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實」展現生活的悲喜交集,《大地情書》譜寫出一曲黑土地上的生命讚歌

2021-02-08 深度文娛

深度文娛導讀: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的詩將人們對於家鄉的熱愛表現地淋漓盡致,而這句詩也成為紀錄片《大地情書》每一集中的開場詞。紀錄片《大地情書》講述了生活在東北地區普通人的真實故事,十組故事,十段人生,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在這裡得以展示,歡笑和淚水,匯聚成生活的酸甜苦辣、五味雜陳。 

《大地情書》由優酷、鑫橋傳媒聯合出品,以位於松嫩平原腹地的黑龍江省作為拍攝點,將鏡頭對準黑土地上十張平凡而偉大的面孔,內容聚焦於四季變化(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特色生產活動(採冰、冬捕等)、民俗文化(二人轉、皮影等),講述黑土地上百姓的情感生活與奮鬥歷程,展現東北人在極端環境下對待生活的不屈不撓,以及對待生命、世俗的樂觀堅強的精神。

一部地方風物影像志,弘揚保護環境理念 

導演胡峰將鏡頭聚焦在松嫩平原腹地的黑龍江省,用更為細膩,更為忠於生活的鏡頭語言向觀眾展現了獨屬於東北地區的風俗文化、自然風貌,可以說,《大地情書》本身就是一部極具特色的地方風物影像志。 

東北地區憑藉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擁有眾多自然資源。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每到秋天,小興安嶺腳下的居民便會成群結隊的進山採集山貨,並由此誕生了一個特殊的職業——跑山人。採蘑菇、打松塔、採榛子是他們日常的工作,也是這座大山給予他們的最豐厚的饋贈。

在展現東北地區豐富自然資源的同時,《大地情書》也向觀眾傳遞著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小興安嶺的跑山人在採摘松塔時寧願冒著生命的危險徒手爬上20多米高的松樹也拒絕使用破壞樹木的採摘方式,而每次採完松塔為松鼠留下足夠多的食物也是每一個跑山人心照不宣遵循的傳統和規矩。珍惜這片賴以生存的綠色空間是寒地黑土之上每一個人的家訓和信念,對大自然的敬畏和保護之心在他們的實際行動中世代相傳。 

憑藉其新穎的思路、精美的鏡頭表現,《大地情書》一經推出便獲得了紀錄片業內人士與獎項的認可。目前已獲得光影紀年——2019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新人的提名,2019中國銀川網際網路電影節網絡最佳紀錄片,併入圍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優秀紀錄片複評和2019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紀錄片。 

小人物生活的真實寫照,展現不完美的人生

《大地情書》原汁原味地記錄了當地人民的真實生活,不刻意美化和渲染,不營造淚水和煽情,不規避失敗和落寞。片中沒有向觀眾展示勵志的「心靈雞湯」而是選擇直面生活中的不完美,從那些不完美中刻畫出生活原本的模樣,探尋平凡人生背後的喜怒哀樂。 

50歲的畢家英被村裡人親切地稱為「大油門」,因為她嗓門大,有熱情,路上碰到誰都能聊起來。她最近的願望是成為農民豐收節的「米模」,「米模」顧名思義即為代言當地大米的模特,而成為「米模」的第一步就是要獲得才藝大比拼的第一名。被村裡的姐妹們贊為多才多藝的畢家英為了在比賽中獲得名次早早就開始了練習,然而能說會道的她碰到了舞蹈卻因為四肢不協調而倍顯艱難,因此,她抓緊了一切時間進行舞蹈學習,就連推著車子回家的路上腳上都練習著舞蹈的步驟。

然而生活並不是勵志電影,一遍遍的練習並沒有使得畢家英的舞蹈水平出現顯著的提升,所以畢家英最終選擇了以唱歌的方式報名參賽。出乎意料的是在鏡頭前能說會道的「大油門」在比賽現場卻露了怯,忘了詞,最終以臨場發揮的即興填詞結束了比賽。不出所料,畢家英並沒有獲得名次,得知結果的她居然沒有絲毫的失落,反而還很開心,畢家英面對鏡頭表達了她最真誠的想法「玩唄,多幸福啊!你看農民豐收了,喜慶的日子多好啊!」比賽的名次在她眼中只是生活的調味料,不論輸贏都無法改變生活本身最樸實的幸福與快樂。

