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縱談丨生子當如博望侯

2021-02-07 專副侃

□史記縱談之二十七

生子當如博望侯 
■趙宗彪


        我一直懷疑,能夠出現夸父逐日神話的民族,怎麼會缺少萬裡遠徵的孤膽英雄?漢有張騫、蘇武、班超,晉有法顯,唐有玄奘,但此後,就晨星寥落。我相信,這樣的人,漢以前肯定不少,只是缺少像司馬遷這樣歷史學家的記載,他們的事跡,就像當年的恐龍一樣,消失在萬裡黃沙中,從此不為人知。 

  出現在我們視野裡的第一個漢族的英雄,是張騫。

  張騫是漢中人,武帝建元年間擔任郎官。漢政府為了徹底解決匈奴邊患,決心與這個飄忽不定的遊牧民族決戰。有情報說,匈奴人打敗了月氏,將月氏王的頭顱製作成了飲器,月氏的殘部逃往遠方,一直想報仇。漢武帝認為,如能聯絡上月氏,與他們共同夾擊匈奴,是最好的選擇。聯絡月氏,必須要經過匈奴佔領區,風險很高。於是,中央政府專門公開招募使者。張騫慨然應募。公元前138年,他作為大漢皇帝的特使,去月氏國。當時隨從有一百多人,堂邑氏的西域人甘父也同行。張騫一行從隴西出漢關,進入了匈奴人控制地區,被拘留。張騫被送到匈奴最高首領單于處,單于不讓他們走,說:「月氏在我們的北面,漢使如何能去?如果我要派使臣經過大漢去南方的越國,漢皇帝能同意嗎?」張騫被迫居留胡地十多年,匈奴給他娶妻,並生了兒子。但是,張騫一直不肯放棄初衷,隨時保留著「漢節」。

  「節」是代表皇帝身份的信物,由使臣持有。漢節「以竹為主,柄長八尺,以犛牛尾其眊三重」。漢一尺約合今23釐米,可知節是高1.8米,束有三重用犛牛尾制的節旄。以後的蘇武,作為漢使,同樣也不放棄漢節,表示了對祖國、皇帝的忠誠和氣節。

  後來,匈奴人的看管鬆懈了,張騫就和他的部屬逃離匈奴,向月氏方向奔走。向西走了數十日,到了大宛。大宛國知道有大漢,富裕文明,十分嚮往,一直想聯繫而不得,見到張騫等人,非常高興:「你們要去哪裡?」張騫說:「我們是漢皇帝的使臣,準備去月氏國,路上被匈奴人禁錮。這次是逃出來。希望大王能給我派個嚮導,如果能到達月氏,我回去後,大漢皇帝一定會給你們重賞。」大宛王當然相信。他專門給漢使團派了嚮導,一路上讓當地政府接待。到了康居國,該國王又派人將漢使團送到了月氏國。大月氏王被匈奴殺掉後,他的兒子已經為王,國人也遷徙到了大夏,這裡土地肥沃,生活安逸,沒有災害,他們根本沒有了報復匈奴的雄心。張騫反覆勸說,都無法打動月氏王的心。在那裡逗留了一年多,張騫等無功而返。

  途中經過匈奴地區,又被他們扣留。過了一年多,匈奴老單于死了,為爭奪王位國內發生了動亂,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張騫乘機帶著胡妻、隨從堂邑甘父回到祖國。這一次出使,先後計十三年,去時使團有一百多人,回來的,只有張騫和堂邑甘父兩人。

  張騫體質非常強健,為人也寬大信義,就是匈奴等外國人也都喜歡他。他的隨從堂邑甘父本來就是西域胡人,善於射箭,在斷糧時,全靠他射擊禽獸為生。回國後,漢武帝為表彰他們的功績,封張騫為太中大夫,堂邑甘父為奉使君。

