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Forever 21,是一個源自美國的快時尚服裝品牌。在其風靡一時的時候,Forever 21曾遍布全球六個大洲幾十個國家,門店數量接近千家。其中,在中國香港銅鑼灣的旗艦門店,月租甚至高達140萬美元。
然而,去年中旬,Forever 21卻黯然退出了中國市場。同年9月,Forever 21申請破產。這個曾風靡一時的快時尚品牌,到最後是如何走到這個結局的?
這篇來自彭博社的文章,原標題是The Failure of the Forever 21 Empire,作者Susan Berfield在文中揭露了Forever 21內部經營管理方面的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圖片來源:RYAN DUFFIN/BLOOMBERG BUSINESSWEEK
美國紐約,拉裡·梅耶(Larry Meyer)站在Forever 21在第五大道新開的門店前面,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距這家新店盛大開業不到24小時,大家都為此非常興奮,而且最近也沒有太多睡眠時間。
明天開業之際,在曼哈頓街道上還將有各種嘉年華慶典活動,現場還會有DJ助興。肯定也還會有許多年輕人和老年人會納悶,這裡以前的日本百貨商店又去哪裡了。
那是2010年11月,在整體商業環境不太好的背景下,Forever 21卻在迅速擴張,而且它還成為了快時尚領域最令人興奮的品牌。當時的梅耶,就主要負責為Forever 21在最佳的地理位置尋找最大的門店空間。
所以,他站在第五大道上,時不時地環顧四周。他似乎在尋找某個人,而那個人似乎也映入了他的眼帘。這個人就是張東文(Do Won Chang),他和妻子張金淑(Jin Sook Chang)於1984年在美國洛杉磯成立了Forever 21這個服裝零售品牌。
梅耶在Forever 21擔任高管已接近十年,包括他在內的幾乎所有員工,都會叫張東文夫婦為張先生和張太太。「張先生找你。」一個人跑到梅耶面前說。「我該走了。」梅耶告訴本報記者說。他下周會去洛杉磯嗎?「我們從來都不知道接下來要去哪裡。」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梅耶去了許多城市,包括中國香港。據梅耶公開自豪地透露稱,Forever 21在香港銅鑼灣開設了一家最貴的門店,每個月租金都高達140萬美元。香港的門店,還不是最大的。最大的門店,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中西部城市弗雷斯諾(Fresno)的一家門店,整個門店面積大約是15萬平方英尺(合約1.39萬平米)。
到2012年底,梅耶離開了Forever 21,隨後他任職於優衣庫(Uniqlo),擔任美國地區運營總監。但在那之後,Forever 21的門店擴張步伐也越來越快了。在倫敦、布拉格、華沙、布加勒斯特、貝魯特、吉達、東京、上海、北京、馬尼拉、裡約熱內盧、聖地牙哥、開普敦和雪梨等城市,也出現了更多的開業派對、剪彩儀式,當然還有更開心的房東。
2014年,在其鼎盛時期,Forever 21的營收甚至高達40億美元。就公司架構而言,Forever 21基本上是一個集權制的企業,而且張東文夫婦擁有其99%的絕對股份。在主流商場中,幾乎都能看見Forever 21的身影。
張東文與女兒琳達,圖為2010年Forever 21新門店開業照片。圖片來源:JAMIE MCCARTHY/GETTY IMAGES
隨後,到2016年時,Forever 21在美國的門店多達522家,全球其它43個國家也有超過200家門店,但那個時候,Forever 21也開始遇到了麻煩。
當年,銷售業績平平,其還偷偷地關停了一些門店。張東文還以個人名義向公司提供了1000萬美元的借款,連他在公司擔任管理人員、將來有一天可能會接管公司的30歲出頭的兩個女兒,琳達(Linda)和艾斯特(Esther),也分別以個人名義向公司提供了500萬美元的借款。此外,Forever 21還向一家菲律賓公司借款1800萬美元,但這筆借款幾乎沒人知道。
