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標叔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即使到了現在,蛇口工業區微波山下依然豎立著這樣的標語牌。
圖源:網絡
1979年初寶安撤縣設市,由惠陽地區代管,定名「深圳」。1980年8月26日,深圳成立經濟特區。
剛成立的深圳市並沒有突出優勢,只能拼速度、搶時間、提效率,從最基本的人力上改善自身經濟情況。
1979年9月,香港前特首梁振英跟隨香港「促進現代化專業人士協會」,來深圳講解土地、房地產和規劃有關的實踐經驗。
此後,深圳開始了很長時間的「學習香港期」,最為顯著的就是房地產。自1981年試點商品房以來,從最開始「小漁村」時房價的1000元/㎡,到今年7月新房均價的57904元/㎡(中原地產數據),已累計上漲了近58倍,漲幅秒殺全國所有城市,沒有之一。
圖源:網絡
-01-
充當先行者的深圳
(1980-1999)
1979年,深圳市成立之初,國內還沒有商品房的概念,連房地產公司都沒有。
1980年建設中的深圳特區,圖源:網絡
時任深圳市房管局副局長的駱錦星,接到上級命令:一年內竣工兩個小區,240套,總計2萬㎡,作為幹部宿舍。
為完成任務,駱錦星想出「港商出資合作建房」的模式,即:深圳出地、港資出錢,合作建房,利潤分成。
1980年1月1日,駱錦星與港商劉天就籤訂了中國第一份合作建房合同;1月8日,深圳成立了國內第一家房地產公司——深圳經濟特區房地產公司(現深房集團)。
駱錦星(右一)與劉天就(右二),圖源:網絡
1981年,深圳首個商品房項目——東湖麗苑建成,也是國內第一個商品房項目。
單價2730港元/㎡,折合人民幣1000元/㎡,第一期推出的108套房源被搶購一空。
當時深圳商品房市場開始萌芽,但經濟情況還很差,100元已經是高收入,1000元/㎡的房子幾乎都賣給了香港人。
第一個商品房小區東湖麗苑,圖源:網絡
一個很主要的原因來自政策——「每套房配備3個深圳戶口名額」,大部分買房的香港人為了將內地農村的親友轉換為城市戶口,而且深圳房價相較於香港便宜很多。
在深圳商品房開發的經驗上,1984年中央確定了「推行住宅商品化」的思路,逐步擴大商品化住宅建設。
1987年,深圳房價由年初597-720元/㎡,漲到年末650-920元/㎡,半年後又漲到1700-2200元/㎡。
這年12月1日,深圳敲響第一聲土地拍賣槌,中國地產界迎來首次土拍。
1987年,駱錦星以525萬元高價拍下深圳第一塊土地
圖源:網絡
當年駱錦星以525萬高價拍下國內首宗土地產權50年的住宅用地,第二年,這塊土地被建成東曉花園,1600元/㎡的售價,不到一小時售罄。
1988年,第一次全國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10月,深圳開啟土地財政時代。
《深圳經濟特區住房制度改革方案》規定:1986年6月1日前竣工的房子成本價為264.15元/㎡,此後建的房為397元/㎡,1991年後建的新房準成本價調整為480元/㎡。
若要取得房子的全部產權,還須支付土地開發費137.6元/㎡。
圖源:網絡
1990年,深圳住宅結構從單一的統建樓轉向方正舒適的經濟實用風,順時代潮流的海富花園三期富春閣建成,4510元/㎡的售價成為當年的價格高地。
海富花園三期富春閣廣告,圖源:網絡
1991年4月1日,《深圳特區報》第2754期頭版刊登《推動房改繼續深入:確定新房房價,調整老房房價》一文,房價開始頻繁出現在大眾生活中。
1991年4月1日《深圳特區報》版面
圖源:網絡
1992年,鄧小平第二次南方談話後,深圳經濟大熱,房價第一次突破1萬/㎡。
當年5月,羅湖國貿旁的天安國際大廈發售,以最高達2萬港元/㎡的售價,開創當時國內外銷樓宇的最高紀錄。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圖源:網絡
當時,羅湖的房價最貴,均價4000元/㎡,職工平均月工資只有400多元,房價與工資比為10:1。為確保人們能買得起房,很多項目在宣傳廣告上標註「部分提供銀行按揭」。
