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獅頭、燈籠仔、麒麟、麥芽糖……石龍這些非遺項目成功引起了...

2020-12-27 東莞陽光網

醒獅頭、燈籠仔、麒麟、麥芽糖……石龍這些非遺項目成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2020年08月14日 08:11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或群體的文化及其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人類社會或群體以至民族和國家的文化認同,民族精神的承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為全國面積最小的鎮及「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石龍現存的省、市級非遺項目共有六項之多。其中,省級非遺項目有:新昌鼓製作技藝和醒獅頭製作技藝;市級非遺項目有:燈籠仔製作技藝、麒麟製作技藝、紅漆描花傳統木屐製作技藝和李全和麥芽糖、糖柚皮製作技藝。

來源:印象石龍+    編輯:黃佩玲關鍵詞:製作技藝;新昌;醒獅;廣東省;郭潤棠

都翻到這兒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權聲明: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

相關焦點

  • 還有「非遺」項目展示……
    接下來,讓我們了解這些「非遺項目」~端硯製作技藝(國家級)在中國所產的十大名硯中,尤以端硯最為稱著。宋朝著名詩人張九成賦詩讚道:「端溪古硯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硯的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唐朝末年被推崇為「四大名硯」之首。
  • 「小師傅」學做「燈籠仔」,非遺傳承走進鳳崗鎮中心幼兒園
    黏糊、繞圈、貼紙……在鳳崗鎮中心幼兒園社會人文中心室,小朋友們跟著泗洲燈籠仔製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劉淑如,認真地學習紙燈籠的做法,頗顯「小師傅」模樣。12月15日,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鳳崗鎮中心幼兒園,激發孩童對非遺文化傳承的興趣,鼓勵他們學會自覺擔負起保護傳統文化的責任和使命。鳳崗鎮中心幼兒園教師曾智君說:「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能讓孩子近距離地接觸和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氛圍,真正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 阿蘇講食——石龍和慶豆皮雞
    分店地址:東莞大朗鎮富民大道中段1號 和慶大酒樓推薦理由:一個曾經風靡一時的奇蹟,街知巷聞的美食,曾經吸引不少莞城人都有坐上近一個小時車或騎摩託車去石龍吃雞的經歷。說起石龍鎮的民間小食,一數麥芽糖柚皮,二數豆皮雞。
  • 順德非遺項目全體亮相!市民零距離體驗非遺文化盛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非遺文化主題活動還在現場設置了「非一般精彩·2020順德非遺薈」展覽,展覽以60米長的ins風展覽形式集中展示順德區已公布的59個非遺項目。活動現場還設有留影區、30米長大型魚燈組景、2020順德非遺文化項目主題造型組景。
  • 傳統的燈籠 . 漸漸失傳...
    製作紙燈籠首先得去收集竹仔,把收來的竹仔削成條狀、枝骨較為韌柔性的,才方便製做枝骨模型。不過,對於比較懶的我們經常是花幾塊錢去南關路的竹器廠買,亦有時在水門鹽街尾、葫蘆水出那邊,將買來的竹仔直接可以用,因其都是甲子所本土的編竹人製作加工好的。
  • 號稱石龍「粵港澳翅王」的碗仔翅,指定石鍋翅6.8折!
    香港來的碗仔翅專門店 每月賣出超過10000+碗 單靠碗仔翅就上過
  • 一碗石龍吃唔到的「竹升雲吞麵」!
    微博@石龍團 公眾號!小編常被仿冒困擾,請認準金色龍頭像!
  •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公示 衢州兩大技藝上榜!
