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三歲,剛戒尿不溼,沒上幼兒園,我是不是一個太佛系的媽媽?

2021-01-10 東林富談育兒

作者|東林富

2020年,女兒三歲了,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我堅持自己的育兒理念,在這一年中,女兒有進步,也有讓我焦慮的時刻。

1、要不要戒掉尿不溼?一直是我和家裡老人的矛盾點。

在女兒未出生前,我媽就多次打電話告訴我,要給孩子多準備一些尿戒子。婆婆更直接,她把家裡的舊衣服、舊被單和床單,再加上從七大姑、八大姨家裡搜羅來的舊布料,用洗衣機洗好,曬乾,給我拿來了整整兩大包。

未雨綢繆,不打無準備之仗一直是我的座右銘,懷孕前後,我看了很多育兒書。

尿不溼的優缺點,我都瞭然於胸。

老人希望孩子用尿戒子,不外乎兩個原因:

一是可以更省錢。二是覺得尿戒子更透氣。

但實際用起來,尿戒子的缺點顯而易見。首先是尿戒子吸水性不如尿不溼,孩子一泡尿,就會穿透尿戒子,把孩子的褲子和下面鋪的小褥子,甚至小褥子下面的床單都尿溼。

而尿不溼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好的尿不溼,孩子尿了幾次之後,內部依然乾爽,吸水性特別好。

二是洗尿戒子費時費力。

孩子只要拉尿一次,就要洗一次。小孩子膀胱還沒發育成熟,一天尿十幾次都很正常,每天沉浸在洗尿戒子中,疲憊不堪。

三是尿戒子不衛生。

一塊尿戒子,反覆用,反覆洗,上面的細菌越積越多,用起來並不衛生。而尿不溼,用完了就扔,相對來說更衛生。

四是尿戒子不方便。

在家裡給孩子用尿戒子還好一些,特別是帶著孩子出去玩時,孩子拉了,尿了,如果是尿不溼,直接換下來,把用過的扔掉。但尿戒子就不能直接扔,而且更換頻繁。

至於說尿戒子更透氣,也未必正確。因為好的尿不溼,也並不捂孩子的小屁屁。反而是尿戒子沒能及時換,更容易讓孩子紅屁股。

特別是孩子睡覺的時候,用尿戒子時孩子尿了,必須及時換,不然溼溼的,孩子因為不舒服,會醒。即使孩子不醒,給孩子一換尿戒子,孩子也會被吵醒。

如果孩子用尿不溼,即使孩子在睡夢中尿了,由於尿不溼吸水性強,表面還可以很乾爽,孩子依然可以好好睡覺。

我的媽媽和婆婆其實並不了解尿不溼,她們只是覺得尿不溼費錢,尿戒子是她們年輕時候養孩子用過的,自我感覺尿戒子省錢又舒服。

但我在進行了尿不溼和尿戒子對比之後,果斷放棄了給孩子用尿戒子,堅持一直用尿不溼。

後來又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什麼時候給孩子戒掉尿不溼。

從孩子一歲開始,我媽和我婆婆就一直念叨,讓我給孩子把尿,趕緊戒掉尿不溼,這樣不但省錢,孩子也不用特別難受地帶著尿不溼了。

當然,孩子帶尿不溼難受,是她們自己的想像。

但我認為,孩子的成長發育,要順其自然,有些育兒專家和醫生也說,過早地給孩子把尿,孩子長大後,很容易尿床。這一點我相信,因為我小時候就是被媽媽把尿,我直到上了小學,還時常尿床。

專業的育兒書上說,孩子一般在3歲左右會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

在孩子一歲半之後,我會隔一段時間就嘗試讓孩子坐便盆自主排便,但她並不配合,我就沒有強行介入。

其間在小區裡,我也會遇到很多寶媽,我向她們諮詢了孩子戒掉尿不溼的時間,別人家的孩子有的一歲多就可以戒掉尿不溼,也有的孩子二歲多戒掉尿不溼,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戒掉尿不溼挺早,有時候我也會稍稍焦慮一下,但總體上說,我還是想讓孩子在戒尿布溼上能順其自然。

女兒快三歲的時候,終於樂意自己坐尿盆拉尿了,而且我基本上沒太費勁,就是告訴她,坐在便盆上,自己拉尿。

女兒很快就養成了有了便意,就自己坐便盆的習慣。

孩子的成長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特別是生理上的成長,我們可以幫助孩子,但更要尊重生命自身的成長規律。

沒有訓斥,沒有打罵,我女兒很自然地就戒掉了尿不溼,而且不穿尿不溼之後,從來沒有尿過床。

我慶幸自己沒有因為省錢,或者是焦慮而放棄堅持自己的想法,因為孩子的幸福和健康始終是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2、孩子三歲了,老公卻堅持不讓女兒去上幼兒園。

