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來諮詢二師姐:
自己32歲,家庭年收入25萬,孩子1歲,房貸每月4000,存款20萬,房貸還有21年。
是提前還貸,還是用來理財?
我分析了他的情況,房貸100萬,20萬的存款也不算太多。這時候還房貸,手頭一點積蓄都不剩,還會倒欠錢。生活有很多變數,而他目前每月還房貸的壓力也不大。
所以我給的建議是,房貸慢慢還更合適。
手裡的存款做好財務規劃,既能保持現有的生活品質,也更有安全感。
他又問我,自己是理財小白,要如何做好財務規劃,升級到財務自由?
什麼才算是財務自由呢?
有個1000萬,1個億,然後躺在家裡什麼都不幹?
在二師姐看來,對大部分人來說財務自由是個偽命題。
一輩子不吃不喝,掙不到這些錢不說。
就算掙到了,也有可能是新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有財務自由意識是好的,不過對於有孩子有老人要養,還有房貸要還的中年人來說,生活隨時可能崩塌。
做好財務規劃,把錢投資在不同的地方,才能收穫想要的結果。
比如我自己,就把錢分為四個帳戶打理:聊聊我是怎麼打理錢的。
今天我結合這朋友的情況,再分別嘮嘮這四個帳戶
1
第一個是現金帳戶
就是精打細算過日子。
這筆錢用來短期開銷的,金額不用太大。
能維持3-6個月左右的基本生活開銷,就夠了。
今年疫情來的猝不及防,不少朋友沒規劃好這個帳戶,手頭現金不足,日常開銷受影響,房貸還不上。
這時才意識到,現金流真的很重要,一旦遇到突發狀況,可以用來應急。
有了這筆錢,不至於太窘迫。
這筆生活費我放進了貨基裡,可以隨存隨取,比較靈活。
餘額寶每日快速轉出有限額,我平時用的是餘利寶,每日快速轉出是10萬。
餘利寶的底層資產是貨幣基金,流動性很好,安全性較高。
2
第二個是保障帳戶
就是基本的風險防範。
這是我經常嘮的,也就是給自己和家人做好保障,轉移疾病、意外和身故這三大風險。
如果基礎的大病保障都沒有,萬一家裡有人生病了,之前的一切投入都是打水漂。
做的方案再完備,也要被中斷,拿出家裡的積蓄治病,有時候可能還不夠。
想要避免貧窮,轉移風險是個必修課。
一家人,拿多少錢來配置保險呢?
二師姐的建議是,家庭年收入的10%。
今天這朋友,就可以拿2.5萬來給家人配置保單。
我剛給孩子、自己和父母單獨配置了方案:
孩子必備三張保單,1000多搞定!
如果你也背著房貸,一定要看完這篇
父母50多歲,買什麼保險合適?
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在裡面選擇合適的。
這朋友身背100萬房貸,我給選了100萬的定期壽險。
比如我自己,也是買了第一套房以後,立馬給自己投保了100萬保額的定期壽險。
就自己買保險的經歷,發現最近幾年,定期壽險降價非常厲害。
今年又給自己買了300萬保額的定壽,保費居然也就1000多。
至於重疾險,作為頂梁柱更需要配置,我建議這三款:
這3個產品都支持擇優理賠,以後出險了,新舊定義哪個更寬鬆,就按哪個賠,對我們很有利。
上周第一起重疾險「擇優理賠」已經出來了!賠了30萬,還豁免了17萬多的保費。
這三個重疾險,我也再盤點下怎麼選?
