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斌小課 丨大斌成長贏丨 發起人 / 張志斌
這是張志斌公眾號的第789篇日更原創文章
《道德經》一部影響了中國名族幾千年的著作!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號聃(dan 一聲)。
公元前571年生於陳國苦縣歷鄉曲仁裡(當今的河南鹿邑縣城東的太清宮鎮或者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閘北鎮鄭店村,兩者相距較近,歷史區域劃分變化,無法確認。)是人類社會偉大的聖人,思想家,哲學家。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受尹喜的再三邀請,老子在函谷關為大家講學。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我之所講乃道德之學。
何謂道德?道者性也,乃天地萬物,一切生命之先天之本,原始之性。
其無形無相,含而不露,空虛無跡, 卻無所不在,無所不有,無所不為。
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卻從不自彰,自恃。
道的這些特徵,反映在人的行為上叫做德。
道德學說教人去欲還本。也就是說,去除後天的妄欲,尋回先天的本性。
人的欲望有兩種,一種叫外欲,一種叫內欲。
外欲之人,貪於世事。外求華世欲樂,貪名求利,對名利取之無度,整日奔波於名利之中。以至心中不禁。而生煩惱,身心皆疲。
學生問:那先生,那內欲指的是什麼呢?
內欲者,貪於進修,窮尋真理。自以為無所不知,總是找人爭執、辯論。不虛心、不請教。以至煩惱而生。
凡此兩種有貪慾之人。必身心逐於外物,憂苦藏於自心,迷失本性,損傷自己的精 氣 神,以致苦不堪言。
學生問:請問先生,如何能做到像你所講的,去欲還本,合於道德呢?
首先,對萬事萬物不可過於執著。
執著之者難明道德。執著之人,必生妄心。妄心一起,妄欲即生。貪心妄想隨即而至。
當他的貪慾得不到滿足之時,必會心生煩惱。所以,人應該忘卻執著之心。萬事不可強求,妄求。
不為外物所擾,順應自然而為。保持一顆平常心,清靜心。
如此即可與道合真,與德合本。
學生問:先生,我家裡很窮,每天為衣食而奔波,這也叫妄欲嗎?
人生於世,穿衣吃飯,此乃本性,並非妄欲。但也不可為求衣食過於奔波。
衣食本為保命養命,若有人為求衣食,終日奔波拼命。以致衣食得來,而病疾卻至。乃至早亡,卻又何苦呢?
老子的這段話,值得我們反覆的品味琢磨。
去除後天的欲望,尋回先天的本性。
有沒有發現我們被一些後天的豐厚的物質,名利等欲望所困擾!全球疫情的出現,仿佛讓大家都慢下來,回歸自己的本性,想想是不是太過追求外在的欲望。
是名,是利,是內心的虛榮?
現如今大家都沒有餓肚子的,沒有受凍的。還記得小時候,家裡吃不飽吃不好,吃飽穿暖這是人的本性,我們要去努力奮鬥。
生活條件好了,如果我們還是追求過多的物質,或者追求內心的那種虛妄,我們就會被欲望所困擾,煩惱自然就會生成。
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時,我們要注意把握合適的度。比如為了工作等,不顧及孩子,不顧及家庭,那是得不償失的。
慢下來,經濟快速增長的今天,我們的心靈是否保持了同樣的增長速度,我們出現的煩惱與困惱,也再一次證明我們必須要慢下來,讓我們的心跟上我們奔跑的節奏。
大道至高至深,讓我們慢慢品讀!我們明天繼續!
視頻完整版這個沒法上傳,有需要的,大家可以複製連結去查看,我看了又一個好奇的點:老子給秦王看了什麼,讓秦王退兵的?這個又是哪裡的內容?我很好奇,對此有研究的朋友,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
https://www.iqiyi.com/v_19rrbd66c8.html
對於 人的欲望 這一話題,你有什麼想法?歡迎一起在評論區交流哦~
我為大家錄製了一個簡單的課程介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大斌小課】歡迎你的加入,我是張志斌,我在這裡等你!
希望你有新收穫,你有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