛的最高峰,相反大陸很多地區才開始城市化,一些嫁過去的陸配表示,曾有過被特殊對待的經歷。

除了社會的交際,擔任妻子和媳婦的角色,適應全新的家庭,更是每個陸配都會面臨的功課。

「公公是外省人,來臺灣後,跟大陸的家斷了聯繫,淡薄了,他很支持兒子取大陸妻子,也是希望跟從前的家庭血脈緣分更長。公公在世時,是把我當另一個女兒疼的。」

「婆婆是臺灣本省人,當時她防著我,把家裡的銀行本藏好。加上我剛嫁過來沒有身份證,不能找工作,他一個月三萬塊錢(臺幣),其實還是有壓力的。我婆婆覺得如果娶了臺灣人,妻子還能出去打工賺錢。」

跟大嫂開牛肉麵攤:以幫忙的名義獲得一份「薪資」

「我來臺灣後沒多久就懷孕了,生了孩子,就跟大嫂商量,一起開牛肉麵攤位。這樣給家人幫忙,不算『去外面打工』,以這個形式『賺』一些錢。每個月也有兩萬多,差不多是一人份的工資了。」

「麵攤做得很好,但規定陸配每半年要離開臺灣一次,我不在,大嫂一個人沒辦法顧,後來就沒做了。」

鄰居教包餃子:你是《大陸新娘》還是大明星? 你是《大陸新娘》還是大明星? 

「我一開始什麼都不會,水餃還是鄰居教我包的。那時候嫁過來的不多,主要是廈門的,臺灣人還是很熱心的,他們對我們很好奇,想幫幫我們。當時有部電視劇就叫《大陸新娘》,很火呢。」

我們倆用微信語音通話聊天,我點亮屏幕,頭像裡的Anny,一頭利落短髮,戴著方形黑墨鏡,自信又大方。

「我第一次入境,給我蓋章的人都不相信我是大陸人,還問我在大陸是不是當明星的!」

與丈夫分開:能共苦,卻不能同甘  

「後來有一個機會,別人看我有餐飲行業經驗,邀我合夥開店,『嘉義火雞肉飯』,我就跟他搬到了高雄。」Anny的事業風生水起,店鋪做成了,現在還開了三間連鎖,在南部小有名氣。

「但我現在是一個人。」說到這裡的時候,Anny那邊傳來對話的聲音,原來是她停車的位置需要調整。我原本不曉得Anny的婚姻現況,還追問她前夫寫的信件,說你們的故事真浪漫!

再通話時,我還糾結是不是不該深入這個問題,但Anny沒有拒絕,平靜地講述了這段往事。

「可能就是錢賺多了吧!」她無奈地笑笑。

「其實我一直沒有管過錢,包括開店收入多少我都沒有過問,當時社會上也說啊,我們大陸女人就是要把錢通通寄回老家。為了不讓人說閒話,我全部都交給他處理。」

「收入其實不少,但具體是多少我也不知道,只是說到買房子的事情,他就支支吾吾,說錢花光了,我也沒繼續問,只是久而久之覺得不對勁。

直到後來他急了,對我動手。但離婚是距離他動手後三年時間了。」

兩人離婚是18年的事。「他去學高爾夫,可能結識了一些不是那麼好的朋友吧,喜歡玩唄。」

跟婆婆的和解:她變得很信任我  

疼自己的公公在十多年前去世了,「公公離世後,只有我們家在給婆婆寄生活費。」我問道其他孩子呢?Anny坦言,經濟不如從前,他們自己都很拘謹了,想幫忙也沒有辦法。

公公是老兵,在世時有五萬左右,按規定,他離世後,婆婆能拿「半俸」,兩萬多,加上我們也給一些,其他人就想著婆婆應該也夠用了。

雖然搬到高雄,彼此沒有一起生活,但聊到婆婆時,Anny還是很感慨,「其實婆婆對我是改觀了的,她很信任我。

她說我把事業經營好了,孩子也教得好,幫了她兒子很多,這是她私下跟我的一些朋友、員工啊說的,但沒有當面跟我說過。」

聊到教育,Anny第一句話就是:「有很多人,是成年之後才開始學壞的。」

Anny的兒子今年二十四歲,在知名大學讀金融,是聰慧又懂事、品學兼優的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我對他很嚴,打罵教育,但我發現他開始對我撒謊,因為他怕。

