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蜀第一功臣,蜀漢滅亡兩個月就落得個全家被殺的下場,文臣可恨

2021-01-18 老譚史記

三國時期的魏國名將,鄧艾此人也算得上是文武雙全,不僅精通兵法而且對內政也是頗有自己的見解,鄧艾一生能夠有如此高的成就其實與從小便接受優良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

幼年的鄧艾便擁有遠大的理想,決心要通過自己的奮鬥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從小便自學後來在屯田民中有才學的人本來就少而鄧艾就是這少數人中的一個,所以便有幸的被人民為典農都尉(小官)但是總算是入行了,如果有功績便能夠升遷。

說起鄧艾的人生轉折點還是遇到了司馬懿,如果沒遇到司馬懿鄧艾可能也就這麼平凡一輩子了,司馬懿欣賞鄧艾的才華之後鄧艾被重用而鄧艾一生的最大功績便是拿下了蜀漢,可以說魏國拿下蜀漢鄧艾居功至偉!

66歲高齡的鄧艾滅了蜀漢之後成功的走向了人生的巔峰,但是鄧艾自己卻沒有意識到當他率領大軍滅蜀的同時也就親手埋下了自己滅亡的種子,類似鄧艾這樣的人稱之為人才,但凡是人才都會驕傲歷史上武將與文臣不合早已是見怪不怪,而鄧艾又是容易驕傲的性格,當他滅了蜀漢之後不免就驕傲了。

驕傲的鄧艾做了兩件事情,第一就是私自用皇帝的名義任命了一批官,第二就是把曹魏戰死的士兵和蜀漢死亡的士兵合葬修築高臺來宣揚自己的功績,而他做的這兩件事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其中兩人就是衛瓘,鍾會!

而這兩個人在職務上都比鄧艾高,於是鍾會和衛瓘就給司馬昭上奏說,鄧艾暴漏了謀反的苗頭了,而司馬昭本來就是擅長玩弄權術的人收到湊本之後就派人前去捉拿鄧艾,而鄧艾自己在路上經受不住有心人的挑撥,半路造反而後全家被殺。

一代名將為曹魏立下汗馬功勞,最後因為文臣的陷害就死於非命家破人亡,全家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好不悽慘,想想李朝歷代有多少個荀白水這樣的人,真是讓人心寒。

