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事丨三月三 來河南 除了拜軒轅 老家人還安排了以下重大活動

2021-02-19 環球商業雜誌

「老家河南」文化周活動自4月7日開始,到4月12日結束,主要包括優秀戲曲、音樂作品展演,優秀電影、微電影作品展映,優秀影視、動漫作品展播,優秀書法美術、民間藝術作品展覽,特色文化產品展銷5大類12項主題活動。

4月8日晚8點由河南歌舞演藝集團創排的交響合唱《朝陽溝》將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上演。

該劇講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大潮中,兩代人之間新舊思想的衝撞和青年一代響應黨的號召,積極投身時代大潮的動人故事。

4月9日晚7:30,在河南省人民會堂演出由河南省話劇藝術中心創排的話劇《紅旗渠》。

大型話劇《紅旗渠》表現在一個特定的時代,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引下,林縣人用10年時間創造了一個人間奇蹟,同時也孕育而形成了中原文化的內涵「紅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是理想信念的追求,是民族文化的體現,是對生命意義的謳歌,是對英雄主義的禮讚。

4月10日晚7:30,在河南省藝術中心大劇院演出河南豫劇院一團經典保留劇目豫劇《花木蘭》。

隋末,敵寇入侵中原,國家徵兵抵禦,花木蘭假借兄弟花木隸的名字,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十二載疆場徵戰,出生入死,戰場救帥,生擒突力子,立下赫赫戰功,被封尚書郎。元帥也十分喜愛,執意將愛女許配這位「花將軍」為婚,花木蘭巧言應對,堅辭不受,卸甲歸田。這一段千古流傳的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傳奇故事被河南豫劇院一團演繹出新版豫劇《花木蘭》,讓大家感受到巾幗英雄保家衛國展風採的別樣情懷。

黃河之濱系列音樂會將在4月10日到12日在河南藝術中心音樂廳舉辦。

「華夏之聲——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中原音樂考古復原專題演出」音樂會;「黃河之濱——鄉音·鄉情·鄉愁」合唱專場音樂會;「黃河之濱——鄉音·鄉情·鄉愁」河南作曲家獲獎作品音樂會,將安撫一個個遊子心。

中原福塔首屆三月三民俗廟會將從4月2日開始,一直持續到4月15日。

活動主題為「春天為媒 河南至美 來河南 讀中國」主題涵蓋描繪主題日、春天走燈會、鼓舞龍獅會、民間花船會、民俗大競技等十多個主題活動,讓來自各地的賓朋充分體味中原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4月7日~12日,「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美術名家寫生作品展覽將在河南省美術館一樓展出。

河南省文聯於去年4月組織劉傑、謝冰毅、李明、華建國、丁昆、桂行創、連俊洲、李建強等15名著名美術家,深入太行山、大別山革命老區展開了為期三個月到半年的採風寫生活動,用濃重的筆墨描繪中原大地的美好河山。此次展覽就是從他們採風寫生的作品中挑選出的71幅精品,這些作品中,有大別山區的小橋流水,有代表紅旗渠精神的巍巍太行,有讓六人流連忘返的鄉村美景,有敦厚質樸的農民老鄉,有邙山的窯洞,有繁華的航空港,包含著藝術家們對中原厚土和河南人民的熱愛。

4月7日~12日,民間工藝美術精品及特色食品展將在鄭東新區如意湖廣場舉行。

在這裡你能找到兒時的民間技藝,更能品嘗到兒時的美食味道。據介紹,參加此次活動的民間藝術門類共計100家,包括刺繡、玉雕、泥塑、麵塑、葉雕、麥杆畫、木版年畫等65家河南民間工藝美術精品,以及道口燒雞、開封花生糕、武陟油茶等共35家特色名優食品。

當然,除了這些獨具老家特色的活動外,老家人還特別為全世界的老家人準備了來自臺灣的「小清新」電影,春暖花開,談談戀愛也是不錯滴哦!

