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蜀漢名將雕塑眾多,唯獨缺少一個,還是個大將

2021-02-13 品讀精彩歷史

去成都武侯祠玩的朋友一定是奔著三國文化去的,隆中對、出師表、劉備墓、諸葛亮北伐、空城計、臥龍妙計安天下,種種《三國演義》裡面的故事都是驅動我們去武侯祠尋找答案的動力。當然,還少不了蜀漢著名的「五虎將」。

這裡不是給武侯祠打廣告,相反,我還要給它提點兒意見。就是感覺裡面的三國氛圍還不夠濃厚,很多精彩的典故和人物體現得還不夠淋漓盡致,總覺得差點兒什麼,希望景區會越做越好。

這裡說一下武侯祠裡面的人物塑像,這是個非常重要的看點。武侯祠裡,名將塑像眾多,「五虎將」(關張馬黃趙)自然少不了,少了這個,那還叫三國?此外,還有蜀漢著名的文臣——「蜀漢四相」:諸葛亮、蔣琬、董允、費禕。

在武侯祠左右兩廊裡共有塑像28尊,文臣、武將各14尊。其中,左側的文臣有龐統、簡雍、呂凱、傅肜、費禕、董和、鄧芝、陳震、蔣琬、董允、秦宓、楊洪、馬良、程畿14人;右側的武將有趙雲、孫乾、馬超、姜維、黃忠、向寵、傅僉、張南、馮習、「小五虎」(王平、張嶷、張翼、馬忠、廖化)14人。關羽、張飛不在其中,有祠堂另外單獨配享。

大家看了這個名單,發現少了誰沒有?還是個一等一的大將。沒錯,就是魏延。熟悉魏延的人都知道,他是繼「五虎將」之後,蜀漢唯一一個能和曹魏「五子良將」(張遼、張郃、徐晃、于禁、樂進)抗衡的人。然而,這樣一個猛將,為何在蜀漢名相諸葛亮的祠堂裡找不到「影子」呢?

這就得說到魏延和諸葛亮的恩怨以及修建者的目的了。魏延和諸葛亮都是屬於荊州人士,在劉備的幾大集團裡面屬於中堅派。劉備的發展壯大主要是在荊州,荊州幫打下了蜀漢堅實的根基,所以後來蜀漢的大權都始終掌握在荊州幫的手裡,諸葛亮就是其代表。諸葛亮後來寧願培養曹魏降將(姜維)都不願意放權給蜀中將領,就是害怕益州幫(蜀人)坐大。

而魏延,基本上和諸葛亮差不多時間加入劉備陣營,而且,他在戰場上的功勞一點兒不比諸葛亮在文治上面的差多少。所以,劉備死後,諸葛亮要壓制魏延,還真有點兒費力。

特別是在軍事上,魏延的實戰經驗比諸葛亮要豐富得多,歷來諸葛亮都是讓魏延獨自成軍的,魏延也沒有出現過任何紕漏。問題就出現在諸葛亮死了以後,諸葛亮一死,蜀中再也找不到更有威望的人來壓制魏延,所以魏延的處境表面很風光,實則很危險。

諸葛亮為了讓權力順利的過渡,不惜拋棄魏延,將大權交給楊儀,而楊儀,趁機向魏延下了黑手,誣陷他謀反,滅三族。諸葛亮是大家公認的忠臣,自然,被他拋棄的魏延就成了反賊。所以,後來重修武侯祠的清帝們為了彰顯「忠君」思想,自然就把魏延排除在外。可憐為蜀漢兢兢業業奉獻的大將竟落得如此下場。