Forever 21全球各地光鮮華麗的門店基本都位於城市中心,門店租金高昂,但門店盈利水平卻不高,其品牌的宣傳價值也在逐漸消失。
對此,琳達和艾斯特兩姊妹也計劃成立Riley Rose美容品牌,主打來自韓國的彩妝產品。所有的Riley Rose門店裝修風格都是「千禧粉」Instagram風。然而,由於彩妝行業競爭激勵,Riley Rose也是虧損狀態。
2019年初,Forever 21將其位於洛杉磯的總部和分銷中心出售,據稱最終成交價為1.66億美元。隨後,再通過租賃的方式,繼續使用其原有的辦公領域,同時將所有的倉庫都搬遷至了更便宜的地段。到2019年中旬,Forever 21就開始出現了現金流短缺的問題。
2019年9月,Forever 21申請破產。這個結果,不僅是多年的錯誤抉擇所直接導致的,而且還與更深層次的誤解有關。這些誤解,既包括對零售行業變化的認知不足,同時又包括對這個行業通俗常規的誤解。
Forever 21關停了加拿大和歐洲的所有門店,亞洲和拉丁美洲的門店數量也在銳減。在美國,Forever 21還將關停111家門店。然而,這些門店的房產所有者,特別是美國幾大地產巨頭,比如布魯克菲爾德地產(Brookfield Properties)和西蒙地產( Simon Property Group LP)卻不希望它關停所有門店。
如果Forever 21能夠存活下來的話,那肯定門店數量和員工數量都會減少,同時還需要更多可管控的經營目標。但這種不太可能的未來,主要則要取決於張東文夫婦是否能放棄實際控制權。否則,Forever 21可能未來也沒有太大的翻盤希望。
如今,張東文夫婦仍在各自的辦公室裡辦公,人們很少看見他們倆在一起。在公司內部,甚至在供應商圈子裡,有多年的傳聞稱,張東文夫婦早已分居。張東文負責公司的運營,而張金淑則負責銷售。他們倆夫妻各自有一個助理,亞歷克斯·玉(Alex Ok)和金盛恩(SeongEun Kim)。他們也是一對夫妻,都是韓裔美國人,而且他們倆也喜歡別人稱他們為先生和太太。
在上個世紀90年代,亞歷克斯·玉還在經營服裝生產生意。那時,Forever 21是他們最大的客戶之一。2002年,張東文夫婦隨後邀請亞歷克斯·玉加入Forever 21並且擔任總裁一職,同時還給予他1%的股權。2008年,金盛恩也加入了Forever 21,協助張金淑從事銷售相關工作。張東文夫婦還鼓勵亞歷克斯夫婦搬到其居所附近的地方居住。據有關地產信息,亞歷克斯夫婦曾斥資340萬美元,在比弗利山莊購置了一套房產,那裡離張東文夫婦的家開車只需要6分鐘。
2009年,Forever 21的四人高層圈子又多了兩名新成員:張東文夫婦的兩個女兒。琳達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的商科專業。在加入Forever 21負責市場營銷工作之前,她曾在美林銀行(Merrill Lynch)擔任過分析師,也在連鎖家具商店(Pottery Barn Inc)做過採購。如今,她是Forever 21的執行副總裁。而她的妹妹艾斯特,畢業於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如今是銷售副總裁。
針對本報就本篇文章提出的採訪請求,Forever 21拒絕所有高管接受採訪。然而,根據破產申請文件,張東文夫婦可能遭遇了他們從來沒有經歷的處境,而且還有數十人分享了他們在Forever 21工作或者與之合作的經歷。這些人都要求匿名,他們大多數人也跟Forever 21籤訂了保密協議。
張東文夫婦的品牌,主打亮點是迅速跟上潮流,而且價格低廉。其品牌所銷售的衣服,很少看到單價高於60美元的情況。無論是時裝秀或時尚博客,還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Instagram,只要你看到新潮的衣服,很快就能在Forever 21找到相同款型。你甚至可以買回來只穿幾次,當然也可以穿完即棄,然後再買新的。
