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三害;英制單位、小費及華氏度

2020-12-28 黑瞳娛樂新視野

#世界各國#

美國是一個矛盾的國家,既有強烈的保守主義、孤立主義同時又有強大的自由主義及開放思潮。

從1776年美國立國至今,對外關係就在保守、封閉及自由、開放間徘徊。

(相對於世界文明的中心亞非歐大陸,美國就是一個大洲級島嶼,因此有島國心態)去過美國的人都會對美國三害:英制單位、小費及華氏度深有感受。

一,美國自外於世界,使用英制單位。

(世界上使用英制單位的國家)

a,美國源自英國的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因此美國使用源自英國的度量衡單位制。

英制單位脫胎自羅馬帝國的度量衡單位,是以當時的農業生產作為單位的基準。

例如:長度單位:一英寸等於三顆大麥的總長度;

重量單位:一磅等於一顆從麥穗的中間抽取的大麥的重量的7000倍;

容量單位(導出單位):一品脫的水的重量等於一又四分一磅。

(羅馬帝國時期人們的生活)

法國大革命時代出現了公制單位,它根基於科學的要求,且滿足於日益頻繁的商業活動和科學研究的需求,因此十進位公制單位使用方面,比英制單位先進,多為各國採用實行,就連英國也自1965年起立例轉換成國際單位制,並於1995年完成了單位制的轉換。

目前世界上採用英制單位的國家僅有美國、賴比瑞亞及緬甸。

(NASA的價值3億美元的火星探測器,因控制組成員混淆了公制單位和英制單位直接導致探測器墜毀)

美國沿用習慣採用英制單位,不僅造成了對外貿易的麻煩,而且多次造成重大損失。

(傲慢的川普)

美國固執地使用英制單位:第一跟美國的保守主義有關。第二跟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有關,因強大而導致心態傲慢。

不過美元這個單位是全世界通用的。

二,美國小費。

小費源於18世紀英國倫敦,當時酒店的飯桌中間擺著寫有: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保證服務迅速)的碗。顧客將零錢放入碗中,將會得到招待人員迅速而周到的服務。把上面幾個英文單詞的頭一個字母連起來就成了tips,譯為小費。大概付總支出的5%至25%。