後來我調整教育方法,我讓他一定要誠實,因為品行比學業更重要。有一次他們試卷很難,他考了三十多分,其他同學都瞞著家長,但是他如實跟我說。」

Anny會鼓勵兒子,考了三十分,只要把剩下七十分搞懂,下次就是一百分。考98分,剩下兩分不懂,永遠是98分。

「他滿21歲以後,我就帶他去澳門賭場,給他兩萬塊,我叫他輸光了再回來。後來他搞明白了賭、煙、酒這些都是怎麼一回事了,不再「好奇」,自己心裡有一把尺,能明辨是非了。」

「我見過太多這樣的人。前夫一直是很好的人,五十多歲了,交友不慎,突然就變質了。」

Anny的意思是,孩子遲早要離開父母的,與其在成年前把他們關在溫室,讓他們好奇、叛逆、屢禁不止,不如光明正大地,教他們正確對待、識別陷阱,教他們腳踏實地。

「停止打罵教育,是因為我發現兒子教訓妹妹時,和我的做法一模一樣,我就知道這樣下去不行,立刻改正。

很多家長總是要求孩子做什麼,其實不用說這麼多,身教大於言傳,你只要做出來他就會學。」

「後來我跟孩子們關係就像朋友,離婚以後,他們還會悄悄來看我。

在前夫心裡,我們三個人一直就是一夥的,他還老跟人家抱怨,說我給孩子洗腦了,一直向著我。誒唷我說如果他們三歲的話還能洗,但孩子們都成年了,有自己的判斷。」

沒有了娘家: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情     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情     

沉默了一會,Anny說:「不過,其實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遠嫁這個問題,不離婚的話這個問題不會存在。

但離婚後,嫁得遠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情。我變成了一個人,在這唯一的家人就是兩個小孩。」

「當然也有公婆是明事理的,他們不會覺得婚姻是誰對誰錯,這是兩個人的事。不管怎麼樣,雖然離婚了,媳婦在我們家這麼久了,如今她又是一個人,偶爾也會關心一下。

但我這邊的家人,到目前為止,一個電話都沒有打過給我。這讓我突然覺得有些孤單,沒有家了。」

那大陸的家呢?Anny的父母在上海生活,現已八十高齡,她從大陸來臺灣以後,

「當年無論是事業還是人脈,一切都重新開始。如今若要回到不是出生地的上海,其實是沒有歸屬感的。」

-教會朋友們來家裡做客-

老師對陸配家長有看法:「人要自信一點!」   

「剛上小學一年級時,他老師很緊張的。因為孩子的資料上會寫媽媽是陸配,我還沒走進學校呢,老師就打電話家訪了。」

部分早期嫁來的陸配教育文化不高,加上丈夫經濟狀況一般,家長沒有時間管顧孩子,導致這種組合的家庭容易產生「問題學生」,老師會特別關照。

「老師要跟我聊,我也很ok啊,就坦誠地跟她說我是大陸的。但每一個跟我聊的老師,最後都變得跟我很好,成為我的朋友。」

「人就是要自信一點,不要覺得我是大陸的,人家就用別樣的眼光看待我們,我們自己做好了,不管去到全世界哪一個角落,人家自然會對我們改觀的。」

作為陸配:要真正融入這裡  

「我們不能自成小團體,覺得人家都瞧不起我們。我會建議自己認識的陸配跟臺灣人多接觸,因為要跟當地人認識,才能了解這個地方真正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融入。」

