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瀾漫筆 | 漢中行(六):走進「天下第一武侯祠」

2021-01-11 澎湃新聞
山瀾漫筆 | 漢中行(六):走進「天下第一武侯祠」

2021-01-09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提起武侯祠,你首先想到什麼?

對,肯定想到成都,想到成都武侯祠。

不錯,成都武侯祠名聲遠揚,人人知曉。蜀漢定都成都,諸葛亮是丞相,成都武侯祠,很正宗,沒問題呀。

但是,你可知道,成都武侯祠原來的名稱叫漢昭烈廟?那可是祭祀劉備的!還有,比成都武侯祠歷史更悠久的,是位於漢中市勉縣的武侯祠,並且它似乎更「正宗」,因為它是後主劉禪下詔敕建的!

記者在勉縣參觀遊覽一番後,對勉縣宣稱的「天下第一武侯祠」的前世今生有了新的了解。

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自公元234年底葬在定軍山下後,當時僅作簡單的安葬,並未建廟立祠進行祭祀。此後幾十年中,因諸葛亮治蜀之道深得民心,蜀漢百姓年年於諸葛亮的祭日「野祭、巷祀」。

29年後的景耀六年(263年)春天,蜀漢步兵校尉習隆、中書郎向寵等文臣武將,聯名向後主劉禪上書,引經據典,陳說利害,強烈要求朝廷為諸葛亮修廟,「以表武侯功德而千秋祭祀」,上慰英靈,下安百姓,以此維護社會禮秩鞏固國家政權。劉禪也想再搬出諸葛亮這尊神來維護蜀漢政權,於是就下詔,「因近其墓」為諸葛亮「立廟於沔陽」,修建了天下第一座武侯祠。

位於勉縣城西四公裡武侯鎮的武侯祠,坐南朝北,背瀕漢水(古稱沔水),面對古金牛道(今108國道),取意於不忘諸葛亮生前「北定中原,收復漢室」的意願。山門的外牆附近,有「天下第一武侯祠」7個大字。

進入山門,首先看到的是牌樓。牌樓建於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果親王主持重修。牌樓為三開間,木結構四柱擎頂,上蓋灰色筒瓦,簷下網眼鬥拱,層迭遞減,錯落有致,十分醒目。正中嵌有一匾,右行雙行隸書「漢丞相諸葛武鄉忠武侯祠」11個金字,題於同治七年(1868年)。

再往裡走,能看到一個特殊的建築,位於山門和大殿中間的中軸線上,其特殊之處在於包括成都武侯祠在內的國內所在武侯祠都沒有,那就是琴樓。

談到琴樓,大家可能就會想到《三國演義》中「孔明彈琴退仲達」的精彩橋段。不錯,該琴樓正是據此而建。雖然「空城計」是《三國演義》的藝術虛構,但是,由於這個故事寫得實在太精妙,人人耳熟能詳,影響深遠,因此武侯祠內也就出現了相應的建築古蹟。

琴樓

琴樓有城門,城上有垛口,樓下為卷洞式甬道,琴樓簷下懸匾額「高山流水」。琴樓內有石榻一張,上置石琴臺,臺邊浮雕雙龍紋飾,臺上置石琴一張。據《忠武侯祠墓誌》記載:「石琴古榻,晉代物也。晉文水胡韜穎作石琴並榻,綴以詩賦。」據介紹,「文革」期間,石琴被人為斷損,雖經修復,但再也無音。

琴樓後便是戟門,這也是全國武侯祠中所獨有,用於陳列兵器。古代交戰,短兵相接,常用冷兵器有十八種,所以民間有「十八般武藝」之說。它們是:刀、槍、劍、戟、棍、棒、槊、鐺、斧、鉞、鏟、鈀、鞭、鐧、錘、叉、戈、矛。在武侯祠中,設置戟門,其用意是「顯貴而示威」,說明這個武侯祠的地位最高。戟,是古代的一種冷兵器。據《周禮·天官·掌舍》記載說:「以戟為門」。就是說,在每一道門設一名武士執戟守衛,稱為戟門,是為了突出體現「威嚴與尊貴」。

再往南走就是拜殿,又名獻殿,為歷代拜謁和祭祀諸葛亮的殿堂,其造型為歇山式明三暗五間的宮殿式建築。正中門楣上高懸「山高水長」匾額。殿內正中神龕上,有諸葛亮的大型彩塑座像,羽扇綸巾,神態自若,龕下關興、張苞巍然屹立,威武端莊。

神龕上方,高懸清嘉慶皇帝御書「忠貫雲霄」金匾,據介紹這是嘉慶皇帝親筆書寫御賜的金匾,當時由沿途各驛站奉旨發送到勉縣武侯祠安裝保留至今。

諸葛亮彩塑座像

好一個忠貫雲霄!諸葛亮對蜀漢政權的確忠心耿耿。劉備在白帝城臨終前託孤,曾對諸葛亮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是一句很有份量的話,但諸葛亮對蜀漢政權忠心耿耿,鞠躬盡瘁,因此贏得「忠貫雲霄」的好名聲。

