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熱騰騰的拉麵,鮮香醇厚的湯底,配上各式各樣的小菜,在日本成為了獨特的一道「食文化」。
那日式拉麵起源於哪裡呢?一碗好的日式拉麵有哪些必備要素呢?DOZO日料和大家一起走近日本拉麵!
日式拉麵的起源
盛行於日本的拉麵(Ramen)實際上起源於中國,當時傳入日本後,簡單家常的一碗麵條搖身一變成為了日本人從未見過的「中國料理」,因而打開了市場。而真正讓日式拉麵大行其道的是深夜流動拉麵攤的盛行。
就像所有人都覺得自己小區門口的那家煎餅果子最好吃一樣,深夜街邊迎接剛下班的自己的一碗拉麵也成為了很多日本上班族的心頭好。
簡易的拉麵攤,掛著一盞暖黃色的燈,一面小小的招牌,熱氣騰騰、香氣誘人的拉麵從鍋中撈起,治癒了很多夜歸人的胃。
後來,日本北海道的札幌最先做出了拉麵招牌,隨著一家家連鎖店在日本國土上開張,各地也開始研究和推廣特色拉麵,不斷在傳統拉麵的基礎上翻出新花樣,拉麵文化才真正成為日本為人稱道的「食文化」。
日式拉麵三要素
1 麵條
麵條多汁而筋道是日式拉麵的靈魂。那這樣的麵條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其實,日式拉麵的面並不是拉出來的,而是切出來的。現在即使在日本,大部分店面也都是用特製的拉麵機來制面,鮮有手工切制的,當然了也有很多特色小店主打手工制面的招牌,另當別論。
日式拉麵是小麥粉做的,能使做出來的麵條湯汁充裕且保持彈牙口感。
攪面機和好面後,放入拉麵機,麵團會被反覆碾壓拉抻成面片,最後切成我們所見到的麵條。而麵條的粗細、長短、軟硬等不僅與拉麵機的工藝相關,跟麵團中各種用料的比例也有很大關係。
也正因如此,你很難在日本的拉麵店吃到完全相同口感的面喔!
2 湯底
好面配好湯,日式拉麵的湯底是極具日本特色的,因為很多地道拉麵都選用了日本獨特的「味噌」,比如最初的日式拉麵「巨頭」札幌拉麵就是很有名的「味噌拉麵」。
「味噌」聽起來不知所云,但是如果告訴你它的另一個名字你就會恍然大悟了:面鼓醬。其實就是以黃豆為原料,加上鹽等調料發酵而成的一種調味料,在日本極受歡迎,放到中國來大概能和海天黃豆醬、老乾媽辣椒醬一決高下吧。
除了傳統的以味噌為湯底的拉麵,還有些麵店也會使用豬骨湯、魚湯和雞骨湯作為湯底,這樣的日式拉麵就更加迎合世界各地食客的口味了,但是熬製出濃白醇香、口感細膩的湯底也是大有學問的。
很多地道日式拉麵店會熬製豬骨24小時以上,直至湯呈現出濃厚的乳白色,讓豬骨的香味完完全全浸入面中,令食客回味無窮。
3 配菜
湯鮮面好,配上油亮的日式叉燒、酸脆口感的醃竹筍和青翠的小蔥,就是日式拉麵最基礎的吃法了。不過說起配菜,自然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很多日式拉麵店也會在配菜中加入海苔、青菜、溏心蛋等,口感更加多樣化。
DOZO日料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兩種最受歡迎的日式拉麵配菜的做法。
日式叉燒
經典的日式叉燒是經過油煎和湯燉兩個步驟的,因此看上去油亮肥膩,實際上卻飽滿多汁,肥而不膩。
1 選一塊帶皮五花肉,用棉繩五花大綁。在表面抹白酒和鹽醃製15分鐘。
2 煎肉:將五花肉放置在平底鍋中,將每一面都煎制焦黃
3 燉肉:煎好的五花肉入湯鍋,在湯鍋中放入水、蔥姜、花椒、香葉,醬油100ml,料酒50ml和白糖3勺,大火燒開,小火燉1小時15分鐘。中途肉翻一次面。
4 煮好後將五花肉泡在湯汁中自然晾涼後冷藏一夜,隔日拿出來切成喜歡的厚度
5 二次煎肉:將切好的叉燒肉片放到平底鍋中,放油煎制兩面金黃,色澤油亮
Source@下廚房
溏心蛋
雞蛋吃法千萬種,最愛還是溏心蛋。其實日式拉麵中常配溏心蛋做法十分簡單。
1 雞蛋放入開水煮6分半鐘
2 將煮好的雞蛋立即放入冰水,冷卻後剝殼
3 味淋、醬油、蔥和冰糖煮開放涼,剝好的雞蛋放入,浸泡6小時
4 切半後可食用
Source@下廚房
推薦閱讀
一汁三菜
傘下乾坤
茶道建築——茶室
和服わふく[詳解]
和服わふく[起源]
期待與您的相遇
...
折扣持續中
–
長按右下角 DOZO 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關注我們即可獲得 9 折優惠的親切待遇,希望大家也多關注我們公眾號推出的各種活動,有很多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