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部長建議:刑法修正案中單獨規定襲警罪

2020-12-21 政知見

撰文 | 蔡邇一

8月10日,國務委員兼公安部部長趙克志出現在人民大會堂。

當天,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舉行,趙克志代表國務院,報告「公安機關執法規範化建設工作情況」。

政知君注意到,這份報告包括「公安機關執法規範化建設基本情況」「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下一步工作措施和建議」三部分。

2013年郭聲琨也曾作報告

在說公安執法規範化問題前,先說兩個背景。

其一,公安執法規範化直接關係到執法公信力,公安機關曾經因為執法不規範的問題,受到過不少質疑。

2019年6月,《法治日報》就在一篇文章中直陳,有一段時間,公安機關存在有案不受、受案不立、立案不偵、違規立案、隱案瞞案等問題。

「訊問錄音錄像缺失、固定證據不足、涉案財務管理混亂等問題也時有發生,辦案民警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刑訊逼供、執法不嚴、濫用權力的輿論漩渦。」

但這些年來,隨著執法規範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公安機關執法形象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兩年前的一段走紅的視頻?

「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警告、第三次警告無效,無關人員請走開,警察開始執法……」從口頭傳喚,到連續3次警告,再到執法方式升級。2018年5月,一段上海警察街頭執法的視頻走紅,被網友稱為「教科書式執法」。

其二,這並不是公安部部長首次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公安機關執法規範化建設工作情況。

7年前(2013年6月26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時任公安部部長郭聲琨曾作過執法規範化建設情況的報告。

中辦、國辦發文,趙克志調研

十八大之後,關於公安機關的執法規範化建設,高層也十分重視。

政知君注意到,2016年9月,中辦國辦曾印發《關於深化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的意見》,這份意見提到,「深化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在整個公安工作中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地位」。

當時的一個背景是,公安工作雖然成效顯著,但問題也不容忽視。一些民警法治觀念不強、執法素養不高,群眾反映強烈。

在中央的那份意見中,還明確了不少要點,比如:

細化執法標準和指引,為公安民警提供健全、完備、可操作的執法指引堅持全面客觀及時收集證據,進一步明確非法證據排除、瑕疵證據補強的範圍、程序及標準健全公安機關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制度措施,落實告知辯護律師案件情況、聽取辯護意見、接受律師申訴控告法律要求等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全面推行現場執法活動視音頻記錄製度強化一線執法民警現場處置、調查取證及武器、警械使用等方面的實戰模擬訓練中央意見發布一年後,2017年6月,「全國公安機關深化執法規範化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寧夏召開。

政知君注意到,就在去年5月,公安部部長趙克志還曾在北京調研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要更加注重把打擊犯罪同保障人權、追求效率同實現公正、執法目的同執法形式有機統一起來,努力實現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

使辦案民警習慣於在攝像頭下訊問辦案

在今天的報告中,趙克志提到,全國公安機關緊盯執法關鍵環節,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構建即時高效、系統全面的執法監督管理機制,有效預防、解決執法不作為、亂作為問題。

他提到,在全國公安機關推行受案立案制度改革,明確立案審查時限,建立接報案、受案立案信息系統,實行群眾上門報案「三個當場」、受案立案巡查回訪等制度

在人權保障方面,趙克志說,公安部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部門出臺排除非法證據、重大案件偵查終結前訊問合法性核查等工作意見,進一步健全冤假錯案防範機制。

「充分發揮行政複議應訴、刑事覆核、國家賠償等制度的監督作用,堅持依法公正辦理案件,做到有錯必究。」

執法辦案場所也備受外界關注。

趙克志介紹,公安部推動各地公安機關對辦公辦案場所進行四區分設改造,重點將辦案區與辦公區、群眾接待區實行物理隔離,按照規定的辦案流程,「流水線式」設置人身安全檢查、信息採集、證據保管、訊問詢問和候問等功能區室,並提出「四個一律」要求,嚴格落實執法辦案場所的使用管理,使辦案民警按照規範執法的要求,習慣於在攝像頭下訊問辦案

「目前,各地執法辦案場所已全部完成規範化改造,公安機關執法辦案場所面貌煥然一新。」

在涉案財物管理方面,趙克志提到,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機關建設涉案財物專門管理場所,實行管辦分離機制,指定專門機構和人員統一管理涉案財物,辦案人員不得自行保管

據悉,目前各地公安機關已普遍建成使用涉案財物專門管理場所。

問題和建議

在作報告時,趙克志也提到了目前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他說,「有的公安機關領導幹部和民警習慣憑經驗辦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足,對現有法律不了解、不會用、不敢用,導致案件定性不準、採取強制措施不當;有的不注意執法方式方法,存在粗暴執法、過度執法、不文明執法等問題。」