老公對女兒的寵愛,我一直覺得簡直到了溺愛的地步。所以當老公堅持2020年不讓女兒去上幼兒園的時候,我是反對的。

老公說想讓女兒晚一年去上幼兒園的理由有兩個。

一個是因為今年疫情,反反覆覆,並沒有完全過去。

二是因為女兒生活自理能力還不是那麼強。比如還不會 用筷子,說話也不是說得特別好,還有就是大便不會自己擦屁屁。

老公的這些擔心我也有。一方面,我女兒是一個很合群,樂意和小朋友扎堆一起玩的孩子。這在平時帶她去公園玩耍,她總是主動過去和小孩子們交朋友。

並且她很樂於和小孩子們一起玩,玩得也很開心,所以我判斷,我女兒是比較適合,並樂於去上幼兒園的。

但另一方面,我女兒在吃飯上面確實不太獨立,有時候需要大人監督,甚至餵飯。到了幼兒園,一個老師要照顧一群孩子,我也會擔心女兒會吃不好。

還有老公擔心的孩子上廁所問題,和小朋友相處問題,說實話,我也會擔心。

為此,我諮詢了一些有經驗的寶媽,她們給我的答案是,要豁得出去,不要怕這怕那,畏首畏尾,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慢慢就會適應,並進步很快。

孩子上廁所問題和吃飯問題,老師也不會不管,慢慢孩子就都能學會。

然後我老公又給我做工作,他說,你看這半年,從9月份到明年2月份,大部分時間是冬季,好多孩子鬧感冒,在幼兒園容易交叉感染,這半年送去幼兒園,如果孩子太小,抵抗力低,其本上每個月都要生病。既然如此,還不如明年孩子大一些,3月份再送去幼兒園。

權衡利弊,我還是聽從了老公的意見,孩子是我一手帶大的,雖然孩子上了幼兒園我會輕鬆很多,但越是自己親自帶大的孩子,越是感情深,越是捨不得把孩子交給別人照顧。

生寶寶前和生寶寶後,我的思想轉變之大,判若兩人。

生寶寶前,我在職場上大把賺錢,每當看到那些全職媽媽在朋友圈曬歲月靜好,我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在想,這放棄了多少賺錢的機會啊。

生完寶寶後,我發現寶寶那麼弱小,需要媽媽精心照顧,科學餵養,自己帶習慣了,把寶寶交給推,我都不放心。

每天和寶寶在一起,雖然比上班還要累,雖然生活不再豐富多彩,但天天看著寶寶,當媽媽的會感覺非常幸福,這種快樂,是任何事情不能代替的。

3、在家裡給孩子適當地進行早教。

我最近在讀了「博士老爹」蔡笑晚著的書。蔡笑晚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一生育有6個孩子,出了5個博士,1個碩士,並且這六個孩子都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很出色,可以說蔡笑晚培養出了德才兼備的人才。

蔡笑晚很注重孩子們的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

他主張從孩子生下來就進行早教,特別是在孩子三歲前,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讓孩子的智力得到開發,將來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我家孩子雖然現在已經三歲了,在三歲前,我雖然沒有給孩子上早教班,但我自己也給孩子買了很多繪本和益智玩具,孩子在認字,學英語、認數字、邏輯推理方面,我都有意識地在培養她學習。

我想這也是媽媽帶孩子和老人帶孩子之間的最大不同,不光是要給孩子吃飽穿暖,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媽媽們思想意識和教育理念會更好一些。

因此,當家裡老人不能給媽媽們帶孩子時,一定要從兩面看問題,不要鑽牛角尖,任何事情都是利弊共存。

總結我的2020年,我覺得自己在心態上調整得還不錯,雖然孩子還小,2020年家裡收入也是銳減,但我還是保持了樂觀的心態和積極進取的精神,自己能做的事情盡力做好,不麻煩別人,在做媽媽的路上也是一直在進步,希望2021年一切都會越來越好,也祝朋友們在新的一年,好運相伴,幸福開心!

END.

