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聲京視】訴說對黑土地的熱愛與眷戀——評紀錄片《大地情書》

2021-02-21 首都廣播電視

《大地情書》是優酷和鑫橋傳媒聯合出品的一檔人文紀錄片,於2020年3月在優酷平臺首播,2020年9月登陸央視播出,並於近日入選「京津冀兩地免費看」的精品紀錄片片單,成為牛年春節假期中的一道視聽文化珍饈。該片以松嫩平原腹地的黑龍江為拍攝背景,在「看見東方之美」的立意下,將視線聚焦於黑土地和其孕育的自然萬物、芸芸眾生,用詩一般的鏡頭語言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遼闊,講述黑土地百姓的悲欣交集,在情景交融之中道出對黑土地的深深熱愛與眷戀。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詩人艾青的名句,也是紀錄片《大地情書》開篇的導引,全片沿著這一對土地的深切情感出發,在飽滿、厚實的敘事基調下,通過五集、十段故事定格東北大地的山川風物之美。這裡有明媚廣闊的四季圖景,如《冰面上的「縴夫」》中的萬裡雪原,《「宅男」老丁的故事》裡的綠色稻田;這裡有黑土特有的生產活動,如《尋寶小興安嶺》中的「跑山」,《冬季的「饋贈」》裡的「冬捕」;這裡有東北「舌尖上的美味」,如《「醬人」老趙》中的「黃豆醬」,《老母親的菜園》裡的「酸菜粉條」;這裡有妙趣橫生的民俗藝術,如《生死二人轉》中的東北二人轉,《我們的皮影戲》裡的望奎皮影;這裡還有真實的生活鹹甜,如《我要當模特兒》中農人對生活的豁達,《「馬倌兒」的故事》裡養馬人對夢想的執著……紀錄片在4K高清鏡頭下,以電影美學的質感記錄了一望無際的農田、層林盡染的山林、白雪覆蓋的冰原、嫋嫋升騰的炊煙和蜿蜒向前的呼蘭河,一幀幀畫面、一段段故事無不寫滿了對黑土地的關心、摯愛與敬意,猶如一部東北風物影像志,廣袤、深邃、絢麗,令觀者心曠神怡。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寒地黑土除了孕育出瑰麗的自然奇景和豐饒的物資物產外,還滋養和塑造著在她懷抱中生活的人們。他們生於斯、長於斯,在極寒的自然環境中錘鍊出堅韌不拔的品格和樂觀豪爽的性情,紀錄片將鏡頭對準這些平凡而偉大的面孔,動情講述了他們與黑土地共生共舞的故事。如《冰面上的「縴夫」》以呼蘭河上的職業採冰人為講述對象,他們之所以被稱為「縴夫」,是因為要在光滑如鏡的冰面上用純人力切割、拉拽一塊塊厚達數十釐米、重達數百公斤的冰塊。在零下30度的極端天氣裡,採冰隊員們在隊長李春武的帶領下喊著整齊的號子,邁著艱難的步伐,一次次用雙手和肩膀將冰塊拖出水面。他們辛勤採集的冰塊將被運往城市的冰雪節,裝點出冬季的浪漫與繁華。又如《生死二人轉》聚焦於榮華地方戲藝術團中一群特殊的二人轉演員,48歲的王實玲被診斷出脊椎病變,57歲的馬三兒已是腸癌晚期,58歲的趙曉敏也身患癌症多年,他們因「二人轉」結緣,也因「二人轉」忘記病痛,他們樂觀堅強地走上表演舞臺,常年為部隊、敬老院、鄉鎮義務演出,無私地為別人帶來歡樂,也點亮了自己的生命之火。而《我要當模特兒》則講述了慶安農人畢家英的快樂生活。畢大姐是村裡的收稻冠軍,一心想為「稻花香」大米代言,成為「米模」。為此她勤學才藝,可惜收效不佳,最終與「米模」失之交臂。她卻絲毫沒有失落,依然放著嗓門說著「稻花香」的好,唱著幸福生活的美妙。紀錄片一方面忠實記錄這些普通人的生活日常,一方面邀請他們坐到攝影機前做「獨白式」介紹,生動刻畫了一個個平凡又可敬、樸實又可愛的「小人物」形象,他們的故事訴說著苦樂、交織著悲欣,他們的精神傳遞著力量、彰顯著人性美,使紀錄片展現出人文關懷的厚度與溫度。