雖然在漢中只呆了兩天,但當地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深沉吸引了我。漢家起源、三國故地,將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被銘記、被傳誦。

中國市場監管報記者 喻山瀾

END

原標題:《山瀾漫筆 | 漢中行(六):走進「天下第一武侯祠」》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山瀾漫筆 | 漢中行(二):走褒斜古道,感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山瀾漫筆 | 漢中行(二):走褒斜古道,感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2020-12-12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山瀾漫筆 | 「叛變」的高院副院長、銀行行長與詐騙犯
    山瀾漫筆 | 「叛變」的高院副院長、銀行行長與詐騙犯 2020-12-23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山瀾漫筆|漢中行(一):探訪漢族、漢語、漢文化稱謂的來歷
    同時,這裡也是主要的三國故地,諸葛亮曾經在此屯兵八年,五次北伐曹魏,死後也葬於漢中定軍山下。今年11月,利用休假之機,我前往陝西,走進漢中,探訪這塊神奇的土地。幾十年間,我常常在成都與北京兩地之間穿行,不管是走原來的寶成線,還是如今乘坐動車,都要經過漢中,卻從未在此駐足。所以從漢中高鐵車站下車時,我十分興奮。
  • 「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的漢中,這些景點是你打卡的最佳選擇
    這個地方就是漢中。漢中北倚秦嶺,南倚巴山,是一個肥沃的盆地,自古就被稱為「天府之國」和「魚米之鄉」。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的源頭就是漢中。漢中歷史文化悠久,素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的美譽。漢中以』兩漢三國』為代表的歷史文化遺存馳名中外。
  • 說不盡的兩漢故事,道不完的三國風情——漢中
    側面有六個展廳組成的小型博物館,展出了漢中地區的一些文物、歷史。 02 探訪「天下第一武侯祠」 行程:50公裡,約1小時 沿途景點:武侯祠、馬超墓、諸葛古鎮、定軍山 第二天我們選擇了距離漢中市內只有
  • 天漢——漢中
    遊覽漢中博物館,一般從正門(北門)進入,大致沿著南北方向的中軸線步行遊覽即可。當遊客進去博物館正門後,映入眼帘的就是古漢臺的最高處,在高臺上建有一座三層高樓——望江樓,清末民初的建築風格,是漢中標誌性的古建築。望江樓東西兩側,分別有銅鐘亭和石鼓亭,銅鐘亭內有一口大銅鐘,據說是明代漢中瑞王府的遺物。西側石鼓亭內的石鼓,玉質,傳說是漢王劉邦的上馬石。
  • 【1017丨文化】武侯祠明碑——紀頌先賢,追述歷史
    武侯祠內碑刻眾多,是祠中重要的文物遺存,除被譽為「三絕碑」的唐裴度所撰《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外,明代張時徹的《諸葛武侯祠堂碑記》碑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碑不僅是武侯祠內為數不多的明代碑刻,為研究明代武侯祠的面貌提供了信息,更記錄了武侯祠的歷史淵源及發展,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
  • 周樂兮:趣話武侯祠
    就這樣,全國第一座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修建起來了,但它並不是建在成都,而是位於陝西省勉縣定軍山下的武侯墓旁,也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武侯祠」的「勉縣武侯祠」。你可能會有疑問,既然是紀念諸葛亮的祠廟,為什麼不稱為「諸葛亮祠」而是稱為「武侯祠」呢?大家知道,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官至蜀漢丞相,生前封爵位為「武鄉侯」,去世後諡號為「忠武侯」。
  • 追跡攻略|陝西漢中2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博望侯張騫墓祠、漢代水利遺址「三堰」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古漢臺、武侯祠等名勝古蹟馳名中外,褒斜棧道、漢魏十三品摩崖石刻等文化瑰寶譽滿全球。這裡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處。 101公裡,北鄰鳳州76公裡,距漢中留壩縣城17公裡處的廟臺子街上。
  • 圖說長江:江安有座武侯祠
