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紅白臉」有何區別?效果大有不同

2021-01-18 小熊娃媽媽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由於孩子認知的問題,經常會做錯一些事情,那麼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採取唱「紅臉」白臉」的教育方式,讓孩子不受傷害。但是,在唱「紅白」臉的時候,家長中,誰當「紅臉」,誰當「白臉」非常重要。

老周是個脾氣暴躁的父親,孩子只要一犯錯,他就忍不住要批評孩子。每次看到孩子被老趙罵成那樣,老趙的妻子沒辦法只好過去安慰孩子,告訴他以後要多注意。

就這樣,老周成了唱「紅臉」的,他妻子成了唱「白臉」的。雖然孩子每次在媽媽的安慰下,都能很好的平復心情。可是他卻越來越討厭父親,覺得父親蠻不講理。

不僅如此,孩子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後來還和父親頂撞了起來。其實,家長在唱紅白臉的時候,最好是由母親當「紅臉」。

為什麼在這個過程中,母親更適合「紅臉」角色?

1、女性處理事情比較柔和,孩子不容易被暴力情緒所感染

在《愛、金錢和孩子》這本書中。談到了如果一個父親長期批評自己的孩子,容易造成孩子有暴力傾向,情緒會更加的激動。

相反,如果是一個母親唱紅臉。當孩子遇到事情了由母親來批評的話,孩子會更加容易接受。這是因為女性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她會更加的柔和。孩子也更能接受,不容易產生負面的情緒。

2、母親能夠更好地控制情緒

很多的爸爸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忍不住出手打孩子,在情緒控制上會顯得比較弱。而且父親的這種負面情緒容易傳染給孩子,引導孩子和父親作對。

而媽媽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往往更能控制自己情緒,不會出手打孩子,而且能夠做到點到為止。

3、母親與孩子的關係要比父親更加親近,孩子能夠更好地接受

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會有一段時間與母親屬於一個共同體,他會認為母親就是自己。所以從小,孩子的關係會和母親更加親近。

而父親平時大都要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如果由父親去批評孩子的話,很容易就造成誤會,孩子會覺得父親什麼都不了解,就隨便批評自己。

在家中,更多的時間都是母親在家陪伴孩子,與孩子關係會更加的親近,母親平時與孩子接觸更多,更加了解孩子。所以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母親會更加有理有據,孩子也不會有太大的抵抗心理。

那麼,父親在做「白臉」角色的時候又該注意什麼?

1、不要再度批評孩子

父親在唱白臉的時候,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職責是什麼。一是撫平孩子的情緒,二是為了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既然是要撫平孩子的情緒,那麼父親就不可以再去特意批評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情緒難以平復。如果孩子剛剛才被母親批評完,輪到父親的時候父親又批評了他一頓,那麼孩子很有可能就會變得特別的自卑,沒有安全感,心裡會特別的難受。

2、給予孩子安慰的同時,要聆聽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的情緒沒有平復下來的時候。父親首先要做的就是撫平孩子的情緒。然後就是聆聽孩子的想法。

詢問孩子,為什麼被母親批評的?是否知道自己的錯在哪裡?有些孩子,他會比較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孩子,他們會比較固執,可能不願意說出來,這個時候父親也不要強迫孩子去說。

如果孩子不願意說了,那父親可以抱一下孩子,或者是摸一下孩子的頭,給予一定的關心給孩子。

3、鼓勵孩子改正錯誤

當母親批評孩子的時候,父親在撫平孩子的情緒,同時也要鼓勵孩子改正錯誤。比如孩子因為打架被母親批評了,那麼父親可以先安慰孩子,和他說不要難過了,母親批評他也是為了他好。

等到孩子的情緒平復以後,父親可以詢問孩子的想法,問他怎麼看待打架這件事,如果孩子說確實是自己做錯了,父親這時可以肯定孩子的這種認錯的態度,告訴孩子以後要多注意。

最後,要說的是母親在唱「紅臉」的時候,難免也會有不對的地方,比如有時候急於批評孩子,而忘了聽孩子解釋。這裡父親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需要傾聽孩子的心聲,並且做出判斷孩子是否被冤枉了。

如果真的被冤枉了,父親就要幫孩子「出頭」,和母親解釋孩子的行為。批評孩子是有方式的,儘可能既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在哪,同時也不冤枉孩子。

育兒問題小熊娃媽媽幫,家庭教育很重要,孩子身心倍兒棒,我是@小熊娃媽媽,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相關焦點