相關焦點

  • 成都武侯祠的歷史
    把惠陵的具體位置選在成都的近郊,首先是漢代制度的規定。西漢、東漢帝陵均在其都城附近。蜀漢全面繼承漢制,劉備死後葬於成都附近,是其繼承漢制的必然結果。惠陵在成都近郊,在營建過程中,諸葛亮必多次親到現場。  惠陵位於成都南郊,在蜀漢宮城正南面。劉備在成都"武擔山以南"即帝位。當時蜀漢宮城位於成都大城、小城之間的北邊,即今成都軍區至八寶街一帶。
  • 除了魏國和蜀漢的守城大將,你知道東吳的守城名將嗎
    在三國中,似乎永遠都是魏國和蜀漢之間的戲份多,東吳的戲份少。對於魏國和蜀漢的名將、名臣,大家都知道的不少,然而吳國的名將相對有感的則少得多。但客觀來說,儘管《三國志》將蜀志放在吳志之前,《三國演義》尊劉貶曹,但都改變不了吳國才是三國中第二強國的事實。
  • 蜀漢最低調的大將,撐起蜀漢半壁江山,此人不死,鄧艾進不了成都
    這些人的離開,真正導致蜀漢陣營整體實力大大降低。不過,在劉備臨死之前他卻招攬到一個厲害的角色,此人在 蜀漢 後期基本上替蜀國撐起了半壁江山。劉備臨終之前,到底招攬了哪一員大將呢?其實,說到此人名號,想必也並不讓人感到陌生,他與魏延齊名,如果早投奔劉備3到5年,想必劉備會把此人派遣到 荊州 ,協助關羽鎮守荊州,如此一來關羽便可以倖免一死,而劉備集團也可以實力大增。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劉諶:身死祭蜀漢 國破留丹心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蜀獻王朱椿來到成都,全面修繕武侯祠,並以「君臣宜為一體」為由,將惠陵、漢昭烈廟、武侯祠合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君臣合祀格局。
  • 三國二十四名將中,猛將雖多,但文武雙全的大將,只有8人
    三國名將雖多,但是最出眾的還是三國二十四名將。這24人是袁紹帳下的顏良、文丑,蜀漢陣營的五虎上將,以及魏延、姜維,曹魏陣營的張遼、張郃、許褚、典韋、龐德、鄧艾、夏侯惇、夏侯淵、張繡和徐晃,江東陣營的孫策、太史慈、甘寧和周泰,以及三國第一名將呂布。
  • 三國時期兩個馬忠:一個俘虜關羽名傳後世,一個則是蜀漢名將
    我們比較熟悉的重名大概要數"馬忠"了,一個是東吳,或者叫江東集團的馬忠,一個是蜀漢的馬忠。其實,這兩個馬忠在各自政權中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語,蜀漢馬忠要比東吳馬忠高得多,但東吳馬忠做了一件大事,對歷史的影響,甚至超過了蜀漢馬忠的熱度。下面小編要說的這兩個人物,當然主要是蜀漢的馬。
  • 蜀漢最被忽略的名將,統帥蜀漢最精銳的野戰兵團,預言堪比諸葛亮
    也正是因為如此,讓我們忽略了蜀漢的其他名將。而在眾多被忽視的蜀漢名將中,張嶷是最被忽略的一位。他無論是戰功,還是謀略,還是管理,甚至是「預測」上面,都有建樹。他的一生可以用這幾個詞來概括:江湖豪氣、軍中名將、治疆有方、料事如神。江湖豪氣張嶷在《三國志》中專門的記載,《三國志·張嶷傳》。
  • 【1017丨文化】武侯祠明碑——紀頌先賢,追述歷史
    武侯祠內碑刻眾多,是祠中重要的文物遺存,除被譽為「三絕碑」的唐裴度所撰《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外,明代張時徹的《諸葛武侯祠堂碑記》碑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碑不僅是武侯祠內為數不多的明代碑刻,為研究明代武侯祠的面貌提供了信息,更記錄了武侯祠的歷史淵源及發展,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
  • 成都武侯祠「遊喜神方」活動
    今年春節期間提倡在家過年,也不知道成都武侯祠是否舉辦「遊喜神方」活動。十多年前拍攝「蜀漢三國」選題曾連續兩年大年初一到武侯祠拍「喜神」。今天翻看十多年的圖片依然透著年味的喜慶。百姓們相信關羽、張飛的形象具有驅邪避禍的功效。每年初一成都武侯祠都要舉行「遊喜神方」成都武侯祠在大年初一舉辦「遊喜神方」活動,是古老的習俗。
  • 蜀國除了五虎上將,還有另外五大名將支撐蜀漢
    在二十四名將中,這幾位也是名列前茅,在歷史舞臺上閃閃發光。蜀國後期,在五虎上將接連去世後,出現了「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可是這只是對蜀國國力不足,將才匱乏的描述。其實在蜀國中,仍然有不少優秀將領,為劉禪鎮守四方,衝鋒陷陣。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蜀國後期的五大將領。鎮北大將軍王平,字子均。
  • 周樂兮:趣話武侯祠