Anny拿婆媳關係舉例子,臺灣沿襲傳統的道德思想,很重視「尊老」,臺灣家庭裡,婆婆地位是很神聖的,

但在大陸,尤其獨生子女的世代,家裡六個長輩爭著搶著呵護,從前中國傳統的家庭結構和觀念沒有了,婆婆地位不高,還吃力不討好,要被媳婦告狀。

但在臺灣家庭裡,不管你媳婦在外面多會賺錢,回到家就要「洗手做羹湯」。

「我一些臺灣朋友,婆婆給她們呼巴掌的呢,這不是歧視啊,是家事。所以我們嫁過來,要了解人家本身就是這樣的,去接受這個文化。

像我婆婆一開始那樣對我,但最後我們的關係也改變了,這是自己一路做出來,人家能看到的呀。」

「你們陸生孩子呢,我的建議也是要多接觸臺灣人,要去擁抱善意,才能真正了解這裡。不然看到一個人,就以為所有人都是這樣。」

大陸與臺灣之間:彼此不要一個點看一個面  

「同樣的,臺灣人也不能看到某一個大陸人,就覺得所有大陸人都這樣。我都跟他們說,

永遠不要一個點看一個面,尤其是大陸,連我都不能了解全中國的每一個省、每一個人的文化背景、風俗、飲食、生活習慣,十四億人,你怎麼能夠了解。

其實我兩邊都用了蠻多時間這樣溝通。我身邊的臺灣朋友,都越來越能夠接受大陸了。」

「比如說他們看到一張鄉下的照片,就覺得大陸都這樣,我帶他們去我生活的北上廣深,他們都嚇到了。

我又問他們,你們如果先看到了深圳,是不是以為全中國都這麼富裕?其實也沒有。永遠不要用一個人去判斷全中國,畢竟一個上海市就是全臺灣的人口。」

「你剛剛問到我回大陸的事,陸配喜歡說回大陸就是回娘家,回家,其實在我心裡,臺灣已經是我的家鄉了。

我現在五十了,難道還能在大陸重新開始嗎?還去外面找工作嗎,很難重新起步的。」

來臺二十多年,臺灣已是Anny的家。或許對很多嫁到臺灣的「陸配」來說,父母百年後,臺灣就是自己唯一的家了。

「雖然這些年我也有關注大陸,在尋找一些投資的機會。但是我習慣了跟臺灣的商人打交道,他們是說多少就是多少,什麼時候交工、多少錢、質量都有保障。只能說,我暫時無法適應目前大陸的一些潛規則。」

大陸在改變:臺灣也是這樣過來的  

我問Anny,那你覺得你所說的這些不太好的情況,以後會好轉嗎?大陸未來的趨勢是怎麼樣的呢?

「這需要一代一代的努力,需要時間。我也看到了一些好的變化,比如上海車讓行人就做得很好。大陸有一個好處就是能用強制力,硬性規定,你不遵守就開重罰。」

「有時候我也跟臺灣人說,你們搞清楚好不好,以前你們臺灣旅行團去大陸,我一眼都能分清這是臺灣人、這是香港人、這是日本人。」

Anny二十多年前在大陸的國際商務酒店當高管,她從穿著和行為模式就能分辨來自不同地方的人。

「只要是臺灣人住過的,在房間裡打麻將啊玩牌啊,西瓜汁、瓜子殼滿地都是。但歐美人的、日本人住的就很乾淨。我就跟臺灣人說,你們也經過了改變,但因為你們人口少,所以改變起來容易一點。」

