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現代詩人,你腦海中會浮現出哪些身影?今天的你,還會閱讀詩歌嗎?我們花了兩年的時間去論證這個問題,最終還是決定讓它生根落地。
陳子善,上海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研究員,《現代中文學刊》主編。長期從事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著有《文人事》《邊緣識小》《張愛玲叢考》《籤名本叢考》《從魯迅到張愛玲》等。
這套詩集的策劃人、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專家陳子善先生在出版說明中這樣寫道:
打開中國現代文學史冊,新詩集的豐富多彩,爭奇鬥豔, 恐怕是其他文學體裁的單行本難以比肩的。本專輯選印五位新詩人六種 1920、30 年代有代表性的新詩集,以展示這種豐富多彩之一斑。作者、書名和選用版本開列如下:
胡適:《嘗試集》,1922 年 10 月上海亞東圖書館增訂四版。
康白情:《草兒》,1922 年 3 月上海亞東圖書館初版。
聞一多:《紅燭·死水》,1923 年 9 月上海泰東圖書局初版、1928 年 1 月上海新月書店初版。
徐志摩:《志摩的詩》,1925 年中華書局代印仿宋聚珍版線裝本。
戴望舒:《望舒詩稿》,1937 年 1 月上海雜誌公司初版。
胡適的《嘗試集》是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個人新詩集,具有「嘗試」新詩創作的開山之功,初版於 1920 年 3 月,增訂四版是「定本」。康白情的《草兒》是現代文學史上繼《嘗試集》和葉伯和《詩歌集》、胡懷琛《大江集》、郭沫若《女神》之後,與俞平伯《冬夜》同月問世的第六部個人新詩集,當時具有較大的影響。聞一多和徐志摩是新月詩派的重要代表,格律謹嚴的《紅燭》和《死水》是聞一多的代表作,而色彩柔美的《志摩的詩》則是徐志摩的前期代表作,此書也是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線裝新詩集。戴望舒是 1930 年代現代詩派的領軍人物,《望舒詩稿》是他這一時期新詩創作的自選集,原書「目錄」上還有《自序》一篇,惜正文中空缺。
為了增加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的閱讀興味,這次選印又特請五位青年版畫家分別為五種詩集精心創作各具風格的版畫插圖,以收詩圖並茂之效。
陳子善
二〇二〇年
這套《中國現代詩集》,選取了胡適、康白情、聞一多、徐志摩、戴望舒五位詩人的六種作品,來展現當時中國詩歌之盛貌。在今天,用不一樣的興味,閱讀經典。
有具開山之功的《嘗試集》,有廣為人知的《志摩的詩》和《望舒詩稿》,也有不可被忽視的《草兒》和《紅燭·死水》。經過反覆推敲與多方論證,每冊詩集精心選取參照版本,從而經歷了曲折的尋「本」之路;而為了體現詩集中美的趣味,特邀五位中國當代青年版畫家重新創作版畫作為插畫,力求碰撞出美的火花。於是,民國才子和當代新銳,就這樣,聯袂出獨秀的美。
- 不提胡適,談何新詩 -
1920年3月,胡適的《嘗試集》出版,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個人新詩集出現了。具有「嘗試」新詩創作的開山之功的它,所追求的主要是「詩體的解放」。無疑,這是一次具有先鋒性的文本實驗,而正因為如此,《嘗試集》充滿了矛盾。
青年版畫家張秋源以黑白木刻的形式,為《嘗試集》刻畫16幅版畫插圖,與胡適新詩的內容及精神合而為一。
- 「天籟詩集」的藝術再現 -
康白情的《草兒》是現代文學史上繼《嘗試集》和葉伯和《詩歌集》、胡懷琛《大江集》、郭沫若《女神》之後,與俞平伯《冬夜》同月問世的第六部個人新詩集,於1922年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當時具有較大的影響。
俞平伯在此書的序裡寫道,「白情的詩,無論在哪一面,都有自我作古不落人後的流露在筆墨裡。我最佩服的是他敢於用勇往的精神,一洗數千年來詩人的頭巾氣,脂粉氣。」
青年版畫家郭雙選擇了黑白木刻的形式,為《草兒》刻畫16幅版畫插圖,以藝術家的獨特視角,再現了詩中的動人情景。
- 不一樣的新月派 -
提起新月派,不會讀詩的人也會想到徐志摩,聞一多仿佛是一個氣質迥異的存在。但是,作為開山建宗的奠基人,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音節)、繪畫美(詞藻)、建築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影響了後來的詩歌創作格律構建。