    江安有座武侯祠江安武侯祠位於宜賓市江安縣井口鎮(現陽春鎮)武侯村黃泥塝組長江北岸,是江安縣境內唯一供奉蜀國丞相諸葛亮的祠堂。傳說諸葛亮南徵時曾在這裡駐兵,為了紀念他的功績,當地從清代開始在長江邊上為他修建了武侯祠,以供後人緬懷。江安武侯祠始建於清代,1946年重建,2017年被公布為宜賓市文物保護單位。
  • 成都武侯祠佚失楹聯考釋
    又蔣礪堂節相攸銛聯云:  曰宮曰殿,曰幸且曰奔,詩史留題,千古猶存正統;  書吳書魏,書漢不書蜀,儒臣特筆,三分豈是偏安。  第一聯在河南南陽、清化兩地武侯祠也有。請注意下聯「愛此地浣花濯錦」一句,「浣花」是指成都西郊杜甫草堂前的浣花溪,「濯錦」則是錦江,又名濯錦江,武侯祠北臨錦江,與草堂並列,故它最初是題寫於成都武侯祠無疑。
  • 成都武侯祠的歷史
    所謂忠臣,十有六人,商傳說箕子、微子、比幹,齊管夷吾、晏嬰、晉羊舌、叔向、魯季孫行父、鄭東裡子產、燕樂毅、趙藺相如、楚屈原、漢霍光、蕭望之、丙吉、諸葛亮也。……以上並令郡縣長官隨其所在立為祠宇,春秋二時擇日致祭(《舊唐書·玄宗下》(《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二百八四卷名宦鄉賢祀典部》)。這是以朝廷的名義,首次把諸葛亮作為忠臣,並列入每年春秋必須祭祀的範圍。
  • 漢中八大怪,每怪我都愛!
    小編微信號wagj312  漢中位於陝西的西南部,由於被大秦嶺所阻隔,漢中的風土人情和地域特點與其他地方截然不同,它的獨特,它的怪,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漢中,特此總結出了「漢中八大怪」。漢中地處西北地區,但因有大秦嶺阻隔,其氣候、降水、物產和植被等都和西南地區相同。人們到了漢中,雖從行政區域中說到了大西北,但各種生活氣息都讓人感到是西南。
  • 渭南華陰司家鞦韆感受民間習俗 漢中勉縣品三國文化
    漢中勉縣:品三國文化 賞古鎮美景記者:「我現在是在漢中勉縣的武侯祠內,現在在我身旁,一場聲勢浩大的文化演出活動正在進行當中,景區內也是通過這樣的一個緬懷諸葛孔明的演出活動,來給前來旅遊的遊客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
  • 武侯祠在哪裡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都知道武侯祠是為了紀念諸葛亮的地方,這裡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那麼武侯祠究竟在哪裡呢?武侯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武侯祠大街231號,佔地15萬平方米,始建於章武元年,原是紀念諸葛亮的專祠,亦稱孔明廟、諸葛祠、丞相祠等,後合併為君臣合祀祠廟。
  • 南陽武侯祠,諸葛臥龍崗
    南陽武侯祠,諸葛臥龍崗作者:轅固小生 河南古城南陽有著悠久的歷史,當地有武侯祠、保存完好的南陽府衙和醫聖祠(紀念張仲景)等三大古蹟名勝。其中武侯祠是為紀念諸葛亮而建的。諸葛亮曾在南陽生活過,他在《出師表》中不是寫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嗎?其實諸葛亮的原籍並不是南陽人。
  • 武侯祠:穿越過千年的守望與傳承
    當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上去跟司馬懿拼刺刀時,說不定就會路過叮叮噹噹的祠廟建築工地。鞠躬盡瘁的諸葛亮終於在秋風五丈原倒下了,但他的精神卻一直為蜀人所銘記。大約一百年後,統治成都的成漢李雄政權,建立了最初的武侯祠。諸葛武侯,從此有了與先帝劉備一樣的專屬紀念祠堂。當時的武侯祠不在如今的地點,而是在成都少城內。到了大約南北朝的時候,開始從城內遷出。
  • 走進神秘的漢中天坑群
    >>專家解答「天坑」六問天坑,以其神秘獨特、壯麗恢弘吸引著世人的目光2016年4月,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的專家與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捷克地質科學院、捷克洞穴聯盟的巖溶專家共同在陝南地區調查,發現了漢中南部米倉山區的鎮巴縣圈子崖天坑、南鄭區伯牛天坑。2016年6月,在陝西省自然資源廳部署下,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啟動了《漢中天坑群地質遺蹟調查》項目,從此拉開了漢中天坑群調查研究的序幕。
  • 成都武侯祠「遊喜神方」活動
    今年春節期間提倡在家過年,也不知道成都武侯祠是否舉辦「遊喜神方」活動。十多年前拍攝「蜀漢三國」選題曾連續兩年大年初一到武侯祠拍「喜神」。今天翻看十多年的圖片依然透著年味的喜慶。百姓們相信關羽、張飛的形象具有驅邪避禍的功效。每年初一成都武侯祠都要舉行「遊喜神方」成都武侯祠在大年初一舉辦「遊喜神方」活動,是古老的習俗。
  • 武侯祠
    武侯祠          城裡人都相信轎行的計算,說出南門到武侯祠有五裡路。其實走起來,連三裡都不到。過了南門大橋——也就是萬裡橋,向右手一拐,是不很長的西巷子,近年來修了些高大街房,警察局制訂的街牌便給改了個名字,叫染靛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