  這次張騫出使,沒有完成既定任務,但是,張騫的使團到過匈奴、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等國,對西域的地理、物產、風俗習慣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他將蔥嶺東西、中亞、西亞,以至安息、印度諸國的位置、特產、人口、城市、兵力等,都向皇帝作了詳細匯報,為漢朝開闢通往中亞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司馬遷稱張騫的壯舉為「鑿空」,對以後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的開闢,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以後漢朝的對匈奴戰爭中,張騫當隨軍嚮導,建有軍功,封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漢武帝再任張騫為中郎將,率300多名隨員的外交使團,攜帶馬六百匹,牛羊金帛萬數,浩浩蕩蕩地第二次出使西域。此次出使,因為匈奴已被逐出漠北,漢國威大增,使團一路備受歡迎。為擴大與各國的聯絡,張騫派遣副使分別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闐、扜彌等國展開外交活動,足跡遍及中亞、西南亞各地,最遠的使者到達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帝國和北非。張騫等人的出使,擴大了漢朝的影響力,提高了國際形象。

  第二次出使返回後,張騫官拜大行,位列九卿。次年,公元前114年,外交家、探險家張騫去世。這位誕生於公元前164年的人,只活了50歲,他為漢民族創造的業績,卻足以讓後人萬代景仰。

  由於博望侯張騫在西域的巨大威望,以後出使的人,都稱博望侯,以藉助他的影響力。有確切記載的走向世界的中國人,張騫是第一個。

  從歷史看,我們的走出國門,大多是被動的,是為了解除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這種威脅,一直都是懸在華夏民族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漢民族亡國的兩次災難,都來自北方:蒙元滅宋,滿清滅明。每次翻到這兩段黃鐘毀棄的歷史,常有不忍卒讀的悲痛與傷感。

  西漢名將陳湯上書皇帝說:「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樣豪邁的語言,在漢以後的時代裡,沒有再現。張騫能夠「鑿空」,一方面是他的品格和能力,另一方面,也依仗了強大的大漢作後盾。漢代,是陽剛與英武的時代,長達幾十年的驅逐匈奴之戰,是非常必要的,極大地拓展了漢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提高了漢人的國際地位,我們的民族也因此得名。但是,漢武帝好大喜功,缺少平等之心,渴望「萬邦來朝」,為了得到西域各國的「朝貢」,只講政治不講經濟,其間所費,不可勝計,弄得國貧民疲。更糟糕的是,他的這種以主子身份「媚外」爭「面子」傳統,兩千多年來,居然代代相傳,還不斷變本加厲,這種自欺欺人之舉,實乃漢族之悲哀!這也正是張騫們消失的原因。

  宋代辛棄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不過是內戰的軍閥而已。生子當如博望侯,才是我們的企盼。

  現在面對表格的「民族」一欄,我常常反問自己:想想張騫,我們還有當年的一點「漢」風嗎?