小費在美國極其普遍,一般來說小費是消費的10%-15%,不過經常有人高興多給點。

對於外國人,特別是沒有小費文化的非西方人,給小費實在是一件沒有標準極其麻煩的事情。

三,世界上僅有5個國家使用華氏度,包括巴哈馬、貝里斯、英屬開曼群島、帛琉、美利堅合眾國及其他附屬領土(波多黎各、關島、美屬維京群島)。

美國人為何喜歡背著世界另搞一套,這磨特立獨行,自己麻煩也讓世界其他國家麻煩。

相關焦點

  • 美國人堅持使用英制度量衡,造就了多少不便?
    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這一點毫無疑問。而這個國家在許多方面都達到了世界之最,全球第一,包括科技、軍事等等領域。但是有一點很奇怪的是,這個眾多方面都強大無比的國家,卻一直沿用古老的英制單位,與這個瞬息萬變而又處處相連的世界格格不入。關於度量衡的單位,這世界估計只剩下兩種,公制和英制。
  • 美國人:不是我們數學差,是計量單位太奇葩!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溫度單位&nbsp&nbsp&nbsp&nbsp美國溫度計量一般是華氏度°F,如果你看到溫度是32華氏度,可千萬別以為這個溫度很高,事實上那已經是我們國內所說的攝氏溫度0度了。
  • 趣知識;北歐為何多重金屬樂隊、美國為何不使用公制單位
    二,美國為何不用公制單位?(不用公制單位的國家和地區)公制是一種先進的單位制度又稱米千克秒(MKS或mks)單位制,建立在下述三種基本單位之上:米-用來確定距離,千克-用來確定質量,和秒-用來確定時間長度。公制單位出現於法國大革命時代。
  • 在美國付小費的「套路」
    餐廳付小費的時機在餐廳付小費的情況最多,在什麼樣的餐廳吃飯要付小費呢?一般來說,有侍者為你服務,來問你要點什麼菜,這種情況是絕對要付小費的。另外如果像是去快餐店用餐,像是麥當勞,你是在櫃檯點完餐後自己到座位上去吃,這種情況就不需給小費,還有一種在美國叫 Food Court, 就是像臺灣的美食街,也是拿著拖盤點餐,這種情況也是不用付小費的。
  • 在美國,飯店吃飯要付小費的!
    在美國,飯店吃飯要付小費的!今天去飯店吃飯,三個人一共花了147美元,稅金近7美元,加起來154美元,那麼小費是多少呢?我這次給了30美元,差不多是飯前的20%,基本上在夏威夷消費大概在 15%-20%,這頓飯挺貴的,吃的肉疼。
  • 槍械口徑為什麼這麼亂,有英制有公制,還有各國自行其是
    深度摘要:軍迷朋友接觸到槍械的口徑,總會覺得頭大,有英制單位,有公制單位,而且還都不是整數,都有零有整,還有英制單位換算成公制都不對,再加上各國還要自行其是,各搞一套,更是怎一個亂字了得。圖1:為什麼槍械口徑這麼亂?
  • 程小奔機器人的攝氏度與華氏度換算
    今天我們使用程小奔機器人來進行攝氏度和華氏度的相互轉換計算百度百科「華氏度」程小奔溫度轉換器F=C×1.8+32C=(F-32)÷1.8例如:0℃=(0×1.8+32)℉=32℉可添加功能:按下A 是轉換為華氏度
  • 美國人付小費的講究,你懂嗎?
    很多人對於到了美國之後要開始付小費感到不安,給多了覺得心疼,給少了又覺得失禮,應大家要求,現整理出來,相信各位在看完之後不會對小費感到陌生。  在餐廳付小費的情況最多了,在什麼樣的餐廳吃飯要付小費呢?一般來說,有侍者為你服務,來問你要點什麼菜,這種情況是絕對要付小費的。
  • 翻譯之「單位轉換」篇
    很多人一看到數字,就頭疼,看到數字後的英制單位,比如英尺、英寸、英畝,就更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英文中的單位轉換是翻譯中的細節問題,往往被大家所忽視。下面就簡單總結這些翻譯中常遇到的單位轉換的問題。在閱讀翻譯英美報刊時,經常會遇到英制單位的表達,比如英尺、英畝、盎司,大多數國人對於這些單位是沒有確切概念的。
  • 度量衡黑歷史|換算單位這件事我們真的是要謝謝秦始皇!
    前幾天在PO出歐美小朋友對夏令時的吐槽後(沒看的請戳這裡),一位現居美國的機靈的小夥伴留言說夏令時之外,最令她頭疼的其實是英制度量單位和國際標準度量單位的不統一。哈哈,於我心有戚戚焉。沒錯,放眼全世界,現在還在用英制長度單位的只有兩個國家,利比亞和……這個重量級、傷害度最強的——美國!
  • 美國「餓了麼」送餐員:沒有小費過不下去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外賣平臺的送餐員們每天都在為了生計奔波。他們想方設法搶時間,甚至冒著受傷風險,只為了多接單多送餐。但與中國送餐員不同的是,美國送餐員在送餐之外,還要關心消費者到底給了多少小費。小費是他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沒有小費,美國的送餐員們甚至連最低工資都拿不到。01、40分鐘送餐8美元小費近期一段美國外賣送餐員的吵架視頻引發了網絡熱議。
  • 小費文化淺淺談
    可是很多事實證明,法國本地人據說很「摳門」,都沒有給小費的習慣。美國美國小費文化的講究與發達那已經是家喻戶曉了。如果說你去別的國家不太清楚小費文化還情有可原的話,那麼去美國就沒有太多的理由讓你繼續對小費視而不見了。
  • 小費文化知多少
    把上面幾個英文單詞的頭一個字母聯起來就成了tips,譯為小費,大概佔總支出的5%至25%。在美國雖然沒有強制的法律規定要給小費,但它已經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文化。在美國從事服務行業的人員,比如餐館服務員,司機,酒店服務員,外賣小哥等等,他們的基本工資很少,小費是他們收入的主要來源。
  • 國外傳統的小費文化,現在卻被英國說「不」,美國人表示難以理解
    ,到了19世紀末期,顧客為了能夠獲得更優質的服務,往往會在用餐前在服務員端的盤子中丟幾枚硬幣,這一習慣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也逐漸流行開來,為了學習英國貴族的上流氣息,早期的美國人也把小費文化當成一種展示身份的象徵。
  • 俄羅斯北極小鎮氣溫達到100華氏度
    (注意,美國使用華氏溫度,文中溫度為華氏溫度,跟攝氏溫度的換算關係為: C=(F-32)÷1.8,因此,100華氏度=(100-32)/1.8=37.77攝氏度 )
  • 顧客吃完飯隨手給了3.5萬元小費,美國女服務員感動得快哭了
    據美國媒體2月4日報導,美國2020年小費挑戰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上周六,馬塞諸塞州服務員詹妮弗·納瓦裡亞拿到了5000美元小費(約合3.5萬人民幣),打破了此前2020美元(約合1.414萬元人民幣)小費的紀錄。
  • 吃飯忘了給小費,服務員跑出餐館追我
    初來乍到的,對美國的小費文化還不甚了解,就把正好的錢放在了盤子裡。然而剛走出門口,一位同樣滿胳膊文身的日本壯漢追了出來,把我攔住了。他跟我說,我沒給小費。這就尷尬了……好吧,雖然我不是猛龍不過江,但終究是強龍不壓地頭蛇,我從兜裡又掏出幾美元給了他。這倒是證明了一件事,在美國吃飯,你要是不給小費,人家真能追著你要。
  • 天價小費!他吃82元 卻給了2000元小費
    超頑美男孩(NKOTBSB)樂團歌手兼演員唐尼·華伯格(Donnie Wahlberg )本月中到北卡州夏洛特市的鬆餅點用餐,他的消費金額是82.6元,卻大手筆付了2000元的小費。男星給了高額小費還陪著店員直播。取自/唐尼·華伯格臉書
  • 花61刀吃飯,付900刀小費!吃飯遇到這7種情況小費怎麼給?
    900刀對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數額,這筆小費將助支付租金和其他帳單。克拉克感動的留下了眼淚。在美國付小費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美國服務業人員的基本工資比較低,在很多州甚至低於當地法定最低工資水平(因為有些州的法律允許僱主對有機會收小費的員工支付的工資低於法定最低工資),他們需要靠小費填補最低工資差額,小費成為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並且要交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