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河南」文化周活動自4月7日開始,到4月12日結束,主要包括優秀戲曲、音樂作品展演,優秀電影、微電影作品展映,優秀影視、動漫作品展播,優秀書法美術、民間藝術作品展覽,特色文化產品展銷5大類12項主題活動。
4月8日晚8點由河南歌舞演藝集團創排的交響合唱《朝陽溝》將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上演。
該劇講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大潮中,兩代人之間新舊思想的衝撞和青年一代響應黨的號召,積極投身時代大潮的動人故事。
4月9日晚7:30,在河南省人民會堂演出由河南省話劇藝術中心創排的話劇《紅旗渠》。
大型話劇《紅旗渠》表現在一個特定的時代,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引下,林縣人用10年時間創造了一個人間奇蹟,同時也孕育而形成了中原文化的內涵「紅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是理想信念的追求,是民族文化的體現,是對生命意義的謳歌,是對英雄主義的禮讚。
4月10日晚7:30,在河南省藝術中心大劇院演出河南豫劇院一團經典保留劇目豫劇《花木蘭》。
隋末,敵寇入侵中原,國家徵兵抵禦,花木蘭假借兄弟花木隸的名字,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十二載疆場徵戰,出生入死,戰場救帥,生擒突力子,立下赫赫戰功,被封尚書郎。元帥也十分喜愛,執意將愛女許配這位「花將軍」為婚,花木蘭巧言應對,堅辭不受,卸甲歸田。這一段千古流傳的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傳奇故事被河南豫劇院一團演繹出新版豫劇《花木蘭》,讓大家感受到巾幗英雄保家衛國展風採的別樣情懷。
黃河之濱系列音樂會將在4月10日到12日在河南藝術中心音樂廳舉辦。
「華夏之聲——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中原音樂考古復原專題演出」音樂會;「黃河之濱——鄉音·鄉情·鄉愁」合唱專場音樂會;「黃河之濱——鄉音·鄉情·鄉愁」河南作曲家獲獎作品音樂會,將安撫一個個遊子心。
中原福塔首屆三月三民俗廟會將從4月2日開始,一直持續到4月15日。
活動主題為「春天為媒 河南至美 來河南 讀中國」主題涵蓋描繪主題日、春天走燈會、鼓舞龍獅會、民間花船會、民俗大競技等十多個主題活動,讓來自各地的賓朋充分體味中原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4月7日~12日,「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美術名家寫生作品展覽將在河南省美術館一樓展出。
河南省文聯於去年4月組織劉傑、謝冰毅、李明、華建國、丁昆、桂行創、連俊洲、李建強等15名著名美術家,深入太行山、大別山革命老區展開了為期三個月到半年的採風寫生活動,用濃重的筆墨描繪中原大地的美好河山。此次展覽就是從他們採風寫生的作品中挑選出的71幅精品,這些作品中,有大別山區的小橋流水,有代表紅旗渠精神的巍巍太行,有讓六人流連忘返的鄉村美景,有敦厚質樸的農民老鄉,有邙山的窯洞,有繁華的航空港,包含著藝術家們對中原厚土和河南人民的熱愛。
4月7日~12日,民間工藝美術精品及特色食品展將在鄭東新區如意湖廣場舉行。
在這裡你能找到兒時的民間技藝,更能品嘗到兒時的美食味道。據介紹,參加此次活動的民間藝術門類共計100家,包括刺繡、玉雕、泥塑、麵塑、葉雕、麥杆畫、木版年畫等65家河南民間工藝美術精品,以及道口燒雞、開封花生糕、武陟油茶等共35家特色名優食品。
當然,除了這些獨具老家特色的活動外,老家人還特別為全世界的老家人準備了來自臺灣的「小清新」電影,春暖花開,談談戀愛也是不錯滴哦!
海峽兩岸電影展以「愛情」為主題,從臺灣今年創作的優秀影片中篩選出反映臺灣年輕一代愛情、生活的優秀故事片《五星級魚乾女》、《愛情算不算》、《234說愛你》。
其中4月7日晚上將在大衛城星聚會影院小劇場舉辦「海峽兩岸電影展」開幕式。《五星級魚乾女》的導演林孝謙、著名編劇呂安弦將會出席。
其他活動安排請戳以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