Anny肯定地說:「我覺得會改變,而且我已經看到了在改變,尤其年輕一代,你們這一代就在改變。」

-Anny在教會受洗那日-

民間信仰讓臺灣更美:兩個孩子是福音小天使    

「相反,其實我看到臺灣在退步。經濟跟文明是相輔相成的,但整體而言,臺灣人還是很善良的。

我們二十多年前,大家都說臺灣資本主義啊,人只看錢,但我來了以後發現不是這樣的,臺灣人真的很友善,街上陌生人都願意幫助你。」

我說這跟臺灣的傳統文化有關,Anny說還跟民間信仰有關,無論基督教還是佛道教,只要不是強行收會費的或教人仇恨、鬥爭的,舉頭三尺有神明,都有催人向善的作用。

「其實是我的兩個孩子跟我傳福音,我說你們要是信了基督後有進步了,我就一起信。」

在孩子們上國中時,Anny人在大陸難免擔憂,希望他們周末也有去處,就送他們去教會。「教會的人都很友善,沒有目的地彼此照顧,我很放心。」

沒想到兩個孩子回家了,會給自己傳福音。

Anny說之前工作忙,現在有空了,想多去教會走走。

《臺商總匯》一個大家值得推薦的平臺.

你關注了嗎?

我們己經等你很久了!

趕快按下面二維碼去加入我們吧!

特供大陸地區的平臺

讓你在大陸

也能享用臺灣美食

體驗臺商優質商品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

進入特供大陸地區的商城

去品味一下吧 !!

