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範才子,引發席捲詩壇的「下半身詩歌運動」,一首詩洗盡鉛華

2020-12-23 解憂文史

「下半身寫作主義」,或者叫「下半身詩歌運動」,興起於21世紀初期,可以視為第三代詩歌運動,強調寫作中的「身體性」,即返璞歸真,釋放野蠻的真實的生命力,呈現出原始的生命狀態,代表人物有沈浩波、尹麗川等。

下半身針鋒相對的是上半身,傳統、詩意、抒情、哲理、思考等等我們在唐詩宋詞裡學到的東西都屬於上半身的範疇,而平時忽略的真實、具體、野蠻、有意思甚至性感則是屬於下半身。下半身詩歌運動」的目的就在於摒除上半身因素,追求下半身的真實。

《飲酒詩》

那人說道

兀那廝沈浩波

也是個不爽利的漢子

說這話時

必是喝酒之時

那人先飲一杯

我卻小抿一口

為啥

不喜歡白酒那味

白酒我忌辛辣

啤酒我忌平淡

洋酒後勁太大

紅酒過於溫吞

又不是聲色犬馬之時

又不是肝膽相照之人

又不是失意人執手喝悶酒

又不是多情自古傷別離

你我喝酒

相見而已

吃飯而已

嚼點花生而已

說點閒話而已

我又何必爽利

於是那人說道

兀那廝沈浩波

也是個不爽利的漢子

我不爽利不要緊

你也不要太爽利才是

每喝必爽者大都酒鬼而已

愛拍胸脯者必是小人無疑

誰配與我對飲

使我爛醉如泥

這首詩是下半身詩歌運動發起者沈浩波的代表作,出生於1976年的沈浩波,青春時期經歷了八九十年代的詩歌井噴,心中埋下了詩歌的種子,所以在1999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之後,他便開始致力創作。然而他並非延續傳奇,而是改革。

從這首《飲酒詩》中,仍然可以索見一些殘存的詩意,但更多的則是對傳統的顛覆,沈浩波犀利地對酒桌文化進行了剖析,毫不掩飾,毫不留情,直來直去,不做作,完全將人情世故、旁人意見等外部因素割除了。

沈浩波遵從內心、通達直率是值得讚揚的,但同時這種真實也帶來了一些弊端,最主要體現在對文化主流的衝擊。

「第三代詩歌運動」的興起是必然,但「下半身寫作主義」好像有些跑偏了。運動的永恆主題是反抗這不假,以沈浩波為首的新一代詩人已經不再滿足於舊詩的表達體系和表達方式,他們想要點燃一種更強烈更直觀的表達欲望和抒情野心。

於是,歷史古詩詞,以及朦朧派、印象派等現代詩中長期積累下的高貴、典雅、神秘、詩意統統消散了,「下半身運動」成功瓦解了它們。回到生活、回到現實、回到具體是他們的座右銘,但顯然這種形式的美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沈浩波一首《飲酒詩》可以稱之為洗盡世俗鉛華,或者也可以叫道盡了人情世態,可能會有不少人鍾意這種快意的直接,但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無法直面這種裸露的詩感。尹麗川寫了一句「只有庸俗的女人才能辱沒 詞語的高貴」,人或許會庸俗,詩歌永遠不會庸俗,但「下半身詩歌」估計也夠不上高貴。

它剝奪了詩歌的華美外衣,轉而變成了裸露、直白、通俗的獻詩,這讓很多人不適應。此外,這些詩歌不僅真實,所使用的詞彙和句子也很大膽,乃至低俗。所以才有評論稱:詩歌已逐漸走向沒落。當然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大家是如何看待這種詩歌的呢?

