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廈《傷寒論》一九二:脈結代就是西醫說的心律不整,心動悸,就給他炙甘草湯

2022-01-11 倪海廈經方學堂

收錄於話題 #倪海廈《傷寒論》文字稿 225個

一九二:「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整本傷寒論裡面就兩個方子治裡虛,不管有沒有表證。

裡虛有兩種狀況,一種是病人腹痛,就是「小建中湯」,所以看到病人是小建中湯證,就先予小建中湯給他吃。

還有一種是「炙甘草湯」,不管病人什麼病,只要摸到病人脈「結」「代」,心動悸,就給他炙甘草湯。

何謂心動悸?就是心慌、想哭。

脈結代,脈結代就是西醫說的「心律不整」,就是脈跳二下停一下,或跳三下停一下,結就像繩子上面打很多結,結的距離不一定,然後手摸上去就是結脈。

代脈就像滴水,久久才滴一滴,結脈和代脈都是一種症狀,脈結代了就是裡虛,裡虛的時候,不管表證是什麼,如果脈結代就是炙甘草湯,另外一個就是小建中湯。

摸到病人脈的跳跳停停,不要用粉劑,炙甘草湯用湯劑,大約三劑就好了。

為什麼會脈結代?腸胃本虛之人容易看到,腸胃虛的人,消化不好,所以常常在婦人身上看到有,思能傷脾、脾就腫起來了,吃下食物後,因小腸蠕動太慢而有間隔,人的腸胃吸收了食物之後,才變成血,血再供應給心臟,如果有時候給血,有時候又不給血,心臟有時候抓得到血,有時候又抓不到血就停一下,所以本虛的人就會有脈結代的現象。

小腸套迭的病人,阻塞的地方有時候通有時候不通,也會發生結代脈的情形。

張仲景發現這心律不整是腸胃引起的,當胃的津液不足的時候可以看到,因為知道是腸胃本虛,所以處方用到甘草、人參、大棗、生薑,這四味藥是固定的。

脾臟本身有動能,把脾的血擠出來到「脾之大絡」,就是胰臟,胰臟的血管到胃的下方,胃得到由脾臟過來的血、熱,胃開始蠕動,如果熱度不夠了,蠕動沒了,胃本來存在的熱氣就往上走,這熱氣本來在胃的津液裡面的。因為胃的燥氣往上走,肺也會跟著燥,所以心情會不好,肺和大腸相表裡,所以知道這人的大便一定不會好。

並不是便秘,但大便不是很好,要下焦的大便好,上源一定要滋潤,否則肺太熱,熱到後來會沒有大便,所以加麥門冬,麥門冬專門是潤肺的,讓肺裡面的溼度夠。

然後加麻子仁,因為他不是便秘,腸子裡有宿食,雖然腸子有在走,但是走太慢了,宿食有些壞了,如果用大黃、芒硝又太強,所以用麻子仁慢慢的把腸子清出來。

中藥的仁劑,杏仁、薏仁,都是油質比較多的,可以潤滑,本來血就不夠了,加生地,生地專門是補血的,阿膠是驢皮熬成的膠質,現在最好的是山東的阿膠,深咖啡色,阿膠專門補心血,阿膠止血的功能非常好,所以女人月經來的時候不能吃阿膠。

北派平常不開補藥給病人的,要病人腸胃功能恢復,自己吸收食物滋養身體最好,這時候如果光靠甘草、人參、大棗、生薑、再吃食物去補太慢了,所以把補血的藥加在裡面,要讓它進入心臟進入動脈,所以重用桂枝,這九味藥加起來就叫「炙甘草湯」,重用炙甘草讓胸陽壯起來。

灸甘草湯方:

甘草四兩炙,人參二兩,阿膠二兩洗,生地黃一斤,生薑三兩切,麥門冬半升,桂枝三兩,麻子仁半升,大棗三十枚劈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納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復脈湯」。

判斷心臟病是否可以停藥的症狀(視頻解說):

1.安眠。2.大便正常成型。3.手足溫熱。4.無胸痛。

炙甘草用一兩,生薑三片,桂枝三錢,人參二錢,生地黃一兩,阿膠二錢,麥門各五錢,麻子仁五錢,大棗十二到十五枚。

麥門冬和麻子仁是表裡藥,一個潤肺,一個清腸,常常並用所以等量。


清酒,白的酒,米酒就可以了,用三碗酒四碗水煮成三碗,去滓,一碗撒一錢阿膠,吃之前熱過後再撒阿膠,所以阿膠生用,藥生用的時候,藥力銳且迅,煮熟的藥比較純但緩走下,生用阿膠,可以馬上到心臟去,心血馬上補足。