相關焦點

  • 臺灣媳婦,她們在臺灣收入破百萬的經歷!贊啦!
    「我的故事很狗血」 單從口音上辨別,你一定以為肖驥是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但她卻說,「我是個道地的湘妹子。」可「道地」這詞是臺灣人才喜歡的用法,大陸人一般只說「地道」。 36歲的肖驥,從18歲開始,每一步都充滿戲劇性。
  • 臺灣外來媳婦說:時間可以重來的話,我絕對不來臺灣!
    「我每天要洗4大桶的衣服,因為工作服有油汙,要先刷過才可以用洗衣機,不然會壞掉。我婆婆說已經洗壞了4臺洗衣機,她都這樣講了,我還能不做嗎?」刷洗衣服之外,打掃6棟房屋、張羅一家11口的三餐,讓她忙得團團轉,也因為被困守家中而感到鬱悶。當時她中文不好,與家人的溝通,不時也會發生摩擦,她覺得自己在這個家,就是一個「外來勞工」,而且還沒有薪水,還得面臨流言蜚語的攻擊。
  • 我在臺灣丟了錢包,卻偶遇了一位「臺灣藥神」
    「我不賺錢是不可能的,肯定沒有電影裡的『藥神』那麼高尚,但說實話,做這生意一半是覺得癌症病人太可憐了,能幫他們省一點是一點吧。」 有時候,為了方便大陸病人,他會跑到臺北機場去送藥,只加一張高鐵票的錢。
  • 臺灣好媳婦詐領保險金?臺灣赴美生子驚爆醜聞
    劉德華劉天王今天剛剛宣布妻子朱麗倩通過人工受孕喜得貴子,已有4個月身孕,另一邊臺灣警方就曝光了埋伏2年才破獲的赴美產子詐領巨額保險金案件,不少名人涉案其中。臺灣刑事偵查部門日前破獲了兩家赴美產子代辦業者「柳柳嚴選」、「俏媽咪」涉嫌夥同保險業務員,替孕婦詐領保險金的案件。
  • 真是部臺灣神劇,我怎麼現在才看見!
    兔兒神是一位中國傳說中的神祇,專門掌管同性之間的愛情,出現在一些文學作品中,其中最著名的是袁枚的《子不語 卷十九 兔兒神》以及《滄海拾遺 卷二十九 兔兒爺》。根據袁枚《子不語》的記載。清初,有一位年輕就得到功名的巡按御史,被派到福建去。當地一位名叫胡天保的人,很喜歡這位巡按御史的美貌,每次巡按御史升堂,一定偷偷窺視他。
  • 她出道就獲金鐘獎提名,被譽為臺灣「第一媳婦」,如今52仍單身
    她出道就獲金鐘獎提名,被譽為臺灣「第一媳婦」,如今52仍單身人的一生總會經歷狂風暴雨的不幸,也會有著陽光燦爛的美好,這些都是我們一生的財富。現在我們仍然會在不經意間,被一段熟悉的旋律或者一句經典的臺詞所打動,讓我們不禁回想起曾經的那些螢屏上的經典。或許曾經的演員,現在已經不再貌美,也不再有當年的輝煌,但是我們仍然要感激他們,為我們奉上的這一部部經典之作,是他們給我們的記憶中增添了許多的美好。今天我們說的這一位,她剛出道就獲得了金鐘獎的提名,還被稱為臺灣第一媳婦,如今已經52歲的她仍然貌美單身,她就是演員張玉嬿。
  • 帶著媳婦去打鐵-我的臺灣澎湖IRONMAN大鐵紀實
    下面,新兵同學帶著夢想,帶著媳婦開始了自己打鐵成鋼的歷程。:完成一場IRONMAN的226大鐵(SWIM 3.8KM,BIKE 180KM,RUN 42.2KM),大家一致認為2016年的澎湖IRONMAN賽事是最適合的(國慶期間/臺灣距離近/我呢臺灣沒去過…)
  • 臺灣民眾對大陸好感度急速上升!臺獨崩盤,一位臺灣老人這樣說:我投降了,臺灣下一代自求多福吧!
    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位臺灣老人來大陸後寫的一篇感言:陳.水.扁當局時期臺灣防務部門前官員、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專家林中斌,在臉書轉載一篇住在美國的臺灣朋友發給他的一篇文章「到上海的新體驗」,大談上海的進步與發展
  • 在成都吃正宗臺灣美食?這10家是資格臺灣人開的!
    鼎邊銼、蚵仔煎、甜不辣、彰化肉……說到臺灣美食就讓人流口水……今天成都範兒的小編就盤點了十家在成都本地的正宗臺灣美食店,為什麼說正宗?因為他們的老闆都是資格地道的臺灣人!大黑門烤肉的楊老闆11年來的成都,現在娶了四川媳婦,有了剛4個月大的小孩兒→楊老闆是要紮根成都不走啦。烤肉店在晚上才營業。
  • 從臺灣的歷史看臺灣的現在
    生長在內陸城市,本跟臺灣沒多大關係,對臺灣的理解,陌生又熟悉,電視上看到總覺得臺灣政治亂鬨鬨,可是很多人又說臺灣社會溫良恭儉讓,中華文明良好傳統在臺灣得到繼承,到底什麼是臺灣真正的樣子,心中沒把握。去了一趟臺灣,跟著父母,一群在大巴(臺灣稱」遊覽車」)上會莫名其妙唱起紅歌的老頭老太玩了一圈,大概是全世界各大觀光景點隨處可見的那種中國旅行團,八天七夜不停地跑下來,吃吃喝喝隨意看看,對臺灣大概也有個初步印象。有點懊惱的是《這就是臺灣,這才是臺灣》竟然在從臺灣回來時才出版,好吧!雖然我是參加走馬觀花的旅行團,可是也懷著一顆粉紅色自由行的夢。