相關焦點

  • 洗盡鉛華也從容
    十年跑場圈內稱「拼命三郎」洗盡鉛華,一切仿佛都已落幕,娓娓道來那時發生的故事,或起伏或悲喜,卻都是很平淡的語氣,有時不是為了刻意淡化那時的痛與傷,只是記憶真的有些斑駁。那些記憶的碎片一片一片地在屋子裡飄散開來。我一片一片地撿拾著零零落落的記憶,像看一場舊舊的電影,一幕一幕的。
  • 成語故事:洗盡鉛華
    洗 盡 鉛 華 鉛:古代婦女用於化妝。華:外邊的華麗。意思是洗掉偽裝世俗的外表,不施粉黛,不藏心機,具有清新脫俗、淡雅如菊的氣質。被引申為一個人去掉了外在的偽裝,將自己的內心完全呈現出來。
  • 一首《The Old Bridge》洗盡鉛華,迷茫的你才能看到那個純淨的你
    一首《The Old Bridge》,洗盡鉛華,裡面高山流水的聲音,似乎在清洗大腦的汙濁。腦中的雜念,隨著水流開始一點一點溜走,回到了純淨的時刻。所以你要通過一種類似冥想的方式讓自己沉靜下來,放空自己,洗盡鉛華,才能看到一個心中純淨的那個幻象,她像一個精靈,微笑著,靜坐在水流石墩上,沉穩,恬靜美好的面容,看上去那樣純潔,沒有任何雜念,直到那刻你也許才會發覺,距離那個純淨的自己已經很遠很遠,而世間的繁雜已經將你拖拽的疲憊不堪!  至於你是不是真的能放下雜念,走進心流的狀態,全身心的去發揮你的創造力,就要看你的毅力。
  • 賈平凹之女詩歌引熱議,網友:加個回車鍵就是一首詩?其父曾稱讚:我遠遠攆不上
    對於賈淺淺詩歌引發的質疑,2月1日,記者多次致電賈淺淺父親賈平凹,截至發稿前,賈平凹暫未回應。在賈平凹筆下,曾經如此稱讚賈淺淺的寫作才華:「她的詩在各種雜誌上不斷地發表,偶爾我讀到了,也讓我驚訝,她怎麼有那麼多的奇思妙想!
  • 洗盡鉛華,童心永在
    童年像一支歌,它有著五彩斑斕的精彩情節;童年如一首詩,它蘊含著甜蜜雋永的甘醇韻味;童年似一幅畫,它承載著不計其數的奇思妙想……縱使世間再熱鬧繁華,洗盡鉛華不忘初心,在閱盡世事後,願我們依然可以保留「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熱情淳樸的性格;依然可以享受「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帶來的純天然之樂,依然可以擁有「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兒竹馬嬉
  • 詩壇銳評 I 楊東澤:王單單是怎麼靠抄襲走上詩歌神壇的?
    淺淡詩人王單單與歌手汪峰,到底誰在抄襲誰——楊東澤指認一個文人抄襲,涉及他的創作名譽,不可隨意或證據敷衍,反之,如果其人確實文賊,靠一首抄襲模仿的文本在詩壇登堂入室再不予揭露打擊,那文學便沒有了希望,詩歌就沒有了明天。今天,我們就要說說這位,靠一首《晚安,鎮雄》的文本異軍突起。從朱零2012年將其選送「《人民文學 》,到其雲南昭通老鄉雷平陽力薦,再到《人民文學》新人獎、北京大學駐校詩人,《詩刊》雜誌實習編輯。
  • 中國園林 · 洗盡鉛華,清新脫俗
    斑駁的牆,像一首詩,每個人讀它都不一樣,這樣的詩,不是一首可以千古傳頌的好詩嗎?前蜀的貫休《桐江閒居作》詩之九寫有:「蕭條秋病後,斑駁綠苔深。」唐朝白居易《睡後茶興憶楊同州》詩則寫:「婆娑綠陰樹,斑駁青苔地。」
  • 無錫「崇安寺」——洗盡鉛華的吳會聖剎
    無錫「崇安寺」——洗盡鉛華的吳會聖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洗盡鉛華,極盡華美,這個古樸而又莊嚴的崇安寺在無錫市建立之時就已經是梁溪首剎,吳會地區的最繁華最著名的聖寺。走出洞虛宮的大門,我看到的是步行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喧鬧繁華的商鋪,這是今日的無錫市,是從一千六百多年前一步步走來的無錫市,崇安寺就如同一位無言的守護者和見證者,在這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洗盡鉛華,歷經千般艱難險阻,經歷了多少沉浮往事,終於在這個新的時代見證了美好生活的到來。崇安寺這個千年聖剎與無錫市繁華富麗的景觀,共同奏出了美好的新時代的和旋。
  • 賈淺淺和她詩歌引發的輿論風暴
    1月28日,微信公號「文學自由談」刊發了評論者唐小林的文章《賈淺淺爆紅,突顯詩壇亂象》,一石激起千層浪。文章批評賈淺淺詩歌是「回車鍵分行寫作」、「骯髒噁心的垃圾文字」,並認為,賈淺淺的詩歌與其獲得的榮譽並不相稱,受到讚美更多是沾了其父——中國作協副主席、陝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的光。
  • 《詩刊》刊發「結巴詩」?雜誌社:系介紹韓國詩人實驗詩