春耕、夏牧、秋收、冬捕,黑土地上的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追求著幸福,他們是一個個微小的音符,譜寫著時代的旋律,應和著時代的腳步。作為一部地方志紀錄片,《大地情書》從小人物、微表達入手,卻觸碰了生態保護、鄉村振興、文化傳承、匠人精神等時代議題。如《尋寶小興安嶺》中,範家父子享受著大山的饋贈,也堅守著反哺大山的信念。他們寧願冒著生命危險徒手爬樹採集松塔,也不使用機械化的方式破壞山林,每次「跑山」還會給松鼠留下足夠的食物。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綠色森林的守護是他們世代承襲的家訓。又如《「醬人」老趙》中,老趙和妻子製作了20來年的黃豆醬,他堅持「做良心食品、用口碑說話」,用超出東北漢子的細膩和溫柔把醬的滋味調和得醇厚如一,憑藉匠心精神和紮實手藝贏得了顧客的「惦記」。而《我們的皮影戲》裡,關海英接過了母親的衣缽,走上了發揚、傳承望奎皮影的堅定道路。《「宅男」老丁的故事》中,老丁踏踏實實地培育生態稻米,積極響應著科技興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號召……四季輪轉,生生不息,《大地情書》以熱忱的「筆觸」記錄了黑土地上的人、物、事,勾勒出東北大地欣欣向榮的發展圖景。它既是一封寫給黑土地的情書,也是一曲唱給新時代的戀歌,砥礪著每一個人用耕耘獲得大地的饋贈,用奮鬥追尋幸福的人生。

相關焦點

  • 用「真實」展現生活的悲喜交集,《大地情書》譜寫出一曲黑土地上的生命讚歌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的詩將人們對於家鄉的熱愛表現地淋漓盡致,而這句詩也成為紀錄片《大地情書》每一集中的開場詞。紀錄片《大地情書》講述了生活在東北地區普通人的真實故事,十組故事,十段人生,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在這裡得以展示,歡笑和淚水,匯聚成生活的酸甜苦辣、五味雜陳。
  • 紀錄片《大地情書》3月4日優酷開播 聆聽黑土地農民質樸聲音
    由優酷、鑫橋傳媒聯合出品的紀錄片《大地情書》於3月4日正式開播,該片講述了十位鄉村面孔的主題故事,以黑龍江省的這片黑土地為背景,通過勤懇而樸實的農村人在村落間耕種、勞作,以及傳播傳統文化的簡單生活,記錄下專屬於東北人民的寶貴回憶。
  • 紀錄片《大地情書》:一封寫給鄉土中國的「情書」
    優酷播出的紀錄片《大地情書》,聚焦塵世凡人,體察鄉土民情,用心用情用功地講述了一段段發生在東北黑土地上的感人故事,光影之間自然流露出鄉土中國的自然美和人性美
  • 記錄綏化人文之美 紀錄片《大地情書》明日優酷首播
    由優酷、鑫橋傳媒聯合出品的大型人文紀錄片《大地情書》即將於3月4日登陸優酷。《大地情書》海報。宣傳部供圖紀錄片《大地情書》海報。宣傳部供圖人文紀錄片《大地情書》即將上線。宣傳部供圖紀錄片《大地情書》走入綏化黑土地上的一個個鄉土人家,將鏡頭對準黑土地上十位平凡而偉大的淳樸面孔,將東北人或平凡、或困厄、或溫情的小日子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從春耕夏牧秋收冬捕的四季家園,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處;在菜園、冰面上,了解獨具特色的播種與收穫;看二人轉、皮影等民俗藝術,體會妙趣橫生的文化生活。
  • 紀錄片《大地情書》:以電影美學呈現鄉土中國之美
    《黑土地和她的朋友們》成為網生紀錄片向國家電視臺反向輸送的典範,該影像由優酷、盛世知行出品((網絡版又名《大地情書》),也是新生態環境下憑藉卓越的影像產品,深度聯動多平臺、多領域、多品牌,樹立中國紀錄片創作、輸出、營銷、弘揚主流文化價值的新標杆。
  • 國家廣電總局:《大地情書》入選2020年度全國第一季度優秀紀錄片