Forever 21幾乎每天都會上新產品,這也是吸引客流的策略之一,無論對Forever 21,還是對商場而已,這種做法都是非常利好的。就線上商城而言,Forever 21的線上購物設計並不算太友好,而且也完全沒趣,這對Forever 21來說,算是一個弊端,但反過來,對商場來說,卻是一個利好點。
另外,對於快時尚領域,還需要找到一個竅門:這些衣服都應該是當下潮流款,但只需要是原版的廉價複製品即可。過去20年以來,包括黛安·馮芙絲汀寶(Diane von Furstenberg)和安娜蘇(Anna Sui)等時裝設計師,以及奢侈品品牌古馳(Gucci),在聯邦法院提起了至少250件關於Forever 21涉及智慧財產權侵權的訴訟。
據紐約福特漢姆大學(Fordham University)時裝法律研究院(Fashion Law Institute)院長蘇珊·斯卡菲迪(Susan Scafidi)稱,僅僅在2019年,就有數十起針對Forever 21的法律訴訟。斯卡菲迪還將作為專家證人,出庭參與阿迪達斯針對Forever 21提起的版權侵犯訴訟案件的作證。
對於這些法律訴訟,Forever 21大多數都能擺平。2010年,梅耶曾透露稱,「他們會回顧所有的索賠條款,並且會酌情仔細分析後再去解決。」
隨著張東文夫婦的門店擴張規模,從第一家門店擴張到10家,再到100家,最後幾乎大約800家,他們倆也在這個過程中,創造了一種特殊的企業文化:核心權力幾乎掌握在幾個人的手中。
張東文會親自審核每一筆開支,而張金淑則會親自把關每一件衣服。公司的大部分信息,幾乎很少會流出核心管理圈層,而部門之間的交流也極度有限。據Forever 21的司齡較老的中層管理人員稱,張東文似乎從來都沒來過他們的辦公室,也沒有跟他們發送過郵件。
張金淑的辦公區域,還設有幾道門禁,只要不是直接向她報告的員工,都無法進入這些領域。據已經離職的前管理人員稱,張金淑甚至都不允許到公司拜訪的銀行家在大樓過道裡隨意走動。
總的說來,張東文夫婦似乎是高高在上的。員工幾乎沒見過他們,或者直接收到他們的郵件等信息。他們的信任圈僅局限於極小部分群體,其中大多數都是韓裔美國人,或者是其福音教會的成員,包括分銷中心負責人、IT部門負責人、張東文的執行助理金傑(Jay Kim)以及亞歷克斯·玉夫婦。
然而,走進張東文夫婦的核心圈層,並不意味著就可以拿到「免死金牌」。曾經,也有核心圈層的高管,甚至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就收到了辭退信或者降級處分。
「坦率來講,我並不認為這種管理模式有多好。但這種現象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了。」零售諮詢公司McMillanDoolittle的高級合伙人尼爾·斯特恩(Neil Stern)稱。他同時也提到了管理經驗豐富的人員進入公司後又離開的情況,稱「在家族企業工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到最後,基本上所有的控制權都掌握在老闆的手中。」
早在本世紀初,張東文夫婦就考慮過上市問題,不過最後還是否決了。據梅耶透露稱,他們還是希望可以「隨心所欲」地管理自己的企業。
但外界卻有不同的看法。「實際上,當時有許多銀行都在接洽他們,並且希望讓他們成功上市。」加州時裝協會(California Fashion Association)主席伊爾澤·梅特傑克(Ilse Metchek)稱。然而,她和其它人也提到,這些銀行都向他們提出了大量關於公司是否能實現透明化經營的問題。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百貨商場市場前景不樂觀的情況下,張東文夫婦甚至考慮過將Forever 21打造成百貨商場的計劃。當時,Forever 21還瘋狂地拿下了芝加哥、休士頓、拉斯維加斯、費城以及美國其它十多個城市的待租商鋪。