在真實地記錄和展現普通人生活中的失敗和沮喪的同時,《大地情書》也向觀眾傳達著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正如生活在這片黑土地上的人們一般,在面對不完美的同時始終對生活抱有希望,相信生活總會有柳暗花明的時刻。

黑土地上的生命讚歌,傳達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大自然在考驗人類意志的同時也鑄造著東北人堅韌不拔的個性,一代又一代的東北人在黑土地上憑藉著樂觀頑強的精神書寫出了不一樣的生命讚歌。 

黑龍江綏化海倫榮華地方戲藝術團自成立以來一直為當地部隊官兵、敬老院、各鄉鎮義務演出,在當地極受歡迎。而正是這樣一個始終為他人帶來快樂的劇團,劇團成員卻承受著不為人知的痛苦。二人轉演員馬三,五年前查出腸癌,面對鏡頭時他直言「只要能動彈,我寧可唱死在臺上。」馬三的搭檔,二人轉演員趙曉敏則患有宮頸癌,出於對戲曲的熱愛哪怕是在醫院接受治療的時候,趙曉敏每天也要在病房裡為其他病友唱上一段。每次上臺表演,都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刻,二人轉使他們暫時忘記身體上的痛苦,讓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在舞臺上得以延續。正如趙曉敏所言「我能夠開心活好每一天,把我的開心帶給大家就行了,我別無所求。」 

倉央嘉措曾言「這世間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閒事。」而就是在面對生命這般重大的事情上,黑土地上的人們顯現出了超出凡人的淡然與樂觀。儘管命運弄人,但他們還是選擇了堅強,堅強的面對突如其來的病魔,堅強的面對未知的人生旅途。他們在把快樂帶給觀眾的同時,也用積極的人生態度在歲月的深淵裡唱響了一曲嘹亮的生命讚歌。 

在小興安嶺採集特產的跑山人,雖然工作充滿了各種未知的風險,但他們始終懷有一顆感恩的心面對生活,知足而樸實;在冬季呼蘭河採冰的採冰人,雖然冰面上的高強度作業令人疲憊不堪,但他們仍然堅持不懈,用一次又一次的竭盡全力完成了要求的工作量。無論是身患癌症卻仍然為觀眾帶來快樂的二人轉演員還是冒著生命危險養家餬口的跑山人、採冰人,這些生活在黑土地上的人們都在用自己積極向上、知足常樂的樂觀態度書寫著關於人生的答卷。 

紀錄片《大地情書》用一個個冒著生活熱氣的精彩故事向觀眾演繹出一場場黑土地上的多彩人生,這不僅是對於黑土地的熱愛,更是對在那裡生活的人們的無聲的致敬,他們沒有因為自然環境的嚴酷而自怨自艾,而是用自己的歌聲、自己的奮鬥在黑土地上灌溉出了最美麗的花。

