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大結局,消解亦舒的狠辣,模糊生活的真實,這是造夢爽劇嗎?

2021-02-07 小路大道

《流金歲月》落幕,劇中不乏可圈可點之處。主角花開兩枝,配角各有光彩。可今天抽空看了大結局後,真的是……一言難盡。

流金的大結局,有情,有愛,好看,熱鬧,但唯獨缺了真實。

真實重要嗎?作為影視作品,未必,比如荒誕劇,爽劇,愛情夢幻劇,真實可以不是重要的考量,但是,《流金歲月》改編自亦舒的同名小說,它是一部以女性成長為題材的人生劇誒,難道除了美輪美奐的造夢,它就不該為人生真實付起一點點責任嗎?

劇中人物的命運安排,有好幾處,真得讓人很上頭啊!我們且說且感受哈。

葉瑾言的真愛之謎

朱鎖鎖,在原著中是個拜金的「撈女」,那既是她的苦衷和不得已,也是她的選擇,而且她也為此付出了很重的代價。

新劇版《流金》中,把朱鎖鎖打造成了愛錢但取之有道,崇尚個人奮鬥的大女主,這沒問題,畢竟時代背景不同,觀眾也很喜聞樂見這種拎得清又有底線的女主形象。但問題是,縱觀朱鎖鎖的個人奮鬥之路,她一路開掛的打怪升級,核心能量在哪裡?還是一個成功得一塌糊塗的老男人啊。

原著中,鎖鎖的靠山是「李先生」,一個跟葉謹言一樣的有錢男人。兩人之間就是庸俗的男女關係,李先生很迷戀朱鎖鎖,卻不肯跟她結婚。為此,蔣南孫為好姐妹抱不平,去質問過李先生,他們的對話是:

蔣南孫:「放棄一切,李先生。你已富甲一方,不如退休與鎖鎖到世外桃源結婚。」李先生:「真是孩子話,李某退休之後,同一般老年人有何不同?朱鎖鎖三個月就會踢開他。」

師太接下來還分析了李先生的心態:與其冒這樣的險,他不如做回他自己。美麗的女孩子,總還可以找到。他不是不願意犧牲,只是上了年紀的男人,扔開尊嚴身份,一文不值。

沒錯,確實涼薄,但這就是生活的真實,這是亦舒對一個閱人無數、歷盡滄桑的成功男人的描述。劇版的葉謹言不是這樣,他對朱鎖鎖若即若離,讓人看不懂是欲擒故縱,還是別有深意。甚至老葉究竟愛的是哪一個女人,不離身的手鍊代表了什麼,都令本屆觀眾操碎了心。

大結局了,葉謹言為了朱鎖鎖,不惜離開自己一手打造的精言,半生心血啊,自稱「不是個感情用事的人」,就這麼去收購了朱鎖鎖破產婆家的產業,還要負責教鎖鎖老公做事做人。為世間情為何物?為鎖鎖拋棄精言!

葉謹言不但是結尾是救場,朱鎖鎖的每一步躍遷都跟他脫不開干係。不得不說,英姿颯爽的朱鎖鎖,還是不能免俗地沾了瑪麗蘇的醬。

看到身穿西裝走路帶風的朱鎖鎖,讓人忍不住會浮想聯翩:姐妹這麼拽,原來是有人給你託著底啊。而且還是啥也不圖就赴湯蹈火的那種。為啥呀?觀眾需要一個答案。

大結局時,答案來了。葉謹言抬起了手腕,那條手鍊的謎底終於被揭開。原來那是人家閨女送的,而對於朱鎖鎖的偏愛,竟然來自於鎖鎖跟老葉去世的女兒,同年同月同日生!

這還能讓人說啥呢?反正我耳邊是迴蕩起了範偉老師的聲音:緣分啊!