「他們的投資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而他們對待租商鋪的胃口也好似飢不擇食。不過,對商鋪所有人而言,只要有錢收,這筆交易他們還是會做的。」美國券商BTIG的常務董事吉姆·沙利文(Jim Sullivan)稱,「當他們想要超大門店時,你能為他們提供這樣的商鋪就行了。」
然而,要開設這麼多超大門店,實際上比張東文夫婦想像的要困難得多。此外,要管理經營好在全球六個大洲幾十個國家的所有門店,也還需要他們所不具備的專業知識。在公司發展鼎盛時期,洛杉磯有20個人都在監管著整個公司業務。
年度銷售計劃也不是按照前一年實際商品銷售數量來定的,而是基於出貨量來定。據多位已經離職的前管理人員稱,張金淑和金盛恩會召集銷售會議,會上聽取有關銷售數據和市場的情況,但這一切似乎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她們更傾向於她們的直覺。
破產申請文件還提到,他們某一年的下單量可能過量,下一年可能又會出現短缺,這也是典型的鐘擺效應(pendulum effect)。
2018年,他們的下單量就出現了過量的情況。倉庫經理還抱怨稱,倉庫根本無法容納每天需要出貨的產品。於是,他們有些人就把一箱一箱的衣服堆進了更衣室。但最後,他們還是得需要將它們再次運回分銷中心。在這個過程中,就經常出現衣服丟失的情況。
據多位前管理人員稱,有時候, 張金淑和金盛恩還會故意拖欠貨款,或者是在未付貨款的情況下將未出售的商品原路退回給供應商。這些行為,都是供應商所鄙視的不良商業行為。
對小型供應商而言,這些不良商業行為,可能會給他們帶來財務方面的壓力。而對至少一家韓國供應商而言,它甚至讓其業務直接倒閉。據有關媒體報導和相關政府文件記錄,2018年,由於遲遲未收到Forever 21的貨款,韓國光林貿易公司(Kwang Lim Trading Co)在首爾申請破產。
Forever 21為了節省成本而關停位于田納西州城市孟菲斯(Memphis)的地區分銷中心後,該中心所有的商品都轉移至了洛杉磯分銷中心。在張東文夫婦或者亞歷克斯·玉夫婦其中一人過目之前,這些商品都只好堆砌在擁擠的倉庫中。到最後發貨到門店,可能需要數周時間。但這幾周時間,在快時尚領域,則更似幾個月。於是,為了彌補這一時間損耗,總部有時候也會連夜把商品運輸至門店,但這往往會耗費更高的成本。
由於總是匆匆忙忙,以及(或者)愛財如命,Forever 21挑選的進口代理,似乎總是會忽略某些重要細節。據前管理人員透露,曾經有運輸至巴西的貨櫃,因當地公司沒有進口鞋類商品的許可,導致當地海關遲遲不予放行。當地員工只好在貨櫃中翻來翻去,挑出其中的非法商品並銷毀。此外,在運輸彩妝產品至巴西和墨西哥時,Forever 21也曾經歷過類似事件。
然而,張金淑和金盛恩都沒有對此調整過產品策略。她們甚至還為所有門店都下單採購了羽絨服,絲毫不顧北方似冬天,但南方似夏天的實際情況。此外,她們還採購了過於暴露的衣服投放至中東地區和拉丁美洲地區的門店,同時也採購了不少加大型款項投放至亞洲地區的門店。
「針對特定市場有針對性地提供相應商品,可能是精細化商品的體現之一。然而,在Forever 21的門店中,卻看不到相關體現。」沙利文回應稱。
在Forever 21成立之初時,它是美國服裝品牌蓋璞(Gap)的全新廉價競品。然而,瑞典服裝品牌海恩斯莫裡斯(H&M)以及西班牙服裝品牌颯拉(Zara)又在美國鋪天蓋地地開設了門店。當Forever 21進軍歐洲市場時,英國快時尚品牌TOPSHOP和愛爾蘭服裝品牌Primark早已在歐洲市場紮根。
此外,快時尚品牌Fashion Nova、英國時尚服飾及美妝品牌Asos和其它許多僅推出在線商店的品牌,都以非常快速的方式向市場投放全新產品。對Asos的忠實消費者而言,Forever 21在他們心中,可能就等同於Gap。
近幾年來,張東文夫婦還面臨著另一個嚴峻問題:快時尚行業的衰落。越來越少的人會選擇購買即穿即棄的衣服。衣服質量太遜色,對環境的危害又過高。
「為什麼Forever 21就認為未來和過去的觀念是一致的呢?他們應該看看行業其它競爭者,了解別人的經營策略。」斯卡菲迪說,「Forever 21似乎沒有關注時尚領域對全球變暖和環境汙染方面的全新共識。」
