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東林富
2020年,女兒三歲了,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我堅持自己的育兒理念,在這一年中,女兒有進步,也有讓我焦慮的時刻。
1、要不要戒掉尿不溼?一直是我和家裡老人的矛盾點。
在女兒未出生前,我媽就多次打電話告訴我,要給孩子多準備一些尿戒子。婆婆更直接,她把家裡的舊衣服、舊被單和床單,再加上從七大姑、八大姨家裡搜羅來的舊布料,用洗衣機洗好,曬乾,給我拿來了整整兩大包。
未雨綢繆,不打無準備之仗一直是我的座右銘,懷孕前後,我看了很多育兒書。
尿不溼的優缺點,我都瞭然於胸。
老人希望孩子用尿戒子,不外乎兩個原因:
一是可以更省錢。二是覺得尿戒子更透氣。
但實際用起來,尿戒子的缺點顯而易見。首先是尿戒子吸水性不如尿不溼,孩子一泡尿,就會穿透尿戒子,把孩子的褲子和下面鋪的小褥子,甚至小褥子下面的床單都尿溼。
而尿不溼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好的尿不溼,孩子尿了幾次之後,內部依然乾爽,吸水性特別好。
二是洗尿戒子費時費力。
孩子只要拉尿一次,就要洗一次。小孩子膀胱還沒發育成熟,一天尿十幾次都很正常,每天沉浸在洗尿戒子中,疲憊不堪。
三是尿戒子不衛生。
一塊尿戒子,反覆用,反覆洗,上面的細菌越積越多,用起來並不衛生。而尿不溼,用完了就扔,相對來說更衛生。
四是尿戒子不方便。
在家裡給孩子用尿戒子還好一些,特別是帶著孩子出去玩時,孩子拉了,尿了,如果是尿不溼,直接換下來,把用過的扔掉。但尿戒子就不能直接扔,而且更換頻繁。
至於說尿戒子更透氣,也未必正確。因為好的尿不溼,也並不捂孩子的小屁屁。反而是尿戒子沒能及時換,更容易讓孩子紅屁股。
特別是孩子睡覺的時候,用尿戒子時孩子尿了,必須及時換,不然溼溼的,孩子因為不舒服,會醒。即使孩子不醒,給孩子一換尿戒子,孩子也會被吵醒。
如果孩子用尿不溼,即使孩子在睡夢中尿了,由於尿不溼吸水性強,表面還可以很乾爽,孩子依然可以好好睡覺。
我的媽媽和婆婆其實並不了解尿不溼,她們只是覺得尿不溼費錢,尿戒子是她們年輕時候養孩子用過的,自我感覺尿戒子省錢又舒服。
但我在進行了尿不溼和尿戒子對比之後,果斷放棄了給孩子用尿戒子,堅持一直用尿不溼。
後來又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什麼時候給孩子戒掉尿不溼。
從孩子一歲開始,我媽和我婆婆就一直念叨,讓我給孩子把尿,趕緊戒掉尿不溼,這樣不但省錢,孩子也不用特別難受地帶著尿不溼了。
當然,孩子帶尿不溼難受,是她們自己的想像。
但我認為,孩子的成長發育,要順其自然,有些育兒專家和醫生也說,過早地給孩子把尿,孩子長大後,很容易尿床。這一點我相信,因為我小時候就是被媽媽把尿,我直到上了小學,還時常尿床。
專業的育兒書上說,孩子一般在3歲左右會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
在孩子一歲半之後,我會隔一段時間就嘗試讓孩子坐便盆自主排便,但她並不配合,我就沒有強行介入。
其間在小區裡,我也會遇到很多寶媽,我向她們諮詢了孩子戒掉尿不溼的時間,別人家的孩子有的一歲多就可以戒掉尿不溼,也有的孩子二歲多戒掉尿不溼,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戒掉尿不溼挺早,有時候我也會稍稍焦慮一下,但總體上說,我還是想讓孩子在戒尿布溼上能順其自然。
女兒快三歲的時候,終於樂意自己坐尿盆拉尿了,而且我基本上沒太費勁,就是告訴她,坐在便盆上,自己拉尿。
女兒很快就養成了有了便意,就自己坐便盆的習慣。
孩子的成長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特別是生理上的成長,我們可以幫助孩子,但更要尊重生命自身的成長規律。
沒有訓斥,沒有打罵,我女兒很自然地就戒掉了尿不溼,而且不穿尿不溼之後,從來沒有尿過床。
我慶幸自己沒有因為省錢,或者是焦慮而放棄堅持自己的想法,因為孩子的幸福和健康始終是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2、孩子三歲了,老公卻堅持不讓女兒去上幼兒園。
