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斌陪你品老子傳奇01-老子函谷關講學「道的特徵與人的兩種欲望」

2020-12-25 樊登小讀者之家

大斌小課 丨大斌成長贏丨 發起人 / 張志斌

這是張志斌公眾號的第789日更原創文章

《道德經》一部影響了中國名族幾千年的著作!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號聃(dan 一聲)。

公元前571年生於陳國苦縣歷鄉曲仁裡(當今的河南鹿邑縣城東的太清宮鎮或者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閘北鎮鄭店村,兩者相距較近,歷史區域劃分變化,無法確認。)是人類社會偉大的聖人,思想家,哲學家。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受尹喜的再三邀請,老子在函谷關為大家講學。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我之所講乃道德之學。

何謂道德?道者性也,乃天地萬物,一切生命之先天之本,原始之性。

其無形無相,含而不露,空虛無跡, 卻無所不在,無所不有,無所不為。

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卻從不自彰,自恃。

道的這些特徵,反映在人的行為上叫做德。

道德學說教人去欲還本。也就是說,去除後天的妄欲,尋回先天的本性。

人的欲望有兩種,一種叫外欲,一種叫內欲。

外欲之人,貪於世事。外求華世欲樂,貪名求利,對名利取之無度,整日奔波於名利之中。以至心中不禁。而生煩惱,身心皆疲。

學生問:那先生,那內欲指的是什麼呢?

內欲者,貪於進修,窮尋真理。自以為無所不知,總是找人爭執、辯論。不虛心、不請教。以至煩惱而生。

凡此兩種有貪慾之人。必身心逐於外物,憂苦藏於自心,迷失本性,損傷自己的精 氣 神,以致苦不堪言。

學生問:請問先生,如何能做到像你所講的,去欲還本,合於道德呢?

首先,對萬事萬物不可過於執著。

執著之者難明道德。執著之人,必生妄心。妄心一起,妄欲即生。貪心妄想隨即而至。

當他的貪慾得不到滿足之時,必會心生煩惱。所以,人應該忘卻執著之心。萬事不可強求,妄求。

不為外物所擾,順應自然而為。保持一顆平常心,清靜心。

如此即可與道合真,與德合本。

學生問:先生,我家裡很窮,每天為衣食而奔波,這也叫妄欲嗎?

人生於世,穿衣吃飯,此乃本性,並非妄欲。但也不可為求衣食過於奔波。

衣食本為保命養命,若有人為求衣食,終日奔波拼命。以致衣食得來,而病疾卻至。乃至早亡,卻又何苦呢?

老子的這段話,值得我們反覆的品味琢磨。

去除後天的欲望,尋回先天的本性。

有沒有發現我們被一些後天的豐厚的物質,名利等欲望所困擾!全球疫情的出現,仿佛讓大家都慢下來,回歸自己的本性,想想是不是太過追求外在的欲望。

是名,是利,是內心的虛榮?

現如今大家都沒有餓肚子的,沒有受凍的。還記得小時候,家裡吃不飽吃不好,吃飽穿暖這是人的本性,我們要去努力奮鬥。

生活條件好了,如果我們還是追求過多的物質,或者追求內心的那種虛妄,我們就會被欲望所困擾,煩惱自然就會生成。

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時,我們要注意把握合適的度。比如為了工作等,不顧及孩子,不顧及家庭,那是得不償失的。

慢下來,經濟快速增長的今天,我們的心靈是否保持了同樣的增長速度,我們出現的煩惱與困惱,也再一次證明我們必須要慢下來,讓我們的心跟上我們奔跑的節奏。

大道至高至深,讓我們慢慢品讀!我們明天繼續!

視頻完整版這個沒法上傳,有需要的,大家可以複製連結去查看,我看了又一個好奇的點:老子給秦王看了什麼,讓秦王退兵的?這個又是哪裡的內容?我很好奇,對此有研究的朋友,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

https://www.iqiyi.com/v_19rrbd66c8.html

對於 人的欲望 這一話題,你有什麼想法?歡迎一起在評論區交流哦~

我為大家錄製了一個簡單的課程介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大斌小課】歡迎你的加入,我是張志斌,我在這裡等你!

希望你有新收穫,你有新成長!

