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2021-03-01 佛商聯合會

真實是說不出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能說的全是方便

 

1 佛在經典上常常感嘆,六道眾生迷惑顛倒,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迷惑,真正要緊的事情他不做,偏偏一天到晚去幹那些不相干的事情,天天在搞六道輪迴。

 

2 我們學佛,一定要認識佛教的本來面目。佛教的本來面目,決定沒有迷信,給你講的是宇宙人生的真諦。

 

3 佛法裡面有真實說、有方便說。真諦是真實說,俗諦是方便說,佛依二諦說法。

 

4 真諦就是事實真相,一切大乘經所講的都是實相,大乘經是以實相為體,佛所講的完全是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

 

5 真諦是如來自己親證的境界,但是這種境界不是我們凡夫常識能夠體會得到的。說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我們凡夫聽了疑惑,不能接受,佛就講俗諦。

 

6 講俗諦,佛是依世間人的知見、世間人的常識,用這個做手段,誘導他入真諦。

 

7 根性利的人,佛誘導時間短,很短的時間他就入真諦,就契入境界;根性不利的人,佛誘導時間就長。時間再長,生生世世,佛也不會捨棄。

 

8 佛氏門中,不舍一人,佛絕不捨棄一個人,這是佛的慈悲,你這程度不夠,大法不能接受,給你講小東西,講淺一點的,那就行了。

 

9 真諦是佛菩薩自己證得的境界,他講真實話,跟你說一切法不生不滅:俗諦是隨大家的知見、常識,說一切法有生有滅,說一切法無常。隨順我們世俗來說,大家很容易懂,為什麼?因為你的常識、你的見解能達得到的。

 

10 佛說法總是不離開這兩個原則:一個就是說他自己親證的境界,一個說我們現實生活環境。如果不依二諦,佛就沒法子說話。佛要為這些凡夫說法,這就不得已要用方便法。

 

11 佛菩薩教化眾生,離不開「方便」,為什麼?因為真實是說不出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能說的全是方便。

 

12 所以釋迦牟尼佛告訴人,他四十九年沒有說一句法,為什麼?因為四十九年統統說的是方便法,真實法一句也沒說到。

 

13 佛所說這些方便法,目的是教人從方便去體會真實。從這個意思,我們也可以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句句都是說真實法,方便即是真實!這叫善巧、叫權變。

 

14 佛所講的,意在言外,你要會體會,決定不能執著。執著佛的言語,執著經上的文字,那就錯了!

 

15 佛要為凡夫說法,不得已要用方便法。方便法是從自性清淨心裏面建立真俗二諦,這就可以說了,也就是說,一定要從相對的來顯示諸法的真相。

 

16 眾生有貪,貪的對面有個無貪,無貪是性德;眾生有嗔恚,嗔恚的對面有無嗔,無嗔是性德,是真性的德用。

 

17 真諦是從本性上說,俗諦是從現相上說。性是真的,相是假的;理是真的,事是假的。真諦是真實說,俗諦是方便說,佛說經是依二諦而說法,所以經有了義,有不了義。

 

18 不了義,佛隨順俗諦來講的;了義經,佛依他自己所證境界跟我們說的。淨土五經都是了義經典,都是如來自己的境界,這是我們要覺悟的.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又叫做心行處滅言語道斷,意謂究竟的真理,不是言語所能言說,也不是心思所能思念。「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道斷,議沒有了,心行處滅,思沒有了,叫不可思議。以言顯義,得義言絕,義既是空,空既是道,道既是絕言,故謂言語道斷
真心是「空性」,本具「寂滅相」。從未出生,故永不斷滅。真心不觸六塵,不與六塵境相應。而「言語」,「心性」卻必然與「聲塵,耳根,耳識心」「法塵,意根,意識心」等諸法相應。如上諸法,皆是生滅法。
    如上等義,用「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來描述真心體性;而維摩詰大士,用「一默如雷」來顯示。大乘經教,時時處處不離「真心」,如是建立知見,則能近於佛法。
佛性是無形無相的,故不可名狀,絕念離知。不是用言說可以說到的,所以叫『言語道斷』;也不是用我們的思想、推理、想像所能得到的,所以叫『心行處滅』。言語說不到,情識不能及,不可言說,說了即不是,所以『動念即乖,舉心即錯』。只有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才能相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〇溫馨提示:

學佛、行商、福慧雙修、做出生命的意義。成功,不在於你贏過多少人,而在於你幫助過多少人!學習,分享,成長

相關焦點

  • 【星雲大師說】佛法真義系列 言語道斷
    【言語道斷】佛教講「言語道斷」,禪宗更主張「不立文字」。然而佛陀住世說法四十九年,佛教留有三藏十二部經、一百多卷的大藏經傳世;乃至禪宗的語錄、公案,也是不計其數。這豈非矛盾? 其實,一點也不矛盾,一點也沒有衝突。
  • 師傅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理解了嗎?
    師兄:不是,只是入道!因為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只要能做出言語上的解說,那就一定是錯的!大家覺得呢?
  • 四聖諦|苦集滅道
    「四聖諦」說四種真理: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四諦告訴人們人生的本質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達到涅槃。佛陀闡釋四聖諦的目的,是要告訴我們世間的因果以及出世間的因果。「苦」是指世間的苦果;「集」是苦升起的原因--世間因;「滅」是苦熄滅的果--出世間的果;「道」是滅苦的方法,通往涅槃的道路--出世間的因。
  • 什麼是第八識的「了眾生心行」?
    摘錄自《遠惑趣道 第二輯》(歡迎上「華嚴妙智網」查閱原文更多內容)◎平實居士在《起信論講記》
  • 沒有苦集滅道(一)
    但是,也要明了,「精神」和「物質」產生兩種對立之法時,人們也就跟著進入了生滅的有為法裡面出不來了。所以我常說;「心想事成」也只是沿途風光,不是究竟指歸!正如佛在《金鋼經》裡說的:「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這一合相就是明心見性之相。是無法用言語去說的,只能由過來人的法眼加以印證,稱之為以心印心。
  • 心行惡貫滿盈,上天鬼神就要跟他算帳了
    十惡統統都造了,很容易跟經上講的罪造到極處了,那就是「惡貫滿盈」。「惡貫滿盈」你的命就改變了,壽命縮短,災難現前,人也愈來愈愚痴。造作一切罪惡成為習慣了,無惡不造,不相信因果報應,認為宗教都屬於迷信。上品十善,生天;中品十善,來生還得人身;下品十善到阿修羅道去了。  阿修羅道,墮到那一道很容易造罪業,為什麼?他貢高我慢、目中無人。所以非常容易從阿修羅墮三惡道,這很可怕!所以人、天兩道穩當。  要認真把這個戒的根,「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就入佛門了。
  • 《金剛經》:發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從《金剛經》開篇至此,佛祖一路教人破迷開悟,破除眾生心中內外的一切法、相,到第二十七品無斷無滅分,又怕眾生落入斷滅空見的執著之中不得出離,所以如抽絲剝繭般,層層為眾生開示說空又要超越於空,對空也不能生起執著之心的智慧,不能說諸法斷滅這種將空絕對化的話。
  • 意識與意根心行的區別
    意識所有的心行造作是因為什麼產生出來的呢?意識因為什麼而生?因為意根觸法塵後需要做細緻分析判斷,如來藏就配合出生了意識,意根想造作的時候,必然讓意識出生來幫助祂造作,因為意根自己在某些法上無法造作,這時就需要意識來替自己造作。
  • 至道無難,惟嫌揀擇
    ===========(趙州)上堂: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才有語言,是揀擇,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裡。是汝還護惜也無?!時有僧問:既不在明白裡,護惜個甚麼?師曰:我亦不知。僧曰:和尚既不知,為甚道不在明白裡?師曰:問事即得,禮拜了退!  禪宗為頓悟法門,頓則無次第,無因果,要見便見;若有次第、因果,即非頓悟。至道者,唯頓乃能見。
  • 霹靂布袋戲角色人物誌之斷滅闡提
    玄雷赫赫,斷滅有情如果說非要讓不才兼劣生在霹靂公司在2010年遭受那場大火後為了維持公司運轉降低了劇集製作品質的期間選一個在描寫完整度上相當高的角色,在下很可能會選擇斷滅闡提,當然他還有另一個身份便是登道岸的任雲蹤。
  • 無頭將軍,斷滅闡提,壯士去也,該當百夫!
    「風雲過眼,皆不及她一瞥驚鴻,她心系之處,便是吾安身之地。」他繼承她的遺願,守護著登道岸,孤獨地面對無數個日日夜夜,唯以笛聲遙寄一縷相思。當陰謀者幻化成她的摸樣,邀約「一生一世,共渡晨昏」,他放聲長笑,無盡悲涼。「人說夢幻空花,我卻貪戀這一夜虛華,哈哈哈哈,我笑我自己,但願夢來不用醒,怕認滄海一月明。」