海峽兩岸電影展以「愛情」為主題,從臺灣今年創作的優秀影片中篩選出反映臺灣年輕一代愛情、生活的優秀故事片《五星級魚乾女》、《愛情算不算》、《234說愛你》。

其中4月7日晚上將在大衛城星聚會影院小劇場舉辦「海峽兩岸電影展」開幕式。《五星級魚乾女》的導演林孝謙、著名編劇呂安弦將會出席。

其他活動安排請戳以下圖片:


相關焦點

  • 清明·老家記憶——我的老家在河南
    在河南福壽園內,除了柏楊之外,還有另外一位名人,那就是王廣亞——河南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的創辦人,海峽兩岸知名的教育家。王廣亞逝世後,考慮到他生前心繫故土,家人最後把他的衣冠帶回了老家河南,安放在河南福壽園,在這裡,他可以遠眺故土和臺灣,同時還可以聆聽數萬學子的朗朗書聲,先生在天有靈,當感安慰。
  • 三月三,拜軒轅!臺灣舉辦恭拜軒轅黃帝大典,線上線下同祈願
    相傳農曆3月3日是祖先軒轅黃帝的誕辰,「三月三,拜軒轅」便成了全球華人多年以來的傳統。今天上午,「庚子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在臺灣桃園黃帝雷藏寺黃帝大廟舉辦。主辦方表示,希望藉由此次敬拜儀式,表達對中華民族遠祖的崇敬,同時傳遞「兩岸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的精神。
  • 庚子年澳門恭拜軒轅黃帝大典圓滿禮成
    伴隨著「三月三,拜軒轅」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的無聲召喚,每年臨近三月初三,無論身處何地的炎黃兒女總牽掛著對文明始祖黃帝的虔誠祭拜,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也紛紛舉辦與河南新鄭黃帝故裡拜祖大典遙相呼應的拜黃帝大典。
  • 慎終追遠 敬宗拜祖 臺灣舉辦恭拜軒轅黃帝大典
    慎終追遠,敬宗拜祖。3月26日上午,在河南鄭州新鄭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如期舉行的同時,數千裡之外的寶島臺灣也同時舉辦恭拜軒轅黃帝大典,藉由敬拜儀式,表達臺灣同胞對中華民族遠祖之崇敬,傳遞「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之精神。
  • 農曆三月初三,恭祝軒轅黃帝聖誕!
    農曆三月初三,軒轅黃帝聖誕! 農曆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 又是一年「三月三」,「蘭湯沐浴」念軒轅
    蘭花幽香沁人心脾上古時代以「幹支」紀日,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謂之「上巳」即「三月三」。相傳這一天軒轅黃帝誕辰,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後來三月三還演化成為人們集體郊外春遊、水邊宴飲的節日。
  • 壯族三月三 廣西除了文旅還有祭祀儀式
    2014年,「壯族三月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將「壯族三月三」確定為法定假期。「壯族三月三·那坡風流街」連續舉辦多年,已經成為廣西邊關民俗文化旅遊重要活動。這一文化盛會,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關注。今年按照自治區有關調整三月三假期統一部署,「壯族三月三·那坡風流街」也開展了線上「雲遊」活動。
  • 清明節三月三放假時間出爐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附拼假)
    因為今年「三月三」放假時間正逢周末,所以4月8日(周五)、11日(周一)補休,這意味著廣西人將可以享受一個四天的小長假。  細心的網民還為上班族支招:從4月2日至4日調休的3天清明節假期,再請4月5日-7日3天,加上「三月三」小長假,你可以連休10天!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三月三是傳統民族的節日。
  • 臺灣各界舉辦庚子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
    本報臺北3月30日電 (記者陳曉星、孫立極)農曆三月三日相傳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誕辰,「三月三,拜軒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秉持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臺灣軒轅黃帝拜祖大典籌委會在3月26日也就是農曆三月三日這天,在桃園黃帝雷藏寺黃帝大廟舉辦「庚子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表達對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之崇敬,傳遞兩岸「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之精神。典禮儀軌遵循古禮,並邀請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林政則擔任主拜官,各界人士參與盛會,儀式莊嚴隆重。
  • 兩岸共襄黃帝拜祖盛舉
    本報記者 王 平攝   4月9日是農曆三月初三,相傳是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每年兩岸都會在這天分別舉辦盛大的軒轅黃帝拜祖大典,今年也不例外,大陸的鄭州和臺灣的臺北都分別遵循古禮進行「丙申年軒轅黃帝拜祖大典」。古往今來,中華民族皆以黃帝公孫軒轅視為華夏始祖,共拜同一祖先更是顯示了兩岸「同根同祖同源」的精神。
