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vor Noah ,國內暱稱「崔娃」,
美國《每日秀》主持人,
著名脫口秀演員,
GQ年度先生,
2017年《TIME》下一代領導力的百人之一。
圖片來自Time
這個遠在紐約的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前些年因為間接挺了華為,讓他在微博詞條的閱讀量竟然達到了5億。
圖片來自Comedy Central 圖片來自USA Today
他的金句包括
「2016年大選,
就像美利堅共和國全國上下集體『嗨翻』了一樣。」
「封了華為也不能讓美國有5G;
AT & T(美國通信公司)把手機上4G顯示改成5G啦!
這太差勁了!
要不,我們也在電動車上貼個藍寶基尼小紙條,
這樣我們也可以擁有藍寶基尼了。」
「如果使用了華為的5G設備,
中國就能監視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啦?
這正好也是美國想要做的。」
圖片來自Comedy Central
這些天又傳來他吐槽我國嫦娥探月的「真實目的」,背後的政治立場顯而易見。無論這個人對我國時事的意見如何,他始終以一名不了解中國國情的局外人。
圖片來自於Daily Show
而他能在美國的上升之路如此迅速,除了作為一個「局外人」能在各方勢力中遊走,利用少數族裔身份以及美國非裔運動的再次崛起;論崔娃本身,他的上升之路和他的童年經歷無法割離。
2016年,崔娃的自傳《生而有罪-南非童年故事》終於出版。
圖片來自網絡
該書通篇嬉笑怒罵,不僅敘事了崔娃的艱難童年,並側面描繪了南非後種族隔離時代的種種。
崔娃生于于種族隔離之下的南非。
圖片來自網絡
1949年《禁止跨族婚姻法》禁止不同人種之間聯姻;1950年《背德法》規定不同人種間如發生性關係,將視為刑事犯罪,男方或獲罪最高5年,女方4年。因為母親是科薩黑人、父親是歐洲白人,所以自傳的題目所言不虛 - 崔娃生而有罪。
母親帕翠莎為了隱瞞崔娃生父的身份不得不將崔娃成天關在公寓裡;為了讓孩子見見她的父親,她裝成崔娃的女僕,帶著崔娃走在路這邊;而父親羅伯特只能走在路對面。有一次,崔娃在路上興奮地喊爸爸,嚇得羅伯特拔腿就跑,而崔娃就在後面邊追邊喊,幸而最後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發生;
崔娃與父親, 圖片來自網絡
他也不能跟媽媽一起散步,一位黑人女性和一個淺膚色的孩子在一起,問題就大了。所以帕翠莎每次都請樓上的有色人種的鄰居奎恩來幫忙。她們一行三人,奎恩看上去更像崔娃的媽媽,帕翠莎則必須在她們後面扮演好女僕的角色。
帕翠莎與崔娃, 圖片來自網絡
崔娃在外婆家的童年時代,總是能聽到街道上的槍炮聲,尖叫聲,還有催淚瓦斯丟進人群的爆炸聲。
外婆家索韋託地理位置, 圖片來自大英百科全書 索韋託騷亂, 圖片來自網絡
索韋託騷亂, 圖片來自網絡
由於家人無條件的愛與母親對他的教育,這種動蕩不安以及物質匱乏的童年並沒有摧毀這個孩子對探索世界的嚮往與追求歡樂的夢想。
童年時的崔娃,圖片來自網絡 索韋託住房,圖片來自網絡 索韋託住房,圖片來自網絡
如今崔娃的物質生活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
崔娃-紐約公寓,圖片來自網絡
崔娃-洛杉磯美景別墅,圖片來自網絡