趙克志提到,公安機關警力不足仍然是老大難問題。

「案多人少」「事多人少」的矛盾尚未得到較好解決,民警長期超負荷工作,影響了公安機關戰鬥力的發揮,民警職業保障水平亟待進一步提高。

政知君注意到,在現場,趙克志還提到了幾組數據。

自2016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年均查辦治安案件940餘萬起、刑事案件540餘萬起。刑事立案數連年下降,2019年較2016年下降24.3%;殺人、傷害、強姦、綁架等八類主要刑事犯罪案件數持續明顯下降,2019年比2016年下降34.9%;命案發案數逐年下降、破案率逐年上升,2019年命案的現案破案率達99.8%。「近年來,一線公安民警在執法執勤中遭受阻撓執法、暴力抗法、造謠誹謗事件時有發生,多起性質惡劣的襲警案件引發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社會各界紛紛呼籲嚴懲此類犯罪。」

趙克志說,雖然刑法中有妨害公務罪的規定,但尚不足以對暴力襲警行為形成有效震懾。

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單獨規定襲警罪,為嚴懲襲警行為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武器,在全社會營造敬畏法律的良好氛圍。」

資料 | 全國人大網 新華社 法治日報等

相關焦點

  • 襲警罪來了!最新刑法修正案中單獨規定襲警罪!
    「有前款行為,同時又構成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之罪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二十四、將刑法第二百二十條修改為:「單位犯本節第二百一十三條至第二百一十九條之一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 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面世!未成年人刑責年齡下調至12歲|附立法歷程
    草案二審稿修改洗錢罪,將實施一些嚴重犯罪後的「自洗錢」明確為犯罪,同時完善有關洗錢行為方式,增加地下錢莊通過「支付」結算方式洗錢等。 作上述修改後,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第三百一十二條等規定的洗錢犯罪的上遊犯罪包含所有犯罪,「自洗錢」也可單獨定罪。為有關部門有效預防、懲治洗錢違法犯罪以及境外追逃追贓提供充足的法律保障。
  • 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面世!未成年人刑責年齡下調至12歲 |附立法歷程
    草案二審稿修改洗錢罪,將實施一些嚴重犯罪後的「自洗錢」明確為犯罪,同時完善有關洗錢行為方式,增加地下錢莊通過「支付」結算方式洗錢等。作上述修改後,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第三百一十二條等規定的洗錢犯罪的上遊犯罪包含所有犯罪,「自洗錢」也可單獨定罪。為有關部門有效預防、懲治洗錢違法犯罪以及境外追逃追贓提供充足的法律保障。
  • 《刑法修正案(十一)》解讀之五:猥褻兒童罪
    具體到猥褻類犯罪的規定,形成了「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婦女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褻兒童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從重處罰。」(在《刑法修正案(十一)》之前,《刑法修正案(九)》對強制猥褻罪的犯罪對象範圍加以擴大,將男性包含其中。)
  • 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蝴蝶效應 ——以對認定非法經營罪、違法所得的影響為例
    這次修正案雖然沒有對非法經營罪作出修改,也沒有對違法所得概念進行界定,但是因為新增罪名影響到非法經營成品油、「笑氣」、藥品等行為,未來是否能繼續認定非法經營罪及如何認定違法所得,均值得關注。本文以刑法修正案(十一)對認定非法經營罪及司法實踐中常見的違法所得帶來的影響為例展開,提醒司法工作人員在學習刑法修正案具體修改條文時,也要關注修正案影響到的其他犯罪。
  • 刑法修正案草案再次調整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羅沙、劉碩)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22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針對社會普遍關注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三審稿進一步完善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相關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今年10月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據悉,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全國人大代表提出,本款規定限於致人死亡的情形,對使用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也應追究刑事責任。
  • 《刑法修正案(九)》解讀之三十一:刑法第二百九十條之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擾亂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罪
    原刑法第二百九十條規定了兩種罪名,即第一款規定的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和第二款的聚眾衝擊國家機關罪。《刑法修正案(九)》對上述兩種罪狀未做根本性改變,然而新增的第二百九十條第三款既具有獨立的罪狀,又具有獨立的法定刑,可以構成一個新的罪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六)》將該款確立了新的罪名:擾亂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罪。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懲治襲警違法犯罪...
    在依法履職過程中,人民警察遭受違法犯罪分子暴力侵害、打擊報復的事件時有發生,一些犯罪分子氣焰囂張、手段殘忍,甚至出現預謀性、聚眾性襲警案件,不僅危害民警人身安全,更嚴重損害國家法律權威、破壞國家正常管理秩序。為切實維護國家法律尊嚴,維護民警執法權威,保障民警人身安全,依法懲治襲警違法犯罪行為,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經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共同研究決定,制定本意見。