雖然Forever 21從2019年開始也發起了衣物回收計劃,但不同於行業其它競爭者,它們仍然缺少一種生態意識。
所以,在消費者逐漸失去對快時尚的興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於在線購物的背景下,Forever 21在超過自身能力範圍的情況下快速擴張,最終也導致積壓大量一直按原價銷售的衣物。對大多數服裝品牌商而言(實際上可能是除了Forever 21之外的其它所有品牌商),他們都會不斷地調低商品價格,直到產品銷售出去為止。庫存就好比牛奶一樣,它的保質期本來就不長。
對於Forever 21所處的困境,張東文似乎有不同的做法。大多服裝零售品牌都會把庫存(這也是其唯一的有形資產)當作貸款擔保品。如果把商品價格調低,那其價值就會相應減少,公司貸款金額也會隨之減少。所以,張東文的做法是,寧願積壓在倉庫賣不出去,也堅決不打折。從短期來看,他的策略可能有用,但從長期來看,Forever 21也許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然後就到了去年春季。當時,Forever 21新聘了公司的財務長布拉德·瑟爾(Brad Sell)。3月份,張東文收到值得引起重視的財務報告:銷售情況相比前一年下降了大約20%。更有意思的是,張東文當時還計劃新開更多的門店。最後,在新任財務長的建議下,他決定關停100家門店。同時,他還解除了一部分供應商的合作關係。
張東文和亞歷克斯與各供應商溝通,成功地縮減了一定量的訂單。然後,他們還試圖跟門店產權所有者溝通。
自梅耶離職後,賈汀·馬霍特拉(Jatin Malhotra)接任了其職務,繼續負責Forever 21的門店地產有關事宜。他曾說服張東文,建議他關停歐洲和亞洲最不盈利的門店。此外,馬霍特拉還針對繼續營業的門店,跟相應產權所有者協商了非同尋常的約定。
Forever 21的房租不再以固定金額繳納,而是根據營收的一定比例來計算。如果Forever 21經營情況改善的話,那這筆交易的成本就太大了。但實際上,最後Forever 21也的經營情況也沒改善。從2018年秋至2019年秋,其在加拿大、歐洲和亞洲的門店,每個月總計虧損約為1000萬美元。
在美國本土,Forever 21與各方的談判也不是很順利。就租金而言,Forever 21每年需要支付的金額大約是4500萬美元,其中約50%都支付給了西蒙地產和布魯克菲爾德地產。據掌握有關談判動態的人士透露,馬霍特拉還跟這兩家地產公司談判過,並且還討論過他們可以如何幫助Forever 21保持穩定的經營。
比如,他們甚至可以考慮持有Forever 21一定的股份,就像之前在美國青少年服裝品牌Aeropostale經營不善的情況下持有其股份一樣。當時的這個做法,的確有效,後來Aeropostale的經營狀態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因此,西蒙地產和布魯克菲爾德地產都願意再次考慮這個方案。只不過,馬霍特拉告訴他們稱,無論是什麼結果,張東文夫婦都需要擁有公司的實際掌控權。
去年年中,馬霍特拉和張東文一起飛往紐約,與這兩家地產公司會談,但最後也沒有達成任何協議。7月,Forever 21向他們提出緊急租金減免申請,只針對接下來兩個月的事件。但兩家地產公司都堅持聲稱,必須先看到Forever 21改善經營情況的有關方案。到最後,由於沒見到這些方案,他們也拒絕提供任何幫助。
在Forever 21,馬霍特拉曾經也受到了張東文的重用。他非常年輕,而且精力旺盛,也非常積極地去跟進處理新開設門店的有關事宜。張東文甚至還把他當作親生兒子來對待。然而,據相關人士透露,由於公司困境越來越突出,張東文也開始出現了質疑,甚至也開始不信任馬霍特拉了。於是,他又轉向去求助他的女兒琳達。
琳達找了拉扎德(Lazard)資產管理公司,同時還委託了幾位顧問和律師,一起來探討如何重組公司,並且保證其仍然是受其家族成員控制的企業。馬霍特拉後來也離開了公司。
據公司管理人員透露,當他們接近張東文時,張東文告訴他們,他不想和任何人討論公司業務。這真的是太令人沮喪了!
