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拼硬體,提升手機拍攝質量的技術有這些

2021-02-14 EDN電子技術設計

隨著手機相機性能的突飛猛進,手機拍照攝影開始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對於手機拍照功能的訴求也越來越多。 尤其對於那些手機攝影愛好者來說,更高的像素、更大的光圈,這類單一的硬體提升已滿足不了需求。很多時候廠商都不斷向消費者推廣高像素,大光圈或者是採用 了某大的廠最新傳感器,在枯燥的參數面前有時候會讓我們感到麻木,難道提升拍攝質量只能拼硬體參數?下面聊聊手機當中拍照的「軟實力」。


HDR

功能

  HDR這個詞想必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幾乎所有的手機相機軟體都可以開啟這一功能,但大部分人可能只是聽過用過,可能只是簡單的認為HDR就是讓照片變得更加好看,但究竟開啟HDR好在哪,開啟了和沒開啟HDR又有什麼不一樣,何時才應該開啟HDR呢?

  HDR英文全稱High Dynamic Range,中文直譯為「高動態範圍」。HDR技術可以克服多數相機傳感器動態範圍有限的缺點,並將圖片色調控制在人眼識別範圍之內。它能將多張曝光不同 的照片疊加處理成一張精妙絕倫的圖像。HDR簡單的說,就是讓你的照片無論高光還是陰影部分細節都很清晰。再說明白點,就是當你拍攝光比比較大的作品時, 縮小光比,營造一種高光不過曝,暗調不欠曝。讓亮處的效果鮮亮,而黑暗保留更多的細節,能分辨物體的輪廓和深度,而不是以往的一團黑。


HTC E9+拍攝樣張(點擊查看原圖) HDR關

拿HTC E9+來說,當我們開啟HDR功能後,通常會連拍3張照片,這三張照片的曝光情況會有不同,分別是欠爆、正常曝光和過曝,然後會將這三張照片合成一張。通過HDR合成後,可以提升照片暗部和亮部的細節表現。


HTC E9+拍攝樣張(點擊查看原圖) HDR開

 當然,HDR並不是總會有效,如果光線本來就很好,畫面中又沒有細碎的高光,那麼HDR將會導致的結果就是:畫面顏色變淡,也沒有更多的細節可言,照片整體層次感下降,所以HDR不能隨便開,要視情況而定。

   多幀降噪

  圖像噪點也是影響圖片質量的重要因素,我們平時用手機所拍攝的照片如果正常大小查看的話,也許注意不到什麼。不過,如果將原圖像放大,那麼就會出現本來沒有的顏色,這種假色就是圖像噪點。因此,噪點過多會造成圖像的細節表現缺失,最終導致圖像整體質量下降。


一加手機2

針對以上問題,越來越多的手機相機中加入了為解決圖像噪點問題的多針降噪功能。市面上,例如一加手機內置的「畫質加」功能,該模式和索尼手機拍攝選項當 中的手持夜景一樣,利用多幀合成的軟體算法進一步增強拍照效果,雖然像素上沒有提升,但大大降低了圖像噪點,整體圖像細節更加清晰準確。


索尼Xperia Z3+

從索尼的手持夜景模式來看,在這一模式下進行拍攝時,會記錄幾幀疊加圖像,並將其優化合成為一張照片,有效減少噪點,帶來更清晰的夜間成像。當然,索尼的手持夜景模式也有個小缺點,那就是拍攝完成之後需要等待一段時間讓手機進行數據處理,最終得到合成的樣張。

   Retina Flash

  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手機拍照的最常用功能應該算是自拍功能。不過由於像素、成本以及外觀設計等原因的限制,手機前置相機很難做到和後置一樣。因此,前置相機成像的優化更多從軟體入手,例如:提升背景亮度,加入美顏功能等等。不過,到了夜間光線較昏暗時,前置相機基本處於半癱瘓狀態。