  • 高圓圓趙又廷談論育兒觀:「紅白臉」教育要不得!最後坑的是孩子
    不少父母認為,家裡總要有一個嚴厲訓斥的,一個要遷就包容的,否則孩子以後誰都不怕,那就管不住了。,而不是盲從,父母該如何正確理解「紅白臉」教育,達到1+1>2的效果呢?比如說,要培養孩子守規矩的品質,那麼當孩子行為過激的時候,父母一方略施小戒,使孩子經歷受罰,幫孩子樹立規則,感受責任、擔當;而另一方適時給予孩子情感上的安慰、關注,但並不是告訴孩子規則和處罰是錯誤的,而是讓孩子看到父母管教過程中溫情部分,這本身是教育互補,是有利於孩子成長的。
  • 教育孩子時,父母中誰唱「紅臉」誰唱「白臉」?效果可是大有不同
    是後面卻發現,這樣的一種做法只會縱容孩子,孩子在犯了一次的錯誤之後沒有受到懲罰,就會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沒有關係的,也就會更加的無法無天。所以家長迫於無奈,就商量著父母兩個人一人承擔一個角色,一個擔任紅臉一個擔任白臉,一個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予嚴厲的懲罰,一個在孩子受到了懲罰之後給予保護和安慰。按照中國傳統哲學來說,這叫做剛柔並濟,恩威並施。
  • 作為孩子的父母,您有自己的教育原則嗎
    然而,在教育的道路上,作為父母的您是不是有自己的教育原則呢?每一個孩子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狀態和目標的權利,可是這個權利被父母剝奪了。最後,暴力打罵孩子在法律上是否允許?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容易犯錯,而父母的責任就是幫助孩子糾正錯誤,糾正的方法有很多種,而暴力對待孩子是最後一種方法,也證明了父母在這之前的方法是失敗的,不起效果的。如果孩子非要使用暴力打罵的方法才能教育,這是家庭教育的可悲之處。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潛在的和長遠的,孩子會生活在恐懼當中,長大以後會對周圍充滿敵意並且有暴力傾向。
  • 父母吃飯看手機,卻責怪孩子不好好吃飯?這樣教養孩子有效果嗎?
    從表面上看,父母是在教育孩子,顯然,父母自己沒有做好示範,脫離了生活本身的教育,沒有好效果。怎樣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呢?你是不是也像其他家長一樣,想知道下面這些問題怎麼解決?比如:怎麼讓孩子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如何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怎麼給孩子確定學習目標?怎樣處理孩子之間的霸陵和衝突?如何區別「死記」和「背誦」在學習中的意義?
  • 精華液和肌底液有何不同?區別是啥?
    精華液和肌底液有何不同?區別是啥?時間:2020-08-26 14: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精華液和肌底液有何不同?區別是啥?但實際上,肌底液有很大的講究而且在使用上也有許多門道。 咱們先來說說   原標題:精華液和肌底液有何不同?區別是啥?   很多人都用過肌底液,但對其了解並不深刻,甚至很多人對於她的作用都一知半解,只是為跟風或者說填補下護膚品空缺,甚至有些人還把它和精華液搞混了。
  • 趙薇「窮養」小四月,李湘「富養」王詩齡,如今倆孩子有何區別?
    不能讓孩子在家裡的地位那麼高,如果將來父母老了,她會覺得父母不重要。,未來肯定大有出息!這時候,一些家長可能會說根據不同性別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是有句老話「窮養兒子,富養女」嗎?趙薇「窮養」小四月,李湘「富養」王詩齡,如今倆孩子有何區別?
  • 玩具多的孩子和玩具少的孩子,將來有何區別?專家:後者更聰明
    在他們心裡,玩具不僅是一種輔助開發孩子大腦的工具,更是一種替代自己陪伴孩子的精神慰藉。 然而孩子的玩具真的是越多越好嗎?那些玩具少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呢? 玩具多的孩子和玩具少的孩子,將來有何區別?
  • 教育小孩家長要「達成共線」
    "紅白臉"教育負面影響是多方面的就像上面說到,這樣的紅白臉教育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只是我們父母方面認為地對孩子好,在孩子看來卻不是如此的,孩子會對父母這樣子的欺騙行為感到厭惡,引發較多的家庭教育問題。"紅臉""白臉"的教育方法究竟會帶來怎樣的負面效果?家長要來了解一下。1、"臉譜式"教育利用的是孩子的害怕情緒。
  • 「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有何不同?專家:十年後差距很明顯
    一般有孩子的家庭可能都會特意地購買許多玩具讓寶寶玩耍,有些小孩的玩具可以堆滿一個房間,甚至不少父母都覺得,寶寶的玩具越多越好,那麼「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有何不同?專家提醒各位家長,十年後這些差距很明顯。