到最後,申請破產,也許是不得不走的一步。但有關顧問卻希望,由於公司已經申請了破產,所以他們希望可以與貸款機構達成一項協議,從而可以對外公布。然而,由於張東文夫婦的經營方式,這項事件也沒那麼簡單。
據前管理人員透露,Forever 21已經好幾年都沒有更新其內部軟體了,而且內部會計和物流系統也完全是一團亂。在收到供應商供貨後,如果張金淑還和供應商討價還價,甚至取消訂單的話,那起碼要花數月的時間,才能理清有關信息。此外,一些門店有時候還會自主地轉運庫存商品,倉庫中也有堆了甚至幾年的舊款衣物庫存,還有的庫存衣物可能就直接找不到了。
然而,Forever 21卻否認,其經營並非如傳聞的那般混亂,並且也再次向門店所有者尋求協助。如果張東文夫婦願意讓出公司控制權,那Forever 21所面臨的困局也許還能得到控制和改善。但遺憾的是,張東文夫婦咬死不肯接受。
2019年09月29日,Forever 21申請破產之日,仍然沒有達成任何實質協議。就在幾天前,西蒙地產已經更換了Forever 21位於休斯頓Galleria購物商城門店的門鎖。就租金方面而言,Forever 21仍需向西蒙地產支付大約14.8萬美元的租金。在破產談判過程中,Forever 21已經跟西蒙地產協商減免了全美各大門店大約1億美元的租金。
其旗下的彩妝品牌Riley Rose門店也開始紛紛退租,並且關停了獨立網站,有關經營還將直接與Forever 21合併。如果真要破產的話,也沒人直到失業員工會得到哪些補償。
「我們只希望,他們現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公司上上下下所有員工而考慮的,而不是為了保護他們的財產不受損失。」一位來自Forever 21位於加州貝克斯菲爾德(Bakersfield)的門店員工安德魯·阿普頓(Andrew Upton)說。同時,阿普頓也與其他勞工活動人士一道,加入了名為「尊嚴團結(United for Respect)」等多個工會組織。
另一方面,Forever 21仍然陸陸續續收到來自供應商的貨物,其中還包括與電子遊戲《守望先鋒》(Overwatch)和拉丁偶像男團CNCO合作推出的聯名產品。法律訴訟方面,歌手愛莉安娜·格蘭德(Ariana Grande)之前聲稱Forever 21因為在其推廣活動中使用了 一名和她長相酷似的模特,而起訴Forever 21侵權,同時還索賠1000萬美元,但也因破產申請而暫時擱置了。此外,阿迪達斯提起的訴訟也暫時擱置了。
2010年,琳達向《商業周刊》(Businessweek )透露稱,她父母殷切地希望她和妹妹能夠快速學習掌握經商之道,以便他們退休後可以接受家族企業。
如今,即便面臨如今的困局,確保他們在Forever 21的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話)股份,仍然是張東文夫婦的首要任務。公司新聘了一位營運長。經顧問團的建議,還專門增設了一位首席重組官。另外,董事會也新增了三名成員。其中一位負責兼併事宜,一位負責電商業務,另一位則是梅耶。雖然他已經離職,但是張東方夫婦和地產公司仍然相信他。
到12月底時,面對年底購物打折季期間的銷量疲軟,Forever 21實在沒有辦法扭轉局面,所以對外公開宣稱,其聘請了一位曾經在連鎖餐飲品牌塔可鍾(Taco Bell)做營銷的專家,來幫助Forever 21迅速扭轉局面。
美國聯邦破產法第十一章有關條款的目的,就是在公司重組期間讓公司不必遭受來自債權人的壓力。當然,公司的重組方案,至少要償還債權人一定的投資款,或者允許他們在重組企業中持有一定股份。如果債權人不同意重組方案的話,他們可以強制對公司清算,之前美國玩具反鬥城(Toys R Us)就有這樣的經歷。如果公司所有人不願意放棄其股權的,那可能就會導致僵局的出現,正如Forever 21所面臨的局面一樣。
在美國伊利諾州的小城皮奧裡亞(Peoria)、亞利桑那州城市皮奧裡亞(Peoria)俄亥俄州比弗克裡克(Beavercreek)以及新澤西州城市布萊克伍德(Blackwood)等21個城市,Forever 21在當地的門店均關停了,這還只是截止去年11月的數據。隨後一個月,還有更多門店也關停了。
2020年1月底,將是眾多服裝品牌公司發布前一年財報的時間,屆時,在加利福利亞,就可能有至少十多家Forever 21門店會關停。
不過,這家公司計劃從2月開始重新啟動有關業務。截至目前,沒有任何向Forever 21注資或者兼併收購消息出現。只要張東文夫婦仍然在他們的辦公室裡,恐怕也不會有人向他們注資或者去收購Forever 21。
(來源:36氪神譯局 譯者: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