大家猜了半天的葉謹言真愛,都白猜了,開始還以為老葉是心中早有所屬,鎖鎖的感情只是她一廂情願呢。好多人都猜戴茜才是老葉心中的白月光,對不對?可惜啊,錯了。但是大結局倒也給出了答案。

魔鏡魔鏡告訴我,誰才是霸道總裁的真愛?不是戴茜,也不是朱鎖鎖,正確的答案是——範甜甜!沒錯,就是那位萌萌噠的範金剛。

當老葉要離開精言,拿著一瓶酒,去找範範,看看兩人的默契和親暱,堪稱恩愛典範。

老葉說:別耍那套感情的小把戲,搞得像是你離不開我一樣。範範說:得了,不是我離不開你,是你離不開我!

抱歉,上面這段當然是玩笑話,但我想要表達的是,我們觀眾寧肯相信葉範組CP,也實在不願為那麼老套的「同年同月同日生」買帳!

南孫媽媽後半生的可疑幸福

蔣南孫的媽媽,前半生在婆家不受待見,受盡委屈。老公去世後,重新做回自由人。被妹妹接到了義大利,準備收拾心情重新開始。

也是戴女士運氣好,一到義大利就遇到了真愛她的男人,還是個大學園藝教授。然後,就戀愛了,再然後,就結婚了。新生活開啟了,一掃前半生陰霾,終於做自己得幸福了。

這安排沒啥問題,原著也是這麼安排的,只不過工科教授換成了園藝教授。但問題是,人家原著沒有把這描寫成「做自己得幸福」啊,從此過上了跟委屈的前半生完全迥異的生活。

細想一下,是不是原著更真實?戴女士去義大利時,除了半百年紀,幾乎一無所有,人還是那個需要依靠男人生活的人,實在沒看出有什麼本質的不同,怎麼一做自己就能天降真愛,就從此再也不用受一丁點委屈呢?原來現實和真愛之間的距離,就是一張去義大利的機票是嗎?

看看師太的原著是怎麼寫的:

南孫媽媽太知道正在交運,太過珍惜新生活,十二分刻意經營,南孫覺得母親好不辛苦。化妝衣著姿勢都改過了,有次南孫不經意說到搓麻將,她很不自在,努力使眼色,像是什麼不可見人的事,生怕玷汙了她那位教授。

南孫悵惘地覺得母親太過樂在其中,略覺悽涼。

拜託,這才是人間真實啊。一個中年家庭主婦,異國他鄉遇見一個接盤共度餘生的男人,不遷就點不忍讓點,不為了識大體委屈點,您信嗎?

亦舒的作品,之所以擁躉者無數且歷久彌新,是因為深諳社會生活和人性的亦舒,不會對筆下人物進行價值評判和道德指點,更不會為人生和命運強加濾鏡。她深知人間不易,各有各的難,誰也別笑話誰。人生不過是一場身不由己的緣起,自負因果的結局。

她描寫男人、女人對愛情的需求和渴望,卻從不肯過度美化;她描寫冷峻世間人與人的一點溫暖,卻從不會過度誇大。

即便是情比金堅的兩姐妹,南孫在鎖鎖被老闆娘嚼舌頭時,為了工作也只能三緘其口。儘管她心裡難過地想著:「心腹之交,也不過是這樣,自身的利益,才是第一位。」並為此「那個下午,南孫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縱是愛情,南孫對王永正有一段心裡描述是這樣的:南孫原本以為,兩人可以維持這種可貴的友誼到老死,如果他真的愛她,應該講究,但是該死之處就是他愛自己更多。可是像王永正這樣的男孩子,一放手就沒有了。所以,她決定藏起自己不會打理家事的「黑幕」,跟他結婚。

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啊。每個人都是普通人,好也有限壞也有限,各有各的苦,各有各的算計,因為每個人都要在有限的資源裡,求生存。因此,亦舒從來不鄙薄誰,她只把各種人走出的命運軌跡給你看。