    《大地情書》先後引發各類實力媒體發聲點讚,和眾多KOL#對「情書」的全新解讀,一時激起全網對「《大地情書》打通資源、產業、消費的直接鏈條,連結城市、鄉村、文化、旅遊、農業、特產等。創新紀錄片的社會價值、人文價值、商業價值」 「擔當起政治責任、社會責任、文化責任」的「高級感影像」「《黑土地和她的朋友們》從體現時代主題的視角切入,走進東北(綏化市)鄉土人家,以真實的劇情、誠摯的情感、切實的話題充分尊重了受眾的審美取向和文化需求,藉助電影級的「高級感」影像,情景交融中將跌宕起伏的故事推向高潮,是一部弘揚主旋律、傳播好形象、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視精品大劇。」
  • 《大地情書》3月4日優酷首播 記錄最真實的東方之美
    由優酷、鑫橋傳媒聯合出品的大型人文紀錄片《大地情書》即將於3月4日登陸優酷。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性的一年,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大地情書》以位於松嫩平原腹地的黑龍江省作為拍攝地,將鏡頭對準黑土地上十位平凡而偉大的淳樸面孔,以獨有的東方視角發現東方文化與歷史的沉澱,感受東方之美。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 由《大地情書》觀鄉土紀錄影像的雙重歷史視角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曾是詩人艾青對祖國的赤誠熱愛。在紀錄片《大地情書》中,這首詩出現於片頭,承載著東北人民對鄉土的深情歌詠。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速的當下,鄉土影像常被忽視。但《大地情書》從大歷史和小歷史的雙重視角出發,讓紀錄片在結構、敘事和社會功能上呈現出新的特徵。大歷史和小歷史,援引自美國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的觀點。
  • 《大地情書》央視播出 樹立網臺聯動新標杆
    《黑土地和她的朋友們》於近期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CCTV10),成為網生紀錄片向國家電視臺反向輸送的典範,該影像由優酷、盛世知行出品((網絡版又名《大地情書》),也是新生態環境下憑藉卓越的影像產品,深度聯動多平臺、多領域、多品牌,樹立中國紀錄片創作、輸出、營銷、弘揚主流文化價值的新標杆。
  • 京聲京視 | 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 真實表達的影像中國——評紀錄片《從〈中國〉到中國》
    該片創意源自於四部創作於上個世紀70年代的紀錄片,分別是1972年義大利電影導演安東尼奧尼拍攝的《中國》、1971年荷蘭導演尤裡斯·伊文思與夫人法國導演瑪塞琳·羅麗丹拍攝的系列紀錄片《北京雜技團歷經歲月變遷始終堅守傳統文化的努力,體悟中國人的精神傳承和文化自信源泉;登上大魚島探訪由純女工組建的打漁船「三八船」、前往新疆哈薩克族牧民家庭感受他們的定居生活、採訪大慶由「鐵人」王進喜曾經擔任隊長的1205鑽井隊隊員,則從中感受中國四十年間在民族、性別、產業等層面政策發展的脈絡;第四集《中國有知音》從古典音樂的視角看中國日益走上國際交往的舞臺中心;第五集《似是故人來》走進上海的尋常巷陌張家宅街道,以小見大地反映上海
  • 京聲京視 | 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 真實表達的影像中國——評紀錄片《從〈中國〉到中國》
    中國形象和中國主題是我國紀錄片創作者藝術創作的文化自覺。提及紀錄片中的中國形象,上個世紀80年代的系列紀錄片《話說長江》《望長城》《黃河》《話說運河》等以長江、長城等地理符號為敘事線索和精神意蘊,用宏大敘事的講述方式展示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成為改革開放初期展現中國人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的生動寫照。
  • 《大地情書》優酷正在熱播 解密東北人難以忘懷的經典美食
