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植物激素蛋白質網絡的廣泛信號整合

2020-12-23 科學網

研究揭示植物激素蛋白質網絡的廣泛信號整合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 9:46:17

德國環境衛生研究中心Pascal Falter-Braun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的研究揭示了通過植物激素蛋白質網絡進行的廣泛信號整合。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2020年7月1日的《自然》。

研究人員利用實驗生成了擬南芥植物激素信號網絡的系統圖,該圖由2,000多種二維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組成。在高度互連的網絡中,研究人員確定了信號網絡和數百個以前未知的信號觸點,這些觸點代表了潛在的串擾點。在七個激素途徑中候選物功能驗證揭示了84%的候選物相互作用中74%的受測蛋白質具有新功能,並且大多數信號蛋白在多種途徑中均具有多效性。

此外,研究人員確定了數百種小分子依賴的激素受體相互作用。與之前的研究比較表明,非典型的和非轉錄介導的受體信號傳導比迄今已知的更為普遍。

據介紹,植物激素通過發育過程協調對環境因素的響應,這是其抗逆能力和農藝產量的基礎。遺傳篩選和猜想驅動的方法已經闡明了植物激素作用的核心信號轉導途徑,並通過對選擇途徑相互作用組的研究加以擴展。但是,關於植物如何整合來自不同途徑信號的基本問題仍然存在。從遺傳上講,大多數表型似乎受幾種激素調控,但是轉錄譜分析表明激素在很大程度上引發了排它性轉錄進程。研究人員猜想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植物激素信號整合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附:英文原文

Title: Extensive signal integration by the phytohormone protein network

Author: Melina Altmann, Stefan Altmann, Patricia A. Rodriguez, Benjamin Weller, Lena Elorduy Vergara, Julius Palme, Nora Marn-de la Rosa, Mayra Sauer, Marion Wenig, Jos Antonio Villacija-Aguilar, Jennifer Sales, Chung-Wen Lin, Ramakrishnan Pandiarajan, Veronika Young, Alexandra Strobel, Lisa Gross, Samy Carbonnel, Karl G. Kugler, Antoni Garcia-Molina, George W. Bassel, Claudia Falter, Klaus F. X. Mayer, Caroline Gutjahr, A. Corina Vlot, Erwin Grill, Pascal Falter-Braun

Issue&Volume: 2020-07-01

Abstract: Plant hormones coordinate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cues with developmental programs1, and are fundamental for stress resilience and agronomic yield2. The core signalling pathways underlying the effects of phytohormones have been elucidated by genetic screens and hypothesis-driven approaches, and extended by interactome studies of select pathways3. However, fundamental questions remain about how information from different pathways is integrated. Genetically, most phenotypes seem to be regulated by several hormones, but transcriptional profiling suggests that hormones trigger largely exclusive transcriptional programs4. We hypothesized that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phytohormone signal integration. Here, we experimentally generated a systems-level map of the Arabidopsis phytohormone signalling network, consisting of more than 2,000 binary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In the highly interconnected network, we identify pathway communities and hundreds of previously unknown pathway contacts that represent potential points of crosstalk. Functional validation of candidates in seven hormone pathways reveals new functions for 74% of tested proteins in 84% of candidate interactions, and indicates that a large majority of signalling proteins function pleiotropically in several pathways. Moreover, we identify several hundred largely small-molecule-dependent interactions of hormone receptors. Comparison with previous reports suggests that noncanonical and nontranscription-mediated receptor signalling is more common than hitherto appreciated.

DOI: 10.1038/s41586-020-2460-0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460-0