本版編輯 翁賦


相關焦點

  • 博望之上古
    這些認識都是科學的,以上所列可以看出人類先祖在我國大地生生息息,繁衍昌盛,而博望作為遼闊彊域的一隅,也隨著時代的交替,歲月的流轉踏上了歷史的徵程。《史記·夏本紀》載:(禹)「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從地域圖上可以看出,博望當時應在豫州地界。《史記·貨殖列傳》記:「穎川、南陽,夏人之居也。」
  • 「博望侯」張騫的遺憾人生
    雖然這次出徵並沒有取得很大戰果,但張騫的作用得到突顯,這年春天(公元前123年),漢武帝封43歲的張騫為博望侯——這將是世界上傳得最遠的侯爵稱號!能與之媲美的,估計只有後來班超的「定遠侯」。但張騫心裡仍然橫亙著一個疙瘩,這是不吐不快的塊壘!出使大月氏的任務未能完成,這在他來說是一個無法抹去的遺憾,其他榮譽加身,並不能將其抵消。
  • 河南一縣,古稱裕州,是中華曾氏祖根地,博望鍋盔是著名小吃
    因功勳卓著,被漢武帝封為"博望侯",取其"廣博瞻望"之意,博望地名由此而得。博望位於河南省方城縣西南30公裡處博望鎮境內。據史書記載,博望曾先後為侯國、為縣、為店、為驛、為鎮。張騫分封於此後,立即在這裡修築了城堡,作為博望侯國的政治中心。相傳,當年非常繁華,所轄45裡博望屯。城垣因風雨剝蝕,早已不存,僅存牆基。
  • 張騫在此封侯,陳勝在此出生,方城的驚人之處不止如此
    01張騫封侯之地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張騫因出使西域,抗擊匈奴有功,功勳卓著,因此被漢武帝封到了方城博望,曰「博望侯」,取其「廣博瞻望張騫被封博望侯後,帶領不少張姓族人和西域來的胡商胡僧來到博望,商人們把西域之香料、皮毛、寶馬及各種植物種子帶到方城,同時,也把中原等地的特產,如:南陽鐵器、堵陽(方城古稱)絲綢通過洛陽、長安等地,被帶到了西域各國,讓西域各國貴族領略到了東方絲綢的魅力。
  • 史記 疫苗侯列傳
    疫苗侯既長成,遷居法蘭西。人復齧人,則交相如犬吠,終皆為死也。於是敬告子民,有戰勝狂犬病魔者,封上國公,食萬人祿,居萬戶屋。...——《皇帝討狂犬病魔檄》疫苗振奮,伏地而告曰:「兒之成,可期也。」巴斯德撫其首,曰:「是魔強於彼魔,誠無懼乎?」疫苗曰:「兒當披堅執銳,苦練槍法,唯亞父是從。」
  • 司馬遷《史記》中為何缺失奚涓傳記
    點擊藍色字體關注《上海情愫》司馬遷《史記》中為何缺失奚涓傳記
  • 博望區將建成南京周邊重要衛星城:寧宣黃高速鐵路將在博望設立高鐵站!
    博望作為南京南下的節點門戶,在推動發展的同時順勢而為是戰術必然。在南京道路規劃中,寧宣黃高速鐵路將在博望設立高鐵站,線路選址已經過江蘇、安徽兩省發改委、鐵辦的同意。未來這一項目建成後,博望將會成為集空港、鐵路資源為一體的高等級要素高地,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的首選寶地。
  • 史記.南宋黃善夫刊本
    卷十二:孝武本紀第十二 卷十三:三代世表第一 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卷十五:六國表第三 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卷十七:漢興以來諸侯年表第五 卷十八:高祖功臣侯年表第六
  • 《史記》在中國,《史記》研究也在中國
    在編輯、出版過程中,中華書局《史記》修訂本出版,《集成》「參考《史記》新校本(修訂本)」,吸收了修訂本的相關研究成果。如:《五帝本紀》《正義》引《括地誌》「(厲山)山東有石穴。曰神農生於厲鄉」,《集成》據修訂本《史記》引《水經注》雲「疑文(《正義》引文)有訛誤」(22-23頁)。
  • 《史記》與父子相知|閱讀《史記》
    (《曝書亭集》)或許因為是「成一家之言」的父子家學,《史記》對於擇錄「父子相知」的歷史是非常熱心的。《廉頗藺相如列傳》載趙奢趙括父子即為一顯例,趙括幼習兵法,大言炎炎,在口舌上佔盡父親上風,可趙奢對妻子說,兵者死地,而趙括卻說得輕而易舉,他若做了將軍,必然毀掉趙國。