    3月25日,由優酷、鑫橋傳媒聯合出品的紀錄片《大地情書》在優酷持續熱播,該片在豆瓣以8.4開分,為觀眾展現黑土地獨有的東方之美,不斷探尋東北人的味覺密碼,揭秘讓東北人難以忘懷的經典美食。每年到了春播季節時候,是「宅男老丁」最忙的時刻,他要趕在節氣之內,把水稻秧苗種到一千多畝的黑土地上。
  • 【京聲京視】銘記抗戰歷史 譜寫英雄戰歌——評紀錄片《電波凌雲》
    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五周年,今年5月,由華夏元影(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製作的四集系列紀錄片《電波凌雲》應運而生。其中,多張林邁可當年拍攝的抗日根據地生產、生活的珍貴照片,首次通過《電波凌雲》以紀錄片的影像方式和觀眾見面。這些照片曾被西方通訊社發表,對打破日偽封鎖、宣傳根據地的真實情況起到了很大作用。此次在紀錄片中完整呈現,也增強了該片的紀實性與可看性。
  • 值得每個東北人觀看的紀錄片《大地情書》
    感謝優酷紀錄片,其攝製的《大地情書》,講述了10個東北大地普通人物的故事。
  • 央視今晚開播 | 綏化本土人文紀錄片《黑土地和她的朋友們》
    《黑土地和她的朋友們《黑土地和她的朋友們》(網絡版又名《大地情書》)於2020年9月18日起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CCTV10),影像立足社會關切,以誠摯的態度,走進東北綏化市,聚焦塵世凡人,藉助電影美學,將10組百感交集、沾泥土、帶露珠的鄉土故事呈現,讓觀眾真正感受到廣袤黑土地的自然美、人性美、風物美、東方美
  • 天地出版社與京視傳媒開展戰略合作
    圖為天地出版社與京視傳媒戰略合作籤約儀式現場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1月9日訊(記者 張貴勇)今天上午,京視傳媒與天地出版社戰略合作暨《在籤約儀式現場,北京京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金川表示,此次合作以生產優質內容為宗旨,通過共同策劃、重塑內容生態,將優質電視節目和精品圖書產品聯動起來,探索運營升級的新模式,共同致力於電視內容和出版傳統媒體的轉型升級創新。
  • 【京聲京視】再現社區抗疫故事 致敬基層抗疫英雄——評紀錄片《我的硬核社區》
    由北京三多堂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愛奇藝共同投資拍攝的五集系列紀錄片《我的硬核社區》於日前在愛奇藝正式上線。該片將視線聚焦社區抗疫一線,通過五個不同社區的戰疫歷程、繁雜瑣碎的人情事理,真實還原了社區工作者的抗疫日常,展現了樸實卻硬核的抗疫力量,描摹了「生命至上 以人為本」的社會治理理念,激發觀眾共鳴與思考,向堅守在一線的基層抗疫英雄致敬。
  • 紀錄片導演常蒙恩:用影像記錄自己熱愛的土地,讓更多的人了解河南
    新鄭州人檔案姓名:常蒙恩鄭齡:8年經歷:陳砦見證愛情、家庭和事業起步戰績:用影像記錄河南故事,記錄所熱愛的土地語錄讓更多人了解河南,了解最真實的河南故事,是這個紀錄片導演8年來從未間斷的夢想。 夢想從陳砦啟航 常蒙恩來鄭州第8個年頭了,8年的時間,初戀變成了妻子,男孩變成了父親,拍的片子越來越多,播放平臺也越來越大。他直言,最懷念的還是在陳砦的日子。
  • 【京聲京視】記錄生態美食 追溯生命故事——《萬物滋養(第二季)》解構人與自然共生哲學
    紀錄片以多元的影像形式解構人與自然共生哲學,為世界建立一幅源自中國的健康路徑圖譜。《萬物滋養》系列是中國首部健康美食系列紀錄片,力圖以更開放、更別致、更國際化的視角,建構出一套兼具科普知識與多元趣味的影像故事,詳細闡述「萬物何以互相滋養」的核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