相關焦點

  • 蜀漢滅亡以後,關羽全家老小全被誅殺,與張飛結局完全相反
    那是因為龐德他有四個兒子,他們的性命全部掌握在了曹操的手中,這也就說明曹操是捏住了龐德的命脈。如果說龐德敢向關羽投降的話,那麼他這四個兒子就會因此喪命,他就會落得一個絕後的下場。其實龐德他是親眼目睹了,馬超全家老小在漢中被曹操殺害的場景,所以龐德第一時間就向曹操投降了,畢竟他全家老小的性命全都掌握在了他的手中,他沒有其他的選擇。
  • 鄧艾是滅亡蜀漢的第一功臣,為什麼卻會被司馬昭滿門抄斬?
    而在三國被滅的過程之中,就不得不提一個人,此人名為鄧艾,是晉朝滅亡蜀國的第一功臣。但是奇怪的是,這樣一個能力突出又對晉朝有大功勞的人,後來卻被司馬昭滿門抄斬了,這是為何呢?鄧艾十分聰明,是司馬懿的弟子,繼承了司馬懿的謀略和政治天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此外,鄧艾還是諸葛亮徒弟姜維的有力對手,兩人經常打得不分高低。我們都知道,蜀國佔據天險,易守難攻,但是也難以出兵攻打中原,因此姜維和鄧艾之間的戰爭便拖延得十分漫長。當姜維派遣了十萬大軍在劍閣阻止魏軍的進攻之時,鄧艾另闢蹊徑,讓鍾會率兵迎擊姜維,自己則帶領奇兵,偷渡陰平,從蜀國邊緣出發一路打到成都。
  • 蜀漢滅亡後,關羽後人真的被龐德之子龐會滅門了麼?
    263年冬,後主劉禪向鄧艾投降,蜀漢宣告滅亡。而戰後的西川並不平靜,鍾會、鄧艾二士爭功,兩位滅蜀功臣雙雙殞命,成都陷入一片混亂。另據《蜀記》記載,一個名叫龐會之人隨軍參加了曹魏滅蜀之戰,並在蜀漢滅亡後,將關羽後人滅門。這個龐會和關羽有何深仇大恨呢?
  • 蜀漢滅亡後,劉禪做了安樂公,那麼關羽、張飛的後人下場如何?
    特別是他們攜手建立的蜀漢,更是和曹魏、東吳相抗衡。當然,到了公元263年,蜀漢還是被曹魏消滅了。那麼,問題來了,蜀漢滅亡後,劉禪做了安樂公,那麼關羽、張飛的後人是什麼下場?一首先,就劉備來說,共有四個兒子,分別為劉封、劉禪、劉永、劉理。在這四個兒子中,劉封的結局,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在關羽兵敗被殺後,劉封又因為欺凌孟達,導致孟達歸降了曹魏。
  • 蜀漢滅亡後關羽全家被殺,為啥張飛卻沒事?你看看張飛的老婆是誰
    其一就是:關羽雖斬殺了龐德,但之前卻是先勸降了半天,最終是龐德求死,這才殺之,使龐德求仁得仁,根本沒有任何羞辱。因為戰爭也是一種儀式,無論戰敗戰勝,都要給予對手足夠尊重,可殺卻不可辱!其二便是:雙方各為其主,屬於為公!不是為私!且戰場上機會均等,誰生誰死往往是瞬間的事,根本就沒有延續仇恨的理由,除非「醉翁之意不在酒」。
  • 作為滅蜀之戰的兩大功臣,鄧艾和鍾會為啥會被司馬昭無情殺害?
    三國末期,司馬昭見蜀漢內部不和,派兵攻伐蜀國。鄧艾和諸葛緒負責圍攻姜維,鍾會負責進攻漢中。實際上在戰前司馬昭根本沒有想到,能這麼快速的滅亡蜀漢,大家想像的都是最多擊敗蜀軍,佔領漢中。哪曾想,鄧艾兵行險著打進了蜀漢腹地,直接逼降了劉禪。給了司馬昭一個天大的驚喜。
  • 鄧艾滅蜀後被鍾會設計陷害的經過,還原鄧艾之死的真相
    從穩定蜀漢局勢的角度,鄧艾無疑非常成功,他做得每一步都非常恰當。但是鄧艾忘記了,他以戰略家的高度去行事,他的位置卻不是一個戰略家,而是戰術執行者。鄧艾的表現很容易給眼紅功勞的人以攻擊的口實,通俗來講,鄧艾越權了。危險的是鄧艾並不自知,他胸懷天下內心沒鬼,覺得自己滅蜀大功古今少有,所以開始飄飄然起來。
  • 三國時期,鄧艾是一代軍師奇才,為何最後卻落得這樣的下場?
    鄧艾是三國晚期最超卓的將領、滅蜀之役的頭號功臣,在偉大的成功面前,在龐大的聲譽面前,他涓滴沒成心識到危險正悄然臨近。「功高震主」者多數沒有好了局,你有滅掉一個國家的才能,當權者怎樣安心?鳥盡弓藏、鳥盡弓藏,與其寄希望於碰著光武帝如許不殺功臣的明君,還不如急流勇退,求田問舍以保安然。然而,鄧艾並沒有急流勇退的決計。不僅如斯,他的所作所為,已經遠遠超出一名將領的權限規模。
  • 司馬昭消滅蜀漢後,為何不趁勢進攻東吳,從而一統天下呢?
    可是,最終的結果卻是東吳直到公元280年才被西晉所消滅,這距離蜀漢滅亡,已經有17年左右的時間了。對此,在筆者看來,蜀漢滅亡之後,司馬昭之所以沒有立即發兵攻打東吳,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姜維、鍾會發起的叛亂,不僅引起了蜀地的不安,更讓司馬昭損失了鄧艾、鍾會等一流的將領。在蜀漢滅亡之後,鄧艾居功自傲,而鍾會則有謀反之心,這都讓司馬昭感到非常不省心。