老公對女兒的寵愛,我一直覺得簡直到了溺愛的地步。所以當老公堅持2020年不讓女兒去上幼兒園的時候,我是反對的。
老公說想讓女兒晚一年去上幼兒園的理由有兩個。
一個是因為今年疫情,反反覆覆,並沒有完全過去。
二是因為女兒生活自理能力還不是那麼強。比如還不會 用筷子,說話也不是說得特別好,還有就是大便不會自己擦屁屁。
老公的這些擔心我也有。一方面,我女兒是一個很合群,樂意和小朋友扎堆一起玩的孩子。這在平時帶她去公園玩耍,她總是主動過去和小孩子們交朋友。
並且她很樂於和小孩子們一起玩,玩得也很開心,所以我判斷,我女兒是比較適合,並樂於去上幼兒園的。
但另一方面,我女兒在吃飯上面確實不太獨立,有時候需要大人監督,甚至餵飯。到了幼兒園,一個老師要照顧一群孩子,我也會擔心女兒會吃不好。
還有老公擔心的孩子上廁所問題,和小朋友相處問題,說實話,我也會擔心。
為此,我諮詢了一些有經驗的寶媽,她們給我的答案是,要豁得出去,不要怕這怕那,畏首畏尾,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慢慢就會適應,並進步很快。
孩子上廁所問題和吃飯問題,老師也不會不管,慢慢孩子就都能學會。
然後我老公又給我做工作,他說,你看這半年,從9月份到明年2月份,大部分時間是冬季,好多孩子鬧感冒,在幼兒園容易交叉感染,這半年送去幼兒園,如果孩子太小,抵抗力低,其本上每個月都要生病。既然如此,還不如明年孩子大一些,3月份再送去幼兒園。
權衡利弊,我還是聽從了老公的意見,孩子是我一手帶大的,雖然孩子上了幼兒園我會輕鬆很多,但越是自己親自帶大的孩子,越是感情深,越是捨不得把孩子交給別人照顧。
生寶寶前和生寶寶後,我的思想轉變之大,判若兩人。
生寶寶前,我在職場上大把賺錢,每當看到那些全職媽媽在朋友圈曬歲月靜好,我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在想,這放棄了多少賺錢的機會啊。
生完寶寶後,我發現寶寶那麼弱小,需要媽媽精心照顧,科學餵養,自己帶習慣了,把寶寶交給推,我都不放心。
每天和寶寶在一起,雖然比上班還要累,雖然生活不再豐富多彩,但天天看著寶寶,當媽媽的會感覺非常幸福,這種快樂,是任何事情不能代替的。
3、在家裡給孩子適當地進行早教。
我最近在讀了「博士老爹」蔡笑晚著的書。蔡笑晚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一生育有6個孩子,出了5個博士,1個碩士,並且這六個孩子都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很出色,可以說蔡笑晚培養出了德才兼備的人才。
蔡笑晚很注重孩子們的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
他主張從孩子生下來就進行早教,特別是在孩子三歲前,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讓孩子的智力得到開發,將來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我家孩子雖然現在已經三歲了,在三歲前,我雖然沒有給孩子上早教班,但我自己也給孩子買了很多繪本和益智玩具,孩子在認字,學英語、認數字、邏輯推理方面,我都有意識地在培養她學習。
我想這也是媽媽帶孩子和老人帶孩子之間的最大不同,不光是要給孩子吃飽穿暖,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媽媽們思想意識和教育理念會更好一些。
因此,當家裡老人不能給媽媽們帶孩子時,一定要從兩面看問題,不要鑽牛角尖,任何事情都是利弊共存。
總結我的2020年,我覺得自己在心態上調整得還不錯,雖然孩子還小,2020年家裡收入也是銳減,但我還是保持了樂觀的心態和積極進取的精神,自己能做的事情盡力做好,不麻煩別人,在做媽媽的路上也是一直在進步,希望2021年一切都會越來越好,也祝朋友們在新的一年,好運相伴,幸福開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