  • 般若法語 ‖ 四聖諦-苦集滅道之道聖諦(四)
    示相轉此是苦 逼迫性 此是集 招感性此是滅 可證性 此是道 可修性勸修轉此是苦 汝應知 此是集 汝應斷此是滅 汝應證 此是道 汝應修自證轉此是苦 我已知 此是集 我已斷此是滅 我已證 此是道 我已修四聖諦苦集滅道之道聖諦四聖諦的意義『諦
  • 元音老人 | 苦集滅道,也叫四聖諦
    無苦集滅道。 苦集滅道,就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四諦法門,也叫四聖諦。諦者,乃真實無虛假之意,即「真理」也。開始講「五時說法」已講了,佛最初在菩提樹下成道時,宣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大乘佛法,當時根性淺者聽不懂,於是佛為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人,分別宣說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等教理。
  • 苦集滅道四諦
    「苦集滅道」四諦,要是詳細講,內容非常多,不是一兩天就能講完的,但是我們現在可以簡單地講一下,也可以大概地了解一下。 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後,第一次轉的法輪就是四諦,佛祖教導我們首先要了解這個。我們現在學佛有點學偏了。 為什麼這樣講呢?
  • 經中說:於法不說斷滅相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這裡有個斷滅的詞語。南師的開示中說過這個「斷」,斷的是見、思二惑。見惑和思惑。五種錯誤的見解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比如見地不清楚,有了偏差,就落於偏見。這五見都會障礙修道。思惑就是煩惱惑,內心的貪嗔痴慢疑。還有一般常人所說的人死如燈滅,沒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認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這屬於斷滅見,是邪見的一種。這個概念是錯誤的。
  • 什麼是四聖諦,何為苦集滅道?李雙林
    什麼是苦集滅道?苦苦集滅道法我們可能很少聽到。特別是一些不了解佛法的啊,更是隻字未問。苦集滅道也為四聖法,我們也把它稱為四聖諦。四聖諦就是苦集滅道,也是釋迦牟尼所感悟的,所發現的四條人生真理。苦集滅道就是四諦。告訴了我們人生的本質是苦的。可能大家一聽啊,宣揚人生苦論,那豈不是沒希望呢?
  • 生滅四諦之簡略闡述
    無作者,一切萬象皆是中道實相、第一義諦,於此言語等所有設施都是多餘,絕待圓融;所謂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瞬目揚眉、舉手投足、山河大地、士農工商皆是天真本來佛。無量四諦、無作四諦理極幽邃、境界高玄,凡惑眾生難解難悟、無從下手,需長時薰習方可能一絲相應。
  • 佛教:修行人不學會「苦集滅道」這四諦,註定不能成佛!
    這七十五法再概括回來,就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五蘊這些以後在後面再細細地解釋。那麼,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總得來說就是四諦法。這四諦法把一切法都攝盡,不管是根本乘還是大乘,都離不開四諦法的教理。四諦法就是苦集滅道。苦集者,世間的一重因果;滅道者,是出世間的一重因果。
  • 金剛智慧,學佛一定要知道,什麼是斷滅相
    在金剛經裡面,佛告訴須菩提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不能說斷滅相。佛為什麼要特意提醒須菩提這件事呢?因為在之前,佛告訴須菩提,不能憑藉佛具足的色相來見到如來,因為如果具足了色相就是如來的話,那麼轉輪法王就是如來。
  • 究竟無證: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頌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吾祖唯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