除羅湖外,房企開發的腳步逐漸邁向其他區域。
1993年,一則「福田市中心的一朵奇葩」的廣告出現在報紙上,華景花園大廈開始出售,起價6688元/㎡,可按揭。
華景花園大廈廣告,圖源:網絡
1994年,深圳還有關內關外之分,一道「二線關」將兩地分隔,進入關內需辦理通行證。即使通行如此複雜,依然阻擋不了房地產開發的步伐。
龍華錦綉花園以1900元/㎡起的價格問世,即使在關外依然賣得火熱。
錦綉花園廣告,圖源:網絡
1996年,寶安華安苑以均價2348元/㎡入市,送藍印戶口3-4個,並聲稱是「96年最後一次入戶機會」。
華安苑廣告,圖源:網絡
1998年,又稱為「中國房地產市場化元年」,這一年福利分房取消,商品房成為主旋律,深圳房地產從此完全走上市場化軌道。
1999年,深圳房價均價約5004元/㎡,職工平均月工資1726元,房價與工資比2.9:1。
-02-
深圳第一個黃金十年
(2000-2009)
千禧年之後,深圳開啟帶有「深圳風格」的十年。
圖源:見水印
2000-2004年間,深圳樓市連續保持平穩運行態勢,房價穩定在6000元/㎡之內,工資水平由1920元/月上升至2661元/月。
2001年底,紅樹灣地王(三幅地塊,總面積24萬㎡)拍賣總價高達22.35億,樓面地價為3055元/㎡,宣告深圳的黃金十年正式開始。
華僑城借波託菲諾正式提出「旅遊地產」口號,8500元/㎡的價格比當年均價5517元/㎡高出近3000元。
華僑城波託菲諾廣告,圖源:網絡
2003年,國務院明確將房地產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並下發《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這份文件被稱為「房地產調控始祖」。
同年,寶安和龍崗取消購房入戶,「買房就可入戶深圳」成為過去。
2004年,深圳迎來地鐵時代,置業方向開始西移,被稱為「關外地產年」,房價隨著地鐵的進入開始上漲,均價為5980元/㎡。
香蜜湖地塊以9.3萬/㎡、總價9.5億拍出,成為深圳首個樓面地價超出平均樓價的地塊。一年後香蜜湖1號以7萬/㎡起的價格開盤,32套底價在3000萬以上的別墅不到10分鐘全部賣完。
香蜜湖1號廣告,圖源:網絡
這一年,著名的紅樹西岸以均價2.5萬/㎡刷新深圳房價紀錄,這個項目就是三年多前紅樹灣拍出的天價地塊。
紅樹西岸廣告,圖源:網絡
2007年,深圳樓市出現巨大漲幅,房價從1月10872元/㎡到10月17350元/㎡,漲幅高達70%,全民開始炒房。「9.27房貸新政」後成交劇烈下滑,全年均價為13370元/㎡。
2007年,深圳會展中心某樓盤開盤現場
圖源:見水印
2008年金融海嘯來臨,深圳房價進入低谷期,新房成交均價12800元/㎡,同比下跌4.4%,不少樓盤價格跌幅甚至達到50%。
最典型的莫過於金地梅隴鎮,2007年項目二期開盤報價1.8萬/㎡,2008年項目四期開盤,卻打出「6670元/㎡起放肆觸底」的口號。
金地梅隴鎮四期廣告,圖源:網絡
2009年,在救市政策刺激下,深圳樓市開始復甦。9月,深圳正式進入房價「2萬時代」。12月,深圳商品住宅成交均價達到23094元/㎡,環比上漲17.95%,同比上漲85.81%。
自此,深圳房價開始一路飛奔。
-03-
迅猛發展與最嚴調控並存
(2010-2020)
這十年,深圳樓市表現出驚人的成績,總結為三個「最」:房價上漲最瘋狂、發展建設最快速、政策出臺最多。
2010年,深圳均價20297元/㎡,中央出臺過三次政策調控:
標準地產研究院製圖
2011年,「新國八條」規定:二套房貸首付比例提至60%,貸款利率提至基準利率的1.1倍。10月,深圳在重點城市中成交量同比跌幅最大,達65.03%,均價19469元/㎡。
2013年,房價增長至21626元/㎡。
標準地產研究院製圖
2014年,深圳均價23973元/㎡,同比上漲11%。「930」房貸新政後,各地陸續鬆綁限購政策,首套房結清貸款家庭,買二套可按首套房貸政策執行。
2015年,隨著央行連續降息、降低房貸首付比例,深圳房價急速上漲,商品房均價42476元/㎡,比上一年近乎翻了一倍。