Retina Flash

為了解決此類問題,新發布的iPhone 6S帶來了一項黑科技——Retina Flash技術。蘋果這次摒棄前置補光燈,兩款全新的iPhone創新性地令屏幕成為了另類的「自拍補光燈」。先通過預閃檢測亮度再根據周邊環境光線閃 光,三倍於正常亮度的光線能令面部細節展現更充分。對於夜間拍攝效果有了顯著提升。加上提升至500萬像素的前置攝像頭,可以說使得iPhone 6s/6s Plus在手機拍照技術上的領先優勢更加明顯。


數字防抖

...全文請點擊閱讀原文。


回覆:運算放大器、單片機、示波器、模擬、畢設、電阻、DSP、傅立葉、阻抗、小波、信號、電路、面試、電源、FPGA、USB、CAN(回覆你想看的)

EDN電子技術設計

微信號:edn-china

『電子工程師的靈感設計之源』

相關焦點

  • 2020手機技術總結:這些都是未來方向
    但高速無線充電可以說重寫了「找時間充電」的規則——無論辦公室或家裡,我們總有將手機放下的時候,習慣有線充電的我們只會在必要時充電,但現在有了超高速無線充電,即使是零碎的碎片化時間都有可能將手機充滿。數字攝影的誕生降低了手機對攝像頭的依賴,一個好的圖像處理引擎也可以有效提升圖像質量:一方面,好的圖像處理引擎可以更快地執行曝光包圍、HDR、白平衡調整、降噪等操作,換句話說,手機可以在更短的時間進行更高任務量的優化工作。另一方面,好的圖像處理引擎還可以「理解」畫面中的內容,並通過深度學習的方式改進自己的優化方式,從而實現更真實的拍攝效果。
  • 2020年手機技術,這些技術的出現,都可以指引手機未來的方向
    2020年馬上就要過去了,我們也快要迎來2021年,雖然我們不知道接下來的生活,是否能夠脫離疫情管控狀態,回歸正軌,但是回想2020年,哪怕面對非常艱難的狀況,各個手機品牌依然想盡辦法給我們帶來新的產品和技術。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2020年智慧型手機上有哪一些新技術和方向。
  • 2021年,手機拼什麼?
    而手機廠商的軍備競賽發展到今天,硬體差異已經非常小了,特別是旗艦產品,可以說堆料堆到了目前供應鏈能量產的最好的技術,而軟體方面,國內四大手機廠商已經補足了,很難再拉開差距。那麼,2021年,手機廠商們該拼什麼?手機的屏幕形態會出現百花齊放的情況嗎?據外國媒體GSMArena近期進行的一次「2021年你最期待的智慧型手機功能」調查,屏下攝像頭技術高居第一。
  • 怎樣提升拍照畫質?你們拼像素的都弱爆了!
    越來越多的攝影愛好者開始嘗試使用手機來完成一幅幅精美的攝影作品。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講,拍照畫質上最靠譜的提升無非是更好的傳感器加上更好的鏡頭,但是在目前手機的發展層面來講,這種做法似乎並不是很現實。機身厚度限制著鏡頭素質的提升,也同樣寶貴的機身內部空間也限制著傳感器大小的提升。所以,為了平衡這些利弊,很多廠商想出許多另闢蹊徑的方法來提升拍照畫質質量,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
  • 手機極限暗光拍攝體驗:進光量提升40%的RYYB傳感器才是正解
    即使廠商可以靠提高傳感器的感光度(ISO),來實現暗光環境下畫面亮度的提升,但後果就是傳感器會收到更多的雜訊,從而產生更多的噪點,提高亮度的同時,畫面質量卻大大下降。但是對於手機在暗光下的拍攝,我們也並非毫無辦法。手機廠商針對暗光拍攝,分別從軟體硬體方面,研究出了許多改善措施。比如軟體層面,現在就有各種超級夜景技術。通過拍攝多張短曝光照片合成,實現不遜色於專業相機的夜間成像效果。
  • 手機拍攝:一場需求和技術的互驅進化史