  • 史記麻辣鍋丨張怡微專欄
    如今想起這件事來只有淡淡幽情,幽怨的那種幽,雖然感謝上帝我原來體重過輕挺過了這一災難,但我知道我再也不會有那種如熨鬥熨過的平坦腹部。我已經不記得我第一次去史記麻辣鍋是什麼時候,第一次去他們隔壁的史記牛肉麵倒是有印象,兩家店的老闆是同一個。似乎也是差不多在2012年的時候,我採訪作家舒國治,那時他是資深美食家,帶我們一行人去了史記。
  • 評書《三國演義》第077回——博望坡諸葛初用兵
    第077回 博望坡諸葛初用兵博望坡軍師初用兵。這是孔明出得茅廬來的第一仗,他要在博望坡前是大敗夏侯惇。自從拜劍印之後,孔明這一升帳,那真是令下山搖動,升帳鬼神驚啊。別看年紀不大,當一道道令往下這麼一傳的時候,誒呀那個威嚴吶,簡直讓人是望而生畏啊。當把令傳給趙雲的時候,把子龍給難住了。怎麼回事兒呢?
  • 中國史上有多少位女性被封侯?明末有一個 漢初就封四個
    鳴雌亭侯許負有爭議,爭議的焦點有二:一,劉邦曾否封許負為侯?二,許負是否女性?原因很簡單,《史記》和《漢書》上沒有記載許負封侯的事。原來許負封侯的事記在《楚漢春秋》裡,其書在「高祖初封侯」後面一條清楚記錄:「高祖封許負為嗚雌亭侯。」《楚漢春秋》是西漢名臣陸賈所撰的一部雜史,記劉邦、項羽起事,至漢文帝初期止,當時人寫當時事,應當真實無疑。司馬遷寫《史記》時,曾採擷此書,為何沒用這一條,不得而知。但《史記》在《外戚世家》《絳侯周勃世家》《遊俠列傳》裡確曾多次提到過許負和她的故事,說明確有其人。
  • 博望侯——張騫
    據百度詞條上記載,如天馬、汗血寶馬這樣的寶馬、千裡馬都是進口馬。它們並不是我們中國原產的,要不是張騫,我們中國人可能還要更加晚才能認識到葡萄這種水果呢!
  • 為何漢朝之後就沒有冠軍侯了?歷史上有幾位冠軍侯?
    1.冠軍侯簡介冠軍侯,是西漢曾經出現的列侯爵號,取「功冠全軍」之意,於元朔六年(前123年)分封名將霍去病。這個侯爵是漢武帝專門設立的,其地來自於南陽郡下屬的穰縣盧陽鄉及宛縣臨菑聚。據《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西漢武帝時期名將霍去病以戰功官拜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 看三國,學項目管理——用項目知識解讀「火燒博望坡」
    從本次戰鬥結果看,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初次用兵大獲成功,致使諸葛亮成為「神機妙算」的化身,但諸葛亮是如何妙算的?本文從目經理諸葛亮的角度,用項目管理知識解讀「火燒博望坡」這一過程。  細讀小說後,對「博望坡初用兵」一節按下頁圖表,項目理論進行定義,也未嘗不可。具體如下。  目標:打敗夏侯惇為首的十萬曹兵。
  • 小城大愛看博望 ——講述我們身邊的博望故事
    在博望,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是英雄,平凡、不起眼是他們的標籤,然而,他們卻用日復一日平凡的舉動詮釋著不平凡的品質,默默奉獻
  • 「好會」:《史記》記述的和平外交
    《史記》中「會」的史跡我們看到,在「春秋無義戰」(《孟子·盡心下》),「五霸更盛衰」(《史記·太史公自序》)的東周前期,已經多有「會」「盟」「會盟」的史事記錄。如《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桓公)十年,楚莊王服鄭,北敗晉兵於河上。」隨即有「會盟」行為,「當是之時,楚霸,為會盟合諸侯」。「會盟」,經常是成就霸業的標誌。
  • 京韻大鼓系列之博望坡 孫書筠駱玉笙
    本期播放孫書筠先生與駱玉笙先生兩版博望坡,孫先生唱腔颱風瀟灑自如富於變化,極具個人特色,為中央廣播藝術團「四大金剛」之一,是京韻大鼓女聲化的豐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