  • 給孩子做「死亡教育」,不同年齡段策略不同,父母別太晚知道
    新澤西學院的心理學士 James Graham 說,孩子對死亡的理解取決於兩大因素——生活經驗與發展水平。 所以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並不同,他們對於「死亡」的理解能力也不同。
  • 美國有好萊塢,印度有寶萊塢,現實中的印度與電影中有何區別
    美國有好萊塢,印度有寶萊塢,現實中的印度與電影中有何區別美國有好萊塢,印度有寶萊塢。 二者作風不同,層次不同。 好萊塢製造各種大片,寶萊塢歌舞昇平。在寶萊塢電影中,我們經常看到各種異國情調的印度美女衣著華美的莎莉歌舞。 但當我們在網上看到新聞看到印度人時,我們就開端疑心了。 為什麼這兩種人看起來不一樣?
  • 6歲前男女大腦發育不同,父母「差別教育」才能精準培養好孩子
    自從國家開放二胎政策以來,家裡有一男一女兩個小孩的家庭就變得越來越常見了,家裡有兩個孩子的父母能夠很明顯地看出兩個孩子喜歡的東西和性格都是不同的,女孩更喜歡公主和粉色,男孩更喜歡英雄以及深色。女孩更喜歡塗塗畫畫,男孩更喜歡玩具遙控車。
  • 易養型寶寶與難養型寶寶何有不同?區別在3方面,你家娃是哪一種
    不過,由於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所以就導致父母在照顧他們的時候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相信很多家長都希望生出一個天使寶寶,睡醒了就吃,吃飽了就睡,逗他的時候會開心地笑,最好長得也乖巧可愛。
  • 孩子忍痛媽媽強行下腰壓腿,爸爸來勸被拒,紅白臉教育你贊同嗎
    教育孩子中,中國的家庭教育方式總喜歡一個對孩子溫柔體貼,照顧有佳,另一個總是喜歡在孩子面前,演威脅恐嚇,發脾氣嚴厲的一個角色。 1)不同意見全員協商 父母是教育培養的人,孩子是被教育培養的人。 多數父母都會給孩子提前規劃和安排,讓孩子照著自己規劃的線路和安排,照做完成就好。 完全沒有考慮到孩子是被教育被培養的人,也有自己獨立自主的思想。
  • 小蘇打和泡打粉有何不同?原來性質、使用區別甚大,掌握別再出錯
    但對於廚房洗手、少製作麵食的朋友,會對這兩種材料的使用方法模稜兩可,甚至以為使用效果一樣而混淆使用,最終導致麵食成品的口感與賣相差強人意。 那麼小蘇打和泡打粉有何不同?
  • 同樣是10元一份,肯德基和正新雞排有何不同?吃貨:區別大了
    同樣是10元一份,肯德基和正新雞排有何不同?吃貨:區別大了現在有很多人在吃雞排時都會選擇路邊的正新雞排,明明都是十塊錢的價格,為什麼這些人不願意去KFC好好地坐下,享受更加"高檔"的雞排呢?在很多人的眼裡,不管是在哪個地方吃雞排,其實味道沒有多大的區別。
  • 當孩子「別人有我也要有」時,父母不同的應對方法,影響孩子一生
    幾乎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裡,都有"別人有的,我也要有"的心態,有羨慕、有嫉妒,也有叛逆,在這種情況之下,父母不同的應對方法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還記得《春風十裡不如你》這部電視劇嗎?劇中的小玉因為同學一句"沒開竅",而鼓足勇氣和暗戀的教官告白,但是告白不成情書還被沒收了,一時之間小玉成為了眾人口中的笑柄,羞愧難當的小玉還被父母罵"早戀"、不好好學習,種種壓力之下她選擇割腕自殺。雖然這只是一部電視劇,但是卻緊貼生活現實,同學的嘲笑和自尊下的攀比,在旁人的眼裡可以是笑柄、小丑,但是在父母的眼裡絕不能如此認為。
  • 《alike》:寫給父母的故事,如果生命只是重複,與鹹魚有何區別?
    「小身材、大能量」的動畫短片,非常考驗導演的功力,它要求每一幀畫面都必須保持精準,也註定每一個細節都頗具深意。短片的內容並不複雜,它講述了一對父子之間的故事。繁忙而機械的生活日復一日,Copi作為一個父親,試圖向兒子傳授正確的生存之法。何為正確?就是像社會的螺絲釘一樣,按部就班的生活。
  • 被打罵的孩子和被嬌生慣養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鄰居有個奶奶,只要孩子一哭,馬上就會變著花樣哄孩子,時間一長,孩子竟然能夠以哭來威脅大人了。對於幼兒時期的孩子,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呈現出這兩種的方式,一種是打罵,另一種則是嬌生慣養。殊不知,打罵孩子和嬌生慣養孩子都不是理想的教育方式。這兩種方式雖然表現不同,但卻實質上這兩種教育都會對孩子產生危害。那麼,這兩種教育方式下的孩子會是什麼的呢?
  • 日本房屋不同材料的屋頂有何區別?
    對日本房屋有一定了解的投資者們,應該都知道日本房屋和國內不一樣,他們的屋頂五花八門,諸如切妻這種三角形屋頂、單斜這種只向一個方向傾斜的屋頂、寄棟這種有4個方向的屋頂以及沒有傾斜面的平屋頂,這些屋頂的種類是在日本是非常常見的,那麼不同的日本房屋屋頂,使用不同的材料又有何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