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3月16日訊(記者張維納)面窩、麻圓、雞冠餃、湯包、生煎包、油條、牛肉麵、豆絲、苕面窩……翻看曾穎的朋友圈,簡直就是「武漢過早美食集錦」,而這些美食,都是她宅在家的日子裡親手製作。「每天過早吃著武漢的特色,仿佛我愛的這座城市和從前一樣,安然無恙」。
苕面窩
麻圓
「麻圓最簡單,面窩稍複雜」,老武漢人能想到的過早美食,曾穎一一解鎖,她向記者講解,做好最複雜的面窩,只要掌握技巧也不難,「面窩勺要在油裡至少浸泡一周,炸的時候油溫一定要高」,她解釋,做的過程中,才不會粘勺。把米和黃豆打成米漿,最後掛漿炸至金黃,一份焦脆酥香的面窩就出鍋了。
曾穎做的面窩
「做美食的過程也是疏解焦慮的過程」,曾穎告訴記者,看著搓得圓滾滾的小糯米糰在油鍋中膨脹,「那一刻太萌了」,曾穎說自己動手做美食「最治癒」。
她做的糯米雞,丈夫一口氣吃了3個,她做的湯包,母親誇比四季美的還好吃。她一邊做美食,丈夫一邊拿著手機給其他朋友們做直播,「他們看著都眼饞」。
炸油條
曾穎朋友圈
曾穎的生活態度影響了身邊不少朋友。「我前一天做了油條,朋友們第二天就跟著動手做」,除了自己做美食,曾穎也成了大家的「美食顧問」,誰有不懂的,都會在微信群裡@曾穎,請她解答。
糯米雞
醃製的酸蘿蔔、做的餃子包子、烤的麵包餅乾,做這些美食時,曾穎會刻意多做一些送給鄰居品嘗。
【編輯:周茜 鄒丹雨】
有你、有我、有愛,有愛沌口
(合作熱線:1327799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