相關焦點

  • 【京聲京視】訴說對黑土地的熱愛與眷戀——評紀錄片《大地情書》
    該片以松嫩平原腹地的黑龍江為拍攝背景,在「看見東方之美」的立意下,將視線聚焦於黑土地和其孕育的自然萬物、芸芸眾生,用詩一般的鏡頭語言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遼闊,講述黑土地百姓的悲欣交集,在情景交融之中道出對黑土地的深深熱愛與眷戀。
  • 紀錄片《大地情書》:一封寫給鄉土中國的「情書」
    優酷播出的紀錄片《大地情書》,聚焦塵世凡人,體察鄉土民情,用心用情用功地講述了一段段發生在東北黑土地上的感人故事,光影之間自然流露出鄉土中國的自然美和人性美
  • 紀錄片《大地情書》3月4日優酷開播 聆聽黑土地農民質樸聲音
    一段有關東北人的真實故事,一段有關親情、友情、愛情的故事,歡笑與淚水,匯聚成生活的酸甜苦辣、五味雜陳。由優酷、鑫橋傳媒聯合出品的紀錄片《大地情書》於3月4日正式開播,該片講述了十位鄉村面孔的主題故事,以黑龍江省的這片黑土地為背景,通過勤懇而樸實的農村人在村落間耕種、勞作,以及傳播傳統文化的簡單生活,記錄下專屬於東北人民的寶貴回憶。
  • 《大地情書》3月4日優酷首播 記錄最真實的東方之美
    紀錄片《大地情書》走入黑土地上的一個個鄉土人家,將東北人或平凡、或困厄、或溫情的小日子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從春耕夏牧秋收冬捕的四季家園,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處;在菜園、冰面上,了解獨具特色的播種與收穫;看二人轉、皮影等民俗藝術,體會妙趣橫生的文化生活。以自然為伴,與世界為友,在地域特色中展現文化的傳承與匠心,感恩大自然所賦予的美好饋贈。
  • 記錄綏化人文之美 紀錄片《大地情書》明日優酷首播
    由優酷、鑫橋傳媒聯合出品的大型人文紀錄片《大地情書》即將於3月4日登陸優酷。《大地情書》海報。宣傳部供圖紀錄片《大地情書》海報。宣傳部供圖人文紀錄片《大地情書》即將上線。宣傳部供圖紀錄片《大地情書》走入綏化黑土地上的一個個鄉土人家,將鏡頭對準黑土地上十位平凡而偉大的淳樸面孔,將東北人或平凡、或困厄、或溫情的小日子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從春耕夏牧秋收冬捕的四季家園,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處;在菜園、冰面上,了解獨具特色的播種與收穫;看二人轉、皮影等民俗藝術,體會妙趣橫生的文化生活。
  • 由《大地情書》觀鄉土紀錄影像的雙重歷史視角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曾是詩人艾青對祖國的赤誠熱愛。在紀錄片《大地情書》中,這首詩出現於片頭,承載著東北人民對鄉土的深情歌詠。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速的當下,鄉土影像常被忽視。但《大地情書》從大歷史和小歷史的雙重視角出發,讓紀錄片在結構、敘事和社會功能上呈現出新的特徵。大歷史和小歷史,援引自美國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的觀點。
  • 悲喜交集庚子疫
    我竟無法寫出悲喜,因為就在這悲喜之中。
  • 黃河流過聊城,寫下一曲水潤澤國的大地讚歌
    一望無垠的土地被她滋養成希望的田野,一座座星羅棋布的城市被她描繪成幸福的樂園。聊城,就是其中之一。黃河呈「幾」字形流經9個省後注入渤海,全長5464公裡。其聊城段從河南臺前縣張莊進入陽穀縣,至東阿縣李營流出聊城,全長59.51公裡。這段看似大約僅有總長度百分之一的河段,卻給聊城留下了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燦爛的人文遺蹟。
  • 譜寫動人的英雄讚歌
    作者:苗 春即將傾覆沉沒的鑽井平臺,洶湧激流中的運油車,迫降在海面上的滿載客機……交通海上應急反應特勤隊隊長高謙(彭于晏飾)、機長方宇凌(辛芷蕾飾)和絞車手趙呈(王彥霖飾)一次次帶領隊伍第一時間抵達救援現場,在水火咆哮中開展工作,對抗天災人禍。
  • 《大地情書》優酷正在熱播 解密東北人難以忘懷的經典美食
    3月25日,由優酷、鑫橋傳媒聯合出品的紀錄片《大地情書》在優酷持續熱播,該片在豆瓣以8.4開分,為觀眾展現黑土地獨有的東方之美,不斷探尋東北人的味覺密碼,揭秘讓東北人難以忘懷的經典美食。每年到了春播季節時候,是「宅男老丁」最忙的時刻,他要趕在節氣之內,把水稻秧苗種到一千多畝的黑土地上。
  • 「文學評論」黑土地上盛開的文學之花