相關焦點

  • 大斌陪你品讀《老子傳奇》06-去欲還本
    大斌小課 丨大斌成長贏丨 發起人 / 張志斌這是張志斌公眾號的第803篇日更原創文章今天我繼續聊《老子傳奇》,第6集。李耳老師和李耳(老子)的一段對話。師傅:李耳啊,通過學習,你都感悟到什麼呢?李耳:我明白了,世間萬物都應守其根本,不應被後天之欲所迷。如果迷失了本性,就容易產生各種欲望,進而生出各種爭端。所以人就應該清心無欲,方能不迷失根本。
  • 大斌陪你品讀《老子傳奇》31- 讓人長壽的方法竟然是這個!
    大斌小課 丨成長贏丨 發起人 / 張志斌這是張志斌公眾號的第814篇日更原創文章我們先來看看《老子傳奇》第31集-人為什麼會生病、如何養生?老子:十日不見 你的氣色好多了學生:聽先生的話,這十日我什麼也沒想,什麼也沒做,身心通暢多了。老子:是啊。人被聲色慾望所擾,內心就會閉塞不通,越是不通越想索求,如此內外閉塞,導致氣血淤滯,身體就會得病,身心不通,氣血不暢,即使想做好事,也是力不從心。
  • 大斌陪你品讀《老子傳奇》25- 柔弱勝剛強
    大斌小課 丨成長贏丨 發起人 / 張志斌這是張志斌公眾號的第812篇日更原創文章我們先來看看《老子傳奇》第25集-冬天的樹枝萬物草木其生也柔脆 其死也枯槁柔軟是生命的象徵四時運行 春夏陽盛萬物草木 蓬勃生長 枝繁葉茂
  • 大斌陪你品讀《老子傳奇》24 - 治大國如烹小鮮
    我們先來看看《老子傳奇》第24集。宋公與老子請教治國之道。老子一生所悟之道,只是天下萬物生成本原之理,治國之理罷了。宋公既問,李耳自當回答。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劉邦第三,無為而為。無為,是老子哲學的核心觀點。
  • 為何老子在函谷關寫五千言《道德經》?出了函谷關他去了哪裡?
    老子說「道」像一個寬廣的「谷」,可以包容很多東西,又像山中的深谷,可以隱藏很多事物,他們都有一種功能,叫神奇、神妙。為何在如此多的山中能出現一個這個廣大的谷,老子想讓這個「谷」變得神奇和神妙,如此而已。而且,這種穀的神妙不是一陣子就不見了,而是它會維持很長很長時間,老子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
  • 「品茅臺醬香」函谷關老子文化詩聯大賽揭曉
    「品茅臺醬香·賞聯心詩意」函谷關老子文化詩詞楹聯大賽獲獎作品 馬瑞新山東省龍口七律•函谷關崤函到此鎖咽喉,自古千軍舉步愁。曾放公孫過白馬,猶教老子走青牛。雞鳴半夜玄機隱,鹿逐中原霸業謀。休說雄關如鐵鑄,民心不得亦成囚。 胡娟娟湖北襄陽五排·過函谷關人生倏如電,忽作朝露晞。
  • 品讀《老子傳奇》,對你的工作生活有什麼啟示呢?
    大斌小課 丨成長贏丨 發起人 / 張志斌這是張志斌公眾號的第818篇日更原創文章有關於《老子傳奇》中一些重要觀點內容,我已經整理書寫完成了我們要翻越一堵知識的高牆,《老子傳奇》就如同那把梯子,幫助我們完成翻越高牆的目標。看完了《老子傳奇》我了解了老子的真實日常,也知道了任何人想做成一件事遇到的挫折與困難。老子這樣的聖人都會遇到那麼的多的坎坷與挫折,作為我們每個普通人,遇到困難時,又有什麼好糾結的呢?
  • 老子,老子​!​
    自古以來,我們一直對身體有特徵的比較崇拜,能人必有異相嘛。壽星,白須頭大;劉備,手長過膝;舌頭長,可舔到鼻尖的可做宰相。當潛意識將特徵放大化,讓人覺得異人就是天生智慧的象徵,自己不具備,就難免心弱,於是就很容易相信異人的觀點言論。就好比遇到有些歪人,一定是得先介紹很長的一串頭銜。
  • 老子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其實是代表道家學說萬物生生不息的意思
    老子西出函谷關,有很多解釋,其中有一種解釋是在老子騎著青牛出了函谷關之後,就化胡而去,也就是成為西方佛教的如來佛祖,這種說法在《西遊記》就有說到。老君道:「你這瓶是個瓷器,準打著他便好,如打不著他的頭,或撞著他的鐵棒,卻不打碎了?你且莫動手,等我老君助他一功。」菩薩道:「你有什麼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個圈子,說道:「這件兵器,乃錕鋼摶煉的,被我將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剛琢,又名金鋼套。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早晚最可防身。
  • 老子西出函谷關,是客死他鄉,還是若干年後又回來了?
    一時間這件大事震動了整個朝野上下,唐玄宗立即遣人前去挖掘,果然在尹喜的故宅中掘得了靈符。一心求仙訪道的玄宗皇帝大喜,認為這是上天對自已的莫大恩賜,群臣也紛紛拍馬屁上表稱賀,並奏請加尊號改元天寶。於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盛唐時期「開元之治」的玄宗年號「開元」被改成了「天寶」年號,而發現靈符之地的「桃林」也改稱作「靈寶」地名而一直沿用至今。
