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在早已不用像以前那樣為溫飽吃穿發愁,人均富裕程度普遍提高,有的人也早早實現了財務自由,在可支配收入充足的情況下開始追求精神上富足,因為人也不能總停留在一個階段,要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變化,慢慢的往上走,變成自己最想成為的的那一類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旅行就是不少人追求的品質生活。
當然在旅遊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旅遊也可以有很多種選擇,一些資深旅遊玩家在玩遍國內後或是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就會選擇出國遊,雖說現在的網際網路非常發達,足不出戶便可知世界,但是這樣的方式終究不如親自去到哪裡來得實在,出國遊成為了大家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既可以看遍全球不同的風景,還可以領略到外國特色的文化。
我相信大家在出國遊的時候都會去當地特色的餐廳品嘗當地美食,吃完之後也要選擇適當性的給一些小費,畢竟入鄉隨俗,也要尊重外國文化的傳統,也會給一點意思意思,特別是在一些歐美國家和東南亞國家,但是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卻沒有這一項,甚至有的觀念傳統的人會覺得被「坑」了,很難理解外國傳統文化中的小費行為。
小費文化的起源
下面小編就來為你們科普一下小費是怎麼來的,在我們的印象中會認為小費文化是歐美國家文化的特徵之一,實際上小費是起源於英國,最初是莊園奴隸主對於優秀黑人的獎賞,到了19世紀末期,顧客為了能夠獲得更優質的服務,往往會在用餐前在服務員端的盤子中丟幾枚硬幣,這一習慣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也逐漸流行開來,為了學習英國貴族的上流氣息,早期的美國人也把小費文化當成一種展示身份的象徵。
不過早期的小費是為了獲得更優質的服務和滿足內心的虛榮感,還要看顧客的心情,遇到心情好的可能就會給多點,20世紀中期,隨著歐美在全球的戰略影響,小費文化開始在世界各地流行,習慣給小費的歐美軍人就把小費文化帶到了泰國、馬來西亞、巴西等國家。
發展到現在的小費
現在最流行小費文化的就是美國了,在美國一些高檔次餐廳用餐給的小費也越高,甚至佔到了就餐費用的15%-25%,還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不過這種在當年被視為文明禮儀的文化習慣,在人們觀念中也正在悄然改變,隨著薪酬制度的保障,服務員所獲得的報酬逐漸穩定,給小費就得到優質的服務,被許多顧客認為有失公允,另外也打擾到自己的用餐等消費過程。
英國許多餐廳、酒吧、酒店等為了保證顧客體驗,也陸續取消了小費這一行為方式,增加了員工的薪酬來替代傳統習慣,而美國卻不同,美國這些酒吧、餐廳多以臨時工為主,通常只能拿最低保障薪水,一個服務員能不能拿到更高的收入,往往取決於他所獲得的小費。
美國的小費文化
美國紐約、洛杉磯等一些大都市中的高級餐廳所收的消費更是驚人,往往會收取20-25%的小費,雖然富豪們不差錢,給點小費還彰顯自己的體面,但對於大眾美國人來說,越來越高漲的小費讓人大呼吃不消,對是否取消小費,美國的各大餐廳其實是又支持又反對,首先取消小費可以做到服務統一性,不會有差別性服務,讓門店的口碑更好。
反對的地方在於商家老闆不想給僱員加工資,繳納各種社會保險福利,一旦給員工增加薪水,就以為著運營成本的提高,為了能盈利就只能提高菜品價格,抬高菜價首先顧客肯定會不滿意,其次是與同行之間的競爭力下滑,所以美國的小費,實際上早已變質,並非過去因為獲得了好的服務,給出的獎賞,實際上是一種購買行為。
其實在我們中國文化中是沒有小費文化這個分支的,所以在我們去出國遊的時候碰到要小費的時候還會有點詫異,但是礙於面子也會給那麼一點,也會看到一些小費亂象,相信不少出國遊的人都遇到過。你們對小費文化有什麼不同的看法?認為該不該給小費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