    我的家鄉在盛產大豆、玉米、水稻的松花江畔,這片黑土地是全國人民的大梁倉。在這片美麗肥沃的大地上,有兩位女性黑土地的言說者——蕭紅和遲子建,是我們的驕傲。70年前的蕭紅,讓國人知道了這片黑土地,蕭紅對黑土地文學的影響是始祖般的引領;今天,遲子建讓黑土地文學在中國文壇煥發了新機。
  • 《大地情書》央視播出 樹立網臺聯動新標杆
    《黑土地和她的朋友們》於近期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CCTV10),成為網生紀錄片向國家電視臺反向輸送的典範,該影像由優酷、盛世知行出品((網絡版又名《大地情書》),也是新生態環境下憑藉卓越的影像產品,深度聯動多平臺、多領域、多品牌,樹立中國紀錄片創作、輸出、營銷、弘揚主流文化價值的新標杆。
  • 紀錄片《大地情書》:以電影美學呈現鄉土中國之美
    《黑土地和她的朋友們》成為網生紀錄片向國家電視臺反向輸送的典範,該影像由優酷、盛世知行出品((網絡版又名《大地情書》),也是新生態環境下憑藉卓越的影像產品,深度聯動多平臺、多領域、多品牌,樹立中國紀錄片創作、輸出、營銷、弘揚主流文化價值的新標杆。
  • 抒寫土地倫理的美麗音符,恢復大地「詩意」的文學努力
    工業文明時代,人類的生產能力得到了空前提高,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豐富,然而到了20世紀下半葉,就在工業文明高歌猛進的時刻,卻聽到了「人」並不「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的警鐘——環境汙染開始成為西方工業化國家普遍面臨的社會問題,人類環境危機出現。
  • 好醫生張凱:用生命譜寫一曲英雄讚歌
    張凱用生命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英雄讚歌。立志學醫張凱出生於1979年10月,那一天,陽光燦爛,碧空如洗,時值新中國成立30周年國慶,富有家國情懷的父親便取名「凱」,希望他一生凱澤和樂,將來成才成器,為國家建功立業。
  • 《希望的大地》央視一套熱播 趙小銳用細節展現真實生活
    日前,電視劇《希望的大地》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該劇全面展現了工、農、商、學、兵領域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奮鬥歷程,由著名導演吳子牛執導,楊錚、印小天、姜妍、趙小銳、菅紉姿、李雪健、林永健等聯合主演,實力戲骨趙小銳劇中飾演一位勤懇敬業的焊接工人,為兩個兒子的發展操碎了心,趙小銳用很多細節設計展現了別具時代屬性的,那個年代下的「工人」與「父親」形象。
  • 《無地自容》:用平凡的生活譜寫出了一幅不凡的人生畫卷
    如今的院線電影越來越多樣化,影院裡也越來越熱鬧,當然好的影視作品自然更不會缺席,近期就有一部小成本國產電影《無地自容》在影院上映,影片關注都市小人物,用平凡的生活譜寫出了一幅不凡壯美的人生畫卷。《無地自容》是由張春光執導,劉其元、吳曉晨、宋沐心等人主演的作品,講述了中年「北漂」包米,盤下一間飯館,不料生意慘澹,幾位同學校友前來幫襯,卻意外發現所有人都在面臨著中年危機,迫於家庭生活,迫於壓力工作,憶往昔曾經年少輕狂的學生時代,歲月過往疤痕與正青春氣盛交織在一起,感嘆時間的飛逝,感慨世界時代的變遷,曾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依舊還要繼續努力生活著,生命不止,生生不息,暫時低谷的生活總會更好的
  • 一曲百年奮鬥史的讚歌——讀焦仁峰《小河故事》
    王欽韶 焦仁峰的《小河故事》以清新亮麗的語言,描繪出特有的典型意象,展現出小河兩岸近百年的發展變化。讚美了共產黨人近百年奮鬥的歷史功績,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是個鼓舞。 「兩個一百年」的第一個一百年是中國天翻地覆,為實現強國夢打基礎的百年。整齊的10段詩藝術地概括了近百年不同時期的歷史狀況。
  • 電影《百鳥朝鳳》,一曲生命的讚歌,書寫精神的美妙樂章
    鏡頭的完美運用鏡頭的運用是表達導演情感的另一種獨特的語言,影片開頭導演使用遠景來展現環境,彎曲的山路上只見有兩個行走的人,那是他們在朝著夢想的方向前進。在天鳴與父親來求學時,鏡頭的來回切換,更是可以形象的向我們表現出他們求學的艱辛。在《百鳥朝鳳》這部影片中,導演運用了許多精巧的特寫鏡頭,在天鳴努力吸瓢中的水時,父親猙獰的表情,恨不得讓天鳴一口把所有的水都吸完。
  • 譜一曲「採菊東籬」的田園牧歌 我省五彩菊園在孝順開園
    > 譜一曲