相關焦點

  • 鄧興旺在植物光信號調控網絡中的「明星基因」COP1研究獲進展
    植物雖沒有眼睛,卻也能「看見」光,甚至能「看見」人類眼睛看不到的光,感知光的強度、顏色,並對不同的光照周期做出反應。近日,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教授鄧興旺在《植物通訊》上在線發表了綜述文章,對近30年來,植物光信號調控網絡中的「明星基因」COP1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系統總結。
  • 鄭寧/董欣年合作團隊揭示植物激素水楊酸與受體結合的...
    植物激素是調節植物生長發育及應對外界脅迫的重要活性有機物。解析植物激素與受體識別及結合的分子結構對於了解相關激素信號轉導機制至關重要。作為植物激素中的一員,水楊酸 (salicylic acid, SA) 在植物抗病及獲得性免疫過程中起有關鍵的作用。
  • 研究揭示工業微藻應激產油的蛋白質組動態規律
  • 高分綜述│TRENDS PLANT SCI:植物激素如何介導鹽脅迫響應(國人佳作)
    導讀鹽脅迫是影響植物生長的主要環境脅迫之一,為了適應鹽脅迫,植物需要將外源鹽脅迫和體內發育整合以抵抗鹽脅迫。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植物激素除了可以在正常條件下控制植物的生長和發育外,還可以介導各種環境脅迫從而調節植物生長的適應性。本文,作者主要討論和總結了植物激素如何介導鹽脅迫來調節植物生長。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植物拮抗水楊酸驅動的應激反應的新組分
    5月14日,The Plant Cell 在線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Chanhong Kim研究組題為PLANT NATRIURETIC PEPTIDE A and its putative receptor PNP-R2 antagonize salicylic acid-mediated
  • BR調控側根發育提高植物鹽脅迫耐受研究取得進展
    該研究揭示了油菜素甾醇激素信號調控細胞壁重構參與側根原基的起始來響應鹽脅迫的新機理。油菜素甾醇在植物生長發育中有重要作用,參與調控植物發育的多個方面,包括莖葉和根的生長、維管組織的分化、育性、種子萌發、頂端優勢、光形態建成等。此外,在介導植物對環境脅迫的響應中有關鍵作用。
  • 【前沿】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多項研究揭示肝母細胞瘤發生發展機制
    該項研究分析了肝母細胞瘤組織中circRNA的表達譜,揭示了circHMGCS1通過作為腫瘤抑制因子miR-503-5p的分子海綿,異常活化IGF-PI3K-Akt信號通路,使IGF2表達水平顯著增加,並通過調節穀氨醯胺酶水平促進穀氨酸分解上調穀氨醯胺水平circHMGCS1和IGF2可作為肝母細胞瘤的診斷和預後標誌物,具有較好的診斷靈敏度和特異性,有效彌補了肝母細胞瘤缺乏有效生物標誌物的不足
  • 科學家揭示植物藍光受體CRY光激活機制
    研究工作報導了玉米和擬南芥藍光受體CRY蛋白PHR結構域處於激活狀態的寡聚體三維結構,揭示了植物藍光受體CRY光激活的分子機制。 隱花色素CRY是一類進化上保守的黃素蛋白,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在動物體內,CRY起著調節晝夜節律的功能。在植物體內,CRY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多個方面,包括下胚軸的伸長和開花起始。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細胞力學信號轉導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細胞膜上的整合素是一種力學感受蛋白,其一端黏附在細胞周圍基質上,另一端黏附在細胞骨架(細胞內部蛋白質纖維構成的網絡結構系統)上,形成了力學傳導網絡。細胞骨架的收縮可以通過整合素,以張力形式作用於細胞周圍基質,並將力學刺激信號轉導為生化信號,進而激活細胞內一系列應答反應,影響細胞的遷移、增殖和分化等正常生理行為,以及癌症及組織纖維化等病理過程。
  • Cell子刊|蛋白質糖基化修飾表徵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進程
    後基因組時代,利用蛋白質組學及蛋白質修飾組學技術,全面分析包括卵巢癌在內的多種腫瘤組織、腫瘤細胞蛋白質組成成分、表達水平與蛋白質修飾狀態的動態變化,不僅幫助科學家尋找到了多種用於腫瘤早期篩查的特異腫瘤標誌物,而且還為研究腫瘤耐藥相關蛋白及機制、揭示腫瘤新型治療靶點帶來了嶄新的思路。
  • 西雙版納植物園揭示植物複葉模式建成的分子機制
    因此,複葉發育的核心問題是,複葉原基幹細胞是如何在時空上響應遺傳因子、激素及環境信號的協同作用、最終可塑性的調控複葉的形態建成的?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陳江華團隊以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的複葉為模型,對這一核心問題進行了深入解析。
  • 蛋白磷酸化失調特徵揭示2型糖尿病肌肉胰島素抵抗機制
    蛋白磷酸化失調特徵揭示2型糖尿病肌肉胰島素抵抗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7 14:57:21 美國哈佛醫學院C. Ronald Kahn課題組揭示出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胰島素抵抗的蛋白磷酸化失調特徵。
  • 人體定量蛋白質組圖譜揭示不同組織中RNA與蛋白質水平差異
    人類蛋白質圖譜計劃(HPA)在此有所突破,其基於轉錄組和抗體染色的結果能夠對蛋白質的組織特異表達進行定量[2]。因此,結合不同組織具有特異性的RNA和蛋白質水平的定量數據對研究人類的生理病理過程非常重要,但至今為止仍缺乏相關的研究成果。
  • 蘇州大學鄭慧團隊揭示線性泛素化調控IFN抗病毒信號的新機制
    近年來,蛋白質泛素化成為基因表達調控研究的熱點,泛素化在各類細胞信號通路中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泛素分子通常含有7種內部賴氨酸殘基,通過這些殘基可與其他泛素分子的甘氨酸C端相連產生分支,形成多聚泛素化修飾。
  • Trends in Neuroscience:感知、整合、解釋和調節身體的信號
    1,新興科學-內感受:感知、整合、解釋和調節身體內部的信號內感受是指有機體內部狀態的表徵,包括感知、解釋、整合和調節自身信號的過程。內感受信號的中樞處理涉及的腦區這篇綜述提出了一個統一的研究框架,並試圖定義描述內感受過程的關鍵術語。
  •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 13:47:47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Daniel F.
  • 森林植物光合熱馴化研究獲進展
    全球變暖正在導致一個較高的平均日間溫度,這在很多生物群系中的效應正在體現出來,那麼在植被生態系統中植物在光飽和條件下的淨光合速率(Anet)如何響應持續的日間溫度變化即其適應(馴化)程度及內在機制還一直未得到充分的研究。而這個研究對於無論目前還是未來升溫情境下熱適應對植物功能的重要性是一個關鍵的知識空白,也限制著地球系統模型(ESM模型)的預測精度和實現程度。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此項研究相當於他們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細胞組織的變化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是哪些分子的改變導致人體器官的病變和衰竭。新冠逝者體內有5336個蛋白質分子發生改變大量臨床診療和研究顯示,新冠病人的肺部等器官產生了損傷。這些損傷背後的分子機制到底是什麼樣的?
  • 植物微生物組專題:研究方法、當前熱點及未來方向
    為了解釋基因的、微生物的、及代謝之間的相互作用,包括介導微生物-宿主相互作用的信號事件複雜的關係,我們需要綜合定量系統生物學方法,雖然Castrillo等人(2017)揭示了植物營養應激反應、免疫系統功能和微生物組裝配之間的聯繫,但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許多令人興奮的機制仍有待發現,在這篇綜述中,我們關注的是細菌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小範圍內絲狀真核生物與宿主間的相互作用。
  • 騰訊AI Lab聯合研究登上Nature子刊 獨創方法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
    通過騰訊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