「330新政」之後,南山破「7」,福田破「6」,坂田破「5」,布吉破「4」。
光明1號更是以17500元/㎡的開盤均價成為光明「最貴盤」。
光明1號廣告,圖源:見水印
2016年,深圳先後出臺兩輪政策調控「325新政」和104「深八條」,接踵而來的調控政策卻導致房價暴漲,9月的單日成交均價甚至接近8萬/㎡。典型的小區就是華僑城新天鵝堡,當年9月27日開盤均價14萬/㎡,成為當年最貴的小區之一。
2017年,全國發布了246條樓市調控政策,銀行多次調高房貸利率。深圳在這一年的新房成交量僅2.58萬套,創下本世紀歷史最低水平,成交均價為54445元/㎡,環比上升1.9%。
2018年,全國大約發布了450條樓市調控政策,刷新歷史記錄。僅上半年,深圳全市住宅共成交46508套,環比下跌6.79%,同比上漲17.73%,新建住宅均價約54071元/㎡。
著名的「5000萬蹲」也出現在這年,招商雙璽時光道以12.12萬/㎡的均價入市,總成交價近70億。
「5000萬蹲」,圖源:網絡
2019年,適逢深圳建市四十周年,「大灣區規劃綱要」、「先行示範區意見」等政策利好的到來,推動深圳樓市迎來「小陽春」。
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市累計銷售新房住宅372.44萬㎡,同比增加27.4%,成交套數37882套,同比增加28.9%,成交均價約56000元/㎡。
圖源:見水印
時間回到2020年,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城市樓市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但深圳並未受到太大影響,從3月開始,深圳樓市呈現持續上漲的態勢。
根據貝殼找房數據顯示,二手房方面,深圳整體均價從今年3月60395元/㎡漲到了8月67513元/㎡,半年不到的時間,漲幅達11.8%。
圖源:貝殼找房
再把時間拉長看,去年9月至今,深圳二手房漲幅達到17.31%。
全市範圍看,寶安的漲幅最大,從去年9月59969元/㎡上漲至今年8月76747元/㎡,一年時間價格上漲16778元,漲幅達27.98%。
即使是漲幅最小的大鵬,也從33870元/㎡漲到36697元/㎡,漲幅8.35%。
標準地產研究院製圖
再把範圍縮小,百花、八卦嶺、寶中等都是熱門區域。
樂有家數據顯示,寶中從去年68775元/㎡的均價上漲至今年84513元/㎡,漲幅達到22.88%。
而百花、八卦嶺兩個片區因學位優勢,房價也一直處在高位。樂有家數據顯示,百花去年二手房均價101918元/㎡,今年已漲至143930元/㎡,漲幅41.22%。
八卦嶺也從去年的57790元/㎡漲到了88210元/㎡,漲幅在52.64%。
當然還有一個熱點片區備受矚目,深圳灣的二手房價也有很大提升。從去年164538元/㎡上漲到現在198199元/㎡,漲幅達20.46%。
卓越維港就是深圳灣房價的代表之一,目前小區均價是187270元/㎡,比片區均價高出47862元/㎡,同比去年161753元/㎡的價格,漲幅為15.76%,目前共有8套房源在售。
圖源:樂有家
同片區的寶能太古城,也將房價掛到了199553元/㎡,成為高房價的佼佼者。
圖源:樂有家
但房價過快發展多少會給大眾心理帶來不好的影響。今年7月,為有效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維護市場穩定,深圳市住建局等部門公布了「715新政」。
圖源:深圳中原工商鋪部
回顧歷史可以看出,深圳樓市有過三次暴漲,分別是:90年代初、2005-2007年、2015-2016年。
40年的房價變化,其實是對深圳成長與發展的見證。相信未來的深圳會越來越好,隨著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建設的深入發展,能早日成為世界經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