1、首選達爾文3號,賠的錢最多。
首先60歲前確診重疾,賠180%保額。
另外高發的癌症賠二次也能多賠錢,賠150%保額。
達爾文3號的重疾和癌症賠二次,都是目前賠錢最多的。
舉個例子:
32歲的朋友,買了50萬保額的達爾文3號。
60歲前得了重疾,賠90萬。
癌症二次,再賠75萬。
32歲男性,選擇重疾+中症+輕症+癌症賠二次,一年7180塊錢。
朋友看保費不貴,就果斷選了達爾文3號(我也買了這款)。
這裡敲個小黑板:
你可能買不了達爾文3號,因為有區域限制。
如果不在下面這些地區,就不支持投保。
2、地域限制買不了達爾文3號,可以選擇康惠保2.0。
我都推薦選重疾+中症+輕症+癌症賠二次,保障全面,賠錢還多。
康惠保2.0的癌症賠二次,是必選項,賠120%保額。
同樣買50萬保額,首次重疾比達爾文3號少賠15萬,但價格也要便宜幾百塊。
康惠保2.0還有12種前症,賠1次,賠15%保額。
最重要的是沒有區域限制,全國都能投保。
3、想要重疾險賠兩次,首選守衛者3號。
守衛者3號重疾不分組,賠兩次,每次都能多賠錢。
前15年首次重疾,賠150%保額。
第二次重疾,賠120%保額。
如果只選重疾賠二次+中症+輕症,女性朋友買,比只賠單次的達爾文3號還要便宜。
如果你和今天的朋友一樣,預算充足,還可以選上癌症津貼。
首次得了癌症,1年後還需要治療,就可以賠30%保額。
比達爾文3號和康惠保2.0的癌症賠二次,能快點拿到錢。
ps:
監管要求,明年1月31號前,目前的這些重疾險都要下架。
預算少,可以選健康保2.0,12月31號就要下架。
留給大家的時間,也只剩一周。
適合老人的瑞泰瑞盈重疾險和泰安心防癌險,1月15號會下架。
所以還沒有重疾險或是想要加保的朋友,趁著這幾天,抓緊上末班車。
3
第三個是理財帳戶
給家庭財務兜底,重點追求本金保值。
我之前說過,如果是長期投資,第一位從來不是收益率,而是要看確定性。
幾十年以後,或許我們會經歷幾次股災、全球金融危機,甚至房產也局部暴跌了...
年金險、增長終身壽險,這種可以在未來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裡剛性兌付的,才能始終保持不變。
年金險上周剛聊過,成人首選悅未來,實際收益能達到3.6%。
孩子的教育金,我推薦天天向上,實際收益高達3.96%,接近4%。
利率持續走低,為了防範風險,監管已經規定保險利率不能超過3.5%。
這兩個算漏網之魚,買一個少一個。
增額終身壽險,我最喜歡的是愛心守護神。
它是加強版的年金險和終身壽險。
保額每年按3.5%左右的複利增長,靈活性還好,帳戶裡的錢可以隨用隨取。
舉個例子:
30歲老王,每年交1萬,交10年。
老王47歲時,保單的現金價值>保額。
這個時候,老王退保拿到的錢 = 身故拿到的錢。
也就是說,從此以後急著用錢,隨時取用,收益都是最大的。
不急著用錢,繼續放在帳戶裡也會以3.5%左右的複利,繼續利滾利賺收益。
3.5%的複利收益看著不高,但長期持有幾十年或終身,收益就很可觀。
老王60歲時,不管是身故還是退保,可以拿到24萬7658,本金翻一倍。
持有保單30年,IRR是3.46%,換算成單利,約是6%。
80歲時,能拿到49萬2735的身故或退保錢,約是本金的5倍。
到100歲時,10萬本金變97萬9645,翻了近10倍。
此時持有保單70年,IRR是3.48%,單利達到14%。
預定利率下行,銀行破產,存款變天,長期保本增值的產品並不多。
增額終身壽險,不僅能夠保本,而且幾十年或終身穩定以3.5%複利增值,這種好產品越來越少了。
4
第四個是投資帳戶
用來承擔高風險,博取超額收益的。
這裡可以看作是家庭財務的進攻,比如各類投資,股票、期貨合約、大宗商品、房產、基金......
這裡我做了優化,把機構風險評級往往較低的債券也放了進去。
因為它真實的風險並不低。
很多債券有掛羊頭賣狗肉的風險,參考最近的信用債爆雷。
哪怕找你借錢的是國企,沒有抵押品、抵押品不足額的話,風險都是不確定的。
至於基金,新手也很容易上錯車。
之前的幾篇文章裡說過熱門基金、新基金的問題:
千萬別被基金公司割韭菜了
基金乾貨!業績冠軍值得追嗎?
以後每周都會更新,聊聊保險、財商知識還有我的買房、體檢經歷等,能夠多和大家交流。
5
我看到學歷焦慮上了熱搜,引起3億多閱讀,2萬多討論。
其實很多人誤會了,學歷只是起點,並不是終點。
人生的路很長,能走多遠,還和你的能力、閱歷、選擇、規劃等有關。
這個年代,焦慮很多。
四個帳戶都安排上,對於錢我就不怎麼焦慮了。
生活和焦慮都和今年很像,2020很難,但也總有力量讓一切沒那麼難。
還有問題的朋友,閱讀原文裡預約我的顧問溝通。
不少人有疑問,1對1定製方案收費嗎?
目前我們還是免費在做,這是初心。
也願我們都能保持初心,不負初心,不負相遇!
關注二姐,每天進步一點點,為你科普保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