比如朱鎖鎖,依仗著天生的美貌,獲取了更多的資源,開的車子越來越豪華,住的房子越寬綽,但是上了一點年紀之後,她籌備的香水店,就被幕後金主轉手送給了一個19歲的女生,就像她當年從李先生手裡搶下資源一樣。

不到30歲的鎖鎖,在大結局時遠嫁異國,為的是「在這裡已經沒有機會了」,她落寞地調侃:在咖啡店30分鐘,都沒有人來搭訕了。她甚至開始羨慕苦哈哈打拼的蔣南孫,果然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而南孫一步一步賺出的未來,也常常有令她辛酸之處,但是小說結尾處,南孫聽見一輩子重男輕女的奶奶在勸別人說:「女兒有什麼不好,我老老實實同你說,兒子女兒是一樣的,只要孝順你就行。」

南孫沒有料到有生之年,還能從祖母口中聽到這樣的公道話,一時手腳不能動彈,僵住在那裡,鼻梁中央卻一陣酸熱。趁王永正還沒有回來,她痛痛快快地哭起來。

亦舒的個人偏好,就這麼淡淡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人生無非一場自作自受,但有些選擇比較漂亮。這才是讓我們信服的作品,把人生與人性寫給你看,不負責造夢,更不編織披著女性成長外衣的瑪麗蘇爽劇。

