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好,十男九痔,十女十痔。這就說明了痔瘡在人群中極其普遍,有調查表明,成年人犯痔瘡的比率將近90%。
那是不是女性得痔瘡的概率就比男性高呢?為何痔瘡更青睞女性呢?
從流行病學的研究數據看,女性痔瘡的發病率確實比男性要高。
為什么女性的痔瘡發病率較高
女性痔瘡發病率較高與女性的生理特性以及生活習慣密不可分,女性一生要經歷生理期、懷孕期、產褥期和更年期,這些時期都容易誘發痔瘡。特別是懷孕期間隨著激素水平的變化,往往容易便秘,更容易引起痔瘡。
女性便秘的發生率高,很多女性為了減肥,吃的比較少,有些挑食偏食,也導致蔬菜水果吃得很少,粗糧也不吃,這樣膳食纖維就進食少,導致大便量較少引發便秘,有些人長時間沒有大便的感覺,不排便大便中的水分會被吸收,更加造成大便乾燥,排便困難,加重便秘。這樣長時間大便乾燥,用力排便,長時間的蹲廁所,導致肛門周圍壓力升高以及血流不通暢,就導致肛門周圍淤血誘發了痔瘡。
因為女性特殊的生理解剖也容易造成便秘誘發痔瘡,女生的直腸前面是膀胱和子宮,男性的直腸前面只有膀胱,子宮的大小會發生變化,子宮增大就會壓迫到直腸影響排便。女性的盆底肌又比較薄弱,排便力量不如男性,需要更加用力排便,這就造成更加容易便秘。還有些女性幾乎不喝白開水,其實喝水太少,大便也會變得更乾燥,乾燥的大便也會誘發便秘,誘發痔瘡。
很多女性都反應在懷孕期間以及產褥期誘發了痔瘡,而且痔瘡還變得更嚴重了。
因為懷孕後的子宮逐漸增大,就會壓迫盆腔靜脈,導致血液回流不暢而加重了痔瘡。而且隨著子宮增大還壓迫到直腸加重便秘誘發痔瘡。
另外,懷孕期間,孕激素會升高,這樣就抑制了腸道蠕動,這就是為什麼好多人說懷孕後經常會便秘,孕激素同時還會鬆弛靜脈的管壁,使靜脈擴張,加重痔瘡。這就是很多女性為什麼經過懷孕生子後得了痔瘡。
有些人會覺得有痔瘡很尷尬,一直想去手術割掉,認為痔瘡也是越早越早手術越好。
痔瘡要不要手術治療
痔瘡的治療原則是:沒有症狀的暫時不需要治療;如果有症狀,以減輕症狀為主;如果是很嚴重的痔瘡而且保守治療無效,才建議手術治療。
所以痔瘡和其他疾病不一樣,有很多疾病是建議越早手術越好,但是痔瘡不是這樣。痔瘡與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如果做完手術後,不注意這些生活習慣,還是有復發的可能性。
如果患有痔瘡並且出現了以下的症狀,可以考慮手術:
痔瘡反覆的出血,嚴重疼痛,甚至導致了貧血,更嚴重的導致了失血性休克,建議及早手術。
有些內痔的患者,如果經常脫出來,無法回納,或者回納之後很快又出來了,可以考慮手術。
還有一些單純的外痔皮贅的,影響了肛門的美觀或者清潔,會導致肛周溼疹或者感染的,也可以考慮手術切除外痔皮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