    夏普作為世界上發布第一款內置攝像頭手機的廠商,激活人們對手機人像拍攝領域的探索。直到諾基亞、索尼愛立信把拍照手機賣到全世界,人像拍攝已成人們最關注的焦點功能。而手機拍攝的進化史,同時也是人們需求的進化史,人們對拍攝的需求和技術的互相驅動,造就人像拍攝技術不斷湧現裡程碑式躍進。
  • 智慧型手機質量排行榜2016
    智慧型手機品牌要引起消費者的關注,除了有亮眼的外表、新穎的技術、強大的配置、超高的性價比外,質量也很重要。每一個消費者都不希望自己買到的手機一兩個月就報銷了,怎麼的也得用上一兩年,為此在購買智慧型手機的時候,會特別重視手機的質量。手機質量好才能夠有長期使用的基礎,不會一下子就壞了。下面小編為你介紹智慧型手機質量排行榜2016。
  • 手機VS相機 手機拍照真有那麼差嗎 相機與手機拍攝性能對比
    除了需要掌握複雜的拍攝技術還要攜帶各種笨重的攝影器材,拍出來的也不影像畫質夠清晰。雖然手機的拍攝功能越來越強大,但是現在與單反之類的專業相機相比,在硬體以及拍攝功能上依然還是有局限性的。首先來說說硬體,我們知道,在現代攝影裡,相機成像的核心部件就是感光元件CMOS。常說的底大一級壓死人,說的就是感光元件的大小。下面的這張圖就是相機CMOS與手機CMOS的對比。
  • 智能硬體還不能取代健身教練,但教練可以用 move it 提高私教課質量
    可穿戴硬體還紅火的時候,人們曾經有一個美好的期許:通過監測運動者的姿勢和數據,智能設備可以讓人們自主科學健身。有人甚至認為,智能硬體將會讓健身教練失業。然而,由於傳感器等技術上的瓶頸尚未突破,這一美好的理想落空了。不過,這倒並不意味著智能硬體毫無用處。我最近接觸到的茄子科技認為,它至少能夠成為健身教練有效的輔助工具。
  • 一種防止拍攝屏幕的新技術
    因此,深入分析現有屏幕防拍攝方法存在的局限性,結合特殊行業屏幕防手機拍攝的典型場景,提出了一種基於深度學習完成手機識別、確保實時主動守護屏幕信息安全的新技術。該技術檢測到敏感物體和可疑特徵時關閉顯示器,並進行現場取證和聲光報警,有效地從信息洩露源頭上防止拍攝屏幕造成的信息洩漏事件。
  • 這顆神秘引擎讓手機拍攝更「會玩兒」
    相信有些買了新機的朋友已經體驗到這些拍攝功能給我們帶來的驚豔效果。    但也許大多數朋友都不知道的是:這些讓人驚豔的拍攝功能,如果離了AI,基本都不能正常實現。    與此同時,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視頻已經成為重要的社交手段,如何讓普通人低成本地拍好視頻成為了手機圈的全新課題。
  • 2019年終智能硬體盤點 這些創新硬體各各過目不忘
    【PChome智能硬體頻道】2019年智能硬體行業進入飛速發展階段,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大屏設備等異軍突起,各行業大廠憑藉自身軟體開發能力、用戶基數以及完善的產業鏈多重優勢,讓智能硬體終端產品線規模迅速擴展,其各自運營的生態大局已初具規模。2019年的智能硬體行業中,屏幕智能音箱、TWS真無線藍牙耳機、便攜運動相機這三個是用戶關注度較高的品類。
  • 誰說手機不能出大片?這些拍攝技巧,你一定要知道!
    本文將從4個方面來詳細闡述,它們分別是:手機拍攝短視頻必備設備手機拍攝前準備手機拍攝運鏡技巧短視頻拍攝構圖手機拍攝短視頻的設備包括硬體設備和軟體設備硬體設備主要包括手機、手持穩定器、手機廣角鏡頭、手機美顏燈、麥克風。手機推薦整體拍攝效果較好的Iphone和華為,當然三星、小米的最新旗艦款也可以作為備選。具體的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預算和使用習慣來確定。推薦理由:蘋果手機拍攝的色彩還原很強,12 Pro增強了夜景功能、夜景人像拍攝、超廣角的畫質,拍攝性能有比較大的提升。