    12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網站發布了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全國共337項「非遺」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衢州市柯城區邵永豐麻餅製作技藝、婺州窯衢州白瓷燒制技藝分別作為傳統麵食製作技藝、婺州窯陶瓷燒制技藝的擴展項目榜上有名。
  • 霍家拳、木偶戲、醒獅…東莞非遺走進中堂槎滘小學
    11月19日上午,為了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實現非遺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繼承與發展,2020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暨「龍的傳人」校園品牌項目籤約儀式走進中堂鎮槎滘小學。此次籤約活動標誌著非遺進校園活動將在中堂鎮全面鋪開,讓非遺有機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的學習生活之中,強化學生非遺實踐能力,培養青少年對本土文化的情感,實現非遺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繼承和發展。精彩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在中國優秀民間藝術麒麟舞表演中拉開序幕,隨後,各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集中展示了中堂霍家拳、木偶戲、醒獅等非遺項目。
  • 東莞非遺墟市冬至專場舉行
    東莞小吃(庾美蓮)、韶關客家傳統小吃、高埗睿家傳統小吃、老莞城傳統小吃……12月19日,東莞非遺墟市迎來冬至專場,各具特色的地方傳統小吃,吸引不少市民前來趁墟。記者看到,此次東莞非遺墟市冬至專場以特色美食小吃為主,包括糖冬瓜製作技藝、道滘裹蒸粽製作技藝、李全和糖柚皮麥芽糖製作技藝、高埗矮仔腸製作技藝、萬江新村腐竹製作技藝、寮步豆醬、高樂豐腊味、東莞三寶、中堂魚包等,種類豐富。「沒想到還有這麼多非遺美食!」
  • 虎刺梅別稱鐵海棠、花麒麟、番仔刺、番仔樹、番刺梅、麒麟刺
    虎刺梅的別稱虎刺、鐵海棠、花麒麟、番仔刺、番仔樹、番刺梅、麒麟刺。是蔓生灌木植物。莖多分枝,長60-100釐米,直徑5-10毫米,具縱稜,密生硬而尖的錐狀刺,刺長1-1.5釐米,直徑0.5-1.0 毫米,常呈3-5列排列於稜脊上,呈旋轉。葉互生,通常集中於嫩枝上,倒卵形或長圓狀匙形,全緣。
  • 扎麒麟、舞麒麟……跟著這爺孫倆一起走近咱黃驊的國家級非遺項目(視頻)
    每年過年的時候,舞龍舞獅大家可能看得很多,但今天小編帶您看的是一項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從傳說中的上古神獸到龍崗舞麒麟,這些故事你根本想不到
    龍崗區文化館副館長、廣東省非遺促進會理事、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周剛說起舞麒麟,可謂是如數家珍、娓娓道來。雖然我國南北方都有舞麒麟,但北方麒麟粗獷,南方麒麟精緻。龍崗地區的麒麟身長五六米,最寬處達一米多,白色布條上繡著「國泰民安」或「風調雨順」等祈福語。「客家人初來龍崗,曾在年節時由年輕人身披五色布(極簡版麒麟)在宗祠跳躍舞動。
  • 非遺「全家福」亮相 順德舉辦非遺文化主題活動
    據了解,目前,順德共有59項區級及以上非遺項目,其中,國家級非遺文化項目有4項,分別是龍舟說唱、人龍舞、香雲紗染整技藝以及八音鑼鼓。順德非遺文化主題活動分為8大區域,分別是主舞臺區、展覽區、展播區、非遺美食區、靜態展示區、活態展演區、非遺互動體驗區、總服務區。
  • 「非遺」上雲端,有範
    「這個紅絹的鐵編古燈籠好有文藝範兒」「布糊的耳環好精緻,頭一次見」……網絡直播間內,上千名「粉絲」互動熱烈,郝香也耐心地進行講解回復。「中華百豔,華夏一絕。」2014年,河北豐寧滕氏布糊畫成功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非遺「全家福」亮相!順德首個非遺文化主題專場活動來襲
    現場:順德非遺「大家庭」,集中亮相!作為傳統嶺南水鄉,順德文化底蘊深厚。據了解,目前,順德共有59項區級及以上非遺項目,其中,國家級非遺文化項目有4項,分別是龍舟說唱、人龍舞、香雲紗染整技藝以及八音鑼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