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全集》(張幼儀版)在大陸面世

2021-01-07 鳳凰網

近日,我社推出限量版《徐志摩全集》,總計印行1931套,以饗同好。原書由中國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劉紹唐先生於1968年付梓,目前市場上已不易購得。徐志摩為我國著名新月派詩人、散文家和翻譯家,其《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雲遊》等集汲取拜倫、雪萊等浪漫派手法,詞採工麗,想像瑰奇,表現出唯美和理想主義的傾向;尤其是他與聞一多、朱湘聯袂倡導新詩格律化,在現代詩壇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其人其詩,褒貶毀譽,見仁見智,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缺少了徐志摩這位重要的新月派詩人,我國現代新詩詩體的形成及其發展簡直難以想像。由於幾年前的一個偶然的機緣,經臺灣思行文化公司的總經理陳建安先生鼎力相助,我們才有機會購進這一版本,從而使內地的讀者和學人得以對徐志摩先生的生平和創作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全集》由臺北前故宮博物院院長蔣復璁和著名學者梁實秋兩位先賢編訂,並得到張幼儀女士的贊襄。誠如編者在弁言中所稱,坊間翻印徐志摩選集、全集,舛誤、訛奪不知凡幾。1967年,張幼儀女士乘遊臺之機耑誠商請蔣復璁、梁實秋兩先生董理《全集》編纂事宜。資料工作則由其子徐積鍇先生在美國向各大學及公共圖書館中搜求,費時一年之久,一一影印郵臺,版本務須以二三十年代在上海梓行者,方可採用,足見兩位編者「保存文獻,傳諸久遠」的初衷。

《全集》還收錄了相當數量的徐志摩與親友往還的信函及詩歌未刊稿。如梁啓超先生於1923年初致徐志摩的長函真跡,規勸其「義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樂……最難堪者兩兒,弟既已育之,胡能置之,茲事恐弟將終身受良心上之重罰無以自寧也」,言辭剴切,令人動容。此函胡適先生曾引用過,但從未正式發表。據徐積鍇先生介紹說,此函是1960年胡適先生交由他保存的。再如,胡適先生關於徐志摩遇難那天的日記及剪報,原件曾在胡適紀念館陳列,承胡夫人允諾將其複製照相,才得以製版刊出。此外,徐積鍇先生還提供了若干徐志摩的詩歌原稿,吉光片羽,彌足珍貴。其中一部分後來雖已發表,各篇的詞句頗有增減出入,由此可以窺見作者斟酌推敲的苦心,《全集》亦一併影印。

在《全集》的編纂過程中,蔣復璁、梁實秋兩學者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徐志摩創作活動的原始風貌,如在工作底本的甄別上,在對底本的訛誤以及不同校勘本文字的採擇上,均極謹慎,尤其不敢以一己之私見、一時情勢之變遷「徑加刪汰」,表現出深厚、嚴謹的治學功力與風範。其實,不僅在古籍整理方面有版本的採擇及尊重史實的問題,在現當代文學研究領域,都有個尊重歷史的問題,也都存在著不少歷史的迷霧與誤解亟須廓清。通過這個版本的引入,倘若內地的學人能夠有所借鑑,有所進益,並從中悟到些許良好的治學理念,這自然是我們出版人的最大心願。
 

