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歲月》落幕,劇中不乏可圈可點之處。主角花開兩枝,配角各有光彩。可今天抽空看了大結局後,真的是……一言難盡。
流金的大結局,有情,有愛,好看,熱鬧,但唯獨缺了真實。
真實重要嗎?作為影視作品,未必,比如荒誕劇,爽劇,愛情夢幻劇,真實可以不是重要的考量,但是,《流金歲月》改編自亦舒的同名小說,它是一部以女性成長為題材的人生劇誒,難道除了美輪美奐的造夢,它就不該為人生真實付起一點點責任嗎?
劇中人物的命運安排,有好幾處,真得讓人很上頭啊!我們且說且感受哈。
葉瑾言的真愛之謎
朱鎖鎖,在原著中是個拜金的「撈女」,那既是她的苦衷和不得已,也是她的選擇,而且她也為此付出了很重的代價。
新劇版《流金》中,把朱鎖鎖打造成了愛錢但取之有道,崇尚個人奮鬥的大女主,這沒問題,畢竟時代背景不同,觀眾也很喜聞樂見這種拎得清又有底線的女主形象。但問題是,縱觀朱鎖鎖的個人奮鬥之路,她一路開掛的打怪升級,核心能量在哪裡?還是一個成功得一塌糊塗的老男人啊。
原著中,鎖鎖的靠山是「李先生」,一個跟葉謹言一樣的有錢男人。兩人之間就是庸俗的男女關係,李先生很迷戀朱鎖鎖,卻不肯跟她結婚。為此,蔣南孫為好姐妹抱不平,去質問過李先生,他們的對話是:
蔣南孫:「放棄一切,李先生。你已富甲一方,不如退休與鎖鎖到世外桃源結婚。」李先生:「真是孩子話,李某退休之後,同一般老年人有何不同?朱鎖鎖三個月就會踢開他。」
師太接下來還分析了李先生的心態:與其冒這樣的險,他不如做回他自己。美麗的女孩子,總還可以找到。他不是不願意犧牲,只是上了年紀的男人,扔開尊嚴身份,一文不值。
沒錯,確實涼薄,但這就是生活的真實,這是亦舒對一個閱人無數、歷盡滄桑的成功男人的描述。劇版的葉謹言不是這樣,他對朱鎖鎖若即若離,讓人看不懂是欲擒故縱,還是別有深意。甚至老葉究竟愛的是哪一個女人,不離身的手鍊代表了什麼,都令本屆觀眾操碎了心。
大結局了,葉謹言為了朱鎖鎖,不惜離開自己一手打造的精言,半生心血啊,自稱「不是個感情用事的人」,就這麼去收購了朱鎖鎖破產婆家的產業,還要負責教鎖鎖老公做事做人。為世間情為何物?為鎖鎖拋棄精言!
葉謹言不但是結尾是救場,朱鎖鎖的每一步躍遷都跟他脫不開干係。不得不說,英姿颯爽的朱鎖鎖,還是不能免俗地沾了瑪麗蘇的醬。
看到身穿西裝走路帶風的朱鎖鎖,讓人忍不住會浮想聯翩:姐妹這麼拽,原來是有人給你託著底啊。而且還是啥也不圖就赴湯蹈火的那種。為啥呀?觀眾需要一個答案。
大結局時,答案來了。葉謹言抬起了手腕,那條手鍊的謎底終於被揭開。原來那是人家閨女送的,而對於朱鎖鎖的偏愛,竟然來自於鎖鎖跟老葉去世的女兒,同年同月同日生!
這還能讓人說啥呢?反正我耳邊是迴蕩起了範偉老師的聲音:緣分啊!
大家猜了半天的葉謹言真愛,都白猜了,開始還以為老葉是心中早有所屬,鎖鎖的感情只是她一廂情願呢。好多人都猜戴茜才是老葉心中的白月光,對不對?可惜啊,錯了。但是大結局倒也給出了答案。
魔鏡魔鏡告訴我,誰才是霸道總裁的真愛?不是戴茜,也不是朱鎖鎖,正確的答案是——範甜甜!沒錯,就是那位萌萌噠的範金剛。
當老葉要離開精言,拿著一瓶酒,去找範範,看看兩人的默契和親暱,堪稱恩愛典範。
老葉說:別耍那套感情的小把戲,搞得像是你離不開我一樣。範範說:得了,不是我離不開你,是你離不開我!
