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傳統的小費文化,現在卻被英國說「不」,美國人表示難以理解

2020-12-28 騰訊網

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在早已不用像以前那樣為溫飽吃穿發愁,人均富裕程度普遍提高,有的人也早早實現了財務自由,在可支配收入充足的情況下開始追求精神上富足,因為人也不能總停留在一個階段,要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變化,慢慢的往上走,變成自己最想成為的的那一類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旅行就是不少人追求的品質生活。

當然在旅遊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旅遊也可以有很多種選擇,一些資深旅遊玩家在玩遍國內後或是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就會選擇出國遊,雖說現在的網際網路非常發達,足不出戶便可知世界,但是這樣的方式終究不如親自去到哪裡來得實在,出國遊成為了大家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既可以看遍全球不同的風景,還可以領略到外國特色的文化。

我相信大家在出國遊的時候都會去當地特色的餐廳品嘗當地美食,吃完之後也要選擇適當性的給一些小費,畢竟入鄉隨俗,也要尊重外國文化的傳統,也會給一點意思意思,特別是在一些歐美國家和東南亞國家,但是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卻沒有這一項,甚至有的觀念傳統的人會覺得被「坑」了,很難理解外國傳統文化中的小費行為。

小費文化的起源

下面小編就來為你們科普一下小費是怎麼來的,在我們的印象中會認為小費文化是歐美國家文化的特徵之一,實際上小費是起源於英國,最初是莊園奴隸主對於優秀黑人的獎賞,到了19世紀末期,顧客為了能夠獲得更優質的服務,往往會在用餐前在服務員端的盤子中丟幾枚硬幣,這一習慣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也逐漸流行開來,為了學習英國貴族的上流氣息,早期的美國人也把小費文化當成一種展示身份的象徵。

不過早期的小費是為了獲得更優質的服務和滿足內心的虛榮感,還要看顧客的心情,遇到心情好的可能就會給多點,20世紀中期,隨著歐美在全球的戰略影響,小費文化開始在世界各地流行,習慣給小費的歐美軍人就把小費文化帶到了泰國、馬來西亞、巴西等國家。

發展到現在的小費

現在最流行小費文化的就是美國了,在美國一些高檔次餐廳用餐給的小費也越高,甚至佔到了就餐費用的15%-25%,還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不過這種在當年被視為文明禮儀的文化習慣,在人們觀念中也正在悄然改變,隨著薪酬制度的保障,服務員所獲得的報酬逐漸穩定,給小費就得到優質的服務,被許多顧客認為有失公允,另外也打擾到自己的用餐等消費過程。

英國許多餐廳、酒吧、酒店等為了保證顧客體驗,也陸續取消了小費這一行為方式,增加了員工的薪酬來替代傳統習慣,而美國卻不同,美國這些酒吧、餐廳多以臨時工為主,通常只能拿最低保障薪水,一個服務員能不能拿到更高的收入,往往取決於他所獲得的小費。

美國的小費文化

美國紐約、洛杉磯等一些大都市中的高級餐廳所收的消費更是驚人,往往會收取20-25%的小費,雖然富豪們不差錢,給點小費還彰顯自己的體面,但對於大眾美國人來說,越來越高漲的小費讓人大呼吃不消,對是否取消小費,美國的各大餐廳其實是又支持又反對,首先取消小費可以做到服務統一性,不會有差別性服務,讓門店的口碑更好。

反對的地方在於商家老闆不想給僱員加工資,繳納各種社會保險福利,一旦給員工增加薪水,就以為著運營成本的提高,為了能盈利就只能提高菜品價格,抬高菜價首先顧客肯定會不滿意,其次是與同行之間的競爭力下滑,所以美國的小費,實際上早已變質,並非過去因為獲得了好的服務,給出的獎賞,實際上是一種購買行為。