相關焦點

  • 《徐志摩全集》:值得信賴和珍藏的一部全集
    收錄最全在2015年以前,坊間印行的徐志摩全集多達十幾種。但大多名不副實,真正稱得上是全集的,除天津版外,另有四種:一是臺灣傳記版。1969年1月,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6輯本《徐志摩全集》,由張幼儀贊助,徐積鍇負責搜集資料,蔣復璁、梁實秋主編。
  • 從新版《徐志摩全集》中,讀到更親、更近的徐志摩
    二、收錄最全在2015年以前,坊間印行的徐志摩全集多達十幾種。但大多名不副實,真正稱得上是全集的,除天津版外,另有四種:一是臺灣傳記版。1969年1月,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6輯本《徐志摩全集》,由張幼儀贊助,徐積鍇負責搜集資料,蔣復璁、梁實秋主編。
  • 徐志摩詩人的浪漫愛情史,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你知道多少?
    沈鈞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瓊瑤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1915年,由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勱為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徐志摩把從未謀面的新娘娶進了門。 從婚前到婚後,徐志摩是一直是鄙棄張幼儀的。第一次見到張的照片時,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棄的口吻說:「鄉下土包子!」 婚後從沒有正看張幼儀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義務之外,對其不理不睬。
  • 張幼儀很土,配不上徐志摩?看看真實的張幼儀,能讓你羨慕!
    張幼儀大家熟悉她是因為張幼儀有個出名的丈夫就是徐志摩,大家都知道徐志摩不喜歡她想和她離婚是因為她的庸俗,覺得她十分的老土。但是張幼儀的家庭其實也不簡單的。 張幼儀嫁給徐志摩也是相夫教子,孝敬父母,徐志摩對張幼儀不感興趣,無非就是因為張幼儀沒有經過新式教育,張幼儀後來還寫自傳,她也是很有文化的。
  • 商務印書館推十卷本《徐志摩全集》一償胡適夙願
    自著名詩人徐志摩1931年罹難後,其親友和學界便開始了對徐志摩生前作品的搜集、整理工作。1936年,胡適得知陸小曼已將《志摩全集》編好後,便向陸小曼提議將《志摩全集》交給商務印書館出版。當時的商務印書館總編輯王雲五欣然應許,並與陸小曼談妥了稿酬、籤訂了合同。遺憾的是,《志摩全集》的出版工作,終因時局動蕩而未能在當時順利進行下去。資料照片,徐志摩於克拉克學院求學期間留影。
  • 徐志摩前妻張幼儀:一個人的碧海藍天
    根據風俗,小孩子過周要「抓鬮」,家人便在小阿歡面前擺了量尺、小算盤、銅錢和一支毛筆。小阿歡一把抓起父親用過的毛筆。祖父一見,樂不可支,連連道,我們家孫子將來要用鐵筆!遂給孫子取名叫積鍇,希望他將來能走從政入仕之路。這時的徐志摩,已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去了。與家人也常有書信往來,念及阿歡種種,對其母卻隻字不提。
  • 張幼儀:徐志摩,謝謝你離開了我
    張幼儀(影視圖片)大家好,我是張幼儀,對,就是著名詩人徐志摩的前妻。雖然我和徐志摩的事情過去了將近一個世紀,但一再成為大家的談資,在花邊新聞之外,我更希望給更多人帶去正能量,特別是女性。眾所周知,我和徐志摩是在1915年結的婚,當時的我只有15歲,我的媒人是我的四哥張嘉璈,他在隨上司巡視學校時,發現徐志摩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於是和徐志摩的父親訂立了婚姻,兩家家長都是無比歡喜和願意的。只有一個人除外,就是我未來的丈夫徐志摩。後來,我才知道,他讀過許多書,喜歡寫詩,是一個浪漫主義的人。而我是一個傳統家庭長大的女人,怨不得他說我是土包子。
  • 徐志摩墜機死狀:面目全非,四肢被燒焦,前妻張幼儀輓聯意味深長
    儘管張幼儀風華正茂地嫁給了他,但徐志摩婚後從未正視張幼儀,1918年張幼儀生下長子徐積鍇後不久,徐志摩便遠赴美國留學,1920年到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繼續深造,並結識了林徽因。雖然徐志摩此時已嫁人,但他對林徽因的愛慕、對妻子張幼儀的冷落、對張幼儀二哥張君勱的不舍、對妹妹受到這樣的對待而寫信給徐志摩,徐志摩便把張幼儀接到了身邊,在徐志摩看來,他和張幼儀的捆綁都是被迫的,因此徐志摩對張幼儀的態度十分殘忍。
  • 徐志摩原配張幼儀:一個人的碧海藍天
    隔了距離,徐志摩對她反而敬重起來,他們常有書信往來,談論小彼得的種種,譬如他對音樂的熱衷,幾乎是從襁褓裡起。  1925年,他們可愛的小彼得,卻死於腹膜炎。一周後,徐志摩趕到,那是他們離婚後第一次見面,相對無言,淚眼婆娑。後來,張幼儀領他一一看彼得的遺物,睡的床鋪,喜歡的小提琴,日常把弄的小車、小馬、小鵝、小琴、小書等玩具,穿過的衣、褂、鞋、帽。
  • 《張幼儀傳》 | 離婚之後,還能和徐志摩做朋友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顏夕的作品《張幼儀傳》。在昨天的閱讀中,我們了解了張幼儀和徐志摩這段婚姻走向結束的前因後果,了解到在這整個過程中,張幼儀遭受了太多的委屈和不幸,但幼儀並沒有被這些艱難困苦打倒,相反地,她變得更堅強了。 那麼,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 1967年張幼儀重遊英國,脫口而出一句話,卻是對徐志摩無情的嘲諷
