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7部春節檔電影20分鐘內先後宣布撤檔,全國影院按下暫停營業鍵。7月20日,關門歇業180天的電影院終於開門了。據悉,重啟首日,全國影院實現票房超過300萬元。
7月26日,影院重啟滿了一周。據貓眼提供數據顯示,截至當日18時,影院復工首周全國累計票房突破億元。隨著觀眾進場觀影信心恢復,報復性觀影會來嗎?
影院重啟首周票房過億元
停擺180天之後,電影院終於迎來復工之日。7月20日,沉寂180天的電影院開始有序恢復營業。
有數據顯示,截至當日20時,票房收入突破300萬元,出票12.91萬張,觀影場次1.03萬場。據悉,當日上映的22部影片,多數為重映。《尋夢環遊記》以10.5%的上座率,拔得頭籌。其實,在此之前的7月16日,獲得復工消息的電影圈就沸騰了:各種影片相繼定檔期、各路明星發起「重返現場」倡議、上海國際電影節也發布排片公告……
從7月20日復工首日票房來看,《第一次離別》《誤殺》《尋夢環遊記》《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五部影片排名前五。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第一次離別》屬於新片上映,其它幾部影片都是老片。
從影院復工首周的收入比例來看,觀影主力人群來自一二線城市。不過,目前大部分觀影人更在乎上映的電影,而不止是為了去電影院看電影。目前,新片供給不足,大部分老片在網絡上都能看到,這使得觀眾去影院觀影動力不足。
正因如此,影院復工首日1.09億元的票房,尚不足去年7月20日單日2.48億元的收入。對此,有業內人士稱,從目前的上座率和票房情況來看,電影院的尷尬之處在於:開門也虧,不開門也虧。單日票房收入要想重現昔日輝煌,或許還要等待。
影視產業能否從谷底爬起?
過去近半年時間,電影產業進入「休眠期」。這段時間裡,行業上下遊各大電影公司、宣發公司、發行院線,可以說,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感受到了寒冬,經歷了一輪洗牌。有報導稱,2020年1到6月,全國有321家影視相關企業吊銷或註銷。
在A股市場,由於影院停擺,影視股行業也表現弱勢。其中,22隻影視股股價走勢弱於同期大盤指數走勢。時至今日,電影院「關門」已差不多180天,如此長的停業時間,也令資本市場的影視公司度日如年。不過,自6月初以來,關於影院重開的各種傳聞,讓影視股提前開啟上漲步伐。截至7月20日,A股市場30家影視公司中,有26家股價錄得上漲,漲幅最大的接近翻倍。7月20日當日開盤,A股影視板塊迎來普漲。其中當代文體、華錄百納等個股直接漲停。
對影視行業來說,不復工就沒有希望,但復工了也是一場硬仗。雖然影視行業仍處在谷底,但隨著觀眾觀影意願提升以及政策支持,頭條菌相信影視行業恢復昔日繁榮指日可待。
從政策支持層面來看,目前,對院線行業的資金扶持政策正陸續出臺。4月3日,有報導稱,免徵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以及其他財稅優惠政策正在研究過程,其中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佔票房收入的5%。毫無疑問,一系列利好政策將在復工後減輕院線經營壓力。
此外,觀眾對電影的熱愛,為影院復工之路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有調查顯示,近9成觀眾期待能重回影院。對於缺席檔期的大片,觀眾還是抱持期待的心情。隨著國慶檔開啟,電影院防控越來越常態化,有機構預計上座率將恢復到往年同期水平,到時候,上半年積壓的優質電影將扎堆上映,電影板塊有望迎來遲到的「報復性消費」。
在頭條菌看來,無論期待的報復性觀影來不來,只要影院開門迎客,影視行業的復甦就值得期待。經歷過寒冬之後,影視行業有望從谷底再度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