因為知道病人的身體虛掉了,所以生地用一兩,北派說生地不用到「兩」根本補不到的,因為知道病人需要,所以開到一兩。

如果純用酒去熬,喝兩付就好了,如果純用水去熬,要三付,如果要一劑就好,把藥劑加重,湯煮濃點,兩碗當一碗喝。

臨床上,只要摸到結代脈,不管外證是什麼,要先把「結代脈」治好,因為中醫的觀念,心主神,別的病是慢慢的死,但是心臟病一發就死了,所以要先治療「結代脈」。

停藥的時機,必須等到睡眠正常、大便正常、手足溫熱、無胸滿心痛的症狀,才可以停藥。

在內經靈樞決氣第三十篇中提到:「何謂津?岐伯曰:腠理髮洩,汗出溱溱,是謂津。何謂液?岐伯曰:榖入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洩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

若以津液二者來分陰陽,則津為陽、液為陰。

津不足的時候我們用人參來補之;若液不足的時候,我們用生地來補之。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炙甘草湯中用到人參與生地的藥理所在。


【方與輗】本方條曰:此為仲景「傷寒」,脈「結代」,「心動悸」之聖方也。

孫真人用以治虛勞,王刺始利用以利肺痿,凡仲景之諸方,其通變如此。

故雖雲通變如此,而此方之妙,在脈「結、代」,故一名「復脈湯」。無論何病,凡脈「結代」者,概當先用此方。


公眾號醫經讀者交流群成立了

掃碼加小編並註明進群

粉絲專屬福利:

【免費領取】80GB《倪海廈醫學全集》



本文由公眾號醫經整理,版權歸倪海廈老師。轉載是為了傳播中醫文化,不會用於營利!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公眾號自定義菜單裡