  • 蜀漢滅亡時,大批官員家人被殺,為何諸葛亮的後代安然無恙?
    首先,蜀漢滅亡時,確實是有蜀漢官員及家人被殺,但那都是小部分,大部分人還是平安地活下來了,只有不甘投降之人才會遭到清算。這也是為何大部分蜀漢官員還是成功過的活了下來,包括諸葛亮的後代。二、諸葛亮家族在蜀地聲望很大經過數十年的積累與經營,諸葛亮家族的聲望在蜀地已經非常大了。尤其是諸葛亮,被蜀地老百姓看成是神一般的人物,只要是諸葛亮說的話,做的事,沒有人會說他不好。
  • 鄧艾滅蜀後在劉禪房間發現一物,才明白為啥諸葛亮救不了蜀漢!
    鄧艾滅蜀後在劉禪房間發現一物,才明白為啥諸葛亮救不了蜀漢。    公元223年,劉備白帝城託孤彌留之際,他囑咐諸葛亮希望他能輔助劉禪,助他在這亂世之中能有一個安身立命的辦法,諸葛亮臨危受命,在後蜀時期幾乎是靠他一人撐起,無奈造化弄人
  • 鄧艾和鍾會滅蜀後被殺,鄧艾餘子被殺,司馬昭卻赦免鍾會一家
    鍾會率軍十餘萬,收編了諸葛緒的部隊,接受了姜維投降之後,兵力大增,他誣告鄧艾謀反,致使鄧艾被抓,押往洛陽,鍾會又兼併了鄧艾的部隊,這樣以來,手握二十多萬大軍,鍾會膨脹了,試圖謀反,割據益州自立,但他很快失敗被殺。  鄧艾被殺,是因為謀反,鍾會被殺,也是因為謀反,然而,奇怪的是,司馬昭對待同樣謀反的鄧艾和鍾會,態度完全不一樣。
  • 鄧艾偷渡陰平,如果劉禪不投降,蜀漢會不會滅亡?
    公元263年8月,魏國實際掌權者司馬昭決定伐滅蜀國,為自己篡位進一步做準備。他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姜維憑藉山川之險,把鍾會的大軍阻擋在劍閣之外,但鄧艾卻率3萬人偷渡陰平小道,兵臨成都城下,後主劉禪選擇投降,蜀國滅亡。
  • 成都武侯祠蜀漢名將雕塑眾多,唯獨缺少一個,還是個大將
    當然,還少不了蜀漢著名的「五虎將」。這裡不是給武侯祠打廣告,相反,我還要給它提點兒意見。就是感覺裡面的三國氛圍還不夠濃厚,很多精彩的典故和人物體現得還不夠淋漓盡致,總覺得差點兒什麼,希望景區會越做越好。這裡說一下武侯祠裡面的人物塑像,這是個非常重要的看點。武侯祠裡,名將塑像眾多,「五虎將」(關張馬黃趙)自然少不了,少了這個,那還叫三國?
  • 蜀國滅亡後,劉禪做了安樂公,張飛後人被封侯,關羽後人卻最慘!
    劉禪亡國被封了個安樂公,天天「樂不思蜀」,那麼關羽、張飛的後人又是什麼下場呢?首先,我們來看看關羽的後代,關羽有兩子一女(傳聞裡還有個三子關索,但是無歷史相關記載,應為虛構人物),長子關平當年一直跟在關羽身邊,樊城一戰之後,隨著吳國反水偷襲荊州,關二爺敗走麥城,關平也跟著被俘慘遭殺害,關平正史無子女記載。
  • 蜀漢滅亡時為何張飛子孫被善待,關羽後人被殺害,其實關羽有後人
    史書沒有記載張遵是否有兒子,再來看張飛次子張紹一系,史書也沒有記載張紹的兒子,只知道張紹活到了蜀漢滅亡之後,也就是公元263年之後,張紹還被司馬昭封了侯,我們可以從年齡來推斷一下,張飛從公元184年跟隨劉備出來打天下,到公元221年被殺,跟隨劉備徵戰37年,如果張飛從20歲開始就跟隨劉備,那麼死的時候就有57歲,實際上張飛去世的年齡應該大於57歲,約在60歲左右。
  • 史上六大父子一塊被殺的名將,最慘的一個父子共十一人一塊被殺
    第一對,關羽和關平父子倆!演義中將關平寫為關羽的義子,但是真實的歷史上關平是關羽的親生兒子,而且是長子,演義中還說關羽有三個兒子,第三個兒子關索也是虛構出來的,為的是增加故事情節!次子確實是關興,但是英年早逝!公元219年,關羽敗走麥城,父子倆一塊被擒,一塊被東吳斬首,當年關羽58歲,關平38歲!第二位,鄧艾鄧忠父子!
  • 隋朝僅用了兩個月時間就滅了陳國,誰是最大的功臣?
    而這前後,隋朝僅僅花費了兩個月的時間,那麼,在隋朝滅陳的過程中,功勞最大的是誰?隋朝出兵陳國劇照一、時代造就其實大慧覺得,如果探討隋朝為什麼能夠滅掉南陳的話,需要從兩個角度進行探討。第一個角度就是大勢所趨的問題。
  • 三國最大的冤案,毀了蜀漢大業
    此後,他鎮守蜀漢的北大門,多次參與北伐,大破曹魏軍隊。蜀漢朝廷對他的評價很中肯:「臨難受命,折衝外御,鎮保國境」。可這段讚詞還有後半句,說他「不協不和,忘節言亂」,最後不得善終。在建安二十四年君臣對話的15年後,魏延因起兵作亂而身首異處,人頭被對手狠狠踩在腳上,一家老小也未能倖免於難,被滅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