  • 張明楷:增設新罪的原則 ——對《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的修改意見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關於增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組織、指使他人實施相關犯罪的規定缺乏必要性;部分條文對構成要件的具體描述缺乏類型性,容易形成處罰漏洞;在許多情形下,通過修改已有法條使其具有類型性,比增設新的罪名更為合適;《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關於「英雄烈士」「基因編輯的胚胎、克隆的胚胎」等規定缺乏明確性;關於高空拋物犯罪的規定導致刑法條文內部不協調,關於藥品犯罪的規定導致法條之間不協調,關於催收不受法律保護債務的犯罪的規定導致刑法與民法相衝突
  • "襲警罪」來了!新增條文13條,修改條文34條
    其中,將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五款修改為:「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槍枝、管制刀具,或者以駕駛機動車撞擊等手段,嚴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據齊魯石敢當了解,我省部分政法機關曾於多年前就利用新媒體強烈呼籲設立「襲警罪」,每年堅持不懈的呼籲得到社會的積極響應和廣泛討論。
  • 刑法修正案通過:嚴懲欺詐發行和信披造假等罪
    刑罰力度大幅提高隨著資本市場快速發展,證券期貨犯罪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因此亟需修改完善刑法有關證券期貨犯罪的規定。本次刑法修正案大幅提高了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和操縱市場等四類證券期貨犯罪的刑事懲戒力度。
  • 聰利說法‖「法治熱點」刑法修正案,新增及修改了哪些罪名?
    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條文13條,修改條文34條。其中一些新增及修改的罪名與近些年的熱點問題息息相關,值得關注。
  • 【常識必背】法律考點:刑法修正案(九)七大亮點
    中央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任務也要求,完善死刑法律規定,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的罪名。據此,總結我國一貫堅持的既保留死刑,又嚴格控制和慎重適用死刑的做法,新法進一步減少適用死刑的罪名。  據介紹,2011年出臺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以來,我國社會治安形勢總體穩定可控,一些嚴重犯罪穩中有降。
  • 刑法修正案(十一)今天通過,一批熱點問題得到明確回應
    刑法是國家的基本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保障性地位。我國於1979年制定刑法,1997年全面修訂刑法,形成了一部統一的、比較完備的刑法典。1997年以來,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預防懲治犯罪的需要,以刑法典為基礎,先後通過了一個決定、十個刑法修正案和十三個有關刑法的法律解釋,及時對刑法作出修改補充和完善。
  • 熱評丨刑法修正案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以良法致善治
    草案涉及加大對安全生產犯罪的預防懲治、完善懲治食品藥品犯罪規定、完善破壞金融秩序犯罪規定、強化公共衛生刑事法治保障等多方面。每一條條文都是針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新情況、新問題在立法上作出的回應。——目前,全國人民與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仍在持續中。對於刑法在懲治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實現疫情防控方面的作用,公眾已深有體會。
  • 修正案新增罪名:涉及生物安全、生態資源類犯罪︱《刑法修正案...
    2020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簡稱《刑法修正案(十一)》)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刑法修正案(十一)》共計48條,其中第38條至第43條,是涉及生物安全、生態資源類犯罪的新規定。巧的是,這幾條都是新增條款。第38條是針對《刑法》第334條非法採集、供應血液、製作、供應血液製品罪採集、供應血液、製作、供應血液製品事故罪。
  • 掌握學界觀點,全面吃透刑法修正案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於近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並開始徵求意見。 這是1997年全面修訂刑法以來的第十一個刑法修正案。 此前,我國已先後通過了一個決定、十個刑法修正案和十三個有關刑法的法律解釋,及時對刑法作出修改、補充和明確適用。
  • 刑法擬規定與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女性發生性關係追究刑責
    圖源圖蟲創意芥末堆訊 央視新聞消息,10月1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請審議,二審稿增加特殊職責人員性侵犯罪,對負有監護、收養、看護、教育、醫療等特殊職責人員,與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未成年女性發生性關係的,不論未成年人是否同意
  • 最新刑法修正案!2021一消新考點!
    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26日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針對強令違章冒險作業罪,關閉生產安全設備設施和破壞數據信息,拒不整改重大事故隱患,未經審批擅自開展高危生產作業活動,以及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等涉及生產安全等突出問題對刑法作出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