有很多中醫課程可以自學

關注本公眾號,學習正統中醫

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海量中醫資料免費領取

相關焦點

  • 炙甘草湯在臨床上如何具體運用?
    作者/陳瑞春 ⊙ 編輯/張亞娟 導讀:《傷寒論》182條云:「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那臨床上治心動悸,脈結代,是否只要有上述症狀就全方照搬,一成不變的用全方?各位不妨看看陳瑞春老師是怎麼解答的~炙甘草湯在臨床上如何具體運用?答:本方是治「心動悸,脈結代」的主方。按照原方本旨是以桂枝湯「溫養陽氣,滋養陰血」的方義發展而來,故炙甘草湯是一個陰陽並補,氣血雙調之方。臨床上治心動悸,脈結代,是否只要有上述症狀就全方照搬,一成不變的用全方?
  • 《傷寒論》救陰七法
    此外,傷寒善後勞復中,有因傷寒虛贏少氣,欲嘔吐者,用竹葉石膏湯例。本法亦屬救護胃陰,益氣降逆。筆者體會,方中半夏二味,因其性味辛燥,若熱病後期胃陰不足,仍嫌其過燥,可代之以竹茹或枇杷葉,似更貼切。2 瀉熱存陰傷寒邪熱人裡,病傳陽明,其人多汗,津液外洩,胃中燥熱,大便必硬。
  • 倪海廈《傷寒論》​條辨一〇五:小柴胡湯可以說是預防肝病的第一方
    《傷寒論》文字稿 223個
  • 35.跟著倪海廈老師每天學習傷寒論|條辯一八四至一八九
    接上一篇:34.跟著倪海廈老師每天學習傷寒論|條辯一七九至一八三芒硝下去,把那個幹硬的東西打掉,所以臨床上我們講芒硝,常常除了芒硝把大便解掉以外,芒硝攻堅,因為鹹味的藥呢都有攻堅的效果,所以即使它的硬塊是燥矢,乾燥的大便或者是大腸癌的腫瘤,都可以使用芒硝,一定要讓他大便通出來。
  • 倪海廈《傷寒論》​條辨一〇〇:大便很臭的就是腸熱
    《傷寒論》文字稿 218個
  • 對話倪海廈:我的中醫因緣
    至於經方呢,倒不是他們倆個傳的,經方是……已經斷代,臺灣也沒有什麼所謂的經方家。那這個經方……經方只好從書上去研究。梁冬:你先跟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經方?倪海廈:好。經方是經典之方,也就是不需要改變的,就是這樣子,用了幾千年都不會有問題的。它的定義就是從張仲景開始,而張仲景呢實際上他是集經方之大成,經方並不是他寫的。經方是早就有了存在的東西。
  • 53.跟著倪海廈老師每天學習傷寒論|條辯三三零至三三三
    跟隨倪海廈老師一起,每天學習《傷寒論》,想要成為名醫,必須熟讀傷寒經方。學習貴在堅持,希望大家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有所收穫。
  • 29.跟著倪海廈老師每天學習傷寒論|條辯一六零至一六二
    跟隨倪海廈老師一起,每天學習《傷寒論》,想要成為名醫,必須熟讀傷寒經方。學習貴在堅持,希望大家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有所收穫。
  • 國學堂--梁冬對話倪海廈1-1-倪師學中醫行中醫【含音頻】
    那時候倪老師的媽媽看其喜歡讀醫書,最喜歡看很多古書、古籍的東西,她就讓倪海廈去拜個老師學學中醫看看,就是這樣子的。然後看到周左宇老師後,老師就看倪海廈年輕人,他一看到就很喜歡倪,比對他兒子還好。經方裡開始「傷寒論」有三個處方:「太陽中風」就是桂枝湯,「太陽傷寒」就是麻黃湯;第三個就是「太陽溫病」張仲景有開處方叫作
  • 22.跟著倪海廈老師每天學習傷寒論|條辯一二一至一二五
    跟隨倪海廈老師一起,每天學習《傷寒論》,想要成為名醫,必須熟讀傷寒經方。學習貴在堅持,希望大家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有所收穫。
  • 40.跟著倪海廈老師每天學習傷寒論|條辯二二四
    跟隨倪海廈老師一起,每天學習《傷寒論》,想要成為名醫,必須熟讀傷寒經方。學習貴在堅持,希望大家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有所收穫。
  • 梁冬對話倪海廈:中醫到底科不科學?
    那孫思藐剛開始寫的《千金要方》,但《千金要方》呢,後來就……寫完這以後才看到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結果看到《傷寒雜病論》很好,就把……趕快……他就怕《千金要方》裡面有些錯誤,他重新把它編輯過,就寫了《千金翼方》。翼就是說我原來寫的《千金藥方》呢,有了《傷寒雜病論》的加持,長了翅膀一樣。梁冬:嗯。
  • 胡希恕、倪海廈、宋柏杉註解甘草瀉心湯
    古人有多種說法:一般都說是「疳」,就是「病字頭」裡擱一個「甘」字,就是小孩子最容易得的,燒牙花子,小兒的牙病即「牙疳」,甚至於「穿腿」,古人認為這是蟲子。為什麼叫狐惑呢?古人也有他的道理,這個病發熱無常,又沒有一定的部位,而且反覆發作;好了再犯,犯了再好,也就是如神靈似的,就是狐惑。
  • 心律不整,肺病,可以扎太淵穴,簡單安全有效!
    接下來,我們繼續學習倪海廈老師說【太淵穴】,太淵穴的主治功能治療心律不整,肺虛,以及針灸補瀉手法。既然是土生金,土是媽媽嘛,手太陰肺經的母穴就是太淵,手太陰肺經的子穴就是尺澤,本穴就是經渠。 這個脈跳跳停停,西醫叫心律不整 ,可以在太淵治療。你摸到脈後,先用指甲切一下,把脈切開,針再下進去。這個穴道剛好在筋和血脈的中間,不要扎到筋上面,扎到筋會很痛。一開始我就說過,穴道不會在筋上面,穴道都在兩個中間,一定在縫隙裡面。
  • 4.跟著倪海廈老師每天學習傷寒論|傷寒論中一兩是現在的多少克?
    跟隨倪海廈老師一起,每天學習《傷寒論》,想要成為名醫,必須熟讀傷寒經方。學習貴在堅持,希望大家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有所收穫。
  • 《傷寒論》背誦條文(共108條)
    (63)26.發汗過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64)27.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67)28.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幹,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主之。
  • 國學堂推薦節目:梁冬對話倪海廈之重新發現中醫太美--之一
    傳承下來也可以叫他傷寒家,因為是以傷寒,那也可以叫做經方家。梁冬:噢。倪海廈:這兩種的稱謂。梁冬:這就是經方的這個來歷。倪海廈:經方的來歷。那所謂傷寒就是傷於寒,這個寒冷的話大陸北方才會有,南方不會有,所以我們應該用溫病的藥。而張仲景的經方裡面呢,並沒有開溫病的方子在裡面。因為張仲景他沒有來過南方,所以他不知道有溫病,所以我們要用溫病的藥。所以他們從這個基礎點,所以溫病派的藥就大行、盛行於臺灣。實際上他們對經方並沒有真的了解。經方裡面,我們開始「傷寒論」有三個處方,就是太陽中風,太陽傷寒。
  • 倪海廈視頻下載
    |/ 傷寒論ed2k://|file|倪海廈-人紀-傷寒論01.rmvb|2934307|4FB0F79F3833027B6320415403853F70|h=2UBNOF2X2Y6B4WB57NPJ2O4UJAX2JVF3|/ ed2k://|file|倪海廈-人紀-傷寒論02.rmvb|283959520|A174A5F9EF20503AF1F6A304D2002E73
  • 《傷寒論》之108條必背條文!(附傷寒筆記和背誦導圖)
    《傷寒論》108條背誦條文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1)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2)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3)4.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