抱歉,上面這段當然是玩笑話,但我想要表達的是,我們觀眾寧肯相信葉範組CP,也實在不願為那麼老套的「同年同月同日生」買帳!
南孫媽媽後半生的可疑幸福
蔣南孫的媽媽,前半生在婆家不受待見,受盡委屈。老公去世後,重新做回自由人。被妹妹接到了義大利,準備收拾心情重新開始。
也是戴女士運氣好,一到義大利就遇到了真愛她的男人,還是個大學園藝教授。然後,就戀愛了,再然後,就結婚了。新生活開啟了,一掃前半生陰霾,終於做自己得幸福了。
這安排沒啥問題,原著也是這麼安排的,只不過工科教授換成了園藝教授。但問題是,人家原著沒有把這描寫成「做自己得幸福」啊,從此過上了跟委屈的前半生完全迥異的生活。
細想一下,是不是原著更真實?戴女士去義大利時,除了半百年紀,幾乎一無所有,人還是那個需要依靠男人生活的人,實在沒看出有什麼本質的不同,怎麼一做自己就能天降真愛,就從此再也不用受一丁點委屈呢?原來現實和真愛之間的距離,就是一張去義大利的機票是嗎?
看看師太的原著是怎麼寫的:
南孫媽媽太知道正在交運,太過珍惜新生活,十二分刻意經營,南孫覺得母親好不辛苦。化妝衣著姿勢都改過了,有次南孫不經意說到搓麻將,她很不自在,努力使眼色,像是什麼不可見人的事,生怕玷汙了她那位教授。
南孫悵惘地覺得母親太過樂在其中,略覺悽涼。
拜託,這才是人間真實啊。一個中年家庭主婦,異國他鄉遇見一個接盤共度餘生的男人,不遷就點不忍讓點,不為了識大體委屈點,您信嗎?
亦舒的作品,之所以擁躉者無數且歷久彌新,是因為深諳社會生活和人性的亦舒,不會對筆下人物進行價值評判和道德指點,更不會為人生和命運強加濾鏡。她深知人間不易,各有各的難,誰也別笑話誰。人生不過是一場身不由己的緣起,自負因果的結局。
她描寫男人、女人對愛情的需求和渴望,卻從不肯過度美化;她描寫冷峻世間人與人的一點溫暖,卻從不會過度誇大。
即便是情比金堅的兩姐妹,南孫在鎖鎖被老闆娘嚼舌頭時,為了工作也只能三緘其口。儘管她心裡難過地想著:「心腹之交,也不過是這樣,自身的利益,才是第一位。」並為此「那個下午,南孫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縱是愛情,南孫對王永正有一段心裡描述是這樣的:南孫原本以為,兩人可以維持這種可貴的友誼到老死,如果他真的愛她,應該講究,但是該死之處就是他愛自己更多。可是像王永正這樣的男孩子,一放手就沒有了。所以,她決定藏起自己不會打理家事的「黑幕」,跟他結婚。
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啊。每個人都是普通人,好也有限壞也有限,各有各的苦,各有各的算計,因為每個人都要在有限的資源裡,求生存。因此,亦舒從來不鄙薄誰,她只把各種人走出的命運軌跡給你看。
比如朱鎖鎖,依仗著天生的美貌,獲取了更多的資源,開的車子越來越豪華,住的房子越寬綽,但是上了一點年紀之後,她籌備的香水店,就被幕後金主轉手送給了一個19歲的女生,就像她當年從李先生手裡搶下資源一樣。
不到30歲的鎖鎖,在大結局時遠嫁異國,為的是「在這裡已經沒有機會了」,她落寞地調侃:在咖啡店30分鐘,都沒有人來搭訕了。她甚至開始羨慕苦哈哈打拼的蔣南孫,果然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而南孫一步一步賺出的未來,也常常有令她辛酸之處,但是小說結尾處,南孫聽見一輩子重男輕女的奶奶在勸別人說:「女兒有什麼不好,我老老實實同你說,兒子女兒是一樣的,只要孝順你就行。」
南孫沒有料到有生之年,還能從祖母口中聽到這樣的公道話,一時手腳不能動彈,僵住在那裡,鼻梁中央卻一陣酸熱。趁王永正還沒有回來,她痛痛快快地哭起來。
亦舒的個人偏好,就這麼淡淡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人生無非一場自作自受,但有些選擇比較漂亮。這才是讓我們信服的作品,把人生與人性寫給你看,不負責造夢,更不編織披著女性成長外衣的瑪麗蘇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