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覓食,除了參考各種餐廳排行、旅行指南、當地「大眾點評」,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莫過於「懂經」朋友的推薦,尤其在日本,眼花繚亂的美食到底哪些才是你的菜呢?於是,我們再次「逼迫」會吃會玩的好朋友貢獻出私藏, 將他們印象最深刻的日本美食分享給大家。
"中午十三點"
知名美食博主, 日本旅行及美食愛好者。
日本東北觀光振興機構(上海)觀光推廣大使, 足跡遍布日本四島, 品嘗過數以百計的日本餐廳, 撰寫過包括《別說你會吃日料》等數本日本美食指南。平時為多家媒體特約撰稿人。
微信公眾號: "食在十三"
微博: 中午十三點
東京優秀餐廳的分布既分散又集中。說分散, 就是整個東京都範圍內都有很優質的餐廳; 說集中, 在一些地區好餐廳林立, 讓美食愛好者目不暇接。東京最值得去的美食區, 銀座當然是其中之一, 但我更喜歡港區從麻布到青山一帶。那裡各式優秀餐廳密布, 在一個街角, 一個社區的地下室, 可能就隱藏著一家全東京聞名的好店。與銀座相比, 這裡相對清靜, 對調整覓食的心情是很有好處的。
這一帶的餐廳裡, 我最推薦的是做懷石料理的宮坂。宮坂的店主叫宮坂展央, 70年代出生在東京的料理世家。宮坂不到20歲就跟隨父母學習料理, 一直到30歲, 前往京都傳奇名店"未在"工作, 做副廚一做就是十年。2015年, 40歲的的宮坂回到東京, 同年11月16日, 41歲的宮坂在生日那天於南青山開業了以自己姓命名的日本料理店"宮坂", 在東京迅速成為"網紅"。2016年, 開業不到一年, 宮坂被評為米其林二星, 在tabe上維持在4.4+的超高分。宮坂的料理從食材獲取到菜式安排都很精細, 料理的調味、節奏控制近乎完美, 深得我心。
Spencer
日本美食達人
賞遍日本各地無數頂級餐廳
柳家的氛圍非常適合一群人來喝個爛醉——藏匿於物產豐饒的岐阜深山之中,圍著炭堆而坐,甚至還可以抽菸。所有食物全部來取材當地,熊、鹿、野豬等野味由柳家固定的四組獵人每天徒步四五個小時狩獵而得,野鴨,香魚、鱒魚、野菜也都是全部取自當地的高山河流中,即便如此鄉野的環境,卻有極為豐富的酒藏,從大吟釀到DRC一應俱全。高級料亭有很多,但是柳家只有一個。
吃心
知名美食博主
"玩得比較野,吃得比較寬。」
我會為了探尋ceviche的真意,飛去南美洲,從秘魯、智利吃到厄瓜多;也會為了搞清塔吉鍋的原委,跑到摩洛哥從撒哈拉吃到地中海,更會因為訂到了心儀的好餐廳而飛去巴黎、紐約、東京、巴塞隆納..."
微信公眾號: 一片吃心
新浪微博: 吃心一片兒
東京最愛的餐廳,我要在龍吟和NARISAWA之間糾結一下,兩者都是新派日料的代表,山本徵治勇猛敢為,成澤由浩細膩矜持——其實最近看了神田裕行寫的《真味》,對他做菜的思路很欣賞,又想訂機票去東京吃了……額外提一句,在日本訂這些好餐廳特別麻煩,感覺可以寫一個訂餐攻略。
顧文瑾
資深時尚媒體人,知名作家
著有《情懷已死》等暢銷書
新浪微博: 時尚芭莎顧文瑾
每次去日本出差,好像逃不開的懷石料理或者一定要去吃著名的螃蟹。我印象最深反而是,坐火車去岐阜海邊,在三重縣的火車站,一個疑似全家便利店那樣的地方,吃過一個標註為「和牛肉」的包子。標價不算便宜,我遙遠的記憶裡,大約折算成人民幣要30多還是70人民幣,已經記不清楚。只記得咬下去那一口,幾乎要掉下淚來。人生不多的幾次感慨——怎麼會有這麼好吃的食物,就有這麼一次交代在這樣一個陌生的小站裡。牛肉是真的嫩和潤,一點點紅燒的醬油味道竟然可以這麼香,加熱後的包子皮都可以讓人這麼眷戀。可惜後來我在別的車站便利店再沒有發現過這樣的食物。
張樸
城市文化, 旅行作家。
挪威奧斯陸大學媒體學碩士, 曾在英國BBC中文部工作。
已出版文集
《孤獨要趁好時光: 我的歐洲私旅行》
《香港的前後時光》(內地與港臺版)
《仿佛, 一場告別》
微信公眾號: 張樸好時光
新浪微博: Blonde小樸時態