青年版畫家廖磊選擇了黑白木刻的方式,為《紅燭·死水》配以16幅版畫插圖。黑白線稿的颯落與聞一多謹言的格律、正直的人格完美契合。
- 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 -
色彩柔美的《志摩的詩》是徐志摩的前期代表作,原書也是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線裝新詩集。徐志摩曾評價這部詩集,「大部分還是情感的無關闌的泛濫,什麼詩的藝術或技巧……我的筆本來是最不受羈勒的一匹野馬,看到了一多的謹嚴的作品,我方才憬悟到我自己的野性。」
茅盾先生在《徐志摩論》中評價說:「志摩是中國文壇上傑出的代表者,志摩以後的繼起者未見有能並駕齊驅」,可見對志摩的稱讚之高。
青年版畫家陳鳴鳴為《志摩的詩》創作了16幅水印版畫插圖,柔美的色調,雲彩、金柳、波光、水影……仿若闖入了浪漫詩人的心境。
- 雨巷詩人濃淡相間的哀愁 -
戴望舒是1930年代現代詩派的領軍人物,《望舒詩稿》是他這一時期新詩創作的自選集。戴望舒認為,詩歌的精髓不在於它外在的格律與音樂性,而在於內在的詩情,「詩應當將自己的情緒表現出來,而使人感到一種東西,詩本身就是一個生物,不是無聲物。」「情緒不是用攝影機攝出來的,它應當用巧妙的筆觸描出來。這種筆觸又須是活的,千變萬化的。」
水印版畫的技法與情感的表達在創作過程中是相輔相成的,戴望舒詩裡的意象,遼遠的海、漁船、幽夜……融於版畫家黃金一的濃淡相間的筆觸中,流露的情感靜謐而綿長。
裝幀工藝
詩集全新裝幀設計。32開開本,版式疏朗。封面選用特種藝術紙。內文版畫整幅完全呈現,精準追色,再現中國傳統版畫之美。內文選用80/100g純質紙,手感舒適。
看現代新詩與版畫擦出的火花!
木刻版畫插圖具有悠久的傳統,世界上第一本印刷書籍《金剛經》(868年,現藏大英圖書館)即為木刻版畫插圖本。歷史上,中國文學作品的木刻版畫插圖本亦刊行甚多,如《三國志傳》《水滸志傳》《西廂記》《琵琶記》等等。
現當代許多版畫家也曾為文學名著製作木刻插圖,例如李樺先生插圖的《山鄉巨變》,趙延年先生插圖的《阿Q正傳》及其他魯迅小說,膾炙人口,這些書的原版插圖也因雕琢的精美與存世的稀少而倍得收藏家們珍惜。
我們延續這種木刻插圖傳統,邀請了當代五位優秀的青年版畫家張秋源、郭雙、廖磊、陳鳴鳴、黃金一為《中國現代詩集》配以精美的木刻插圖。這些精美的木刻插圖不僅為精美的書籍增添靈動,也為藏家們創造了收藏插圖原創版畫的良機。
每本詩集含版畫插圖16幅,全套共80幅。其中《嘗試集》《草兒》《紅燭·死水》三冊版畫家選用了黑白木刻的形式,《志摩的詩》《望舒詩稿》兩冊的插圖風格則為水印木刻,各有風味。
版畫細節,純手工刻印
郭雙,1990年12月生於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2014年由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本科畢業,現為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碩士研究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黃金一,1991年出生於吉林省,2014年畢業於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2017年畢業於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現任教於廣西科技師範學院。
張秋源,1993年出生於中國河北,2013年畢業於中央美院附中,201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現於中央美院版畫系就讀碩士研究生,導師王華祥教授。
陳鳴鳴,2007 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獲文學學士學位,2015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獲藝術學碩士學位。
廖磊,1989年生於湖南汨羅,2012年畢業於廣西藝術學院版畫專業,獲學士學位。2015年畢業於廣西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師從雷務武教授。供職於廣西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歌海》雜誌社美術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