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說「無我」,那念佛的又是「誰」在念佛呢?

2020-11-17 凈念修心

《百法明門論》說:一切法無我。

百法明門論

《百法明門論》是世親論師所造,玄奘大師所譯,是佛教大乘的心理學論著。

那既然說「我」是不存在的,那有人就會問:那念佛的人又是「誰」,能不能稱作「我」在念佛呢?這是不是自相矛盾的說法呢?

其實要把這個問題說清楚,必須先了解

那眾生為什麼會建立一個「我」的概念呢?

就是眾生對自己的五蘊身當作實有性,把五蘊身當作一個真實性的顯現,然後用「我」去攝持自己的五蘊身,這是第一種「我」的概念。

比如印度的外道,認為有一個「常一自在的靈魂我」在自己的五蘊身裡面,然後用修苦行的方式,把五蘊身的靈魂「我」逼出體外,就能得到解脫。可是佛法說沒有一個實體的「我」,又如何把「我」和五蘊身分開,可見這個「我」是不存在的。

印度教徒苦修行

第二種「我」的概念,五蘊的色指身,受,想,行,識指心,然後用一個「我」去攝持身心,讓身心聽「我」指揮。

如果有一個「我」去指揮身心,應該可以找到「我」,然實體的「我」又在哪?

第三種就是把身,心直接當做「我」,認為「我」的身,「我」的心。如果身心就是「我」,那色,受,想,行,識就應該有五個「我」,那現見也是不成立的。

可見實體性的「我」和實有性的「我」並不成立。

我的實有性和實體性既然不成立,那「我」又是如何被安立出來呢?

實際上「我」只不過是借著五蘊和合然後安立的名言,然沒有一個真實的「我」存在,不過是依著五蘊身的作用而安立為「我」。

五蘊的和合不過是借著地,水,火,風的和合互相關聯性才生起五蘊身,或者借著父精母血和業牽引的心識和合而成的五蘊身。

就是五蘊身也是自相空,不過是器官,組織,系統和合而成名言安立為身體,離開這些也無法安立為身體,然後把這些組合依著作用名言安立為「我」。

這些五蘊身都帶著以執「我」的概念生起分別執和俱生執。

對著五蘊身生起的人我執,對著法生起的叫法我執。

對著實體的「我」叫人我執,對著實體的身叫法我執。

比如問誰在念佛,往往回答是「我」在念佛,但細細一想,明明是嘴巴在念佛,口在念佛,就把身體上的口自熱而然當作是「我」在念佛,只不過依著嘴巴的功能和作用發出能念佛的作用,然後名言安立為「我」,所以就變成「我」在念佛。

或者依著心起能念佛的心,對著所念的佛而說「我」在念佛,就是依著心起的作用而名言安立為「我」,就說心「我」在念佛。

可見世間人都執著在一個真實的「我」存在,然後對「我」保護,順著「我」的生起貪,逆著「我」的生嗔,不順不逆生痴,然後拼命保護自己,不可侵犯自己,然而細細思維,去尋覓「我」的自體,一絲一毫都找不到,空蕩蕩的,連半點自相都沒有。

所以世間修學人,只不過借著名言安立的「我」的身去修學,破人我執,法我執,通達甚深緣起,到達無我的境界,達到究竟涅槃,以念佛成就往生淨土的資糧,成就佛果,才是究竟的利益。