相關焦點

  • 歲月流金
    習慣美劇的我們其實不會對此覺得陌生,但是真實的放在國內電視劇裡就很難。因為中國人不會這麼本質的聊天。比如最後大結局,朱鎖鎖去找王永正講述蔣南孫的難處,講蔣南孫放棄了自己的自由去成全周圍人的自由。沒有一句話很高深,都直白直接,可是也很透徹。這種透徹簡潔,其實是亦舒某縷魂魄。
  • 《流金歲月》收官:懸浮「流金」,美則美矣
    作為亦舒的一部重要作品,《流金歲月》在當年曾是眾多青年女性的「多刷」讀物,上世紀末,香港演員鍾楚紅和張曼玉在電影版中的演繹更令朱鎖鎖和蔣南孫兩位女主人公具象立體,為更多人所熟悉。劇版《流金歲月》以頂配陣容出場,製作精良,時機上也可謂緊扣正當其時的女性題材,然而這部聲言講述女性成長主題的劇集令人遺憾地未能在38集中踐諾,最終竟是但見人物光鮮「流金」,卻難覓「歲月」予其磨礪勇氣。人物張力不足劇版《流金歲月》朱鎖鎖與蔣南孫由風情萬種的倪妮和氣質知性清純的劉詩詩飾演,選角可謂不失精準。
  • 《流金歲月》大結局,我們都被亦舒騙了
    劇裡還時不時拋出幾句勵志金句,「人真的要自己爭氣。一做出成績來,全世界和顏悅色。」最關鍵的是,它真的沒有閨蜜撕逼搶男人的戲碼了!打破了狗血國產劇的慣例。然而,一旦你開始較真,就會發現它宣揚的這種「女性獨立」,是站不住腳的:《三聯生活周刊》曾洋洋灑灑發表了一篇近3000字小作文,大意就是誇這部片子哪哪兒拍得不錯。
  • 當我們談論亦舒的時候,亦舒在談論什麼
    基本言情小說的大結局都是大團圓,有情人終成眷屬,但亦舒的書大多都不是,喜寶到結尾也沒有出現家明,前半生的子君和唐晶,都嫁的很勉強,圓舞裡面承珏和梅林共度餘生。這給了現代女性一個很好的安慰:原來公主不一定是和王子在一起的,那麼我沒有和王子在一起,也是很正常的。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女性的焦慮感。
  • 這劇何苦要掛「原著亦舒」四個字?
    作為國產劇來講,也許還有人覺得不錯。可不嗎,全員都同期聲了演員也都不面癱了,時裝劇還都是實景拍攝不摳圖,這放現在的國產劇裡,就很難得了!!問題是,這劇掛著「原著亦舒」四個字。好的好的,就算這是亦舒故事的本地化、時代化好了,但真的需要把女主改到如此粗鄙狹隘的地步嗎?
  • 為什麼看了這麼多亦舒,仍舊拍不好亦舒?
    只能說,劇版《流金歲月》是比《我的前半生》要好的又一部「精緻工藝品」。這大概也是為什麼,電影版都成那樣了,還是會有這麼多人倒回去懷念它。三十八集的《流金歲月》現在已播了過大半,從演員陣容和製作班底就能看出,錢砸得不少,劉詩詩、倪妮、董子健、陳道明、袁泉……每個都不那麼便宜,再加上是改編亦舒的本子,版權費應該也不是小數目。
  • 兩個《流金歲月》與亦舒的美式極簡
    亦舒寫27歲的蔣南孫,「走到窗前,看著魚肚白的天空,簡直不相信十多年已經悄悄溜走」。就是在這種亦舒語句下,我覺得好多東西都在流逝,抓都抓不住。我時常覺得有很多的書,都來不及看,比如這本亦舒的《流金歲月》,一直到了現在我才讀,但是也是好事,好多事情在20歲階段不會知道個中的滋味,到了而立之年,才能品察流金歲月的流逝,到了40歲的時候,又會是另外一番心境。
  • 大結局:歲月流金,朋友走遠,早早晚晚,終會相見!結尾當屬完美
    突如其來地,昨天還情況緊急的出現數個危機性劇情,今夜就迎來了劇情定性內的大結局,特別有種【黎明之前】譚忠恕親手主抓「水手」段海平的那份纏鬥了許久了棋盤突然見了分曉、定結局的差異感,讓人忽然之間有些不能全然接受這份意料之外的「驚喜」。
  • 亦舒味道的話題劇,倪妮、劉詩詩的閨蜜情「真香」了嗎
    這兩年因為「她」市場崛起,亦舒也再次大熱。《流金歲月》改編自亦舒幾十年前以香港為背景的同名小說,劇情不可避免帶有浮空感,但該劇在改編上又努力讓這個烏託邦式的女性故事紮根到當下的現實生活中。這部劇最終成了一部奇奇怪怪的「亦舒味兒的當代都市家庭、職場、愛情故事」。不過,亦舒、「雙女主」都保證了這部劇的話題性。
  • 亦舒:師太只是一種人設
    →點擊「設為星標」要不是朋友圈裡的小姐姐們氣得破口大罵,老王都不知道亦舒的《喜寶》已經悄咪咪的上映了。不過看這花式罵法,好評為零的樣子。老王也不打算去電影院花錢遭罪了。到是想起來,亦舒也是個天秤座。 那今天老王就在天秤座的尾巴,給大家聊聊師太這個大天秤的星盤吧。亦舒的文學成就,想必不用老王再添油加醋的囉嗦了。
  • 造夢為主還是話題優先,甜寵劇想明白了嗎?