  • 老子西出函谷關,留下了《道德經》,還有這張《太極圖》
    老子是道教的鼻祖,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之一。關於老子的神秘傳說非常多,其中老子倒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就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典故。老子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春秋未期世事紛爭,天下大亂,周王室內部也狼煙四起,老子看在眼裡想在心裡,準備棄官而遊歷天下,歸隱山林。
  • 老子「青牛」,莊子「蝴蝶」
    據說,老子本在周王朝擔任主管圖書典籍的官職。大約在他七十多歲的時候,天下大亂,諸侯之間爭奪地盤和權位的戰爭經常發生。老子預料到,將來會發生更大的戰亂,於是就辭官不做,騎著一頭青牛,離開了洛陽,向西走去,打算過函谷關,尋找一處地方隱居起來。函谷關的關令(守關的總兵)尹喜,是個精通天文、善於望氣(觀察雲氣以預測吉兇)的人。
  • 聽老子說 / 文 : 李曉偉
    老子在函谷關住下後,見尹喜心慈人善,氣質純清,於是取其精華而為尹喜著書,名為《道德經》。他對尹喜道:「老夫授汝《道德經》,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經》,言宇宙根本,含天地變化之機,蘊神鬼應驗之秘;下篇為《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研習不止,苦修不懈,終有所成。」言罷,他揮一揮衣袖,飄然而去。
  • 老子西出函谷關,他到底去了哪裡?或許是在尋找一個失落的文明
    老子是陳國人,在神話故事當中,說有一婦人在河邊洗衣服,老子便從泥石當中被衝了出來,只見他白髮蒼蒼,指著旁邊的一顆李樹,便說我以後就姓李吧!這當然是個神話故事,但還是從這些故事當中,我們可猜測出老子應該是屬於那種從小便非常聰慧的人。
  • 傳世經典(老子傳奇)電視劇對《道德經》,即《老子》,又稱(老子五千文 )的表達
    《道德經》的作者姓李,名耳,又名老聃,人們尊稱他為「老子」。
  • 道德經奧秘:給老子牽牛,他掙了七百二十萬,想要工資結果後悔了
    在葛洪的《神仙傳》中,記載了老子的一些傳奇事跡,讀來讓人發笑,明白的人過後又會深思。在很多國畫中,我們看到老子鬚髮皆白,他騎著青牛奔向遠方。在畫中還有一個道童追隨,那他叫什麼名字?在《神仙傳》中,記載了一個叫徐甲的人,他就是老子身邊的隨從。徐甲從小就為老子服務,連他自己都忘記跟隨老子多少年了。
  • 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後,到底去了哪裡?為何神秘消失,真飛升了嗎?
    在諸子百家中,儒家和道家可謂國學最高的兩座大山,儒家的創始人是影響了中國數以千年科舉制度的孔子,而道家的創始人則是早已被「神話」了的老子。而最富傳奇性的莫過於老子最後的最後的去處,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後,就好像人間蒸發了一般,不知所蹤,因此也流傳出了關於老子去除的許多猜想。
  • 老子西出函谷關,傳出4字流芳百世,乃大祥瑞,大吉兆
    周朝末年,天下大亂,朝堂之上烏煙瘴氣,在周王朝為官的老子,不願摻和在這潭渾水之中,便辭官歸隱,騎著青牛雲遊四方。可當他準備西出函谷關的時候,卻被一個人給攔了下來,這個人叫做尹喜。尹喜是函谷關的關令,從小喜好天文,那日他登樓夜觀天象,忽見東方紫氣浩蕩如龍,綿延三萬裡不絕,尹喜知道東方將有聖人前來,於是便焚香沐浴更衣,大開城門,等待聖人前來。不久之後,仙風道骨的老子果然騎著青牛而來。
  • 電影《老子出關》完整版
    劇情簡介函谷關是老子著述《道德經》的靈谷聖地,是道家文化的發祥地
  • 老子與李耳的關係
    《中庸》曰:「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中庸》又曰:「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即消除人的後天識神意識,顯發人的先天神明慧光,由此獲得頓悟直覺,大智大慧、大徹大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真理而返璞歸真自然回歸。    4 、修道就是修去不合自然之道的思想行為。合道就是合乎宇宙自然的法則規律。人是宇宙的載體(小宇宙),自然的產物,人的思想行為只有合乎自然之道才能步入光明的生發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