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宴,賈母批判說書人的自由戀愛故事,並且指出作者「貧窮限制了想像力」,根本不了解世宦讀書大家的道理。接著說了一句很謙虛的話:「如今眼下真的拿我們這中等人家說起,也沒有這樣的事,別說是那些大家子」。
當初我讀《紅樓夢》讀到這句,被賈母的偉大人格謙遜品質深深感動了:瞧瞧,人家這樣的富貴,還這麼謙虛,只自承是「中等人家」。相比之下,那些暴發戶眼高於頂,真叫人沒眼看了。
但是年紀漸長,讀書也學會前後聯繫、互相對照,再看賈母這句「中等人家」,感覺就變了。
是的,與劉姥姥、賈芸、賈雨村相比,賈府真是富貴逼人。就是探花郎林如海的獨生女兒,只會「飯後務待飯料咽盡,過一時再吃茶,方不傷脾胃」,哪裡見過用茶漱口、丫鬟跪著捧水洗臉的排場?甚至皇宮生活多年的元春,見了大觀園也不禁「默默嘆息奢華過費」。從這些比較來看,賈府實在是富貴之極。
但是,寶玉雨夜探黛玉,穿的蓑衣、戴的鬥笠,因其細緻輕巧,博得黛玉的稱讚。然而這一套雨具(還包括一雙棠木屐),不是賈府所產,不是集市採購,而是北靜王所贈。
問題是寶玉隨口向黛玉承諾:「你喜歡這個,我也弄一套來送你。」雖然寶玉是慣壞了的孩子,但如果北靜王把僅有的一套精緻雨具送給他,他還敢於信口承諾「弄一套送你」嗎?顯然北靜王府,這樣的東西並非絕無僅有,而是司空見慣的日常應用之物。
為上物質上的比較。再來說說權勢。忠順王府長史官到賈府索要琪官,並不是仗勢欺人,因為琪官「一向好好在府裡」,他根本是忠順王府的家伎,是人家的私有「財產」。
但是這位長史官也知道,琪官僅僅是與寶玉「相與甚厚」,而不是寶玉窩藏起來,卻偏要向賈府索要——他怎麼不去找北靜王府索要?是不知道北靜王也與琪官「相與甚厚」嗎?他連私贈紅汗巾的事都知道了。知道琪官贈茜香羅給寶玉,而不知道北靜王送茜香羅給琪官,有點說不下去吧?
當然,琪官所說的茜香羅是北靜王所贈,也未必就是真的,不能排除戲子借年輕高貴的郡王自抬身份的可能性。但即使這一件事是假的,也不能否認北靜王與琪官「相交甚厚」。琪官是「名馳天下」,總能舉出幾個「相交甚厚」的達貴顯貴,不需要像賈雨村那樣把素未謀面、不知底細的寧榮賈府,「攀扯」為「同譜」。
琪官蔣玉菡還在紫檀堡買房置田。一個家伎,能有多少積蓄,足夠置買田舍?當然是得到了朋友的「饋贈」。哪些朋友給了他饋贈?寶玉「雖然有錢,又不由我使」,肯定不會是主要贊助人。那麼主要贊助人(們)呢,忠順王府長史官為什麼不去向他們追查琪官下落?
原因很簡單,長史官,以及他背後的忠順王,不願意為了一個戲子,與高貴門第反目,只能去威懾一下賈府這樣的「中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