  • 海內外華人共赴一場雲拜祖盛典
    如今,大地回春,又到「三月三」,我們慎終追遠,敬拜祖先。每年的農曆三月三,無數華夏兒女都要從五湖四海齊聚黃帝故裡新鄭,共赴「心靈之約」,禮拜人文始祖。拜祖大典已經讓這一天成為炎黃子孫尋根團聚的盛大節日,身處世界各地的華夏兒女都可以相約在屏幕前,懷揣著戰勝全球疫情的信念一同完成線上敬拜儀式。
  • 廣西民族節日三月三,一般會有什麼活動?
    而除了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這些農曆的傳統節日外,中國還有一些農曆的傳統節日,在不少地區也非常重視、過得很隆重,比如農曆「三月三」。在中國除了漢族過農曆「三月三」外,還有壯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水族、彝族、仡佬族等少數民族也是過農曆「三月三」的。對於漢族來說,農曆「三月三」大有來歷,相傳農曆「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在古代農曆「三月三」稱上巳(sì)節,就是一個專門紀念黃帝的節日。而黃帝,又是中國炎黃子孫的老祖宗。中國自古就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並且一直流傳至今。
  • 2018三月三廣西各地、南寧節日活動時間地點及精彩看點
    其他民族三月三的習俗活動漢族  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漢族,有吃地(薺)菜花煮雞蛋的習俗。當天民間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以及歌會等活動。漢族過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後期陸續發展為河畔嬉戲、男女相會、插柳賞花等民俗活動。
  • 【視頻】鳳凰衛視直播黃帝故裡拜祖大典盛況完整版
    【視頻】鳳凰衛視直播黃帝故裡拜祖大典盛況完整版 2020-03-26 2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巳節丨聽一曲古琴演奏《流觴》:人間最美三月三,曲水流觴,莫負春光
    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魏晉以後,該節日改為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上巳節逐漸演化為皇室貴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們臨水宴飲(稱曲水宴)的節日,並由此而派生出上巳節的另外一項重要習俗———曲水流觴。
  • 任魯豫:為老家河南直播帶貨,還現場演唱了改編版的《牧羊曲》
    野果香山花俏狗兒跳羊兒跑舉起鞭兒輕輕搖小曲滿山飄滿山飄說到老家河南除了唱歌,除了直播帶貨,任魯豫、魯健和月亮姐姐在直播間還臨時起意來了一場「洛陽詩會」,魯健、月亮姐姐和任魯豫分別都說出了自己掌握的有關洛陽的古詩句,應任魯豫的要求,三人還現場說起了河南話版的古詩句,鄉土的古詩文別有一番風味!
  • 任魯豫:為老家河南直播帶貨,還現場演唱了改編版的《牧羊曲》
    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狗兒跳羊兒跑舉起鞭兒輕輕搖小曲滿山飄滿山飄說到老家河南,美食先不說的話,單說電影《少林寺》的插曲《牧羊曲》這一首就叫人想起了老家的多少記憶……就在節目直播一開場的時候,作為從河南省走出來的優秀河南人的代表,任魯豫一曲改編版的《牧羊曲》,頓時就叫所有的觀眾朋友們胃口大開!
  • 三月三——你恰雞蛋了嗎?
    上巳節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三月初三吃薺菜煮雞蛋農曆三月初三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老人們說,吃了可以一年當中腰腿不疼、頭不疼。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漢人迎接祖先靈魂的日子,用吃雞蛋的方式紀念祖先,並希望沾點靈氣。三月初三放風箏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風箏的習俗。
  •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三月三的傳統風俗習慣吃什麼食物
    又到一年一度的農曆三月三,這個春天裡的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兒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我的腦海中,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記憶,也正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傳統節日串連而成。  在神州大地上,關於「三月三」這個節日,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著多彩紛呈的展現形式。  漢族將「三月三」稱為上巳節,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
  • 朗誦:三月三——芍藥傳情,詩意浪漫
    「楊柳春風三月三,畫橋芳草碧纖纖。一雙燕子歸來後,十二紅樓卷繡簾。」風微柔,花漸開,春正長,此時三月好風光。三月三又稱「上巳節」,春浴日,女兒節,同時也是我國最古老的情人節,這是一個歷史悠久,充滿詩情畫意的傳統節日。友人相邀,郊外遊玩,臨水宴飲,賦詩採蘭……時光倒流千年,依稀可見那熱鬧非凡的場面,自由大膽的愛戀,歡聲笑語在迴蕩,濃情蜜意在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