    像武則天這樣的強人也差點被唐高宗廢掉,她根本不會哭,反而當機立斷,殺死了草擬廢后詔書的上官儀,殺雞儆猴,嚇得包括自己的丈夫在內的其他人都不敢再提廢后的事;到了民國時期,女人的婚姻比古代自由了一些,但也免不了好女人遭辜負,比如被徐志摩拋棄的張幼儀。在西方教育中,徐志摩是個才子,在傳統教育中,張幼儀是個淑女。
  • 愛一個人真的可以卑微到塵埃,如果張幼儀沒有遇到徐志摩……
    15歲的張幼儀在家人的包辦下,早早地輟學嫁給了徐志摩,就這樣純情少女愛上了不該愛的人。洞房花燭夜之時,徐志摩冷漠至極,敷衍了事地行使了作為丈夫的義務。張幼儀非常不解,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但張幼儀仍對未來充滿憧憬與期望,並不知道自己的真心換來的是對方的不屑和厭惡,自己只是丈夫傳宗接代,兩家政商聯盟的工具。自己的沉默寡言,秀外慧中,在丈夫眼中不過是僵硬乏味,呆板無趣,線條甚美,雅愛淡妝。
  • 張幼儀:她才是真的獨立
    )婚姻上看,張幼儀和他是包辦婚姻,這讓一心追求自由的徐志摩厭煩極了,他潛意識裡把張幼儀當裹小腳的女人看,是帶著相當輕蔑的態度的。 更不討巧的是,徐志摩喜歡的女人都愛讀書,但張幼儀是聽從父兄安排,從師範學校輟了學嫁給徐志摩的,這也讓徐志摩看不起,認為她思想守舊,眼界短窄。 徐志摩第一次見張幼儀,評價就是上文提到的三個字「老包」。
  • 徐志摩是拋妻棄子的渣男?張幼儀:在他所有女人裡面,我最愛他!
    徐志摩能寫出那麼多浪漫的詩句,與他現實中豐富的感情經歷是分不開的。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三個女人之間的情感糾葛,曾受到許多指責和批評,很多人據此認為他是一個濫情的男人。」徐志摩遭逢空難去世後,林徽因茶飯不思、悲痛莫名,還將梁思成帶回的飛機遺骸掛在床頭,以寄哀思。而一向以長袖善舞聞名的陸小曼,在徐志摩去世之後,從此閉門謝客,素服終身。就連被徐志摩深深傷害過的張幼儀,晚年回憶起徐志摩時,也動情地說:「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就是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
  • 精明女人張幼儀,到底是哥哥「坑」了她,還是徐志摩「坑」了她?
    但是棄婦也好,勵志女性也好,張幼儀的哥哥們,以及她的前夫徐志摩,才是決定她人生起伏的關鍵人物。一1913年,張幼儀13歲,正在江蘇第二女子師範學校讀書。一天四哥張嘉璈把她叫回家,跟她說道:「四哥給你尋了一門親,是浙江海寧徐家的公子徐志摩。」張幼儀感覺突然,但什麼也沒說。兄長如父,一切聽從兄長安排好了。
  • 徐志摩既然並不喜歡張幼儀,為何還讓她生了兩個孩子?
    對於張幼儀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並不是十分的熟悉,但是對於她的丈夫徐志摩,卻是人人皆知的,張幼儀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兩人的家庭環境都是比較優秀的,當初是屬於中父母之命,兄長保媒達到的一段婚姻,這段婚姻無論是對於徐家還是張家來說,似乎都是完美的,大家都十分的滿意,唯有徐志摩。
  • 張幼儀經手的10件旗袍 徐志摩錯過她 真是可惜
    麼麼噠~許多人知道張幼儀,大多是因為她是徐志摩的原配妻子。但其實她在經商上有著獨特的才能,在民國時期,也是「女強人」型的人物。張幼儀不僅擔任一家銀行的副總裁,還經營著一家專為女子定製衣服的公司。張幼儀穿過的旗袍:張幼儀說自己對服裝其實並不感興趣,但她有自己的經營理念,公司開啟後,她的親妹妹張嘉蕊任設計師,還聘請從法國、日本學習美術歸來的江小鶼為設計師。並讓當時唐瑛、陸小曼等名媛當模特,公司經營得風生水起,生意特別好。這是一件被多次展覽過的旗袍,也是張幼儀經手過的。
  • 張幼儀人生的三個追求者,徐志摩眼中的土包子,也曾是別人的女神
    在許家和張家當家的幾次會面之後,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婚姻關係已基本確定。徐志摩從不把張幼儀當作自己的妻子,她只是自己口中的「土包」。即使是兩個人的孩子,也不過是徐志摩為了家裡的老人而安心養育,從未是愛情的結晶。那是徐志摩和張幼儀婚姻的縮影。沒有任何自由可言的婚姻之路上,一朵卑微的花朵綻放。
  • 徐志摩原配張幼儀:見到陸小曼第一眼,我就知道自己輸在了哪裡
    越是了解徐志摩,越發現徐志摩感情往事比他的才華還要複雜,其中的兩段婚姻,三段戀情最為人津津樂道,人們說張幼儀是苦命的原配,陸小曼是奢侈的夫人,而林徽因是成功的「綠茶」。林徽因「綠茶」與否眾說紛紜,倒是錢鍾書、冰心在自己的文學作品當中加以「明示」過,一向熱情開朗的林徽因也沒有避諱過他,這才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誤會。
  • 張幼儀去世後,墓碑上刻著4個字,是對徐志摩最大的諷刺
    在婚後,徐志摩對張幼儀很少用正眼以瞧。因為在他看來,張幼儀既非蘭心蕙質,也沒有風情萬種。即便「賢良淑德」是這個時代女子的標配,可是對於一個恃才傲物的詩人來說,絕對不是一個理想的伴侶。因此,徐志摩照常履行了基本的婚姻義務,遵守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古訓,也滿足了父母含飴弄孫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