    近日,一首詩人李昇夏的短詩《與畫家蒙克一起》引發國內詩壇議論。欣賞者認為其頗有創新意識,不欣賞者認為這是一首「結巴詩」。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上述引發爭議的詩歌刊發於《詩刊》2020年5月號上半月刊「國際詩壇」欄目登載的《韓國當代詩選|文德守、崔夏林、李昇夏等》。
  • 鉛華洗盡一路疲憊?傳祺GS4:我很累但我已無路可退
    導讀:鉛華洗盡一路疲憊?傳祺GS4:我很累但我已無路可退。 繁華蕭然落盡,歲月幾度閒愁。用這句詩來形容汽車市場裡面個別車型的起起伏伏比較合適,雖然這些車型的市場表現也不錯,有個別的車型銷量還在月銷過萬,但是,相比以往輝煌時期基本上形成了天壤之別,在經歷了車市風雨的洗禮後,可以說是出現了鉛華洗盡一路疲憊之意。
  • 洗盡鉛華始見金——讀賈振葵女士散文集《只緣》
    當年,正當其父親籌劃著她考師範,對人生未來充滿憧憬之際,上山下鄉知青運動席捲全國。賈振葵懷著一顆激蕩的心,成為溫州奔赴北大荒的知青中的一員,一離別就是十年。人生十年的青春歲月全部奉獻給了北大荒生活,同時她也獲得了成長的磨練,獲得她後來成為作家的營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與同學在北大荒草原上建立深厚的愛情,從此擁有了幸福的家庭。
  • 目睹近幾年中國詩歌之怪現狀 ∣ 一束光詩話
    更滑稽的是,在此次南方文學傳媒大獎的評選過程中,很多評論家在楊鍵和朵漁之間左右搖擺,一副很難取捨的樣子,一個是已死的東方文化甚至是王道主義的捍衛者,一個是以西方自由民主意識為精神主體的抗拒者,我們可愛的評論家們居然兩者都喜歡,這可真是一群在精神世界裡蕩鞦韆的忽左忽右的妙人兒啊!
  • 眾家言說|薛舟:韓國詩歌管窺
    本國語文誕生以後,作為與漢詩並重的詩歌傳統,時調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今天所說的「時調」開始於二十世紀之初,為了使傳統詩歌形式與當時已開始從西方湧入並席捲文學舞臺的新體詩、自由詩等分清界限。時調在形式上通常是三行詩,每行有十四到十六個音節,分四個音步,類似於中國古詩中的絕句和日本的俳句,簡潔明快、蘊藉豐富,或即景抒情或抒發議論,堪稱韓國古代社會思想情感的重要載體。
  • 純音樂 |《風之花》,洗盡鉛華溫柔以待
    女人最大的魅力,是擁有陽光般的心態,給人帶來快樂是一種能力。願你洗盡鉛華,能與歲月溫柔相待。願你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有細微安靜的美,願你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 色解唐詩「白日依山盡」的餘秀華,雙重視角解讀她與她的詩
    >的餘秀華在引起了巨大的輿論關注,並招致來了巨大的非議與爭議:有人認為餘秀華是詩壇百芳園中的一朵,是女性解放運動的先鋒,也有人認為餘秀華的詩不登大雅之堂,特別是解讀唐詩充滿色情、庸俗的內容。筆者「冒天下之大不韙」想試圖換一種態度、雙重視角解讀餘秀華與她的詩。
  • 梅堯臣: 我的詩中沒有奶茶
    「西崑體」詩人大多有良好的詞章修養和文史底蘊,旁徵博引信手拈來,而學習「前作」要取其精華,他們不滿白體詩的淺切,也不滿晚唐體的枯寂,最推崇的是李商隱的詩,主張詩歌當意義深遠、詞章富麗。夢蘭前事悔成佔,卻羨歸飛拂畫簷。錦瑟驚弦愁別鶴,星機促杼怨新縑。舞腰罷試收紈袖,博齒慵開委玉奩。幾夕離魂自無寐,楚天雲斷見涼蟾。
  • 唐朝最「懶」詩人,僅存世2首詩,一首《春江花月夜》蓋壓全唐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張若虛算不上是一位特別有名氣的詩人,但是他的《春江花月夜》卻人盡皆知。這首詩是怎麼能寫那麼長的呢?他都經歷了什麼?
  • 一首唐詩入選課本,作者人品卻極差,但這首詩卻是流傳千年的經典
    眾所周知,清華才子高曉松曾以一句「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引爆網絡,因為這句話直接觸動了很多70後、80後的心靈,面對生活的枯燥,仿佛那「詩和遠方」才是理想的生活。可當我們倦了的時候,回過頭,卻發現故鄉才成了去不了的最遠的遠方。
  • 洗盡鉛華 返璞歸真
    現將評優情況通報如下:當前的語文教學泛語文的東西、非語文的東西被趕出課堂,語文教學處在「洗盡鉛華,返璞歸真」的階段。扎紮實實進行語文訓練,突出的工具性,滲透人文性,還原了語文教學的本色。縱觀這次評優中的幾節課,欣喜地看到,我們的課語文的味道濃,語言文字訓練意識強,都是有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