世親論師

相關焦點

  • 佛法無邊,經常念佛的十大好處!
    (二)身體安康:經常念佛,你會身體健康,顏色光澤,氣力充盛,心情快樂,氣息平和,各種疾病原則上不會再侵害於你,小毛小病也很快就會消失。諸葛長青認為,人生煩惱來自貪嗔痴,持續念誦,可以消除貪嗔痴。(三)培養慈悲:經常念佛,你不會再斤斤計較各種利害得失,不會再人為製造人際關係的緊張,不會因憤怒而傷元氣。
  • 佛法:如果念佛人在世間都喜悅不起來,還指望誰讓你喜悅?
    淨宗法師講解《法然上人法語》第9課佛法雖然很多,但是遇到其他的等於沒遇到。一般說「得難得之人身,遇難遇之佛法」,現在其他的都不說了,因為遇到其他的也沒用,所以說「遇難遇之本願」。如果本願說得很難,我們能發道心嗎?彌陀本願,三念五念即來迎,不嫌罪惡眾生。我們才會說「那好,這樣的極樂世界邀請我去,我願意去」,這叫「發難發之道心」。前面三個為因,後面兩個是結果,才能達到「離難離之輪迴,生難生之淨土」。如果念佛人在世間都喜悅不起來,還指望誰喜悅呢?
  • 為什麼別人念佛靈,我念佛就沒用?
    很多人都講,末法時代,就該修習淨土宗,因為適合不同根器的人來修,只要一心念佛就好,將來就能夠得佛接引,做起來沒有困難,人人都會,人人都修得。但卻有不少人有這樣的疑題:為什麼別人念佛靈,得佛護佑,還有感應,我念佛怎麼就沒用?
  • 白木念佛
    自力之人者色彩之念佛也:或以大乘之悟彩色,或以甚深領解彩色,或以戒彩色,或以調靜身心彩色。有定散色彩之念佛則往生無疑而歡喜,無色彩之念佛則不得往生而悲嘆;此之悲喜皆自力之迷也。乃至由當時大小經論興盛故,彼時眾生,雖有上根利器之人,然而下根之我等,與三寶滅盡時之人無異;世猶佛法流布之世,而身獨三學無分之機也。雖有大小經論,無勤學之志;如斯無道心之機者,雖遇佛法,亦無其益。雖生佛法流布之世,然而既不能持戒,亦難修定慧,正顯示機之愚劣無道心也。
  • 《智海浪花》:念佛感應見聞
    也就是說,佛法讓我們認識自己的本性及生活的環境,叫我們掌握自己的前途命運,在現實生活中快樂美滿、趨吉避兇、離苦得樂。那佛法的大意又是什麼呢?它指導我們的總原則又是什麼呢?唐代的大文豪白居易也曾就此問題問過一個老和尚,老和尚淡淡地答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有些嫌老和尚輕慢了他,便道:三歲小兒皆識此語。哪料老和尚緊逼著他說:八十老翁行得嗎?的確,只要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 什麼是實相念佛?
    人活著的真實義了解清楚了,就知道實相念佛了。宇宙真相就是大自然的規律——春夏秋冬,誰也破壞不了。說「夏天這麼熱我不喜歡,就喜歡冬天」,這叫痴心妄想。各個星球也是一樣,各行其道。說不願意在自己軌道上,想竄到別的道上,那就要相撞了,整個宇宙要爆炸了,這就是宇宙真相。
  • 念佛人想要達到的「念佛三昧」究竟是什麼境界?
    蕅益大師說,事一心不亂就是伏斷見思惑。伏住見思惑,可能是觀行即佛的水平可以做到伏住。要斷見思惑,那就是阿羅漢的水平。但是,進而還有塵沙惑。要達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破一品無明的境界。破一品無明就是法身大士了,所證的是跟十方諸佛同一個東西了。所以,念佛三昧也有功夫淺深的差異。但總之,從哪下手呢?
  • 妙蓮老和尚詳解念佛
    我們現在在這裡念佛,就是要將凡情轉為佛念,所以心要想佛,你心想佛,你心即是佛;所以說:"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我們心想佛,我們心就是佛,念佛就成佛;如果你心想貪嗔痴,你心就是三途地獄,道理就是如此,你以為深奧嗎?一點不深!只是你無上進之心啊!
  • 誰發明的「念佛給錢」?
    便於心中默默祝禱;「我若真與淨土有緣,當使此文再放光明。」剛發願畢,果見彼文重放光明,光中還現出無數的化佛菩薩。    少康法師目睹這些瑞相,證知實乃先祖的靈跡感應,遂五體投地頂禮發誓說:「劫石可將磨損,我的誓願不會變易。」由此而樹立起了研學淨土教法,弘闡淨土法門的堅實志向。
  • 念佛五兄弟
    他覺得比起佛法,算命更加簡單方便,只要給算命先生足夠的錢,就能知道未來的吉兇禍福如何,何苦要受持三皈五戒,「不能喝酒不能吃肉」那麼辛苦呢?有一次,老大聽說從國外來了一位著名的佔卜師,替人看相靈驗無比,就立刻去找他算命。
  • 淨界法師:你念佛的那個心就是佛
    說有一個人,「但念彌陀佛」,當然這個「但念」就是他不修其它的方便法門,他也沒有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他就專修一心三昧,專心地憶佛、念佛,有時候念阿彌陀佛名號,有時候觀想彌陀的功德等等。這樣子呢,「是名無上深妙禪」,這個是無上深妙禪。這個地方的禪是一個般若波羅蜜,不是禪定,是一個智慧。這個「深妙禪」一般指的是一個無漏的出世間的智慧。