他在書中提到,除了家人,他在索韋託沒有什麼朋友,因為他不能跟當地孩子一樣出門玩耍。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在家,但幼年崔娃並不介意獨處。獨處帶給了他想像的時間與空間。他說:「當一個人在家的時候,他能幻想出整個世界。這也成就了他後來獨立思考的習慣。
外婆從來不打崔娃,因為他在家裡是個「白人」。「我不知道怎麼打白人小孩。外公甚至堅持讓五歲的崔坐後座。他說:「主人要坐後座。」
GQ封面中的崔娃,圖片來自GQ
在家裡做「白人」,讓崔娃獲得了許多特權。犯了同樣的錯,比如偷吃外婆的餅乾,崔的表哥可能會換來一頓棒揍,而崔最多是收到警告了事。
崔娃在他的書中形容外婆家對他的態度與美國司法系統的邏輯十分相似。他也發現作為一個「白人」在這種充滿特權的系統裡過得有多麼舒適。當然一邊是平權運動,一邊是餅乾。崔的最終選擇還是享受餅乾。
一個社會系統下的諸多不平等,受益者自然不願意接受改變,讓自己失去享受「餅乾」而又不受「體罰」的特權。
在南非有多種交流語言的情況下,會說英語是高智商的表現也是獲得財富的渠道。崔娃的第一次登臺表演,就是被朋友拉去假扮美國說唱歌手,在臺上用英語瞎喊一氣。掙得了自己第一桶金。
崔娃在外婆家還學會其他像是科薩或是祖魯語的非洲原著民用語,這些當地語言讓他成為了「變色龍」。
他既可以在白人教堂語教會學校用英語與白人小孩打成一片;也可以用科薩語在街上罵人笨蛋;竟然還巧妙地用祖魯語逃過了一場暴力搶劫。
儘管語言的優勢讓崔娃這隻「變色龍」能夠成功打入學校裡各個種族的小團體之中;但也是從這個時候起,他逐漸意識到了在黑人群體中「他才能做自己 - 一個南非黑人」。
南非索薩人傳統服裝,圖片來自網絡
《生而有罪》,不僅是崔娃對童年艱難時光的敘事,更是一封對母親的情書。
帕翠莎, 圖片來自網絡
母親柏翠莎幼年時與14個表兄妹住在在一間鐵皮屋裡,每天拿混著泥土的河水當「牛奶」果腹,卻堅持跟當地牧師學習英語;她不顧周圍反對,考取了打字證書,成為城裡為數不多的黑人白領;
帕翠莎, 圖片來自Daily Mail
不管種族隔離制度的嚴苛,她不顧一切生下了崔娃;並發誓永遠不讓崔娃活在「黑人債」的陰影之下。「黑人債」意味著 -「黑人家庭必須付出所有來補償過去帶來的問題與矛盾。」以崔娃的外婆家為例:因為崔娃的祖父母已經受盡剝削,窮困不堪,所以帕翠莎必須用自己全部的薪資來負擔整個家庭的消費。不論家裡是要買一塊麵包還是一臺電冰箱,都必須由帕翠莎支付。
所以帕翠莎帶著崔娃離開外婆家獨立生活,並盡其所能讓崔娃受到最好的教育,保證英語為崔娃的第一語言,甚至將崔娃送到當地最好的貴族學校。
崔娃童年,圖片來自網絡
在周日,她經常開著她那輛隨時會崩潰的大眾甲殼蟲,帶著崔娃參加三個不同教堂的禮拜。她也會在憤怒的時候與崔娃用書信交戰。當然,崔娃好像從來沒贏過。
這段日子,是崔娃最快樂的時光。
崔娃童年,圖片來自網絡
母親帕翠莎和他像是一對戰友,攜手對抗這個險惡的世界,並把崔娃從種族觀念的桎梏中解脫出來,為崔娃之後的成功鋪墊了各種選擇。
柏翠莎,圖片來自網絡
就像比爾蓋茨所說的:「事實上,諾亞的母親是這本書裡真正的英雄……她給兒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學會獨立思考,通過自己的角度看待世界……同諾亞眾多粉絲一樣,我很感激她做到了這一點。」
崔娃對比爾蓋茨的訪問-人類最大的敵人是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