    難道開頭真香、中途注水、最終爛尾不是四十集以上國產劇的常規操作嗎?《少年派》已經被你們忘了嗎!姐弟戀能拍多長?之前戚薇與金瀚的《沒有秘密的你》是32集,這還是加入律政懸疑元素的結果。韓劇《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是16集*75分鐘。日劇《今天不上班》是10集*60分鐘。
  • 《以家》大結局爛尾了嗎?為什麼國產爆款總要「完美大結局」?
    換個角度看,陳婷不就是用自己的命來威脅凌霄嗎?如果她真的死了,凌霄必須一輩子記著她。李尖尖也會因為陳婷的死,覺得自己害了凌霄。凌爸也註定背上一輩子的內疚包袱。這一招,難道不是比她過去做的,更加惡毒嗎?但凡這個人物,能有一丁點承擔錯誤的勇氣和擔當,我都沒有現在這般憤怒。但現在這個結局,在我看來是極大的諷刺。這種母愛,請及早放棄。
  • 原著中的所謂「亦舒女郎」 其實與劇版相去不遠
    一邊是亦舒的粉絲認為這部劇簡直是「亦舒黑」的狂歡,把原著中獨立灑脫、「姿態好看最要緊」的「亦舒女郎」矮化成「教養不重要」的煙火氣十足的小市民。而對文本不甚熟悉的觀眾們,樂此不疲地從臺詞中摘取金句再發到朋友圈中,儼然把《我的前半生》當作了人生的指南。
  • 亦舒的小說,還是別改影視劇了
    主要是劇裡的女孩子太美了。兩個女主角活潑可愛、友情感人,給她倆配戲的男性角色們,也各有各風度。整部劇從頭到尾安排了密密麻麻的爆點、高潮、小反轉,吸引觀眾一追再追,服化道也堪稱質感上乘。但對於我這樣的亦舒忠實讀者,始終有一個感受無法忽略——除了人物名字,電視劇與原著其實沒有太大關係。
  • 《我的前半生》大結局:唐晶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亦舒女郎
    唐晶之所以對子君披肝瀝膽,是因為她是窮學生的時候,得到了子君的幫助和接濟,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唐晶是個仗義的人。唐晶這一身本領,都是那十多年從無停止的奮鬥帶來的。沒得依靠的人,到頭來看,也不是壞事,如果不是孤立無援,又怎麼會修煉出這樣一身鋼筋鐵骨。子君年少時缺了這一課,到頭來,還是要補上。用加倍的痛和累。包括子君愛上賀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在潛意識當中,不過是想要成為唐晶。
  • 「這屆國產劇只配讓觀眾爽一分鐘」
    仿佛是在做高中語文的閱讀理解,不僅需要當事人有極強的故事梗概能力,而且還得精準、狠辣地抓住整部劇集最精華的片段,才能對安利對象形成「精準打擊」。但是如今,要推薦一部劇似乎越來越無需這麼費勁了。至少最近的國產劇,早已對全劇最能爽到觀眾的點心知肚明。
  • 《三十而已》大結局:國產劇如何才能逃離爛尾的通病?
    「三個女人一臺戲」,《三十而已》終於走到了大結局,但是也陷入了近年來國產劇的通病:爛尾。縱觀2020年度小火的國產劇,尤其是現代劇,總給追劇的觀眾一種感覺:大結局是半個小時寫完的稿子!看完大結局,這口氣上不來下不去,太難受了!
  • 豆瓣3.3分的喜寶,夠「亦舒女郎」嗎?
    這一次的喜寶,夠「亦舒女郎」了嗎?,也是她最出圈的作品之一,講述了劍橋聖三一學院的法學生薑喜寶,為了生活和虛榮,決定做老富翁勖存姿情婦的故事。曾在《明報》任職記者及擔任電影雜誌採訪記者的作者亦舒,將極端化物質與愛欲交織的《喜寶》故事推出來,塑造了喜寶這一經典的拜金女形象。
  • 《流金歲月》收視指北-言情大師亦舒的歲月往事
    香港作家亦舒這幾年的熱度又重新回來了。2017年的《我的前半生》,2020年終,2021年歲首的《流金歲月》。這兩部劇達到了炙手可熱的程度,原著作者,言情小說大師亦舒,也漸漸受到了年輕觀眾的關注,對於稍微年長的觀眾來說,亦舒是有很高的知名度,大陸的讀著稱之為:「香港瓊瑤」。
  • 《我的前半生》給不了你答案,亦舒更給不了
    這部講述「中年婦女失婚涅槃記」的電視劇隨著劇情展開,因為顛覆的人設和故事走向,受到諸多「亦舒粉」的集體吐槽,慨嘆「這劇何苦要掛 『亦舒原著』四個字」、「這不是正宗的亦舒女郎」…… 香港言情作家亦舒的小說,一直在華人世界有很高人氣,寫的雖是通俗言情,其文筆風格和審美卻自成一派,迷倒眾多自認品味不凡的文藝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