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身寫作主義」,或者叫「下半身詩歌運動」,興起於21世紀初期,可以視為第三代詩歌運動,強調寫作中的「身體性」,即返璞歸真,釋放野蠻的真實的生命力,呈現出原始的生命狀態,代表人物有沈浩波、尹麗川等。
下半身針鋒相對的是上半身,傳統、詩意、抒情、哲理、思考等等我們在唐詩宋詞裡學到的東西都屬於上半身的範疇,而平時忽略的真實、具體、野蠻、有意思甚至性感則是屬於下半身。下半身詩歌運動」的目的就在於摒除上半身因素,追求下半身的真實。
《飲酒詩》
那人說道
兀那廝沈浩波
也是個不爽利的漢子
說這話時
必是喝酒之時
那人先飲一杯
我卻小抿一口
為啥
不喜歡白酒那味
白酒我忌辛辣
啤酒我忌平淡
洋酒後勁太大
紅酒過於溫吞
又不是聲色犬馬之時
又不是肝膽相照之人
又不是失意人執手喝悶酒
又不是多情自古傷別離
你我喝酒
相見而已
吃飯而已
嚼點花生而已
說點閒話而已
我又何必爽利
於是那人說道
兀那廝沈浩波
也是個不爽利的漢子
我不爽利不要緊
你也不要太爽利才是
每喝必爽者大都酒鬼而已
愛拍胸脯者必是小人無疑
誰配與我對飲
使我爛醉如泥
這首詩是下半身詩歌運動發起者沈浩波的代表作,出生於1976年的沈浩波,青春時期經歷了八九十年代的詩歌井噴,心中埋下了詩歌的種子,所以在1999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之後,他便開始致力創作。然而他並非延續傳奇,而是改革。
從這首《飲酒詩》中,仍然可以索見一些殘存的詩意,但更多的則是對傳統的顛覆,沈浩波犀利地對酒桌文化進行了剖析,毫不掩飾,毫不留情,直來直去,不做作,完全將人情世故、旁人意見等外部因素割除了。
沈浩波遵從內心、通達直率是值得讚揚的,但同時這種真實也帶來了一些弊端,最主要體現在對文化主流的衝擊。
「第三代詩歌運動」的興起是必然,但「下半身寫作主義」好像有些跑偏了。運動的永恆主題是反抗這不假,以沈浩波為首的新一代詩人已經不再滿足於舊詩的表達體系和表達方式,他們想要點燃一種更強烈更直觀的表達欲望和抒情野心。
於是,歷史古詩詞,以及朦朧派、印象派等現代詩中長期積累下的高貴、典雅、神秘、詩意統統消散了,「下半身運動」成功瓦解了它們。回到生活、回到現實、回到具體是他們的座右銘,但顯然這種形式的美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沈浩波一首《飲酒詩》可以稱之為洗盡世俗鉛華,或者也可以叫道盡了人情世態,可能會有不少人鍾意這種快意的直接,但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無法直面這種裸露的詩感。尹麗川寫了一句「只有庸俗的女人才能辱沒 詞語的高貴」,人或許會庸俗,詩歌永遠不會庸俗,但「下半身詩歌」估計也夠不上高貴。
它剝奪了詩歌的華美外衣,轉而變成了裸露、直白、通俗的獻詩,這讓很多人不適應。此外,這些詩歌不僅真實,所使用的詞彙和句子也很大膽,乃至低俗。所以才有評論稱:詩歌已逐漸走向沒落。當然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大家是如何看待這種詩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