相關焦點

  • 2歲前就要開始戒尿不溼,把尿、穿開襠褲都不可取,要看這三招
    寶寶在上幼兒園之前,老師都會向家長了解寶寶是否具有如廁意識,擺脫尿不溼是寶寶順利入園的前提。一套行雲流水的動作把小鈺驚呆了,她都不知道婆婆什麼時候把孩子的尿不溼拿掉了。小鈺紅著臉,和婆婆說把尿不好,婆婆反而先急了眼:「不給孩子把尿,什麼時候能戒掉尿不溼,不戒尿不溼怎麼上幼兒園?」
  • 寶寶怎麼戒紙尿褲?科學如廁訓練,滿足一個前提,準備三樣東西
    寶寶怎麼戒紙尿褲?需要滿足一個前提網上搜「寶寶怎麼戒紙尿褲?」會有很多關聯搜索,比如:兩歲半寶寶怎麼戒紙尿褲?一歲寶寶怎麼戒紙尿褲?不同的家長,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的開始時間差異很大。有的寶寶早早就開始戒紙尿褲,有的寶寶三歲要上幼兒園了才提上日程,還有穿著紙尿褲去上幼兒園的。
  • 寶寶3歲了還用尿不溼,這究竟是方便了,還是養成了一個壞習慣?
    文/蘭媽談育兒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表姐小翠帶著兒子熙熙和我一起到大姑家做客,因為那一天是我們爺爺的70歲生日,在一整天的鬧雜裡小孩子們的頑皮上躥下跳,也為家裡面帶來了許多歡聲笑語,不過熙熙因為帶尿不溼的原因被同伴們嘲笑
  • 佛系媽媽講啟蒙經驗:我是如何陪0~3歲寶寶讀繪本的?
    |全文共1849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樓下的一位寶媽經常和我一起送孩子上幼兒園,有次她問我,是怎麼給孩子做閱讀啟蒙的?她家小女兒剛12個月,每天在家陪著看繪本,但好像並沒什麼效果?其實,我也曾被這樣的問題困擾過,後來有開繪本館的朋友跟我說,低齡寶寶讀繪本,更重要的不是識字、認識物體,而是共讀本身。如果家長本末倒置追求閱讀結果(孩子認識了多少字?
  • 婆婆給娃粗暴戒尿布——看媽媽如何避坑,3個步驟3天順利完成
    這段時間在給兩周四的女兒戒尿布,發生一些小插曲,不吐不快,也想給需要幫孩子戒尿布的媽媽們一些參考——【前情】從女兒一周多開始,公婆就經常在電話裡對我嘮叨給女兒戒尿布的事,無奈「鞭長莫及」。最近恰逢公公婆婆來小住,他們便責怪我這點小事都未能做好,大有怒其不爭之意。所以,他們抵達的第二天,便「大刀闊斧」說幹就幹,開始強行為我女兒戒尿布。但是,當我看到公公婆婆奉為「寶典」老一輩育兒經驗,還是忍不住想來探討一下關於寶寶戒尿不溼的一些問題。
  • 這個奇葩媽媽,3年給女兒換了4次幼兒園,還不給娃上興趣班
    我的女友裡有朵奇葩。她女兒跟我女兒一樣大,6歲,即將幼升小。近3年來,她給女兒換了有4次幼兒園。理由基本都是:女兒提出不喜歡、不適合。最終她把女兒換到了喜歡的幼兒園,哪怕每天路上往返要2個小時。當時她的孩子迪迪剛剛轉到我女兒的班上,我女兒就讀的是一所口碑不錯的民辦幼兒園。雖然剛轉過來,迪迪卻絲毫沒有剛入園的羞怯。迪迪表現得很獨立,還在各項活動中展現出了驚人的手工繪畫天分。
  • 什麼時候給寶寶戒尿布?3個信號5步走,7天和尿布說拜拜
    寶寶什麼時候戒尿布最合適呢,總不能帶著紙尿褲去上幼兒園吧。但是寶寶從小就一直用尿不溼,突然拿掉後,寶寶會非常抗拒的。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寶寶順利戒掉尿不溼呢?
  • 馬雅舒3歲女兒還穿尿不溼,老公無法接受,網友:這媽媽太不負責
    現如今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溺愛的程度已經達到了空前的狀態,不能自己吃飯,不能自己上廁所,所有自己應該獨立承擔的一切生活技能,孩子都不會。但是家長卻認為這是自己疼愛孩子的一種表現,殊不知,這樣的行為等於親手毀掉孩子。之前,馬雅舒在參加綜藝節目時,帶孩子的理念備受大家的質疑。
  • 佛系媽媽 VS 普通媽媽!網友:我媽是鬥戰勝佛
    普通媽媽:色香味俱全,各種搭配,那叫一個美~佛系媽媽:能吃飽營養跟上就行,沒那麼多講究!各種河東獅吼……佛系媽媽:只是提醒下孩子,至於什麼時候做、做成什麼樣,讓他自己做主,作業沒寫完被老師批了吃過一次虧自己就乖了。  4
  • 女兒上幼兒園了,成了媽媽的小幫手
    女兒上幼兒園了,成了媽媽的小幫手 2020-12-12 00:00
  • 寶寶幾歲上幼兒園合適