    作者:成都市棕北小學四年級一班周樂兮(作者系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第四期「小小講解員」)故事要從1757年前說起,後主劉禪下了一道詔書,同意為諸葛亮修建祠堂。就這樣,全國第一座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修建起來了,但它並不是建在成都,而是位於陝西省勉縣定軍山下的武侯墓旁,也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武侯祠」的「勉縣武侯祠」。你可能會有疑問,既然是紀念諸葛亮的祠廟,為什麼不稱為「諸葛亮祠」而是稱為「武侯祠」呢?大家知道,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官至蜀漢丞相,生前封爵位為「武鄉侯」,去世後諡號為「忠武侯」。
  • 武侯祠在哪裡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都知道武侯祠是為了紀念諸葛亮的地方,這裡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那麼武侯祠究竟在哪裡呢?武侯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武侯祠大街231號,佔地15萬平方米,始建於章武元年,原是紀念諸葛亮的專祠,亦稱孔明廟、諸葛祠、丞相祠等,後合併為君臣合祀祠廟。
  • 小人物改變大歷史:若非蜀漢此人堅守孤城,西晉恐難一統天下
    三國亂世紛爭百年,湧現出眾多的名將,拜三國演義所賜,尤其又以蜀國的五虎上將最為知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三國的後期,蜀國的名將們紛紛凋落,甚至最後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可悲畫面。當然,這種說法有些過於片面,其實在三國後期也出現了很多的優秀將領,但是因為前輩的光芒實在太過於耀眼,導致他們不為人所知。
  • 趙云為什麼是羅貫中筆下最完美的蜀漢名將!
    在蜀漢第一代名將裡面,名聲最顯赫的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延。這六位裡面由於本身為人和性格缺陷竟然有三位即關羽、張飛、魏延不得善終;馬超雖非意外死亡,然而其臨大事缺乏冷靜,且壯年病逝,人生失之圓滿;黃忠雖然得善終,但在蜀漢效力的時間跨度很短,這卻是一種遺憾;這六位裡面,唯有趙雲善始善終,且智勇雙全,因而成為羅貫中筆下的理想良將。接下來,我們不妨逐一分析。首先來看關羽。
  • 成都旅遊最值得去的3個景點,武侯祠看歷史,寬窄巷子吃到撐
    武侯祠始建於公元223年,一開始的建立時為了給劉備修建陵廟,後世把劉備的陵廟與諸葛零的祠堂合併才有了現在存在的武侯祠的君臣合廟,也是國內唯一一個君臣合祀的陵廟。
  • 山瀾漫筆 | 漢中行(六):走進「天下第一武侯祠」
    對,肯定想到成都,想到成都武侯祠。不錯,成都武侯祠名聲遠揚,人人知曉。蜀漢定都成都,諸葛亮是丞相,成都武侯祠,很正宗,沒問題呀。但是,你可知道,成都武侯祠原來的名稱叫漢昭烈廟?那可是祭祀劉備的!還有,比成都武侯祠歷史更悠久的,是位於漢中市勉縣的武侯祠,並且它似乎更「正宗」,因為它是後主劉禪下詔敕建的!
  • 武侯祠:穿越過千年的守望與傳承
    外地遊客來成都,十人裡倒有九人要去武侯祠。到了門口往往不是激動興奮,而是謎之不解:明明說好的武侯祠,為什麼大門牌匾上寫著漢昭烈廟?門前的牌子雖然是漢昭烈廟,但確確實實是如假包換的武侯祠。其間的緣由說起來話也不長,不過差不多兩千年而已。劉備在奉節白帝城託孤完畢剛剛去世,蜀漢首府成都修建先帝祠廟的計劃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 成都武侯祠佚失楹聯考釋
    一九五八年春「成都會議」期間,毛澤東主席平生唯一一次來到西南重鎮、蜀漢故都,參觀武侯祠後,秘書田家英說主席要求把武侯祠的全部楹聯抄錄下來給他,省委書記李井泉立即指示有關同志抄錄了祠內全部楹聯,並油印若干份送給毛主席等參加會議的同志。之前在祠中,他在趙藩所撰的「攻心」聯前凝目沉思,仔細品味其中蘊含的哲理。
  • 三國被世人遺漏的名將,一個擊敗關羽張飛,一個被趙雲秒殺
    不過,在這個亂世之中,除了這些名將之外,還有很多名將,卻被世人遺漏,甚至忽略了。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盤點三國中被世人遺漏的名將。第一:蜀漢方面的(1)、防禦類型名將霍峻(3)、平賊類型名將李恢李恢,字德昂,又一個不太熟悉的蜀漢武將,其本人更是文韜武略,在劉備與劉璋反目的時候,選擇劉備。在劉備入川之前,沒有啥突出表現,主要去漢中連結馬超,讓馬超投降劉備。劉備自領益州牧後,任命李恢為益州功曹書佐、主簿。劉備稱帝之後,李恢被劉備重用,拜為庲降都督,授予節符,出鎮南中。
  • 三國蜀漢名將張嶷戰功赫赫,卻成了配角
    在《三國演義》後半段登場的蜀漢將領張嶷,算是演義中一個可有可無的配角。此人經常和張翼一塊出現,很多人大概都以為他倆是親兄弟。清代史學大家萬斯同顯然受到了羅貫中的影響,編著《蜀漢將相大臣年表》,也未將張嶷列入其中,原因就是張嶷身仕蜀漢數十年,到死的官職不過才是蕩寇將軍(五品雜號將軍)。羅萬二位不待見張嶷,似乎和《三國志》作者陳壽一句八卦有關。陳壽是見過張嶷本人的:「餘觀張嶷儀貌辭令,不能駭人」。意即張嶷長相就是個大眾臉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