其實在我們中國文化中是沒有小費文化這個分支的,所以在我們去出國遊的時候碰到要小費的時候還會有點詫異,但是礙於面子也會給那麼一點,也會看到一些小費亂象,相信不少出國遊的人都遇到過。你們對小費文化有什麼不同的看法?認為該不該給小費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小費文化淺淺談
    再想遠點的,全家老少直接飛去國外過個年,遠離工作,遠離喧囂,在異國風情下享受一次全家團圓的別樣新年!正所謂入鄉隨俗。既然要去國外過年的話,那至少也要對國外的文化有個基本了解,免得到時候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反而影響心情。
  • 小豬佩奇隱喻:起源英國的小費文化,正在被英國人自己深惡痛絕?
    ,其中難免夾雜著作者對現實的一些隱喻,比如說起源於英國的小費文化,在《小豬佩奇》中《玩偶醫院》一集中被微妙地影射了一波。《小豬佩奇》玩偶醫院這是否證明,這種所謂的「付小費」的文化,正在被發明他們的英國人自己所深惡痛絕嗎?
  • 不清楚這些英國小費「潛規則」,你敢出門下館子嗎?
    今天,就再和大家聊聊英國的小費文化,小費該不該給,給多少合適,看完這篇你就懂啦!雖然小費文化起源於英國,但是現在英國的小費意識並沒有那麼強。在英國給小費並不是必須的,現在越來越多人給小費並不是出於感謝,而是出於內疚和害怕丟臉,其實沒必要哦!
  • 英國小費一般給多少?
    在英國待得久的寶寶們肯定知道,除了KFC這類的快餐廳,這裡很多餐廳結帳時除了餐費,還要付服務費或者小費。雖說英國不是小費國家,理論上對服務質量滿意可以給小費,不滿意的話也不強制,但是一般高端一些的餐廳會把服務費算到帳單裡,或者是結帳時自己輸入金額,這種情況下小費一般還是需要付的。
  • 小費文化知多少
    毫無疑問中美文化是有很多差異的。小費文化就是其中的代表。小費是歐美國家常見的一種文化,自18世紀以來,其主要作為顧客感謝服務人員的一種報酬形式存在。 小費源於18世紀的英國倫敦,當時酒店的飯桌中間擺著寫有: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保證服務迅速)的碗。顧客將零錢放入碗中,就會得到服務人員迅速而周到的服務。把上面幾個英文單詞的頭一個字母聯起來就成了tips,譯為小費,大概佔總支出的5%至25%。
  • 美國人付小費的講究,你懂嗎?
    另外如果像是去快餐店用餐,像是麥當勞,你是在櫃檯點完餐後自己到座位上去吃,這種情況就不需給小費,還有一種在美國叫 Food Court, 就是像臺灣的美食街,也是拿著拖盤點餐,這種情況也是不用付小費的。總的來說,正式餐館給15%,自助餐中午1美元/人,自助餐晚上2美元/人,快餐不用給。
  • 在美國付小費的「套路」
    如果小費給少了,表示你對這家餐廳的服務不滿意,比如說你覺的菜很難吃,則可以拒付小費,不過這種情形還相當少見。要是服務特別好,或是高級的餐廳 (每客在 30 元以上) 則要付 20% 的小費。一般美國的日米料理都蠻貴的,通常我們都會付 20% 的小費。
  • 美國「餓了麼」送餐員:沒有小費過不下去
    02、美國小費文化無處不在事件本身並不複雜,但小費在美國卻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社會問題。和其他國家根據滿意程度自願給象徵性的感謝費不同,美國的小費文化幾乎是強制性的「服務稅」。很多中國遊客第一次來到美國,都不太理解這種「不得不給」的小費文化。哪些場所要給小費,應該給多少小費,更是令人一頭霧水。
  • 美國人常見的7種習慣,很多中國人都難以理解,你能接受幾件?
    美國人常見的7種習慣,很多中國人都難以理解,你能接受幾件?受文明起源的影響,東西方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各種差異,它不僅體現在文化傳承之中,更是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習慣。就比如在小費問題,在美國給服務員小費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可在我們國內幾乎不存在這種現象,即便要額外收費也是納入服務費當中。除了小費的問題以外,美國人還有常見的7種習慣是很多中國人難以理解的,不知道你又能接受幾件呢?
  • 美國三害;英制單位、小費及華氏度
    從1776年美國立國至今,對外關係就在保守、封閉及自由、開放間徘徊。(相對於世界文明的中心亞非歐大陸,美國就是一個大洲級島嶼,因此有島國心態)去過美國的人都會對美國三害:英制單位、小費及華氏度深有感受。一,美國自外於世界,使用英制單位。