2016年五月底的日本旅行,我第二次去了關西,這次到京都,為了吃到正宗的「懷石料理」,朋友和我提前一個月通過國內的淘寶網預定了京都的「菊乃井」。我個人認為:「懷石料理」的吃法蠻像吃西餐,都是一個菜式跟著一個菜式,具有儀式感。菜式之間不會重合,味蕾不會混淆,嚴格按照程序來。精緻,細膩,是這頓「懷石料理」最直接的感受。食物中帶有季節和自然的深刻體會,再讓食客領略這份細心,是「懷石料理」的一份真摯情義。我記得當晚有一道菜是炸過的魚,師傅上菜後,叮囑一定要把整條魚吃完,不要剩下,口感有點苦,但是也散發濃鬱的海產爽嫩味道,難怪要吃完,我覺得在日本文化中,對於廚師的感激,就是吃完他為你烹飪的菜餚,何況是一餐「懷石料理」。
熊二
《Conde Nast Traveler悅遊》中國版創始編輯
深度美食痴兼酒店控
在日本吃過很多頓難忘的飯,要選最喜歡,真的很難抉擇。15年去吃的當年新晉一星Les Chanterelles是那次我和朋友都非常喜歡的一家法餐廳,共同評價勝過當次去吃的著名豬排和天婦羅,而且它性價比奇高。我個人比較偏愛一點日本人做的法餐(還有甜品),他們常會有很多融入日本時令食材和處理手法的神來之筆,口味也比較輕盈。
16年吃了新三星虎白,好感大大勝過當次吃的神田,虎白主廚對食材的處理感覺更加認真精細,沒吃完的鮑魚燜飯給我們捏了飯糰帶走,於是「米三飯糰」從此成為我和朋友之間一個經典的梗。不過我很想在別的季節去刷一次虎白(別的好日餐廳也行),每次春季去高級日料裡都少不了香魚,我真的不想再見到它了.總的來說,在日本的用餐體驗,只會有未來的「更喜歡」。但什麼都阻擋不了我對羅森雞蛋三明治滿滿的愛!
唐瑋
旅行達人
高端生活方式自由撰稿人
新浪微博:我要叫唐瑋
為了打卡Amanemu,不惜從東京坐車2小時到名古屋再轉車2小時的我,在被度假村的美驚嘆之餘,還被這裡唯一的餐廳俘獲了!主打日料也有西餐,大部分食材都是來自當地,例如每日在附近水域打撈的龍蝦和鮑魚,還有日本最負盛名之一的松坂牛,都以最鮮美的方式完美的呈現了出來!一定要記得佐一杯這裡特釀的清酒,飯後再來一份金箔抹茶冰淇淋!
Derek
匙叉旅行CEO
重度美食愛好者
新浪微博:Derek_匙叉
若非對美食有著執念的人, 應該很難找到這樣一間藏得如此偏僻的一間壽司店。Ichikawa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名店, 但Ichikawa師傅本人卻是位得承於大師的"潛力股"。"畢業"於京都的懷石名店"菊乃井"後來到東京在原本的店主門下研習, 5年前, 31歲的Ichikawa接手了這間壽司店, 並很快將這裡送上了米其林小紅書。壽司的靈魂在於主題與壽司醋飯之間的和諧, 得益於傳統懷石料亭的經驗, 在Ichikawa你會撞見其它壽司店沒有過的處理主題的方式, 而相較於老牌壽司店的緊張氣氛, 這裡反倒輕鬆愜意,但每顆擺在你面前的壽司都不簡單。也許也是受傳統料亭的影響, Ichikawa的刀法令人驚嘆, 魷魚這樣容易出錯變成膠皮的食材都能做到出入口即化。除了各種魚類食材, Ichikawa對鮑魚的酒蒸更是出神入化, 正如米其林小紅書上也點名道姓地稱讚: " The owner-chef’s skills are evident in things like the awabi steamed in its shell and imbued with liver flavour. "
-the end-
猜你喜歡
日本 | 對話"中午十三點" : 一位日料專家的養成
澳大利亞 | 有了這張榜單, 誰還在乎米其林來與不來?
法國 | 對話謝忠道 : 法餐是一門規模宏大的料理藝術
在挑食的路上,米其林絕對不是唯一的光
合作聯絡或旅程諮詢
📧
kf@keyfork.cn
☎️
021 6438 0998
173 1761 1787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更多旅行靈感, 請持續關注匙叉旅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