  • 福原愛當了「臺灣媳婦」 那個愛哭鬼終於長大了
    大多數媒體稱,之前一直專心備戰奧運的愛醬是從裡約歸來後才與愛人攜手完成終身大事。由於裡約帕運會開幕在即,愛醬為了不搶帕運會的風頭所以決定等帕運會結束後再正式對外公布婚訊。也有少數媒體透露,早在今年4月初,小愛首次證實自己與江宏傑交往時其實二人已經領過結婚證了……種種猜測只能靜等當事人的證實了。
  • 現在是攻打臺灣的最佳時機嗎?
    40多年前看內部電影「我家在臺北」的時候才第一次真正對臺灣有了一點點感性認識。上個世紀70年代,國內的宣傳是臺灣人民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像今天在天朝人民眼中的各國疫情一樣,我們感覺臺灣人民無時無刻地盼望著解放軍去解放他們,這樣大家才能一起過上幸福生活。但是看過了那部電影以後,我覺得好像被騙了,臺灣人民並不是我們描寫的破衣爛衫、滿地乞討的樣子,而是衣冠楚楚,西服革履。
  • 臺灣的企業,臺灣的文化 朋友說 第164說
    臺灣確實是小政府。這種企業和政府的對等感,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去,我有兩個日程變化。一位是王文淵,臺塑現在的掌門人。他們說,抱歉,董事長今天去見馬英九了。另外一位是gogoro電動車的創始人,臨時見交通部長去了,第二天才又見上。可見,臺灣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溝通非常緊密,非常頻繁。
  • 臺灣寶島媳婦買手記:海峽是平的,我們在這頭,娘家在那頭
    「我的故事很狗血」 單從口音上辨別,你一定以為肖驥是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但她卻說,「我是個道地的湘妹子。」可「道地」這詞是臺灣人才喜歡的用法,大陸人一般只說「地道」。 36歲的肖驥,從18歲開始,每一步都充滿戲劇性。
  • 臺灣女歌手的金箍咒,為什麼現在臺灣很少缺像蔡依林那樣的歌手了
    有一大原因是臺灣那時候時尚觀非常保守,三十年來受困於極端傳統的兩性性別想像中。可以說在蔡依林之前,幾乎沒有敢打翻流行符號的人。因此除了「好媳婦、小女兒情態、都會新女性」等三大類外,很難讓無法歸為這三大類的女歌手出頭。
  • 【轉載】一位臺灣間諜說:等我死了,能不能蓋上五星紅旗丨止戈出品
    一位臺灣間諜說:等我死了,能不能蓋上五星紅旗丨止戈出品「龍哥的戰場」也發布過有關「餘則成」的故事。他叫劉光典,2019年5月,他的兒子劉玉平出版紀實作品《尋找父親》,讓這段歷史被更多人知道。「為了以後的生計,我要到遙遠的地方去做生意。從此,你們不會再接到我的信,你們也不要給我寫信。」
  • 收藏故事:臺灣收藏家王臺慶
    言談間提到誰了,就馬上就給誰打個電話,聊幾句閒天。有這樣的個性,所以他的收藏故事聽起來特別好聽有趣,從他的談話中,你感覺到的是這樣的一個人在做這樣一件事,而不是這件事情本身。當時我就登報紙,每個禮拜四,禮拜五就開始登,登臺灣的中央日報,誰都知道,就像《文匯報》一樣,是公家機關必定的報紙,看那個報紙的都是黨國元老這幫人,在報紙我們寫的文字也很逗,這是我那銀行的老闆大哥教我的,報紙上是這樣寫的:回國華僑高價現金收買字畫。四十年前臺灣經濟也是很慘的,沒什麼錢。我們就寫上,收張大千、齊白石、黃賓虹,傅抱石這些名家作品,那時候都是收近代名家的畫,因為古畫我們也看不懂,也不敢買。
  • 臺灣, 我的家
    遠方,除了美麗的風景外,還有我們的家。家鄉,是我們永遠的牽掛,是我們心底那塊最暖的溫柔。
  • 我是如何在臺灣經營好2家中型瑜伽館的?
    我用了差不多一年時間才明白一個道理,並不是所有來瑜伽館練習的人群都跟我一樣狂熱,大部分人是想瘦身、想靜心、或者僅想活動一下,我焦慮過也痛苦過,不過看清了這個現實真相,心就安靜了。在我沒有開瑜伽館前希望獲得什麼樣的服務?那不就是我的顧客希望獲得的服務嗎?
  • 「我1949年在臺灣出生,但我一直知道,蘇州才是我的家,我的根……」
    我是1949年在臺灣出生,我有10個哥哥在大陸,7個在蘇州,而我在41歲之前,都沒有見過他們。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還活著,在哪裡。但我一直知道,蘇州才是我的家,我的根……——陳蘋蘋他說,妻子生前熱愛蘇州的一切,蘇州的美景,蘇州的文化以及蘇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