    想讓他三歲上幼兒園吧,可隔壁鄰居家的孩子剛兩歲就送幼兒園了,三歲上幼兒園會不會太晚?  「丫丫娘」的遊移不定和矛盾也正是溫娜此時的心理狀態,在「丫丫娘」的那篇帖子後面,有很多網友的回覆。溫娜很仔細地看了這些回復,其中有一位網友是這樣說的:「其實按照年齡來分,幼兒園裡小班的孩子是3.4歲的,中班的孩子是4.5歲的,大班的孩子是5.6歲的。
  • 海澱媽媽闖關記:我以前也佛系,只想著讓孩子快樂成長
    媒體人安柏在新書《上岸》中寫道:我以前也是一個佛系媽媽,只想著讓孩子快樂成長。但當她的兒子說:「人大附中這麼好,我當然想上了,而且我也想和我的好朋友中學也在一起……」這時她開始了真正的焦慮。畢竟人大附中的錄取率比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的都低。
  • 32歲,我做了全職媽媽
    我經歷了無數次的決定、動搖、猶豫到再決定。最後仍然心有忐忑的選擇在女兒幼兒園之前做一名能夠教她說話、陪她讀書識物、親手為她烹煮一日三餐的全職媽媽。看到她開心的翹著小腳、搖晃著腦袋大快朵頤我做的各種有色無味的食物時,恨不得一輩子呆在廚房裡為她大戰鍋碗瓢盆。
  • 「佛系媽媽」=不負責任、消極、喪?我就呵呵了……
    而是媽媽們。不過說的多了,也有人開始質疑。什麼「佛系媽媽」,不就是不負責任嗎?孩子的衣食住行都不操心,還美其名曰「佛系」?你們不就是用所謂的佛系來「洗白」自己嗎?我就呵呵了。孩子高燒了?我天哪,我上學那會兒解方程式都沒這麼詳細的步驟。如果這麼折騰了小丸子的燒還沒退,他就會開始焦慮,為啥藥不管用?這不都喝了藥了嗎?是不是得換別的藥?我難道買的是假藥?要不趕緊上醫院吧!如果恰巧我不在家的話,他會給我瘋狂打call。
  • 佛系媽媽跟普通媽媽的區別到底有多大?笑死了哈哈哈哈哈……
    由此,甚至還衍生出了「佛系媽媽」的概念👇佛系麻麻在矛盾橫生的家庭教育中,對待孩子的方式簡直是一股清流:普通媽媽:老公,你敢忘記我生日看看,我跟你沒完!佛系媽媽:破那個費幹啥?省省吧,孩子學費還沒交呢……
  • 養了個佛系小孩後,一天崩潰三次
    佛系小孩早戀:男生都不成熟,沒什麼好談的,都是浮雲,打遊戲比較適合我。我家鄰居,就有個佛系小孩,一個小大人,說話做事,有一套自己的處世哲學,每天早上都能看見她媽媽催著他往門口走,他還慢悠悠地勸媽媽:「別著急,還有時間。」一個小學生,每天就各種補習班,作業經常把家長難倒。有一次,在電梯裡,遇見這個人聊起一塌糊塗的家庭作業。
  • 陳曉陳妍希送兒子上幼兒園,左搖右擺走出大哥步伐,肉乎乎太可愛
    如今小星星也已經三歲了,陳妍希9月14日發布了一段小視頻,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爸爸媽媽一起送孩子上幼兒園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陳曉也盡到一個做爸爸的責任。林心如在培養女兒方面就比較隨性,林心如的女兒也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本打算今年年初就把女兒送到幼兒園,但是一直都沒找到學位
  • 剛上幼兒園一個月,老師天天讓我帶孩子去測智商......
    原來,她女兒樂樂三歲半,上幼兒園一個月,老師一直旁敲側擊說孩子有各種問題。後來更是過分,直接對閨蜜說:「你家孩子可能有社交障礙,帶孩子去醫院測測智商吧!」閨蜜都聽傻了,也不知道要怎麼反駁老師,又不敢在孩子面前表露情緒。
  • 海澱媽媽「懺悔錄」:我以前也佛系, 只想著讓孩子快樂成長
    媒體人安柏在新書《上岸》中寫道:我以前也是一個佛系媽媽,只想著讓孩子快樂成長。  但當她的兒子說:「人大附中這麼好,我當然想上了,而且我也想和我的好朋友中學也在一起……」這時她開始了真正的焦慮。畢竟人大附中的錄取率比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都低。
  • 「倆女兒,想追生三胎有錯嗎?誰不想兒女雙全?又不吃你家大米」
    現在的條件,比以前是好多了,再多養一個也沒啥的,有人才有財,人丁興旺整個家族才會發展地更好。鄰居還說:「就算我追生三胎後,依然是女兒,我也不會嫌棄她,我都計劃好了,如果三胎追生兒子成功,兒子可以給我養老,2個大女兒陪我逛街買衣服給孩子爸爸打酒喝;如果三胎又是個女兒,也無所謂。女兒都是招商銀行,3個女兒要的彩禮都夠我花半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