  • 空發議論鬼神算帳 念佛感應見聞記
    再說霧峰張審師姊是一位深具智慧的三寶弟子,在八年前,初聞佛法,八識田中種下金剛種子,以後就具正知正見,信佛未幾個月,竟有一次,在似夢非夢的境界裡,會與大鬼小鬼諍辯,險些被鬼活活打死。『阿審問他:『你們大王是誰?我不去。』那幾個鬼也不講理,不去就強拉硬拖的把她拉去,到了百姓公廟,一看廟前站著幾排數不盡的男女老幼,中間坐著一位個子很大,臉面很兇惡的鬼,那幾個小鬼就叫阿審跪下,阿審心中靈明覺知,就大聲說:『我是三寶弟子,佛法無邊,你們鬼道眾生還須要佛法救濟你們呢!』話說未完,那大王怒氣衝天,大聲喝道:『把她拖來活活打死,他敢說大話,又不給我們金錢!』
  • 老法師開示:什麼是真正老實念佛?
    我們最近在婆羅州,馬來西亞婆羅州古晉的山上建了個念佛堂,悟忍法師在那邊照顧。現在那個念佛堂還沒有落成,大概還要兩三個月。建好了之後,我教她:你們真正要想念佛有成就,念佛堂裡所有的人,無論在家出家,你到念佛堂念佛,我教你一個方法,止語,不說話。你到那個裡面去,念一天,一天不說話;念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不說話;念一個月,一個月不說話;念一年,一年不說話。
  • 1190、釋昌隆師父讚嘆若水師兄慈悲救渡眾生的修行之路 學佛路上用真心念佛、發願、弘揚佛法
    人不要傲慢,不要我執我見,在群裡說話,發文章更要慎重,多為眾生法身慧命著想,真正的佛法沒有對立面,即然學佛了,還搞人我是非,不看自己的錯,還看別人的錯,那就大錯特錯了,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因果何曾放過誰?做事之前三思而後行,慎重啊,阿彌陀佛,上善若水感言敬上。
  • 楷定記|「四平」念佛,莫追玄奇!
    善導大師的解釋,我們聽起來就親切,他以「三義」來解「法界」,即「心遍故,身遍故,無障礙故」;然後說「言『法界』者,是所化之境,即眾生界也。言『身』者,是能化之身,即諸佛身也」。那麼,這裡提到了諸佛跟彌陀的關係,是以彌陀為諸佛正覺之體。這裡說到,不是「從通之別」,而是「以別攝通」。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們經常講「心作心是」。那麼,「作佛」怎麼作呢?
  • 為什麼你們念佛蓮花有根,我念佛蓮花就沒有根?
    我們念佛要有根,這個根就是願生極樂世界;念佛若沒有根,沒有願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心,這樣就是「蓮花無根」。接下來,我來說一件「蓮花無根」的故事。我們念佛,極樂世界就有我們的蓮花,為什麼蓮花會沒有根呢?這個故事分成幾段,我先說故事的起因。臺北有一個蓮友,女眾,法號叫覺慧,今年大概六十餘歲。
  • 念佛感應見聞記(1-25)
    但也許有人會懷疑,『念佛就不死嗎?』當然,我不敢這樣斷言,因為人生有生必有死。不過經云:『至心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只要看念佛的人,是不是『至心』念,假若不至心,念佛不感應,不怨自己又怨誰呢?     (二)菩薩示現勸化念佛     去年五月初旬,阿俊嫂的女兒阿蘭因為流產,身體很不好。
  • 佛論法師|人沒有理由不念佛
    這位蓮友跟我說,特別巧,他外甥之前也一直帶著觀音菩薩的佛像,還有另一個沒受傷的孩子也帶著觀音菩薩像,所以他們倆個人在這次嚴重的車禍中絲毫沒有受傷。這位媽媽雖然心情不好,但是畢竟兒子的命還在,用錢買來兒子的命,我想這已經很對得起她平時那幾句散散漫漫的佛號了。還有世間哪有巧合的事,冥冥中帶著觀音菩薩像定是得到菩薩保佑了。
  • 念佛人專欄:我的「佛媽媽」
    今天我要說的這位佛媽媽,是我的婆婆。78歲那年,她遇見佛法,聽說念阿彌陀佛能成佛,還能去極樂世界,她問「咋去?」人家告訴說「念佛就能去」,她毫不懷疑就開始念。好好念佛,就不要給師父添麻煩了。把佛念好,就是報佛恩,就是報師父的恩。你看師父多辛苦,這樣講,那樣講,就是讓我們好好念佛。」你看她的心多敞亮,真的是彌陀的誓言喚醒了婆婆宿世的善根,帶給了她生命的覺醒。一次她病了,檢查之前需要空腹,排了好長時間隊,好不容易到了,可是後面的人說:「大媽,我有事,我先做好嗎?」她立即就說:「行,行。」
  • 淨宗法師|念佛人遇事四觀
    (一)唯心觀什麼叫唯心觀呢?就是佛法所說的「萬法唯心」,一切在我,這是佛所講的真理。如果這種認識深入骨髓的話,就不會去怪人家,也不會有負面思維,因為我們所遇到的一切境界,人啊、事啊、物啊、環境啊、因緣啊……都是我們的心所招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