  • 面對中美文化差異,美國人不是不理解你,而是不想理解你
    典型的不理解就是隔代差異,父與子,老與少之間因為身處的年代不同,對於一件事情自然有著不一樣的看法。而兩種人都覺得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都在極力為自己的看法辯護,那麼最終會產生一種難以消除的誤會。當然,這種誤會當其中的某一方真正的了解到另一方所說的觀點的時候,誤會自然會消除,但是曾經造成的傷害就不容易祛除了,傷害已經形成,即使是最後達成和解,過去的依舊是不能過去。
  • BBC:英顧客消費79英鎊付1000英鎊小費 驚呆服務員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月13日報導,這家名叫「印度樹」餐館的大廚巴布說,這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男子很客氣地把他叫到身邊,表示願意為「這頓美餐」支付一筆小費。據當地媒體報導,這位顧客曾在3日同另外四人一起到「印度樹」就餐。
  • 吃飯忘了給小費,服務員跑出餐館追我
    初來乍到的,對美國的小費文化還不甚了解,就把正好的錢放在了盤子裡。然而剛走出門口,一位同樣滿胳膊文身的日本壯漢追了出來,把我攔住了。他跟我說,我沒給小費。這就尷尬了……好吧,雖然我不是猛龍不過江,但終究是強龍不壓地頭蛇,我從兜裡又掏出幾美元給了他。這倒是證明了一件事,在美國吃飯,你要是不給小費,人家真能追著你要。
  • 同樣的髒話,為什麼美國人說的跟英國人不一樣
    美國情景喜劇社區創始人丹·哈萌(Dan Harmon)向《紐約時報》稱:「如果你是作家,你總能找到一種比罵某人是混蛋(jerk)語氣更強烈的詞。例如,近年逐步發展起來的髒詞『douche』(原意為用水衝洗女性下體)——這聽起來像是說不出口的一個詞彙。」美國電影及電視對英國文化影響巨大。
  • 以傳統文化理解財務自由
    這樣來自靈魂的拷問下,往往一時半會我們還不能清晰描述,但有一點我們都可以說出來,我們想掙很多錢,實現財務自由,不在被現實所困擾,然而瓦倫達效應卻猶如魔咒,讓多少英雄好漢不得不為現實而低頭。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瓦倫達效應」。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 為何日本旅行時,遊客給小費經常遭到「嫌棄」?日本美女透露內情
    日本美女表示,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日本餐廳都不收小費,一般受消費的地方和中國類似,都是一些高檔的西式餐廳。而如果是普通餐廳或者日式餐廳,是沒有收小費的習慣的。儘管日本學習了西方許多優秀的文化,不過這種小費文化並沒有被日本人採納,對於日本人來說,作為客人,我為您服務是應該的。
  • 在英國餐廳吃飯到底要不要給小費呢?
    在英國餐廳吃飯到底要不要給小費呢,其實大部分餐廳,給小費沒有強行要求,因為服務員不可能你不給小費就把你咋滴,當然,你要特別想打賞的話,彰顯一下雄厚的實力,咱也攔不住啊;但是一些高檔餐廳,他們會把小費自動算到你帳單裡面,一般都是你餐費的15%,
  • 從英語俗語看英國的酒吧文化 | 吳其堯
    英國人類學家凱特·福克斯女士(Kate Fox)著有一部暢銷書《觀察英國人》(Watching the English,2004),有個副標題是「英國人行為舉止中的潛規則」(Hidden Rules of English Behaviour),該書探討了英國人不為人所知的諸多習慣和舉止,從而進一步說明英國人的民族和文化特性(the Englishness)
  • 走紅國外的「天地銀行」,美國人燒傳統紙錢,法國人展示精美紙紮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喪葬文化一直是比較忌諱的一個東西,它是死亡相關的人類創造的社會活動中多種特質的複合體,其涵蓋的內容設計到實物,信仰,心理,倫理,道德和藝術,從而延展開等諸如遺囑文化,死亡教育,死亡觀念,殯儀習俗,喪儀習俗,葬文化,祭祀文化和殯葬經濟等等的有關活動。
  • 為什麼"中餐廳"在國外那麼受歡迎?!
    我們不知道具體為什麼中餐未被選中,但其中,選擇哪幾道菜一定是個最大的難題。小編認為,既然是作為文化遺產,除了味道好,最重要的是讓人品嘗或提到時,有強烈的歸屬感。就像韓國泡菜一樣,不一定材料有多好多貴,但要是最受到百姓認同的美食。當然,如果能中餐整體申遺是極好的。因為中餐已經走向世界了,給外國人都迷的不要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