  • 維睛視空趙金輝:技術是初心,硬體是未來
    在最近召開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有不少廠商展出了新的AR硬體產品,而谷歌的AR技術Tango也愈來愈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趙金輝強調道,他們正在著力發展引擎上的技術,現在正基於底層去做一些優化。雖然是一直在深耕於AR技術研發,但是在趙金輝看來,現在的AR時機還未到。「技術的不成熟和產品的高成本,這些讓好的增強現實效果很難得到廣泛實施。還有就是最合適的硬體還沒有到來。」目前,維睛視空還是基於底層系統的技術研發,他們的SDK已經向一些戰略合作方開放。
  • 進一步提升手機屏幕的流暢清晰效果——談談MEMC動態補償技術
    手機屏幕顯示技術一直是各大廠商必爭之地,「流暢,準確,舒適」的屏顯體驗已經成為廠商們提升直接用戶體驗的標配。近期各廠商發布的旗艦手機產品均應用了MEMC視頻插幀技術,令這項突然火爆起來。MEMC技術插幀圖解MEMC最早是應用在電視產品的視頻技術,各主流廠商使用的硬體晶片和算法不同,對其命名也有所不同,小米直接以MEMC命名,Sony命名為Motionflow,LG
  • 2020手機十大硬核技術
    誠然,這其中有一些誇張的成分,但不可否認,手機的變焦拍照在消費者中的認知度迅速提升。  既然華為開了頭,那他們肯定不能幹看著三星掩蓋了自己的光芒,2020年,搭載了一枚潛望式10倍光學變焦鏡頭的華為P40系列發布。  發布會上,老餘基本上是全程對標三星,各種50倍、100倍變焦下的拍照圖片頻頻「吊打」三星S20 Ultra。
  • 智慧型手機相機上的光圈是什麼,它是如何影響成像質量的?
    相信很多人已經將智慧型手機作為主要拍攝設備,畢竟它實在太方便了。而且隨著智慧型手機在相機方面競爭的加劇,許多功能或硬體配置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最為明顯的是由多年前的單攝變成多攝,通過不同的攝像頭來增強圖像質量。而除了這一改變之外,智慧型手機的相機還在向著更大光圈的方向前進。
  • iPhone13概念圖頻頻曝出,手機硬體配置提升,拍照會是最大亮點!
    京東現在還沒有達到蘋果的質量的標準,想必是在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據了解它可能於明年再次申請提成為蘋果第三個屏幕供應商。由此能夠推測出,iPhone13的屏幕將會更加科技化。據了解明年將上市的四款iPhone將會裝配雷射雷達傳感器,當下僅有iPhone12Pro裝配了這款鏡頭。
  • 2018年手機和單反的距離 就差這些技術(全文)_手機評測-中關村在線
    俗話說的好,長得美不如拍得美,回顧智慧型手機發展的這兩年,「拍照」技術的日漸成熟,雙攝已然在旗艦機型中普及開來,單純像素的提升已經不足以作為挑逗用戶G點的新賣點,為此我們深究,什麼樣的手機拍照技術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呢?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當下各大手機廠商引以為傲的獨家拍照技術。
  • 手機相機硬體:二十年完成追趕,新的戰場已經開啟
    手機廠牌們嘴上說著拍照之爭就是算法之爭,但私底下還是硬體升級「真香」!日前手機鏡頭模組一哥歐菲光推出了據稱是全球首款潛望式連續變焦鏡頭模組,且厚度僅為5.9mm。而小米則在開發者大會上秀出了概念產品伸縮式變焦鏡頭,據稱單是進光量就提升了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